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和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于新型隐球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现将我科2001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1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龄24-45岁,平均31岁,有明确鸽子接触史4例,有皮肤体癣3例,产后2个月感染1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两性霉素 B对小儿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小儿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 ,男 2 5例 ,女 7例 ,年龄 0 .5~ 1 1岁 ,给予两性霉素 B,静脉滴注 ,疗程为 3个月。结果 两性霉素 B对小儿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满意 ,总有效率 93.8%。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 ,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下称隐脑 )有呈明显增多的趋势。长期以来 ,临床上对隐脑的疗效观察和治愈指标主要是根据脑脊液实验检查结果 ,特别是新型隐球菌数量检查。然而新型隐球菌检查 ,以往都是以定性结果报告 ,不仅不利于药物剂量的控制和选择 ,也不利于疗效观察。近 3年来 ,我们对脑脊液新型隐球菌采用定量计数报告方法 ,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住院 5 1例隐脑腰穿 2 1 1次进行脑脊液新型隐球菌计数检查的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福州市数家医院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2 9例 ,女性 2 2例 ;1 0岁以下 3例 ,1 0~ 1 …  相似文献   

4.
隐球菌性脑膜炎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我院 1994— 2 0 0 4年确诊的 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了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7例患者中男性 3例 ,女性 4例 ,年龄 2 1~6 0岁 ,平均 36 6岁。病程 1周~ 0 5年 ,平均 70d。院外以感冒治疗 2例 ,结核性脑膜炎治疗 2例 ,病毒性脑炎治疗1例。合  相似文献   

5.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少数可表现为颅脑内占位性病变.自1992年6月~2000年10月共收治76 例脑膜炎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 100例确诊患者中,男7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9.5±10.3)岁,Charlson合并症指数为(6.1±0.7),所有患者均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发热和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CD4细胞计数1~ 139/μl(中位数8.5).98例患者入院初次脑脊液压力升高,平均为(21.2±12.4)mmHg.脑脊液白细胞中位计数2(1 ~ 110)× 10^6/L,中位蛋白质定量为0.41 g/L(0.11 ~1.43 g/L),葡萄糖含量中位数为0.42 g/L(0.05~ 0.69g/L).88例患者脑脊液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81例患者脑脊液培养阳性,88例患者脑脊液隐球菌抗原阳性,99例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中位疗程23天,各治疗组间临床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4.387,P=0.821).结论 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减少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合理地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真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脑膜炎。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易误诊为其它炎症或占位性病变。本文报告我科遇到的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临床资料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39、48、50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低热,间歇性头痛,逐渐加重,并呈持续性食欲减退,恶心,有时吐,视物不清,四肢无力,颈强,Gordon征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脑脊液淡黄或稍混浊,细胞数较多,(30~300)×106/L,细菌学检查阴性。CT:病变区脑叶表面不规则低密度影,界限不清。1例疑为颅内占位性病变,予以手术…  相似文献   

8.
248株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对四种抗真菌药的敏感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检测 2 48株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对四种抗真菌药氯康唑、两性霉素B、5 氟胞嘧啶和酮康唑的耐药状况。方法 收集临床菌株新型隐球菌 6 0株和念珠菌 188株 ,采用NCCLSM2 7 A微量稀释法测定新型隐球菌和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四种抗真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对 16 0株白念珠菌 ,氟康唑的MIC为 0 .0 6~≥ 6 4μg/ml,敏感 135株 ( 84.38% ) ,中度敏感 10株 ( 6 .2 5 % ) ,耐药 15株 ( 9.37% ) ;5 氟胞嘧啶的MIC为 0 .0 6~ 16 μg/ml ,敏感 15 6株 ( 97.5 % ) ,中度敏感 2株 ( 1.2 5 % ) ,耐药 2株 ( 1.2 5 % ) ;两性霉素B的MIC为 0 .0 6~ 4μg/ml全部敏感 ;酮康唑的MIC为 0 .0 3~ 32 μg/ml ,敏感 93.75 % ,中度敏感 6 .2 5 %。对 6 0株新型隐球菌 ,氟康唑的MIC 1~≥ 6 4μg/ml,敏感 35株 ( 5 8.4% ) ,中度敏感 2 0株 ( 33.3% ) ,耐药 5株( 8.3% ) ;5 氟胞嘧啶MIC 0 .2 5~ 8μg/ml,敏感 5 3株 ( 88.3% ) ,中度敏感 7株 ( 11.7% ) ;两性霉素B的MIC为 0 .0 6~ 0 .5 μg/ml全部敏感 ;酮康唑MIC 0 .0 3~ 4μg/ml全部敏感。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率分别为 10 %和2 2 .2 %。结论 新型隐球菌和念珠菌对氯康唑的耐药率趋高 ,临床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现对我院2003~2006年收治的9例隐脑的诊疗过程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例隐脑患者中,男2例,女7例,年龄(48±13.5)岁。务农4例,有明确禽鸟类接触2例。既往有基础疾病的7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使用免疫抑制剂2例,皮肤真菌感染1例,肝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并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治水平及预后。方法对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6年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经临床与细菌学检验确诊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60例患者中,通过规范性足程、足量地抗隐球菌治疗的患者为58例,其中包括:治愈23例(39%),好转为22例(37%),死亡为13例(24%);2例患者由于未规范性足程、足量地实施抗隐球菌治疗导致死亡。结论降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与合理用药,目前采用二性霉素B加氟康唑和(或)5-氟胞嘧啶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脑脊液标本检测方法资料,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近4年(2001年9月至2005年6月)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一般资料、诊断检测方法及治疗情况。结果共15例患者,有基础疾病者8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艾滋病(HIV/AIDS)2例,肾病综合征2例,不明原因发热1例,其他6例;有明确鸽子接触史者3例;墨汁染色首次找到隐球菌者7例(7/15),非首次(第2或3次)找到隐球菌者2例(2/15),脑脊液找到隐球菌者6例(6/9)(该病例资料9例送检细胞学),乳胶凝集试验抗原阳性15例(15/15);脑脊液隐球菌培养阳性1例(1/15)。治愈2例,好转7例,死亡或自动出院6例。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明显增高,与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HIV/AIDS增多有关,通过比较分析CM脑脊液标本检测方法,笔者认为脑脊液细胞学、乳胶凝集实验是快捷便利的早期诊断方法,可先于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两性霉素B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性霉素 B( AMB)是多烯类广谱抗深部真菌药 ,是毒性反应最大的抗真菌药之一。我科近年来应用 AMB治疗了 4例深部真菌感染者 ,效果显著。现就其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4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16~ 46岁。其中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 3例 (均经血液或骨髓检查确诊 )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1例 (经脑脊液培养确诊 )。不良反应有 :畏寒发热、静脉炎、心律不齐、低血钾等。1.2 给药方法与剂量AMB为粉剂 2 5 0 mg/瓶 ,注射用水稀释即 5 mg/ ml,按医嘱取量加入 5 %葡萄糖内 ,使其浓度在 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资料,提高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3月~2005年7月收治的2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脑脊液墨汁染色发现隐球菌者14例(66.7%),脑脊液隐球菌培养阳性者12例(45%);颅内压显著升高大于3.92 kPa者5例;脑室扩大经侧脑室引流者3例;鞘内注射9例;单用两性霉素B(AMB)治疗3例,AMB+氟胞嘧啶(5-FC)治疗者10例,AMB+5-FC+氟康唑(FCZ)治疗者8例,AMB的平均用量2.5 g,疗程67 d~2 a;治愈13例,好转3例,死亡或自动出院5例。结论 降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提高早期诊断率,治疗仍首选AMB+5 FC鞘内注射,侧脑室引流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院共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8例,现将其有关情况加以研究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8例病人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18~63岁。入院时1例确诊,4例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2例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1例误诊为脑梗塞。8例分别并发亚急性肝萎缩,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其中1例因上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性毒素B(AMB)联合5-氟胞嘧啶(5-FC)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时对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用AMB联合5-FC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30例,观察用药前后外周血象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中轻度贫血发生率为80%,白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3.4%(4/30)和6.7%(2/30)。结论:AMB联合5-FC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时对外周血象的影响主要为贫血,外周血象的变化不是需要中断病原治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中具有抗过敏作用 ,因此它的增加对临床诊断与疗效观察有重要的意义。现将近 3年来我们观察的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的 2 5例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5例中 ,男性 1 4例 ,女性 1 1例 ;1 0岁以下 1 3例 ,1 1~ 2 0岁 8例 ,2 1~ 30岁 2例 ,31~ 45岁 2例 ,年龄最小 1岁(男 ) ,最大 44岁 (女 ) ,平均 1 2 .8岁。患者头痛均明显 ,多数有发烧。其中脑脊液抗囊虫抗体 5例阳性 ;颅脑 CT检查 2例出现低密度灶 ,其余均正常 ,其中 1例结核性脑膜炎 ,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 检查方法腰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体外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2021年收治的13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表现、基础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38例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墨汁染色检测阳性率为73.9%,CrAg检测阳性率为100%,42例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疾病,49例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另外47名患者无基础疾病。患者多伴有头痛、发热、呕吐、四肢乏力和意识障碍等症状。脑脊液生化检查显示糖和氯化物减低,脑脊液蛋白升高。138株隐球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MIC范围分别为≤4~≥16μg/mL、≤0.5~1μg/mL、1~16μg/mL、≤0.125~0.5μg/mL、≤0.06~0.5μg/mL。5种抗真菌药物中5-氟胞嘧啶敏感性为95.60%,氟康唑敏感性为94.93%,伊曲康唑敏感性65.22%,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均为100%。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含免疫功能抑制疾病);CrAg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墨汁染色检测;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分离菌株对不同抗真...  相似文献   

18.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正文  周于志 《江苏医药》2001,27(12):948-949
1994年以来 ,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2 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2 0例中男 9例 ,女 11例。年龄 16~ 5 3岁 ,平均 31岁。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嗜睡 4例 ,昏迷 1例。颅神经受损 3例 ,轻偏瘫 1例。发病后 10天内入院 1例 ,10~ 2 0天 8例 ,2 1~ 30天 10例 ,30天以上 1例。脑脊液检查 ,微混~混浊 16例 ,黄变 4例 ,其中 1例脑脊液流出后自凝。蛋白 4例 , 11例 ,, 5例。WBC2 0~ 4 9×10 6/L 2例 ,5 0~ 10 0× 10 6/L 9例 ,10 1~ 5 0 0× 10 6/L 4例 ,5 0 1~ 10 0 0…  相似文献   

19.
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护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建玲,陈建华我院于1992年3月~1995年3月共收治20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应用两性霉素8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17~58岁...  相似文献   

20.
周齐 《中国基层医药》2002,9(7):643-644
近年来 ,我们收治周期性瘫痪 32例病人 ,现就其低钾血症与临床关系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男 2 8例 ,女 4例 ,男女之比 7∶1。年龄 2 0~ 5 4岁 (平均 34岁 )。本组周期性瘫痪血清钾均<3 0mmol/L。临床表现 :主要为四肢肌肉酸痛 ,麻木无力 ,下肢活动障碍或行走困难 ,个别较重者表现为点头呼吸。1 2 血清钾与肌力关系 血清钾 <2 0mmol/L 10例 ,其中肌力 0级 2例 ,Ⅰ~Ⅱ级 4例 ,Ⅲ~Ⅳ级 4例 ;血清钾 2 1~ 2 5mmol/L 16例 ,其中肌力Ⅰ~Ⅱ级 12例 ,Ⅲ~Ⅳ级 4例 ;血清钾 2 6~ 3 0m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