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认识A组轮状病毒检测在婴幼儿腹泻诊断中的重要性。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测定190例腹泻婴幼儿粪便,对其A组轮状病毒进行检测。结果190例腹泻婴幼儿中,68例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35.8%。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对其检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应用胶体金法检测方便快捷,可以迅速确诊,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婴幼儿腹泻粪便轮状病毒检出状况。方法胶体金法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不同年龄组检出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3 894例婴幼儿腹泻粪便中,其中检出轮状病毒1 569例,阳性率为40.8%。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检测轮状病毒对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和对婴幼儿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3.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重症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我国婴幼儿秋季腹泻50%~80%为轮状病毒,对婴幼儿健康产生极大威胁。本科自2007年9至12月应用北京东杰华医生产的HY-D01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方法采集腹泻婴幼儿粪便样品,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和大便常规化验。结果 312份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中,122份轮状病毒检测为阳性,阳性率39.6%。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5.
腹泻是世界各地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轮状病毒是全世界婴幼儿重症腹泻最重要的病原。在我国,婴幼儿腹泻发病高峰在秋冬季,故又名“婴幼儿秋季腹泻”,其中40%-60%以上由轮状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安徽省安庆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应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门诊和住院的2 467例婴幼儿腹泻患儿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 467例标本中691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28.0%.不同性别婴幼儿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无明显差异.>6~12个月年龄段婴幼儿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在所有年龄段中最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轮状病毒感染率在12月份最高,8月份最低.在0~12个月年龄段中母乳喂养的婴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明显低于非母乳喂养者.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安徽省安庆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及时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于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3 84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分析其发病规律.方法 利用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84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送检标本中检测到1 083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28.14%;>0.6~≤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为55.20%;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期为9~12月,其次是1~3月.结论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金标法检测轮状病毒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黄敏  黄英 《华西医学》2014,(4):780-782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体,同样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婴幼儿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轮状病毒腹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防治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现就轮状病毒的结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防治轮状病毒腹泻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A群轮状病毒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快捷、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采用金标A群轮状病毒试剂对本院1 436例急性腹泻患儿进行大便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1 436例A群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0.0%,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为42.5%,在秋冬季最易感染(40.8%)。结论对婴幼儿急性腹泻及早进行轮状病毒检测,有助于诊断婴幼儿腹泻的感染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治疗及相应隔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地区A群轮状病毒在婴幼儿中的感染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探讨控制对策。方法应用免疫层析夹心法对2419例婴幼儿腹泻患儿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19例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634例,阳性率26.2%。89.4%的轮状病毒肠炎发生在1岁以下患儿,发病高峰在11月、12月、1月,最高月份达51.1%。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及时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婴幼儿腹泻诊治非常重要,并应加强环境消毒,防止轮状病毒肠炎在病区内流行。  相似文献   

11.
轮状病毒抗原检验结果189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常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严重危害患儿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为了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对我院腹泻患儿的189例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12月的1281例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标本中的A组轮状病毒抗原,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1281例标本中420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32.79%。不同性别婴幼儿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0.5-2岁的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率在所有年龄段中最高,1月、10-12月是本地区轮状病毒感染高峰期,病毒检出率占全年阳性检出率的76.19%。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0.5-2岁的儿童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疾病的高发季节为每年的1月及10-12月。  相似文献   

13.
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对于婴幼儿腹泻的重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794例婴幼儿患者粪便进行检测,分析由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腹泻婴幼儿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儿科门诊及住院部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 794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371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总阳性率为46.7%。各个年龄段的感染阳性率构成比分别为:<6个月组为13.6%,6个月至2岁组为83.8%,2~5岁组为2.6%,表明6个月至2岁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男性患儿感染率为47.7%,女性患儿感染率为45.1%。男女患儿感染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A群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6个月至2岁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和每年的10月至次年1月为感染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病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王虹娟  朱根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9):2419+2421-2419,2421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2011年1~12月收治424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在424例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63例,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8.44%.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好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感染全年散发,以秋冬季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5.
<正>自从1973年轮状病毒在人体被检测出来后,已被证明是造成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1]。近几年对轮状病毒与流行病学的调查,已发现因腹泻入院的婴幼儿病例中,有50%~60%是感染了轮状病毒[2]。轮状病毒感染常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主要在秋  相似文献   

16.
386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及分布情况。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386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进行A组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在386例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46例,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7.8%。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好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感染全年散发,以冬季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7.
成都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感染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特点,探讨预防感染的控制措施。方法随机收集2004年4月-2005年3月0-6岁门诊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筛检致病菌,同时采用免疫胶体金方法进行轮状病毒、腺病毒的检测。结果在收集的207份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病毒检测阳性85例(41.1%),其中轮状病毒阳性76例(36.7%),腺病毒阳性6例(2.9%),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同时阳性3例(1.4%);检出致病菌24例(11.6%),主要以沙门菌为主(6.3%)、其次为志贺菌(2.9%)、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4%),未发现病毒和细菌同时感染。结论成都地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同时,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也占了一定比例。因此.对出现在夏秋季及有不沽饮食的婴幼儿腹泻应注意细菌学监测,对出现在秋冬季婴幼儿腹泻应加强轮状病毒感染的检测.便于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感染.同时.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将对预防和控制婴幼儿腹泻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一起婴幼儿轮状病毒所致腹泻的院内感染进行确认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进行追踪,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轮状病毒并行病毒核酸型别鉴定。结果这起爆发为轮状病毒引起的院内感染,接触性传播和粪-口途径传播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否经呼吸道传播尚有待证实。季节性的病房环境条件、患儿家属及陪护不良卫生习惯以及病房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良是主要的传播因素。结论注重对住院腹泻婴幼儿的轮状病毒检测、强化病房消毒隔离措施和在陪护人群中开展与腹泻病有关的健康教育是控制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院内感染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夏季婴幼儿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7-06/2007-09住院婴幼儿腹泻特点。结果:103例腹泻患儿中感染性腹泻82例,非感染性腹泻21例,A群轮状病毒腹泻占感染性腹泻的18.29%(15/82)并表现为夏季流行特点和院内流行趋势。结论:A群轮状病毒腹泻可在夏季局部范围内流行,消毒隔离和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门诊5321例婴幼儿腹泻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我院肠道门诊2009年4-10月份5 321例婴幼儿腹泻粪便及尿液的检测结果,探讨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的发病特点,指导临床对婴幼儿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肠道门诊4-10月份5 321例婴幼儿腹泻粪便进行常规检查、隐血检查、轮状病毒抗原检查,根据喂养情况对2岁以下腹泻患儿尿液进行半乳糖检查.结果:功能性腹泻占本次腹泻患儿的61.53%,轮状病毒性肠炎1 311例(24.64%),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炎736例 (13.83%),共检测腹泻患儿尿液标本4 084份,其中半乳糖阳性1 923例(47.09%).结论:功能性腹泻仍然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轮状病毒感染,因此合理喂养,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主动预防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注重个人卫生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是预防婴幼儿腹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