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钻孔清除引流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硬膜外血肿经钻孔清除引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清除满意,未再使用尿激酶,42例术后血肿残留30-60%,经引流管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溶血肿,引流满意,1例术中出血止血不能改骨瓣开颅治愈,另1例术后出血增加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治愈.结论 钻孔清除引流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对适宜者是一种经济微创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术各血肿腔穿刺外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上的差异。方法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我院神经外科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开颅血肿清除治疗者33例。血肿腔穿刺外引流组:同期于我院神经外科行血肿腔穿刺外引流者40例。比较两组在病死率、GOS近期预后优良率,复发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开颅血肿清除组,死亡率、GOS近期预后优良率、复发率分别为21%、24%、12%,穿刺组分别为20%、45%、6%。穿刺组的GOS近期预后优良率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开颅组,死亡率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时间超过6h者,血肿腔穿刺引流能明显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GOS近期预后优良率。在降低病死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加尿激酶溶解血肿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64例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头颅CT的引导下行小骨窗开颅吸除大部分血肿,活动性出血予以电凝,术后再经血肿腔所置的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引流溶解的陈旧性血肿液,并与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相比较。结果:随访6个月,64例中,ADLⅠ-Ⅲ级49例,优良率为76.6%,Ⅳ-Ⅴ9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9.4%。与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有良好的效果。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配伍尿激酶溶解血肿引流术,创伤较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陈克兴  鲁连记   《中国医学工程》2011,(7):123-123,125
目的研究超早期钻孔引流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超早期为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施行血肿腔钻孔引流,放出部分血肿,为开颅血肿清除赢得时间后再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结论通过超早期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施行钻孔引流大大降低了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合并脑疝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31)为小骨窗开颅血肿大部分清除同时行脑室外引流,结合血肿腔及脑室内尿激酶灌注引流残余血肿;B组(n=28)为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近期(1个月)及远期(>3个月)疗效.结果两组对比近期疗效无差异,远期疗效A组优良率(41.9%)高于B组(17.9%)(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大部分清除,脑室外引流结合血肿腔、脑室内尿激酶灌注清除残留血肿是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较好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置管引流治疗56例, CT定位下血肿腔穿刺钻孔置管引流治疗48例,开颅血肿清除+骨瓣减压治疗36例.结果小骨窗开颅手术组、血肿穿刺钻孔引流组和去骨瓣减压组存活率、血肿清除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县级医院宜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恢复快,再出血率低,死亡率低等特点,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宋乐 《中原医刊》2006,33(12):40-4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1995年1月~2004年12月手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68例(其中钻孔引流30例,开颅血肿清除38例)术后3个月、6个月的头颅CT检查结果。结果术后3个月头颅CT检查,钻孔引流30例中,血肿消失12例,血肿消失率40%;开颅血肿清除38例中,血肿消失36例,血肿消失率95%;术后6个月头颅CT检查,钻孔引流30例中,血肿消失18例,血肿消失率60%;开颅血肿清除38例中,血肿消失37例,血肿消失率97%。结论开颅血肿清除的临床效果比钻孔引流临床效果好,若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应尽量采用开颅血肿清除的方法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内血肿的有效性及治疗原则.方法:高血压脑内血肿57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清除脑内血肿,同时行血肿腔外引流,术后应用尿激酶溶解残留血肿.结果:术后3d复查头颅CT,36例血肿清除70%左右,17例血肿清除80%~90%,4例血肿清除90%以上.术后4周:GOS Ⅰ级10例,Ⅱ级38例,Ⅲ级9例,死亡2例.结论:超早期及早期小骨窗开颅清除脑内血肿是高血压脑内出血较好的救治方法,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直接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9.
钻孔置管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2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钻孔置管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的经验。方法选择20例经CT扫描确诊的20例硬膜外血肿病例,局麻下行切开头皮3.0 cm,颅骨钻孔达血肿腔,清除部分血肿,将F 14号硅胶管3~5个侧孔置入血肿腔,缝合固定。术后血肿腔注入10万u尿激酶的生理盐水5 mL,闭管24 h开始引流,间隔1~2 h决定是否继续给药。结果20例经24 h引流,CT复查,血肿引流彻底12例,48 h后彻底引流7例,1例引流后发现再出血,改为开颅施血肿消除。成活率100%。结论钻孔置管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方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不外脱水疗法,开颅血肿清除、钻颅血肿引流和锥颅血肿引流。脱水疗法,治疗效果不稳定,所以未被广泛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是传统的手术方法,我科自1957年4月至1979年6月共收治慢性硬脑膜下血肿90例。其中71例作了开颅血肿清除,除1例死于血友病并发症外,70例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1.
陈克兴  鲁连记 《西部医学》2011,23(3):488-488,490
目的研究超早期钻孔引流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伴脑疝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超早期为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施行血肿腔钻孔引流,放出部分血肿,为开颅血肿清除赢得时间后再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开颅组:痊愈4例(13.79%),轻度功能障碍5例(17.24%),重度功能障碍3例(10.34%),有效9例(31.03%),死亡17例(58.62%);钻孔组:痊愈5例(17.24%),轻度功能障碍9例(31.03%),重度功能障碍2例(6.90%),有效14例(48.28%),死亡13例(44.83%)。结论通过超早期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脑疝患者施行钻孔引流,大大降低了急性硬脑膜下血肿、脑疝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内诊治的103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调查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血肿部位和血肿量以及CT检查,探讨了钻孔冲洗引流及开颅清除血肿的疗效.结果该组病例50岁以上占67.0%,中位病程4.5周,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视乳头水肿仍是最常见表现.头颅CT检查提示大多数慢性硬脑膜血肿的CT密度较低,和引流的液态血性液体相一致.92例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方法,其中85例愈合过程平稳,另7例予以再次钻孔引流或开颅清除血肿;其余11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9例恢复平稳,另2例遗有轻偏瘫和不完全性运动失语.结论经颅钻孔冲洗引流被认为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部分液化不佳的多房分隔型血肿仍需要开颅清除血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慢性硬膜下血肿35例,采用单孔式钻引流孔术33例,因血肿机化行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术2例。结果:采用单孔式钻孔引流术33例,一次性治愈32例,复发仅1例,在同侧再给予钻孔引流后治愈。血肿机化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2例治愈。结论:钻孔引流是治疗CSDH的首选方法,治愈率高,手术效果好,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适用于血肿包膜厚,血肿内有分隔或机化的血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开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总结不同术式的优缺点,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潍坊市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3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手术方式分为开颅血肿清除组(开颅组)54例、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组(微创引流组)53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组(内镜组)27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量、血肿清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价预后情况。结果 开颅血肿清除组手术耗时最长、术中出血最多;立体定向血肿引流组手术耗时最短、术中出血最少。血肿清除率开颅血肿清除组最高,立体定向血肿引流组最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开颅组最高,颅内感染发生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微创引流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快清除脑内血肿是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最重要方式,不同的手术方式均有其优劣,术前应综合考虑患者情况选择个性化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方法。方法分析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经验。60例(单侧52例,双侧8例)中,单孔引流50例,行双孔引流术8例;开颅血肿清除术2例。结果58例钻孔引流术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痊愈出院。2例开颅行血肿及包膜清除术者,恢复良好。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应尽早行手术治疗,首选方法为钻孔引流手术;对于少量难治和复发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应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两种不同手术方法 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比分析钻孔引流(120例)和开颅血肿清除(120例)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在近期疗效与病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早期意识恢复及远期疗效方面,开颅血肿清除组优于钻孔引流组(P<0.05).两组早期手术者在早期意识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优于晚期手术者(P<0.05).结论 开颅血肿清除术比钻孔引流术更适合于脑出血患者,在患者全身情况不允许开颅的情况下,钻孔引流仍是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具有手术指征且未脑疝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软通道穿刺血肿腔引流术组(微创组)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开颅组)各36例;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长37.5±4.8分钟、住院时长15.2±3.5天、Barthel 指数评分70.8±4.8分、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0;开颅组手术时长161.6±9.7分钟、住院时长40.6±6.7天、Barthel 指数评分58.1±4.6分、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8.3%。软通道引流组比开颅血肿清除组的血肿残余量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软通道引流组颅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开颅术组;术后3月随访,软通道穿刺血肿腔引流术组的巴氏(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腔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血肿患者,可以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副损伤、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后颅窝出血包括小脑出血及硬膜外/下血肿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对30例后颅窝出血,小脑出血19例,枕部硬膜外/下血肿11例选用YL-1型一次性脑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锥颅/钻孔引流方法患者选用传统方法钻孔,放入硅胶引流管引流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方法进行对比。结果选用YL-1型一次性脑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锥颅/钻孔放入硅胶引流管引流钻孔组30例患者中,除1例术后再次出血并出现脑疝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外,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选用YL-1型一次性脑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锥颅/钻孔引流方法患者选用传统方法钻孔,放入硅胶引流管引流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方法进行对比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大大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了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急症,保守治疗及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后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我院自2001年7月至2004年7月在CT定位下,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加血肿腔冲洗引流治疗脑出血4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钻孔引流(60例)和开颅血肿清除(60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近期疗效与病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早期意识恢复及远期疗效方面,开颅血肿清除组优于钻孔引流组(P〈0.05)。两组早期手术者在早期意识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优于晚期手术者(P〈0.05)。结论开颅血肿清除术比钻孔引流术更适合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患者全身情况不允许开颅的情况下,钻孔引流仍是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