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27-30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序贯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水平、免疫指标水平、机械通气时间、脱机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PaO_2、SpO_2表达水平相比于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aCO_2水平较前下降,实验组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EV1/FCV、PEF水平比治疗前均有上升,实验组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T淋巴细胞、NK细胞比治疗前均有上升,实验组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总机械通气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序贯机械通气,能够明显调节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患者呼吸功能及免疫功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提高脱机率及降低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血气分析(SaO2、PaO2、PaCO2、pH)变化情况,并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心率(HR)、呼吸频率、SaO2、PaO2、PaCO2、pH变化情况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心率(HR)、呼吸频率、SaO2、PaO2、PaCO2、pH等情况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均明显好转,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3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动脉血气分析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清热祛痰方治疗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9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分组,对照组48例予西医治疗,观察组49例联合清热祛痰方,对比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成功脱机率及IgM、IgG、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清热祛痰方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免疫功能,提升成功脱机率。  相似文献   

5.
李文翔 《中外医疗》2013,32(5):40-40,42
目的观察COPD急性加重患者有创通气拔管后行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09年3月—2012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行有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有创通气拔管后行无创序贯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脱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较短,脱机成功率较高,VAP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有创通气拔管后行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应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有利于成功脱机、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徐庆 《中外医疗》2008,27(29):1-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6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常规治疗+机械通气;对照组32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1h、24h后两组同期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及并发症. 结果 两组动脉血气分析在短期内均有改善,但行机械通气治疗,可迅速改善通气,经通气1h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机械通气24h后呼吸频率逐渐减慢,而对照组呼吸频率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机械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朱红艳 《中外医疗》2010,29(14):101-101,103
目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呼吸内64例COPD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选用BiPAP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在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后1h、机械通气后4h、机械通气后24h,和通气结束时作血气分析,并观察临床转归。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无创正压通气后1、4、24h和治疗结束时,PH值改善(P〈0.05),PaO2上升、PaCO2下降(P〈0.01)30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因病情加重,改用有创通气后死亡,抢救成功率93.8%。结论 NPPV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早期应用可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7例慢性阻塞性肺痰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经口(鼻)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机械通气前后2hRR、HR、SBP、DBP、SaO2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以及患者临床症状等的变化。结果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2h后,56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呼吸困难好转,口唇发绀及肺啰音明显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以及监测指标RR、HR、SaO2均有显著改善(P〈0.01),SBP、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情好转并出院,成功率达83.58%;因肺部感染加重和多器官衰竭死亡6例(8.96%),因病情危重放弃抢救5例(7.46%)。结论熟练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治疗技术,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红艳 《中外医疗》2010,29(13):87-88
目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呼吸内64例COPD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选用BiPAP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在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后1h、机械通气后4h、机械通气后24h,和通气结束时作血气分析,并观察临床转归。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无创正压通气后1、4、24h和治疗结束时,PH值改善(P〈0.05),PaO2上升、PaO2下降(P〈0.01)30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因病情加重,改用有创通气后死亡,抢救成功率93.8%。结论 NPPV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早期应用可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痰诱导技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观察。方法将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痰诱导技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17%)明显高于对照组(59.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诱导技术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病情,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浅快呼吸指数( RSBI)的变化趋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撤离有创机械通气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机械通气3~21 d准备撤离有创通气的AECOPD患者给予在压力支持( PSV)模式下120 min的自主呼吸试验( SBT),监测5、30、60、120 min浅快呼吸指数( RSBI)的动态变化,通过120 min SBT的患者拔管脱机,根据48 h是否需要再插管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分析两组RSBI的动态变化特点及60 min和120 min的变化水平(ΔRSBI)。结果80例AECOPDA患者完成了2 h SBT,其中16例48 h后再次插管,SBT起始时RSB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RSBI的变化趋势不同, RSBI在30、60、120 min时失败组较成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SBT 60 min和120 min时ΔRS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BI的动态变化趋势对AECOPD患者撤离有创机械通气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4例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诊断的患者,采用动态随机化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滴,比较2组动脉血气分析及心率、呼吸变化情况,入住ICU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进而评价参附注射液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动脉血气分析及心率、呼吸频率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但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在入住ICU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上,明显少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双水平正压通气(BW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r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BIPAP呼吸初进行无创机梆两气治疗,对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进行比较。结果呼吸机治疗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的改善情况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无创通气对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效果肯定,且是一种并发症、不是反应少的机械通气技术。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测定甲状腺激素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变化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15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与1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TT3、FT4、TS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经治疗好转后血清TT3、FT3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性、进展和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可用于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临床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内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6例,经随机统计分组,内科甲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处理,内科乙组患者则给予呼吸内科综合治疗处理,对比两种不同治疗处理的临床疗效。结果内科乙组的疗效率为96.43%(27/28),内科甲组的总疗效率为78.57%(22/28),明显可见内科乙组的总疗效率高于内科甲组,检验其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内科乙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及CO_2分压均显著低于内科甲组(P0.05),而氧分压高于内科甲组(P0.05),且差异对比显著。结论经临床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呼吸内科综合疗法治疗后,其临床疾病症状、呼吸频率、心率、CO_2分压及氧分压等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呼吸内科治疗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高兴  胡玲 《中外医疗》2014,(25):104-105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治疗作用和意义。方法抽选该院60例65~79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合并有左心衰竭,采用基础对症治疗基础上,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此方法应用效果以及应用后患者血气分析等改善情况。结果所选高龄患者中,56例(占93.3%)成功完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人机配合较好;治疗后患者平均心率和呼吸频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pH为(7.39±0.07),更接近正常值,P(O2)为(77.8±6.6)mmHg,较治疗前上升,P(CO2)为(53.5±3.8)mmHg,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对患者呼吸功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纠正呼吸衰竭症状,避免有创通气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20例,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经口鼻面罩NIPPV治疗,动态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24h及治疗结束时的动脉血气、临床征象(神志、呼吸、心率)等。结果通气后3、24h及治疗结束时PaO2、pH明显上升(P〈0.05),PaCO2、呼吸、心率明显下降(P〈0.01),所有指标显著改善。16例患者成功脱机,有效率达80%(16/20),2例改用有创通气,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后脱机成功,2例自动出院。结论双水平NIPPV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按照脱机时间的长短,将以上患者分为A组(22例,1周内成功脱机)和B组(19例,1周后成功脱机).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建立数据库分析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插管前患者意识水平、是否有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年龄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龄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龄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注意加强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的发生以帮助患者尽早成功脱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二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1年12月诊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有创机械通气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主要通气指标变化。结果两组的总通气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序贯机械通气组有创通气时间显著缩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均明显降低,撤机成功率增高,与常规有创机械通气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降低VAP发生率,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红建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827-1828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最佳治疗时机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7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3组,3组患者均接受无创通气治疗,观察其通气治疗效果。结果轻度、中度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气血评分等均明显优于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患者插管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尽早采用无创通气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