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比动脉灌注化疗与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01月~2011年12月收治诊断明确的中晚期(不能手术)胰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38例给予介入手术(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30例以相同方案行静脉全身化疗。治疗3周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肿瘤标志物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内相比,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血CA-199,血CEA变化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39.5%,高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肿瘤标志物变化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介入治疗(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全身化疗,能够抑制中晚期胰腺癌恶化,并通过一系列生理作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中晚期胰腺癌起到有效地治疗和保护作用。同时动脉灌注化疗的毒副反应低于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大肠癌癌组织中PCNA、VEGF、P53及MVD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对大肠癌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病理诊断明确的进展期大肠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术前行动脉灌注化疗1-2周期,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治疗前病理活检标本及手术后癌组织中PCNA、VEGF、P53及MVD的表达。结果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完全缓解22.1%,部分缓解44.1%,总有效率达66.2%。术后癌组织中PCNA、VEGF及MVD的表达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临床有效者癌组织中PCNA、VEGF及MVD的表达降低(P〈0.05);临床无效者化疗前后PCNA、VEGF及MVD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的表达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及实验组化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平均疾病无进展时间为37个月,对照组为20个月,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大肠癌的治疗疗效肯定,PCNA、VEGF及MVD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大肠癌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李亚龙 《广州医药》2005,36(5):35-36
目的 分析区域内灌注化疗(1AC)(观察组)与静脉化疗(PVC)(对照组)对头颈部鳞癌治疗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观察组36例头颈部鳞癌病人采用区域内灌注化疗,对照组30例头颈部鳞癌病人采用静脉化疗,药物方案一致。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58.3%,高于对照组2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毒副反应、胃肠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区域内灌注化疗治疗头颈部鳞癌,疗效显著,并降低了静脉化疗对胃肠道的影响及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3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2例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11例采用单纯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疼痛缓解程度、生存期、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CR+PR)比例75.0%明显高于对照组27.3%;实验组患者的6个月、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3.3%、75.0%,与对照组72.7%、45.5%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12个月生存率50.0%(中位生存期13.1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9.1%(中位生存期8.7个月);实验组比对照组能够较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两组的不良反应比例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所致并发症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加脾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将46例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用TACE组(对照组)23例和TACE加脾动脉灌注化疗组(治疗组)23例。两组用药相同,治疗后比较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为52.2%(12/23),对照组为21.7%(5/2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ACE加脾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优于单纯TACE。  相似文献   

6.
皮下埋植泵动脉灌注在头颈癌化疗减毒增效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下埋植泵颞浅动脉逆行插管对头颈部恶性肿瘤行动脉灌注给药化疗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78例头颈部恶性肿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将化疗药物通过颞浅动脉行局部灌注化疗 ,对照组用相同药物行常规静脉灌注化疗 ,观察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实验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毒副作用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前行动脉灌注化疗不仅疗效优于常规静脉灌注方法 ,而且降低了全身毒副作用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和单纯静脉患者在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120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以静脉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腹腔热灌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存期、不良反应以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1.7%(43/60),对照组有效率为46.7%(2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三年生存率为83.3%,平均生存时间为(32.98±1.83)个月,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28.65±1.9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水平明显增加,CD8叩细胞水平明显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后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静脉化疗,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术能有效对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高、预后患者生存率高、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腹腔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预防中晚期结肠癌术后腹腔局部复发、肝转移的疗效及其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62例DukeB~C2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进行腹腔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57例DukeB~C2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进行全身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腹腔局部复发、肝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联合化疗组62例和对照组57例均顺利完成6周期化疗。联合化疗组的肝转移率(8/62,12.90%)和局部复发率(7/62,11.2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57,31.58%;23/57,40.35%),差异具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P〈0.01)。联合化疗组1年生存率为93.55%、2年生存率为80.65%、3年生存率为69.35%;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89.47%、2年生存率为63.16%、3年生存率为50.88%,联合化疗组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P〈0.05)。结论 腹腔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能有效预防中晚期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转移,显著提高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Fu/LV”方案静脉化疗联合“卡铂”腹灌在结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Ⅲ-Ⅳ期大肠癌术后患者共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在使用“Fu/LV”方案静脉化疗的第一天,同时给予卡铂300rag+温热(41~43℃)生理盐水1500~2000ml腹腔快速灌注。对照组28例,使用常规“Fu/LV”方案单纯静脉化疗,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28/28)和89.3%(25/28),对照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6.4%(27/28)和71.4%(20/28),两组1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主要化疗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脱发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双途径同时联合化疗可延长Ⅲ~Ⅳ期胃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并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持续性介入化疗在Ⅰb2~Ⅱb期宫颈癌治疗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Ⅰb2~Ⅱb期宫颈癌病人4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动脉介入治疗组)22例行子宫动脉持续性介入化疗,B组(静脉化疗组)26例行全身静脉化疗,两组后继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评定两组的近期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化疗明显有效,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8%及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4,P=0.022);术后病理证实动脉介入治疗组疗效亦明显优于全身化疗组(χ2=3.931,P=0.047);而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动脉介入治疗组明显低于全身化疗组(χ2=4.825,P=0.028);不良反应治疗组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5.86,P〈0.05)。结论子宫动脉持续性介入化疗在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静脉化疗,副作用明显低于静脉化疗,是一种可行、有效的宫颈癌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支气管动脉热灌注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对比,分析二者在中晚期肺癌治疗中的临床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入组19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对其中102例进行选择或超选择性灌注丝裂霉素、顺铂加环磷酰胺,对其余96例进行吉西他滨加顺铂全身化疗。结果经2个周期治疗后,可以看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较全身化疗的的疗效佳(P〈0.05),而经4个周期治疗后2组的疗效无明显差别(P〉0.05),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较全身静脉化疗的毒副反应小(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较全身静脉化疗近期疗效佳,不良反应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Ib1期至IIb期宫颈癌39例,采用DBM方案动脉灌注化疗1-2个疗程后,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化疗前后癌灶的变化、化疗副反应及术后病理结果等指标。结果:全部病例化疗后宫颈局部肿瘤直径均不同程度缩小,化疗有效率100%;3例IIb期宫旁病灶改善不满意直接行放疗,其余36例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手术成功率100%;有12例(12/36)术后病理结果未发现癌灶。主要毒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及I-II度白细胞减少,用药后可缓解。结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好,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联合静脉化学疗法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的疗效。方法选择GTT患者29例,其中侵蚀性葡萄胎20例,绒毛膜癌9例。患者均采用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加静脉化学治疗,并定期复查及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9例患者超选择性动脉插管血管造影全部成功。1例合并大出血者因合并子宫穿孔行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后行子宫全切,其余28例经1~3次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加静脉化学治疗后临床痊愈。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后8例患者出现轻中度恶心、呕吐,经补液、止吐、保护胃黏膜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经解痉治疗3d后好转。静脉化学治疗后20例患者出现中重度恶心、呕吐,经对症处理后好转;18例化学治疗3d后出现骨髓抑制现象,经升白细胞药物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15例患者出现严重脱发;1例出现严重肝功能异常,停药保肝治疗1周后好转。无1例死亡。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联合静脉化学治疗GTT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尤其对子宫原发灶或阴道转移灶所致的出血和难治性病例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瑞匹坦联合托烷司琼、地塞米松预防含顺铂化疗方案引起呕吐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6例使用含顺铂化疗方案的肺癌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化疗过程中使用托烷司琼、地塞米松预防性止呕,观察组38例化疗过程中使用阿瑞匹坦联合托烷司琼、地塞米松预防性止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急性期呕吐、延迟期呕吐的有效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化疗引起的急性期呕吐及延迟期呕吐的有效控制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瑞匹坦联合托烷司琼、地塞米松能有效预防含顺铂化疗方案引起的急性期及延迟期呕吐,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配合术中黏膜注射IL-2、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非肌层浸润、多发、复发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23例非肌层浸润、多发、复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中黏膜注射IL-2,术后进行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3个疗程后,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30 mg,每周1次共12次,以后每2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第2年重复;第3年,每月1次。术后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定期随访。结果23例非肌层浸润、多发、复发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访24~48个月,肿瘤复发3例,复发率为13%。术后不良反应为尿路刺激症状和膀胱容量小。结论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配合术中黏膜注射IL-2、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非肌层浸润、多发、复发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明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大肠癌化疗患者胃肠道毒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一线大肠癌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化疗前30 min给予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患者在化疗前30 min给予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静脉滴注,同时采用针刺穴位治疗。观察周期为5 d。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的消化道毒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的呕吐持续天数及追加止吐药剂量。结果:化疗第1天,两组患者的呕吐、恶心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2天至第5天,两组患者的呕吐、恶心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患者的呕吐、恶心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两组患者的呕吐持续天数及追加止吐药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患者的呕吐持续天数及追加止吐药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联合托烷司琼治疗能有效缓解大肠癌化疗患者的胃肠道毒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介入性化疗不同栓塞方式对巨块型(直径≥4 cm)子宫颈癌的疗效及其副反应的比较。方法回顾分析能完成子宫动脉(单或双侧)超选择插管的52例巨块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超液化碘油与丝裂霉素混悬剂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后续化疗药物灌注组(A组)28例及灌注2/3量化疗药物后用携带有化疗药物(1/3量)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B组)24例,并对两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化疗有效率和化疗后手术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A组1次介入术后肿块缩小率为43.4%-62.7%。坏死率为78%-91%,均明显高于B组的31.1%-40.3%及54%-77%(P<0.05)。介入化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但动脉栓塞并发症A组病例较B组严重。A组2年复发率为5.3%,明显低于B组的20%(P<0.05)。结论巨块型子宫颈癌介入栓塞化疗安全有效,而缩小肿瘤和降低术后复发率以应用超液化碘油等末梢栓塞剂较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评价静脉与腹腔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ELF(CF、5-Fu、VP16)静滴加羟基喜树碱(HCPT)腹腔化疗35例晚期胃癌.记录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35例总有效率57.1%,其中CR8.6%,毒副反应较轻,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结论静脉化疗加腹腔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较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国产盐酸托烷司琼和进口盐酸托烷司琼在控制由顺铂化疗所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对 48例接受含顺铂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于化疗前 1d开始给予国产盐酸托烷司琼或进口盐酸托烷司琼 ,1次 d ,5mg 次 ,连用 6d ,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入选患者全部按试验要求完成现察 ,国产盐酸托烷司琼与进口盐酸托烷司琼在控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反应方面及发生其它不良反应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国产盐酸托烷司琼在控制含顺铂化疗所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反应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与进口盐酸托烷司琼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质体与表柔比星在HER-2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20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乳腺癌手术并进行辅助化疗的368例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5例接受多柔比星脂质体化疗的患者纳入试验组,193例接受表柔比星化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共计101例患者随访3年观察远期疗效,其中多柔比星脂质体组45例,表柔比星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期和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在脱发、恶心呕吐和心肌损害等不良反应方面,多柔比星脂质体组优于表柔比星组(P<0.05),但多柔比星脂质体组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表柔比星组(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3年随访中,多柔比星脂质体组的45例患者中6例(13.3%)复发转移,表柔比星治疗组的56例患者中10例(17.8%)复发转移。多柔比星脂质体组3年无病生存期与表柔比星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结论 多柔比星脂质体在HER-2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疗效与表柔比星相当,而脱发、恶心呕吐和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表柔比星,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