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如不经治疗,1/3可发展为脑梗死。1/3可反复发作,以往常规的治疗方法疗效不十分理想。我科自1997年6月~2003年1月应用巴曲酶治疗频繁发作的TIA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反复发作可致永久性梗死。本文探讨治疗 TIA的可能性及有效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 1998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住院治疗的 TIA患者。全部患者符合 TIA诊断标准。其中用降纤酶(defibrase)治疗 40例 ,对照组以常规治疗 41例。两组的发病年龄、性别、发作次数、时间及既往病史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均经头颅 CT扫描除外脑梗死。临床表现 :偏瘫或单瘫 13例 ,失语 7例 ,偏身麻木异常 16例 ,眩晕35例 ,意识障碍 4例 ,一过性全面遗忘 3例 ,平衡障碍 4例。1.2 方…  相似文献   

3.
华法林负荷量法抗凝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华法林抗凝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 0 0 3年 1月至2 0 0 4年 1月入院的TIA病人 ,适合抗凝治疗者 ,按Roberts依年龄调整华法林负荷量指南用药 ,对照组为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住院的TIA病人 ,并剔除用肝素治疗的病人。结果 :华法林组 10d内无脑卒中发生 ,仅有 4人次再次TIA ,未发现有出血者 ;对照组 10d内脑梗死 6例 ,再次TIA 12人次 ,华法林组于TIA发作后 10d内发生脑梗死及再次TIA较对照组低 (P <0 .0 5 )。结论 :按Roberts华法林负荷量指南抗凝治疗TIA优于非抗凝治疗 ,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丁辉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26(3):106-106,10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系由颈内动脉或椎 -基底动脉系统的一过性缺血所致 ,以突发短暂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 ,临床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缓解 (最长不超过2 4 h) ,常反复发作 ,又有小卒中之称。TIA临床的重要性在于是否发展为脑梗死 ,早期干预性治疗可减轻脑损伤的程度甚至可避免发生脑梗死。基于上述目的 ,1999_ 0 3~ 2 0 0 2 _ 0 7我们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干预性治疗 6 0例 TIA病人 ,现将疗效观察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连续收集发生在 72 h内的 TIA病人 6 0例 ,其中颈内动脉TIA4 9例 ,椎 -基动脉 TIA11例 ,…  相似文献   

5.
韩霞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155-15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比分析3组患者治疗3个月期间,TIA复发率、脑梗死发生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应用组TIA复发率及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用氯吡格雷及单用阿司匹林组,未增加出血倾向,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效果明显,用药安全,可减少TIA发作,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林晓东  赵丽  王学敏  朱静  田小卫 《河北医药》2011,33(22):3407-3408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脑梗死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患者脑梗死前是否发生同侧TIA,分为TIA组和对照组,将2组人群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比较:同时观察TIA组患者TIA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等因素对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结果TIA组梗死灶体积0.34—21ml^3,平均C7.7±0.8)ml^3;对照组0.38—28.3ml^3.平均(11.2±0.9)ml^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持续时间11~19min组的脑梗死体积与≤10min组和≥20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时间≤10min组和≥20min组的脑梗死体积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A持续时间11—19min组神经功能评分与TIA持续时间≤10min组和/〉20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TIA持续时间≤10min组和≥〉20min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A发作次数在2—3次组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TIA发作1次组(P〈0.01);而发作次数〉3次组,其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与发作1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发TIA有可能对后继脑梗死患者的脑细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脑梗死体积和临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特定的TIA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ABCD2评分与溶栓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4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TIA患者为观察组,给予50万U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后1周TIA发作次数、急性脑梗死和出血性疾病发生率,并与40例未溶栓治疗的TIA患者对照分析。采用ABCD2评分法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比较各亚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TIA发作次数为(1.16±0.34)次,急性脑梗死发生率为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2±1.86)次和15%(P<0.05),而出血性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亚组间TIA发作次数和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内随危险度升高,TIA发作次数明显增加(F=10.406,P<0.05),且高危组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危和中危组(χ2=8.550,P<0.05)。结论 TIA患者早期溶栓治疗能减少发作次数,降低急性脑梗死风险,尤其是对于高危患者,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是指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暂时供应不足,导致患者出现短暂的、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1]),发作时未严重损伤神经功能,但病症易反复发作,多呈现短暂性失语、瘫痪等情况,发作持续几分钟,一般在30 min内完全恢复,大部TIA患者在3年内会进展为脑梗死~([2]),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终止TIA或者降低患者的发作率。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在TIA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年收治的80例TIA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纳入标  相似文献   

9.
<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被认为是脑血管病的危险信号。未经治疗的TIA患者约1/3发展为脑梗死[1]。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我们应用巴曲酶治疗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1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脑梗死分组,将患者分为非脑梗死组(n=103例)和脑梗死组(n=37例)。并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140例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中有37例出现脑梗死(26.43%),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92例中出现脑梗死2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29例中出现脑梗死15例,同时累及两个系统的患者19例中出现脑梗死2例。发作多次后才治疗、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 min、发作至接受治疗时间超过24 h的发展为脑梗死的概率明显升高(P <0.05)。发展为脑梗死的TIA患者血压、血糖、血胆固醇明显升高(P <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首次发作至治疗时间、TIA的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均对脑梗死的发作发展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临床表现,探讨患者在2d和7d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方法对176例2012年1月~2014年1月入院治疗TI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TIA患者脑梗死发病率评分系统ABCD2对TIA患者2d和7d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因素进行评分,统计学分析风险因素与TIA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TIA患者年龄≥60岁(P0.05)、有高血压史(P0.05)、TIA发作次数≥3次(P0.05)、TIA症状持续时间≥10min(P0.05)、DWI异常(P0.05)和颅内动脉病变(P0.05)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显著相关;其中抗血小板(P0.05)和抗凝治疗(P0.05)是TIA短期发生脑梗死的保护因素。ABCD2评分越高,TIA后2d和7d内(r=0.957,r=0.975,P0.05)脑梗死发生率越高。结论年龄、高血压史、发作次数、TIA持续时间等是TIA后2d和7d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适当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可减少脑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各类危险因素,为临床上脑缺血的治疗和脑梗死的预防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2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列回顾性调查,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引发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61例)与非脑梗死组(169例),并详细记录下两组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230例TIA患者中有61例为脑梗死组;其中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53例中有32例(20.9%)发展为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77例中有29例(37.7%)发展为脑梗死;两个系统的脑梗死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次TIA发作后没有立即接受治疗、发作多次以后才接收到治疗及发作超过30min或3个月内发作超过5次的TIA患者发展为脑梗死的概率显著升高(0.01相似文献   

1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内动脉系统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的、可逆的、反复的急性脑缺血发作,常导致短暂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24h。其临床病状和体征多为短暂性或多变性,如不及时治疗,有1/3患者可发展为脑梗死。据统计,有TIA病史的患者患脑梗死的机会是无TIA史患者的13倍。故有效控制TIA发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我们探索以前列腺素E1(PGE1)脂微球载体制剂 (商品名凯时 ) [1] 治疗急性脑梗死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4 6例患者均因急性脑梗死入院治疗。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 ] ,并经头部CT或MR证实为颈内动脉系统血栓性脑梗死。不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和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栓塞 ,起病均在 1个月以内。神经功能评分在 5~ 35分之内。排除消化性溃疡、心衰等。其中男 2 9例 ,女 17例 ,年龄 4 5~82岁 ,平均 6 1 4岁。根据神经功能分型[3 ] ,轻型 (0~ 15分 ) 2 5例 ,中型 (16~ 30分 ) 16例 ,…  相似文献   

15.
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将低分子肝素抗凝疗法应用于急性脑梗死进展期的治疗 ,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要点[1] ,并符合以下入选条件 :①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 4 8h内 ;②首次发病者或过去曾发病但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 ,现第 2次发病者 ;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0~ 3 5分 ;④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 ;⑤排除心源性脑栓塞 ,排除近期手术及妊娠妇女 ,排除血液系统疾病、活动性出血及出血倾向者 ,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1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和分析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入院的70例TI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组36例,给予阿司匹林及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均持续1个月。结果随访3个月,对照组34例TIA发作患者中19例在10d内完全控制,有效率55.9%(19/34),5例无效,无效率14.7%(5/34),发展为脑梗死10例。治疗组36例T1A发作患者中35例在10d内完全控制无复发,有效率97.2%(35/36),1例无效,无效率2.8%(1/36),无出血并发症,无1例发展为脑梗死。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TIA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脑梗死期间伴TIA发作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7例)用降纤酶5u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连用7天,首剂加倍。对照组(25例)给予血栓通1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连用15天。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改变及临床疗效和TIA控制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及血液粘度等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且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在控制TIA发作及临床疗效上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未发现出血性脑梗死及粘膜活动性出血情况。结论 应用降纤酶通过调节纤溶系统,迅速控制TIA发作,从而阻断急性脑梗死的进展,降低致残率,且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8.
王齐荣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17+19-17,19
目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发展至出现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2007年10月~2009年6月本科收治的100例TIA患者临床资料,经2010年回访获悉,其中40例发生脑梗死。结果:患者TIA的发作时间大于30min,并且24h内发作大于3次,和首次发作后大于24h,并且发作大于5次的患者患脑梗死危险性明显提高(P〈0.05)。而发生脑梗死40例TIA患者其血压与血糖以及总胆固醇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如果每次TIA发作的持续时间较长,并且次数较多,未予及时治疗,特别是伴高血压与高血糖以及高脂血症的患者,极易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临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发病与发病前一过性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TIA)发作及干预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病前有TIA发作者具有年龄大,合并征多的特点;TIA发作未予治疗者急性脑梗死发病率较高;且在7d内发生的急性脑梗死致残率高,而TIA发作次数对后遗症无显著影响。结论对于TIA发作及时诊断和早期积极治疗,可减少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戴健  肖瑾 《安徽医药》2013,34(4):401-40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住院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颅内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按ABCD2评分标准给予评分,观察TIA后2周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析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TIA后32例(26.0%)患者于2周内发生脑梗死;在年龄≥60岁、单肢无力、症状持续时间≥10 min、糖尿病、ABCD2评分>3分、既往脑卒中病史、吸烟(P<0.01)、发作次数≥3次、颅内动脉狭窄≥50%(P<0.05)的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显著增高,而在语言障碍不伴肢体无力、症状持续时间<10 min、高血压病、饮酒的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无明显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BCD2评分>3分、糖尿病、既往脑卒中史是TIA后2周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IA后进展为脑梗死与年龄≥60岁、单肢无力、症状持续时间≥10 min、糖尿病、ABCD2评分>3分、既往脑卒中病史、吸烟(P<0.01)、发作次数≥3次、颅内动脉狭窄≥50%密切相关;ABCD2评分>3分、糖尿病和既往脑卒中病史的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ABCD2评分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及预测性,是简单有效的预测方法,可帮助临床医生评判高危患者并进行早期干预以防止发生脑梗死;ABCD2评分法进一步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