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您路遇心跳骤停患者,需要对其进行急救时,如果依然沿袭胸外按压15次、人工呼吸两次的传统抢救方式,也许抢救效果会不尽人意。考虑到原先这一方法的缺陷,根据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会议的意见,现在这一比例调整为30:2,以突出强调胸外心脏按压的重要性。5月14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主任李建国教授在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2006年全国学术研讨会上介绍了这一最新进展。以往的指南建议,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按压—人工通气比为15:2。但新近研究发现,无论是专业急救人员还是路人提供的心肺复苏(CPR)均有缺陷,主要表现为胸外按压的频率…  相似文献   

2.
目前,美国心脏协会公布了“2010版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导摘要”,其中有两处较为重要的改动:心肺复苏步骤由过去公众熟知的ABC(开放气道一人工呼吸一胸外按压)调整为CAB(胸外按压一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未经急救培训的民众实施单纯胸外按压,也可提供有效的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3.
笔者针对心搏骤停者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基础生命支持时于30次胸外按压后行2次人工通气期间,由于胸外按压中断引发循环中断、通气血流比失衡的问题,开展了在对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时,于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通气期间,给予同步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的应用性研究。通过与标准心肺复苏(于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通气法)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通气期间,给予同步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的复苏效果。我们有关腹部心肺复苏的系列试验研究,为进一步临床转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为弥补标准心肺复苏于胸外按压后人工通气期间其循环间断、通气血流比失衡的缺陷,籍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适时在临床应用中于胸外按压期间辅以与人工通气支持同步的腹部提压CPR法,加强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进行CPR的应用性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医疗设备信息》2012,(8):168-168
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随着新的急诊急救技术的发展,及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最新的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关于心肺复苏-胸外按压(CPR)方面已经有新的建议,分别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与施救者操作都做了严格具体的要求,以更加确保急救医疗行为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张颖 《职业与健康》1999,15(11):62-63
由于急救医学及急救护理的迅速发展,为了使复杂的早期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我国于1982年由中华医学急诊分会制定了心肺复苏培训规范英语顺序CPR~A、P、C、排列,即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并将一期定为生命支持期。1992年我院成立急诊科以来在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加强了CPR~A、P、C技术的基本功训练,对全体护士分批定期进行理论、操作培训,严格的训练和考核,使每位护士都能掌握心肺复苏的最关键的初步处理,并能与医生密切配合完成,心肺复苏程序中的用药,监护、气管插管,电击除颤等一系列抢救措施。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抢救。  相似文献   

6.
2015年10月公布了最新的《2015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版)》(以下简称为《2015更新》)。本指南采用了新的系统性审查流程和新的建议级别(COR)及证据水平(LOE)。同时,对其中儿童基础生命支持(PBLS)部分的内容,也进行了调整。为了加强儿科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CPR)急救技能的掌握,笔者拟简要介绍《2015更新》中,关于PBLS部分的主要更新内容,包括:①明确PBLS的适用人群;②重申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C-A-B)的CPR操作顺序;③提供新的专业人员单人和多人施救流程;④限定胸外按压深度:青少年不超过6 cm;⑤建议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⑥比较传统CPR与单纯胸外按压式CPR的优势与劣势;⑦强调高质量的CPR等,旨在提高临床对患儿进行CPR的成功率及患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动式胸外心脏按压仪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院前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情况。按照胸外按压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徒手胸外心脏按压,试验组使用自动式胸外心脏按压仪,并按照心肺复苏的急救指南进行相应急救,比较两组心脏复苏效果。结果试验组在按压10、15、30 min时有效胸外按压指征出现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肺复苏时间长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动式胸外心脏按压仪替代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心肺复苏效果,尤其是在超长心肺复苏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院前心脏骤停初期复苏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从华 《健康必读》2008,7(9):64-65
目的探讨院前心脏骤停(CA)复苏流程中最佳方法。方法将60例院前心脏骤停(CA)患者,分成两组,A组(即标准CPR组n=30)和B组(即胸外心脏按压组n=30)。A组在复苏流程中按照标准CPR方法进行复苏;B组在复苏流程中以胸外心脏按压为主进行复苏。观察两组开始复苏的时间,初期复苏成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和B组开始复苏的时间无差异性P〉0.05;初期复苏成功率无差异性P〉0、05。结论标准CPR法与胸外心脏按压在院前初期复苏的效果无差异性,两种方法均可用为院前复苏,但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应首先采用。  相似文献   

9.
心搏呼吸骤停抢救的成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效地心肺复苏(CPR)是保障,其中有效地胸外按压是关键.全自动心肺复苏仪是一种模拟人工胸外按压原理采用自动控制频率操作替代人工胸外按压的机械性装置.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产品问世,并在院前院内急救复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会进行心肺复苏。释义:心肺复苏(CPR)可以在第一时间恢复伤病员呼吸心跳,挽救伤病员生命,主要用于抢救心肌梗死等危重急症以及触电、急性中毒、严重创伤等意外事件造成的呼吸心跳骤停伤病员。心肺复苏有三个步骤,依次是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相似文献   

11.
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技能宣教及培训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广西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CPR)知识宣教和技能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不同群体的居民共4160人.进行CPR问卷调查与技能培训.结果 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专业培训普及率低(0.82%).居民经过短时间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专业培训后,心跳骤停的判断、气道打开方法、胸外心脏按压部位、胸外心脏按压深度、按压与通气比例操作正确人数达95.9%,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普遍缺乏.需培训学习.人体模型操作培训可明显提高居民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担架系统,它将按压、呼吸、吸引、液体输注等功能集成在一个双折担架上。该担架系统完全符合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要求。该担架系统能承载患者,可于现场和后送途中对患者实施不间断胸外按压和机械通气心肺复苏,同时也可进行吸引和输液,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心肺复苏急救系统。其按压/通气比、按压深度、呼吸潮气量均可调。  相似文献   

13.
<正> 心肺复苏术(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最终实现脑复苏。在心肺复苏术中,急救护士所起的作用将直接关系着伤病员的预后。现将我科1995年1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心肺复苏(CPR)按压板开放气道加简易球囊通气进行心肺复苏术能否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将180例院前心肺复苏病例随机分3组,每组60例。观察组1:使用CPR按压板开放气道加简易球囊通气;对照组1:使用常规手法开放气道加简易球囊通气:对照组2:使用气管插管开放气道加简易球囊通气,比较3组心肺复苏有效例数和成功例数。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有效例数和成功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1(P〈0.01),和对照组2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中使用CPR按压板开放气道加简易球囊通气进行心肺复苏术,能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迟强 《中国卫生产业》2012,(24):191-191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生命基本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能否快速地识别心脏骤停.心肺的复苏是一般生命支持是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判断病人有无脉搏和有效的心脏按压以及除颤.心肺复苏的高级生命支持是建立高级气道、优选给药途径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有关不同气道开放在心肺复苏中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子青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962-1964
[目的]为在紧急心肺复苏(CPR)中找到一条更易切实可行而又能方便推广普及的气道开放方法,以提高CPR的成功率.[方法]选择心跳、呼吸骤停急需心肺复苏的患者98例,随机分别被实施喉罩-气管插管气道开放实施组和常规气管插管组,比较两组方法在CPR中的时效性、胸外按压的协调性、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实施组和常规组比较,其在气道开放时间上明显缩短,置入过程可以和胸外按压配合协调,可较快改善患者脑缺氧,自主循环恢复率提高,上述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罩-气管插管序贯性气道开放能更有效而及时、可靠地早期开放气道,更能合理地与胸外按压协调配合,提高CPR患者的成活率和减少致残率,应该在CPR中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7.
张玲 《现代医院》2011,11(12):113-114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的方法,以提高低年资护士心肺复苏操作技能。方法在胸外按压、球囊通气、报数等过程引入细节管理的方法,严格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规范操作,加强对现场培训的督导,重视细节培训,提高培训效果。结果在胸外按压的频率、球囊通气的有效率、5个CPR循环所用时间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注重细节管理,有助于提高护士参与心肺复苏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心肺复苏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一种便携式手动胸外按压复苏仪的研制过程。该装置以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为标准,根据正负压心肺复苏术原理设计而成,主要由真空吸盘、压力弹簧、硬件电路、按压手柄以及指针组件等构成。该装置体积小,操作简单,能够提供稳定的按压频率和按压/通气比提示音,并且能够显示按压力度,能辅助非专业急救人员为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CC便携式心肺复苏机对心脏停搏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4月25例心脏停搏患者进抢救室后遵医嘱应用便携式心肺复苏机实施心脏胸外按压,代替人工手动按压,进行复苏抢救.同比2010年5月~2011年4月急诊抢救心脏停傅患者22例,采用传统徒手心肺复苏,做为对照组.MCC便携式心肺复苏机按压频率100次/min,按压深度范围为38mm-50mm.传统徒手心肺复苏按心肺复苏原则操作.统计复苏成功率.结果: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心脏停搏时间及病因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患者经过机械心肺复苏,成功7例(28%),MCC便携式心肺复苏机成功率明显提高传统徒手心肺复苏.在MCC组没有一例肋骨骨折.结论:跟徒手心肺复苏相比MCC便携式心肺复苏机是安全的,有效的,它提供了一个新的CPR选择.  相似文献   

20.
心肺复苏器是有望替代传统人工胸外按压的器材,正逐步应用于现场急救和临床抢救工作当中。本文介绍了胸外按压泵机制的理念沿袭、不同心肺复苏器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国内外常见心肺复苏器的使用方法及特点;同时对心肺复苏器的发展趋势和改进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心肺复苏器更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抢救中提供有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