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对45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和51例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血糖、吸烟、高血压、家族史及总胆固醇(TC)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在血脂方面糖尿病组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多支血管病变及弥漫性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单支和双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受累明显较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严重,且病变更为弥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均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甲钴铵治疗,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1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个疗程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腓总神经与胫神经传导速度均比研究前有所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改变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测定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的肺功能。同时对糖尿病组肺功能变化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病程〉10年2型糖尿病组肺活量(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最大通气量(MVV)肺总量(TL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k)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52、4.57、5.06、4.98、5.13,P均〈0.05);与病程〈10年2型糖尿病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5、5.34、6.28、6.98、4.87,P均〈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VC、MVV、TLC与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发症积分、胰岛素低抗指数(HOMA—IR)、身高体重指数(BMI)无显著相关,FEV1.0与并发症积分呈显著相关(t=-3.17,P〈0.05),D10与HBA1C、HOMA—IR及并发症积分呈显著相关(t分别=3.43、2.95、5.08,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肺通气及肺弥散功能障碍,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是其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易患因素。方法:对107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病程对比组之间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指数、血流变学正常组和增高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吸烟和吸烟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随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指数、血粘度等指标增高及吸烟而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CDKALl(CDK5regulatorysubunitassociatedproteinl-like1)基因rs4712523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关系。方法依据病例对照设计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及正常对照组患者体内生化全项,包括血脂、血糖、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对内蒙古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组98例,正常对照组97例rs4712523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1)2型糖尿病组中rs4712523的G等位基因频率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9.5%和8.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9.2%和5.2%(P〈O.05)。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A等位基因的1.263倍(OR=1.521,95%CI=1.018-2.274)。(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BMI、TG、LDL.C显著增高,HDL-C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T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O.05)。(3)AA、AG、GG三种基因型的SBP、DBP、TC及LDL-C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G等位基因的SBP、DBP、TC、LDL水平高于A等位基因。(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是TC(OR=98.543,P=0.000)、TG(OR=O.014,P=0.000)、LDL-C(OR=O.005,P=0.000)。结论(1)CDKALl基因rs4712523多态性位点的G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风险等位基因,该位点A/G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具有相关性,可能是内蒙古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之一。(2)CDKALl基因的T等位基因突变与血压、血脂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方法,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伴有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尼麦角林8mg、弥可保500μg,各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加尼麦角林8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果15例、好转17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80.00%,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意义(Χ^2=3.69,P〈0.05)。治疗组周围神经病变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Χ^2分别=8.00、5.16和2.56,P均〈0.05)。结论尼麦角林与弥可保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52例和DR组60例,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测,分析两组患者间病程、血压、血脂、血糖等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DR组患者年龄、病程及血压、血脂、血糖水平高于NDR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R的发生与血糖水平[OR=I.490,95%CI(1.123,1.976),P=-0.006]及病程[OR=2.207,95%CI(1.579,3.085),P=-0.000]相关联。结论DR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血糖和病程较长可能是DR的危险因素,积极地控制血糖有利于DR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依据尿白蛋白/肌酐(albumin/creatinine,Alb/Cr)水平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lb/Cr〈30mg/gCr)、微量蛋白尿组(Alb/Cr30~299mg/gCr)和大量蛋白尿组(Alb/Cr≥300mg/gCr)。检测血清中25-(OH)D、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Alc)、Cr、尿酸(uric acid,U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蛋白尿水平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升高。三组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的收缩压、Alb/Cr、FPG、HbAlc、TCH、TG、LDL、UA和血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和HD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量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血清25-(OH)D水平较正常蛋白尿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正常蛋白尿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程〉10年的患者25-(OH)D水平显著低于病程5—10年及〈5年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25-(0H)D与尿Alb/Cr、血Cr和UA均呈负相关,而与eGFR呈正相关(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5-(0H)D与DN呈独立相关(β=-0.39,P〈0.01),且OR为2.98。结论血清25-(0H)D是糖尿病肾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降低可能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设为观察组,10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10.00%者占51.00%,显著高于对照组(Х^2=68.46,P〈0.01);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逐渐升高(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程度越重,其糖化吼红蛋白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8(IL-18)与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5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IL-6和IL-18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型DM组hs—CRP、IL-6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hs-CRP、IL-6和IL-18较非大血管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6、IL-18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261,P〈0.05;r=0.320,P〈0.05),hs-CRP与空腹血糖(r=0.296,P〈0.05)呈正相关。结论hs—CRP、IL-6和IL-18在2型DM并发大血管病患者中升高,可能在2型DM的发病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62p、CD63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9例2型糖尿病患者CD62p、CD63,使用Nicolet Viking IVD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肌电图正常者为非DPN(A组,25例),神经电生理异常者为DPN(B组,34例)。健康对照组26例。结果CD62p、CD63的水平在糖尿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P〈0.01),B组与A组有显著差异(P〈0.05,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D62p与CD63(r=0.564,P〈0.001)、FPG(r=O.402,P〈0.01)呈正相关,与左腓MNCV(r=-0.320,P〈0.05)、右腓MNCV(r=-0.299,P〈0.05)、左尺MNCV(r=-0.407,P〈0.01)、右尺SNCV(r=-0.382,P〈0.05)呈负相关,与年龄、病程、GHB、TG、TC、BMI等无相关,CD63与FPG(r=O.623,P〈0.001)呈正相关,与左腓MNCV(r=-0.377,P〈0.01)、右腓MNCV(r=-0.285,P〈0.05)、右尺SNCV(r=-0.378,P〈0.05)呈负相关,与其余因素无相关。结论CD62p、CD63表达率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与发展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与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胰岛素抵抗情况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分别以糖化血红蛋白10.0%、胰岛素抵抗指数2.8以及胰岛功能指数20为界值将其分为高糖化血红蛋白组(HH组,n=76)、低糖化血红蛋白组(LH组,n=60);胰岛素重抵抗组(IR组,n=65)、胰岛素轻抵抗组(SR组,n=71);胰岛β细胞功能轻减退组(BN组,n=74)和胰岛β细胞功能重减退组(BW组,n=62),分析各组的血脂水平。结果:HH组和LH组的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HH组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显著高于LH组(P<0.05);IR组的TG水平显著高于SR组(P<0.05);BW组的HDL水平显著高于BN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越高、胰岛素抵抗越严重、胰岛β细胞功能越差,血脂紊乱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1型糖尿病肾病与血脂异常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及血小板参数变化与1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46例1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即糖尿病无肾病组(单纯DM)2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早期DN)16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临床DN)8例。另选35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测患者血糖、血脂及脂蛋白、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N患者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升高(P〈0.05或P〈0.01),而单纯DM组TG升高,LDL—C正常;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TC、载脂蛋白B(ApoB)均升高(P〈0.05或P〈0.01),HDL、载脂蛋白A1(ApoAl)均下降(P〈0.05或P〈0.01)。单纯DM与DN组,随着DN程度的加重,TC、ApoB升高(P〈0.05或P〈0.01),HDL、ApoAl均下降(P〈0.05或P〈0.01)。TG、LDL—C、ApoB水平与HbAlc呈正相关(P〈0.01)。DN组PL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MPV、PDW均明显增大(P〈0.05)。结论DN早期即存在脂质代谢紊乱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血脂及血小板因素可能参与了1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与脂类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19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胰岛素抵抗情况分为胰岛素抵抗组144例与非胰岛素抵抗组49例。采用奥林巴斯AU27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等,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C肽,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非胰岛素抵抗组相比,胰岛素抵抗组TG、TG/高密度脂蛋白(HDL)、TC/HDL、sd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HDL、载脂蛋白A(apo AⅠ)、脂蛋白(Lpa)水平显著降低(P〈0.05);对2型糖尿病患者sd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dLDL-C与TG(Log)、LDL-C/HDLC及TG/HDL-C(Log)呈正相比关性(r=0.638、0.601、0.290,P〈0.01),与TG/HDL(Log)和LDL-C/apoB呈负相关关系(r=-0.589、-0.342,P〈0.01);HOMA-IR与TG/HDL和sdLDL-C呈正相关关系(r=0.281、0.250,P〈0.01),而与TC呈负相关(r=-0.233,P〈0.01)。结论 SdLDL-C能较好地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对脂类代谢的影响,TG/HDL-C、LDL-C/HDL-C等提供的重要临床信息应在以后的临床应用中得到进一步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T2DM)人群血脂与对照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抵抗组的。方法:分别测定159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32例健康人群(CON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胆固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1)CON组与胰岛素抵抗的T2DM组比较,两间FBG、FIN、IRI、TG、HDL、L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CON组与非胰岛素抵抗的T2DM组比较,两组间FBG、CHOL、H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胰岛素抵抗的T2DM组与非胰岛素抵抗的T2DM组比较,两组间FBG 、FIN、 IRI、TG、CH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IR与FBG、FIN、TG、HDL有显著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推测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血脂紊乱。  相似文献   

16.
刘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2):1202-1203
目的观察盐酸舍曲林治疗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82例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组(45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对2型糖尿病和痛性神经病进行常规治疗,舍曲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药物盐酸舍曲林(50mg/d),治疗4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抗抑郁疗效,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评估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舍曲林组与对照组比较,HAMD-17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PRS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舍曲林治疗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可以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7.
谢登荣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174-217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按是否合并CHD,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76例T2DM患者分为观察组(n=75)与对照组(n=101),观察组患者为合并CHD患者,对照组患者为未合并CHD患者。检测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观察组患者上述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外周血CRP、IL-6、TNF-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RP与IL-6呈正相关(P<0.05),IL-6与TNF-a呈正相关(P〈0.05),TNF-a与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T2DM合并CHD患者外周血存在高水平的CRP、IL-6、TNF-a,且上述3种炎性因子之间呈显薯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院初诊T2DM患者66例,按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24hUAE)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34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组(DM+UAE组) 32例,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比较三组间体重指数(BMI)、血压(Bp)、血糖(FBG及2hPPG)、血脂(TG、TC、LDL、HDL)、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C肽水平(空腹及2小时C肽)、C-反应蛋白(CRP)、Hcy的差异,并分析其与24hUAE之间的关系.[结果]①DM组和DM+UAE组中Hcy、FBG、2hPPG、HbAlc、TG、TC 、空腹及2小时C肽、CR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M+UAER组Hcy、FBG、2hPPG、HbAlc显著高于DM组(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4hUAE与血浆Hcy成正相关(r=0.612,P〈0.05);Hcy与CRP呈正相关(r=0.704,P〈0.05),与FBG、2hPPG 、HbAlc均无相关.[结论]Hcy可能是初诊2型糖尿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通过激发氧化应激过程导致早期患者的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T2DM)合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男性高龄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方法 将高龄男性患者80例按骨密度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25例)、骨量减少组(25例)、骨质疏松组(30例),另设年龄匹配的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以酶标法检测各组血浆BNP水平.结果 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血浆BNP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及对照组(P〈0.01);BNP与L2~4(r=-0.354)及股骨颈的骨密度(r=-0.366)、体质量指数(r=-0.274)、雌二醇(r=-0.267)呈负相关(P〈0.05),与甲状旁腺素呈正相关(r=0.341,P〈0.05).结论 高龄男性T2DM患者随着骨密度的下降,血浆BNP水平升高,可能与甲状旁腺素代偿性升高及雌二醇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