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近视眼在散瞳前后验光中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 将50例(96只眼)近视患者散瞳前进行检影验光,在滴复方托品酰胺眼水,散瞳后进行检影验光,分析比较验光结果.结果 ①散瞳前后及复查时患者平均等效球镜度(AESLD)较散瞳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年龄段散瞳前后及复查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既往有配镜史者和无配镜史者两组散瞳前后AESL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16岁以下的近视患者必须进行医学验光,给予精确矫正.  相似文献   

2.
儿童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的必要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托品酰胺滴眼液和 1%阿托品眼膏散瞳对不同年龄屈光不正儿童的影响 .方法 对 5 98例屈光不正儿童先液散瞳验光 ;再眼膏 ,散瞳验光 ,比较分析屈光度变化 .结果 ①各年龄组用眼液与用眼膏散瞳前后球面镜、柱镜、等效球镜的屈光度比较眼膏散瞳后屈光度均高于眼液散瞳 (p<0 .0 5 ) ;②不同年龄组两种方法散瞳后的两两比较显示用眼膏散瞳验光比用眼液更能反映球镜、柱镜度数的真实变化 .结论 ①用眼膏散瞳后验光的多项屈光指标均有显著性变化 ,球面镜度数绝大多数增高 ,等效球镜屈光度也增大 ;②在 11岁以内年龄组 ,用眼膏散瞳后验光可以提高屈光不正的检出率 ,减低漏诊率 ,减少验光度数的误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托品酰胺滴眼液和1%阿托品眼膏散瞳对不同年龄屈光不正儿童的影响.方法对598例屈光不正儿童先液散瞳验光;再眼膏,散瞳验光,比较分析屈光度变化.结果①各年龄组用眼液与用眼膏散瞳前后球面镜、柱镜、等效球镜的屈光度比较眼膏散瞳后屈光度均高于眼液散瞳(p<0.05);②不同年龄组两种方法散瞳后的两两比较显示用眼膏散瞳验光比用眼液更能反映球镜、柱镜度数的真实变化.结论①用眼膏散瞳后验光的多项屈光指标均有显著性变化,球面镜度数绝大多数增高,等效球镜屈光度也增大;②在11岁以内年龄组,用眼膏散瞳后验光可以提高屈光不正的检出率,减低漏诊率,减少验光度数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数字显示验光仪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能直接用数字显示人眼屈光状态的医用电子-光学仪器,它是利用凸透镜离眼愈远,对眼的屈光作用愈强的光学原理,籍两块异号镜片距离的变动,得出不同的球面屈光度来作为人眼球面屈光状态的主觉检查,并用两块同号圆柱镜片,按其相关的角度民各种不同的球面屈光度及散光屈光度作为人眼散光测定,本验光仪是根据上述原理设计一个非线性的位移量和一个角度量转换成数字量,从而显示人眼球面屈光和非对称折射,是一种便于携带的多功能验光仪。  相似文献   

5.
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以及点状检影镜、圆柱镜检影法验光对近视散光388例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前行散光轴位的测定,结果表明两者散光轴位符合344只眼,占85.1%。这说明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确为测量散光轴位的有用工具,为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前验的准确性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1988~1989年我们对视力正常(5.0分以上)的600名健康男青年,进行散瞳检影法屈光检查,测定结果屈光不正占81.58%,报道如下。 1检查方法被检查者为16~20岁的健康男性青年,视力正常(采用对数视力表,标准照明和距离,裸眼视力5.0分以上者),均用Mydin-P散瞳,每5min点眼一次,共5次,休息20min后常规检影验光。复性散光以球镜及柱镜之和计算屈光度。单纯散光以屈光度高的轴位为准 2结果及分析 600名共1 200只眼检出各种屈光不正976只眼,占81.58%,正视眼221只,占18.42%。远视687只眼,占57.25%。其中单纯远视605只眼,单纯远视散光31只眼,复性远视散光52只眼。单纯远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方法对在我中心接受 LASIK手术69例123 眼,在术前和术后一个月进行客观验光(NIDEK ARK-700)和主观验光(RODENSTOCK综合验光头),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LASIK术后,客观验光的准确性较术前下降,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测量结果的差值明显增加;术前近视度越高,术后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测量结果的差别越大.在测量散光中,术后1月,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测量散光的差值明显增加,客观验光不能准确测量散光的量和轴向.结论 LASIK 术前用自动验光仪进行的客观验光可靠性较高,与主观验光法测量屈光不正的结果接近;术后,客观验光的准确性较术前下降,不能有效评判屈光不正的性质和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验光镜片组合后屈光度的精确度是考核验光头质量的重要参数,其检验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在使用状态下的非破坏性测量。方法通过在常见光具座上,辅以实验室自行研发的载物台、自校验球/柱镜片,形成以“光源、准直物镜、测量目标、验光头、自校验球/柱镜片和读数系统”同轴的光机电一体化的验光头专用检测装置,实现了验光头镜片组合后的顶焦度、轴位和棱镜度等参数在使用状态下的非破坏性测量。结果验光头组合球镜度、柱镜度、柱镜轴位、棱镜度、棱镜基底、同心度的测量和验光头组合亮度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表明,该平台测试结果稳定,误差来源清晰,精度较高。结论该测量平台可以满足技术机构开展产品注册检验和计量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袁永刚  郑东健  梁纳 《医学信息》2009,22(5):719-721
目的 分析电脑验光仪辅助下YAG激光拆除角膜缝线控制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术后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2例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术后的患者,进行4周的随访观察,经电脑验光仪检查发现存在明显角膜散光,根据其散光程度及轴向作散光调整,予YAG激光拆除相应的角膜缝线,拆线后随访4周.结果 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术后因切口缝线引起的角膜散光,在拆除角膜缝线后,角膜散光均值较拆线前相比明显减小(P<0.05).结论 电脑验光仪辅助下YAG激光拆除角膜缝线可有效的控制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术后的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10.
先证者(Ⅴ16) 男.28岁.因"双眼水平震颤,视力下降"就诊.检查:角膜映光左眼注视,右眼 -15°;水平眼球震颤,快相向左;右眼视力0.2.左眼视力:0 3,电脑验光无法完成,检影眼光插片右眼视力:0.5( -6.0球镜度数~ -10柱镜度数×180%,左眼视力:0.6(-4.50球镜度数~1.5柱镜度数×180°;角膜透明,前房清亮,晶状体无浑浊,玻璃体无明显混浊,视盘边界清楚,视网膜平贴,黄斑中心反光不清楚,眼底如图1.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验光镜片组合后屈光度的精确度是考核验光头质量的重要参数,其检验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在使用状态下的非破坏性测量.方法 通过在常见光具座上,辅以实验室自行研发的载物台、自校验球/柱镜片,形成以"光源、准直物镜、测量目标、验光头、自校验球/柱镜片和读数系统"同轴的光机电一体化的验光头专用检测装置,实现了验光头镜片组合后的顶焦度、轴位和棱镜度等参数在使用状态下的非破坏性测量.结果 验光头组合球镜度、柱镜度、柱镜轴位、棱镜度、棱镜基底、同心度的测量和验光头组合亮度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表明,该平台测试结果稳定,误差来源清晰,精度较高.结论 该测量平台可以满足技术机构开展产品注册检验和计量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3~18岁少年儿童屈光不正状态,力争在视觉发育敏感期早发现,早治疗,寻找少年儿童视力不良的病因,为少年儿童视力不良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本科2007年1月-2010年1月门诊3~18岁少年儿童视力不良除外屈光不正以外的其他眼疾的情况下在睫状肌麻痹下检影验光后进行统计分析验光者1441例(2826眼)的屈光不正散瞳验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6岁学龄前组远视662眼(55.8%),近视374眼(31.5%),混合散光150眼(12.7%)。7~18岁年龄组近视1186眼(72.3%),远视280眼(17.1%),混合散光174眼(10.6%)。屈光不正程度均以低度为主。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以远视居首位,只要每隔0.5~1年散瞳检影验光1次,戴`适的眼镜,及时进行弱视治疗,视力会逐步提高。7~18岁学生组则以近视为主,防治近视应从改善学习环境、调整用眼习惯减少看近或过度调节,加大眼保健知识宣传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治疗,降低近视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经角膜上皮的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 PRK)中联合使用静态和动态自旋跟踪补偿软件对散光和角膜源性波前像差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行Trans PRK的56例患者(11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显然验光柱镜度数值将其分为联合组(术前显然验光柱镜度数值≥-0. 75 D)和DCC组(术前显然验光柱镜度数值-0. 75 D)。联合组患者术前行静态眼球自旋跟踪(SCC)检查,并在术中成功实施; DCC组患者术中未实施SCC。使用CAM软件指导激光治疗,同时联合静态和动态自旋控制技术跟踪眼球自旋。对SCC以及实时眼球动态自旋跟踪(DCC)的幅度值及分布频率进行分析评估。术后随访6个月,同时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显然验光度数、角膜源性波前像差,并评估手术安全性及预测意义。结果联合组100%的患者SCC测量值在±10. 0°以内,78. 72%浮动在±5. 0°以内,4. 25%在±0. 5°以内; 97. 87%的患者DCC测量值在±5. 0°以内,27. 66%在±1. 0°以内,6. 38%在±0. 5°以内,部分补偿了SCC。DCC组100%的患者DCC测量值在±5. 0°以内,44. 62%在±1. 0°以内,4. 62%在±0. 5°以内。联合组患者术前柱镜值平均(-1. 44±0. 109) D,DCC组平均(-0. 71±0. 05)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 635 9,P 0. 001)。联合组患者术后柱镜值平均(-0. 33±0. 04) D,100%眼散光值在1. 0 D以内,82. 97%眼散光值在0. 50 D以内,65%眼散光值在0. 25 D以内; DCC组患者术后柱镜值平均(-0. 39±0. 03) D,99%眼散光值在1. 0 D以内,78. 56%眼散光值在0. 50 D以内,55. 40%眼散光值在0. 25 D以内,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063,P=0. 290 1)。在角膜源性像差的分析中(以6 mm瞳孔直径分析),2组术前、术后角膜源性总像差、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球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球差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DCC组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三叶草和球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经角膜上皮的激光角膜切削术中采用静态及动态自旋跟踪补偿功能是安全且可预测的,较单纯使用动态跟踪补偿功能对矫正患者散光效果优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矫正散光的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TICL)植入术矫正合并散光的高度近视后视力、对比敏感度和主观视觉质量情况。方法对27例(52只眼)合并散光的高度近视患者行TICL植入术。术前及术后分别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无眩光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并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术后1个月和6个月UCVA和BCVA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屈光度(-0.56±0.42)D和散光度数(-0.35±0.60)D与术后6个月屈光度(-0.58±0.22)D及散光度数(-0.31±0.42)D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6.0、12.0和18.0 cpd各频率段无眩光对比敏感度值及眩光对比敏感度值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各频率段对比敏感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眩光对比敏感度值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值,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各时间段,两者间各频率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达100%。结论 TICL植入手术治疗合并散光的高度近视,术后视觉质量全面提高,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德国鹰视型准分子激光机对1200例(2358眼)屈光度在-0.75D~16.00D的近视及近视散光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结果随访3~24月,95%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好矫正视力,89.2%的术后屈光度在±1.00之间,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具有安全、有效、稳定等特点,适合治疗各种不同屈光度的近视,超高度近视由于受角膜厚度的限制,其疗效稍差。  相似文献   

16.
背景:氟硅酮丙烯酸脂透气性材料成为制作角膜塑形镜的理想材料,其对眼屈光和眼生理的影响受到关注。 目的:研究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观察18例35眼佩戴1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裸眼视力、屈光度变化、眼轴长度、角膜内皮计数、眼压、角膜Q值等变化。 结果与结论:1年后裸眼视力与佩戴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27、P=0.78);佩戴前后1年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计数、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37、P=0.18;t=-0.94、P=0.35;t=-0.52、P=0.6;t=1.00、P=0.32);佩戴前后1年角膜Q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03、P=0.00)。提示氟硅酮丙烯酸脂透气性材料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安全、有效,对眼生理影响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的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WASCA-SBK)矫正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WASCA-SBK治疗的56例(112只眼)近视患者,记录术前以及术后2w、1月、3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及高阶像差。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0.05)。术后3月全部术眼UCVA≥1.0。最佳矫正视力术后随访3月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水平。术后等效球镜均较术前显著降低(<0.05)。术后2w、1月及3月等效球镜度数(SE)在±0.5D范围内的比例分别为92%、98%、95%,全部术眼SE均在±1.0D范围内。术后3次随访,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HOA RMS)均较术前显著增高(<0.05),以球差为主,彗差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0.05)。结论 WASCA-SBK矫正近视安全有效,预测性好,手术效果的稳定性佳,但术后高阶像差仍然增加,且以球差为主。  相似文献   

18.
1988年以来,作者观察一家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同胞中六男二女,男性全部发病,比较罕见。为此进行了家系调查,现报告如下。患者胡某Ⅲ_(21),男37岁,未婚。8岁开始夜盲,视物不清,逐渐失明,未曾治疗。眼部检查:双眼位正常,无眼球震颤。双眼视力:光感不确。双眼指压T_n。双角膜透明,瞳孔正圆,光反应迟钝。双晶体前囊轻微点状混浊。双眼底:视神经乳头边界清楚,呈蜡黄色萎缩。视网膜血管显著细小,黄斑中心凹反射未见。视网膜呈青灰色,部分萎缩样改变,可见到多数点状、片状、骨细胞状黑色素,周边多于后极部,鼻下侧为著。检影验光:右近视散光—2.0DCA×180°,左近视—3.0DS。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激光偏振光扫描仪(GDxVCC)测量正常人及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眼别、屈光度间的相关关系。方法用GDxVCC测量正常人(正视眼)161例240只眼和近视眼99例167只眼的RNFL厚度。分析正常人性别间、眼别间RNFL厚度的差异。用相关及回归方法分析RNFL与年龄及屈光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240只正视眼的RNFL厚度全周平均值(57.31±5.31)μm、上方平均值(69.97±7.32)μm、下方平均值(68.67±7.56)μm。男性与女性间平均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0.934);左右眼间平均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7~0.689)。RNFL平均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239,P=0.007),回归方程为RNFLT=-0.073×年龄 60.284。近视患者的RNFL厚度全周平均值(59.62±5.69)μm、上方平均值(71.88±7.97)μm、下方平均值(71.80±8.39)μm。RNFL平均厚度与近视度绝对值呈负相关(r=-0.341,P=0.008),回归方程为RNFLT=-0.758×屈光度绝对值 63.038。结论激光偏振光扫描仪可以精确测量RNFL厚度。正常人RNFL厚度性别间、眼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RNFL厚度逐渐变薄。随着近视屈光度的增加,RNFL厚度逐渐变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ORK引导的非球面个性化切削手术前后的角膜像差变化特点,并与传统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2008至2009年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激光中心就诊的平均等效球镜度、散光、角膜像差没有明显差异的近视患者400例(800眼),随机分为2组:A组200例(400眼)接受ORK引导的非球面个性化切削手术,B组200例(400眼)接受传统LASIK手术.进行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等效球镜、散光和角膜像差的比较.结果 术后6个月,2组患者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瞳孔直径6 mm时,2组患者术后等效球镜度和散光度均减少,但2组间比较及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角膜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三阶像差均方根值(RMS3)、四阶像差均方根值(RMS4)、球差和慧差均增加,但A组的增幅小于B组[RMS:(0.17±0.14)μm比(0.27±0.12)μm;RMS3:(0.03±0.12)μm比(0.10±0.16)μm;RMS4:(0.21±0.12)μm比(0.26±0.18)μm;球差:(0.17±0.13)μm比(0.27±0.19)μm;慧差:(0.01±0.12)μm比(0.11±0.17)μm,均P<0.05].结论 ORK引导的非球面个性化切削手术能相对减少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增加,尤其是球差的增幅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