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燕  郑容  樊蓉  林琳  耿建华 《中国辐射卫生》2023,32(1):46-51+61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DTC)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DTC骨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DTC骨转移治疗。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构建生存曲线,通过log-rank检验及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预后因素,着重分析治疗方式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08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0个月,5、10、15、2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4.4%、24.3%、9.8%、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一骨转移灶、不发生临床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 SREs)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P=0.003~0.019)。接受联合治疗(P <0.001)及只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P=0.109),预后均好于接受了非131I的治疗患者。多因素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单一骨转移灶、SREs、治疗方式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DTC骨转移的患者,仅有单一骨转移,没有发生SREs以及采用131I治疗联合多种治疗手段与良好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占90%以上。核医学影像检查(包括SPECT和PET)是甲状腺癌的主要诊断及预后评价方法之一,尤其是分子核医学的应用近年来取得了明显地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临床就诊经验,对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的相关护理进行研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3年9月某院接诊的58例术后接受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个人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并给予患者科学周密的临床护理。结果:58例患者经131I治疗,并发颈部轻度水肿者共计5例,并发尿道炎者共计3例,4例患者出现呼吸不适,经对症干预后症状均已消失。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对131I辐射的危害性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增强对并发症的防范意识,做好充分的抢救准备,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癌患者99mTc-MDP全身骨显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骨转移(82.86%)明显多于单发骨转移(17.14%);转移灶的分布规律是躯干骨多于四肢骨和颅骨;多数病人有骨痛症状。结论核素骨显像对甲状腺癌骨转移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联合MRI、PET-CT及X射线平片检查更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是临床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类型,手术治疗作为DTC治疗中的主要手段和核心,术式选择是否合适、手术成功与否均会对患者预后造成直接且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对DTC外科治疗的技术、应用效果等进行综述,以期为DTC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5月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39.13%,观察组29.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围术期采取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可有效减少护理相关并发症,并有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许杰 《中国卫生产业》2014,(3):113-113,116
目的对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救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8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分析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复发率,以及疗效情况。结果分析42例经过全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并发症率为16.67%。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研究组的复发率为11.90%,高于对照组的9.52%,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为减少复发率,可结合传统治疗方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甲状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而早期发现及诊断均依赖于先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常用的甲状腺癌诊断方法包括超声、CT、MRI、ECT等。本文对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现状做一综述,为临床合理选择检查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2008年3月—2011年6月间于该院就诊的6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的65例患者中,13例为男性患者,52例为女性患者,所有患者病程在4个月~5年,年龄为25~71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通过双侧甲状腺全切除、颈部淋巴结清除、甲状腺叶及峡部切除等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对65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期间为3个月~5年,65例患者2例患者再手术后12个月死亡,4例患者发生肺转移,3例患者姑息手术最长生存11个月,7例患者术后原位复发,49例患者术后5年间未发生其他症状。结论根据患者病症采用相应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研究治疗恶性肿瘤当中,采用骨转移放射疗法的具体措施,并就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实施放射治疗的8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内放射治疗和外放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和分析两种放射治疗的方法以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分别为7.12±2.6和6.91±2.5,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对比分别为2.45±1.3和2.61±1.4,患者疼痛程度有所减轻,两组疼痛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1年内患者的生存率达到96.51%。结论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骨转移放射治疗方法当中,内放射和外放射均可起到缓解疼痛或止痛的效果,从而能够尽可能地控制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综合治理方法。方法对普外科确诊的13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中,男女发病的比率为1:2.9,差异较为明显。平均发病年龄为39岁,其中以22~39岁为高发年龄段。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才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手术切除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再手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较低,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甲状腺癌中,分化型甲状腺癌最常见,约占甲状腺癌的90%[1]。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两种,分化型甲状腺癌总体上恶性程度较低,由于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如B超等有时又难以区分良恶性结节,故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上经常出现漏诊、误诊[2]。  相似文献   

13.
张君 《现代保健》2012,(28):104-105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自2010-2012年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6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等探讨甲状腺癌的治疗。结果:65例患者中无一例因手术死亡,其中63例患者达到治愈,治愈率为96.92%,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等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手术治疗方式,可以提高甲状腺癌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甲状腺癌一般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是CT(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MRI(磁共振成像)、US(超声)等,US:甲状腺癌通常表现不规则形态、低回声结节的边界不清晰、没有声音、内部有微钙化存在,是周围组织得到浸润,通常伴有淋巴结的转移.血流显示(彩色多普勒)出内部有粗大纡曲存在的血流信号.放射性核素显像:常规药物有99Tcm和131I.静态成像:恶性病变大多是“冷结节”,动态成像:病灶显影在14~18s,在16s处于高峰状态.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它的作用在于确定恶性肿瘤的面积和对侵犯周围组织以及转移淋巴结的情况.甲状腺癌一般表现出密度灶出现不规则形态,边界处不清晰.中心部位可有坏死情况出现,50% ~70%和颈部淋巴结共同转移.磁共振成像:在T1的加权像上正常组织的信号和恶性病变极为相似,T2的加权像就为高信号.同时MRI还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反映其病变.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监测大剂量131I治疗后病房及病区内环境γ射线的辐射剂量率水平,评价医疗活动过程的辐射安全性,明确大剂量131I治疗后对环境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γ辐射仪测量的17次患者治疗后24 h病房内距离患者1 m处及病区环境的γ辐射剂量率水平.结果 γ辐射仪测得的病房内距离患者1 m处γ辐射剂量率水平最大为21.71 μSv/h,根据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计算,笔者所在科室工作人员每日可在此辐射环境下工作3.8小时;病区环境中走廊剂量率水平最大为0.58μSv/h,计算得一般公众每日可在此辐射环境下停留7.17小时.结论 实施大剂量131I治疗后,采取恰当防护措施,完全能保证核医学科工作者处于电离辐射容许剂量范围之内,病区环境电离辐射水平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误诊误治原因及再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11年来收治的36例再手术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再手术病理有残癌占38.9%,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占30.5%。再手术并发症:声嘶2例,手足抽搐3例。再手术5年生存率90.4%,10年生存率88.9%。结论 青少年的甲状腺结节应高度警惕恶性变可能。FNAB(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可以帮助术前诊断,减少误诊,术中冰冻切片应列为常规,选择合理规范的术式,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手术技巧的改进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骨转移瘤是骨骼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骨外肿瘤的继发性肿瘤,30%~70%的恶性肿瘤可累及骨骼,其中男性可累及骨骼的最常见肿瘤为前列腺癌,女性为乳腺癌,肿瘤骨转移的早期发现及范围的确定能够指导更有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影像学检查是确定骨转移瘤的直接依据,对于早期发现骨转移、骨转移所致并发症、肿瘤侵犯范围、活组织检查定位等具有重要意义,骨转移多从骨髓内向外不断扩大,转移灶的放射学表现更倾向于溶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术前彩超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将潼南县人民医院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为术前颈部触诊为阴性,由彩超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癌颈转移的32(35侧)例患者,对照组为术前颈部触诊为阳性,诊断为甲状腺癌颈转移的48(50侧)例患者,两组患者都受过改良型颈清扫术,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病理情况。结果由彩超诊断为颈转移的32例患者中,术后病理有25侧为颈转移,彩超检查的灵敏度为89%。并且彩超发现有66%的转移淋巴结为多分区转移,其中中颈为最高。病理发现有76%的转移淋巴结为多分区转移,通过研究发现病理和彩超的检查结果基本相同。结论术前彩超可以提高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的诊断率,并且对转移淋巴结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20.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之一,其肿瘤组织具有吸碘能力。术后利用碘-131(I-131)全身扫描则可以探测肿瘤残余灶和转移灶,I-131治疗可以显著性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和转移率。而近年来因为肿瘤细胞失分化引起摄碘能力下降,约有15%的患者会出现Tg阳性而I-131全身扫描阴性,导致I-131全身扫描不能探测到肿瘤组织,I-131治疗不能发挥有效的靶向治疗作用,其进一步的治疗已成为临床上的难题,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寻找合适的检查方法进行准确诊断。目前文献报道PET/CT对这类患者的预后评价、探测复发或转移灶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对PET/CT在"Tg阳性碘-131扫描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