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的血糖差异,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20例糖尿病患者分别使用美国强生血糖仪检测空腹指尖血糖,同时应用日本奥林巴斯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静脉全血血糖。结果120例病人采用2种方法测得3d空腹血糖值没有显著性差异(胗0.05)。结论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的血糖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要加强管理与检验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特殊临床重症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17年3月8日我科收治的一名重症耱尿病高渗性昏迷快心室率心房纤颤患者用相同血气分析仪,血清检测仪,即时血糖检测仪检测(检测高限为33.3mmol/L)补液治疗过程中相同时间动脉血血糖,静脉血血糖,指尖血糖进行对比;用同一即时血糖仪在相同时间检测指尖与趾尖血糖进行对比.结果:患者入院时11:15分动脉血血糖27.8mmol/L,静脉血糖74.63mmol/L,指尖血糖Hi;13:32动脉血血糖24.7mmol/L,静脉血糖59.25mmol/L,指尖血糖为Hi;17:30静脉血糖为39.32mmol/L,指尖血糖Hi,趾间血糖17.8mmol/L;22:00动脉血血糖18.3mmol/L,静脉血糖17.31 mmol/L,指尖血糖为21.8mmol/L;23.:00动脉血血糖6.1 rmtmol/L,静脉血糖6.18mmol/L,指尖血糖为19.2mmol/L.3月9日17:00动脉血血糖23.5mmol/L,静脉血糖22.12mmol/L,指尖血糖为28.4mmol/L.3月10日7:00动脉血血糖12.6mmol/L,指尖血糖为15.3mmol/L.结论:治疗前静脉血明显浓缩静脉血糖值是动脉血糖值的2.68倍,随着补液,静脉血糖值与动脉血糖值差异逐渐减小维持在0.08-1.38;静脉血糖值均低于可测出的指尖血糖值,差值波动在4.49-13.02,与多数学者认为的毛细血管血血糖水平和静脉血血糖水平差异不明显[1],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糖尿病患者的指尖血与静脉全血的血糖结果并没有显著差别[2]的研究有差异;高渗时指尖与趾尖血糖差异明显,指尖血糖更接近静脉血糖.重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在治疗中应结合动、静脉血血糖综合观察,不应只采用即时血糖仪监测指尖血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讯映光电血糖仪及试纸测定指尖毛细血管血糖(CBG)与静脉血浆血糖(VPG)的相关性和准确度。方法:200例糖尿病患者应用生化分析仪测定静脉血浆中的葡萄糖水平,并与讯映光电血糖仪及试纸测定同一受试者指尖毛细血管全血中的葡萄糖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BG与VPG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CBG与VPG2组数据间显著性相关(P〈0.001)。结论:讯映光电血糖仪及试纸测定指尖毛细血管全血血糖能够准确地反映静脉血浆的血糖水平,临床应用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自我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快速末梢血糖检测与传统静脉血糖检测的结果,评价末梢血血糖检测适用性。方法:取记录在案糖尿病患者100例,同时采指尖血、静脉血,以便携式血糖检测仪检测血糖水平,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结果:指尖末梢血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分别为(7.85±3.20)mmol、(11.0±4.1)mmol,静脉血(7.80±2.50)mmol、(10.9±3.7)mmol,指尖末梢血判定血糖控制水平分布:正常8.00%、良好15.00%、一般57.00%、不良11.00%、差9.00%,静脉血检测3.00%、11.00%、63.00%、17.00%、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尖末梢血正常+良好率14(14.00%)低于静脉血23(2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末梢血检测血糖水平,总体准确率可满足,可满足基层医院,社区糖尿病管理需要,但有必要继续加强质控,尽量规避相关因素因素。  相似文献   

5.
吴春华 《中国卫生产业》2014,(10):180+182-180,18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诊治的12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标本用电化学法发光法在东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BA-40FR型上对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血糖进行检测。另取1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血糖(9.72±3.81)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优于常规组4.85±0.69mmol/L(P〈0.05);观察组HbAlc(8.13±2.63)%,显著高于对照组(5.21±0.53)%U)〈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Alc能够有效检测糖尿病的发生,与血糖相比受外界干扰更小,是很好的糖尿病检测指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营养干预模式对老年糖尿病血糖水平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78例老年糖尿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传统营养教育,观察组给予连续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统计干预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观察组(6.23±1.02)mmol/L、(5.56±1.02)mmol/L、(5.12±0.34)%均低于对照组(6.88±1.25)mmol/L、(7.14±1.05)mmol/L、(5.52±0.38)%,(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并发率(5.26%)显著低于对照组(13.15%),(P〈0.05)结论:连续营养干预模式可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血糖水平,改善并发症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消淤通络中药结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共70例,将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益气养阴消淤通络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同时给予患者胰岛素泵治疗,分别在接受治疗4周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8.56±1.20)mmol/L、餐后2h血糖(8.97±1.01)mmol/L以及血糖指标(7.99±1.24)、糖化血红蛋白(7.01±1.02)mmol/L等均明显下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93±1.50)mmol/L、(9.01±1.50)mmol/L、(9.00±1.24)、(9.87±1.54)mmol/L,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临床在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疾病时,可以采用益气养阴消淤通络中药结合胰岛素泵治疗方法,能改善患者血压情况,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改善社区糖尿病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150例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方法管理,观察组进行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两组均干预1年,干预前后空腹抽血检测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6.32±1.02)mmol/L比(9.43±2.42)mmol/L、(9.03±2.78)mmol/L比(12.93±5.48)mmol/L、(6.02±0.66)%比(8.39±1.62)%、(1.86±1.52)mmol/L比(3.21±1.61)mmol/L、(1.67±0.36)mmol/L比(1.28±0.4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干预前明显改善[(6.89±1.57)mmol/L比(9.34士3.04)mmol/L、(7.83±1.12)%比(8.31±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73.33%(55/75)、32.00%(2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能够更加系统、规范地防治糖尿病,有效改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尤其利于T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有助于稳定病情,降低并发症,值得在诊治社区糖尿病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Ic)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与空腹血糖、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糖尿病组,120例健康人群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HbAlc水平。结果:糖尿病组空腹血糖(10.07±4.37)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5.23±1.33)mmol/L,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糖尿病组HbAlc(8.24±2.34)%显著高于对照组HbAlc(5.54±1.46)%,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糖尿病组空腹血糖与HbAlc测定水平表现为正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充分反应血糖变化,且与空腹血糖、血糖水平均表现为正相关,故糖尿病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的血糖差异,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120例糖尿病患者分别使用美国强生血糖仪检测空腹指尖血糖,同时应用日本奥林巴斯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静脉全血血糖.结果 120例病人采用2种方法测得3d空腹血糖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的血糖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要加强管理与检验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快速血糖仪和常规生化仪在临床血糖检验中应用的价值差异。方法:某院收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快速血糖仪和常规生化仪检验血糖,对比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的差异。结果:快速血糖仪单次检测的血糖值为(6.20±1.18)mmol/L,多次检测的血糖值为(5.53±1.03)mmol/L,常规生化仪单次检测的血糖值为(5.69±1.12)mmol/L,多次检测的血糖值为(5.81±0.96)mmol/L。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血糖仪具有常规生化仪在检验血糖方面的准确性,而且使用更简易可行和经济实用,能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和经济压力,利于医生及时确诊和给予救治措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静脉滴注木糖醇和葡萄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以期为糖尿病患者静脉载体液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稳定期2型糖尿病患者22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在试验第1、2、3天上午9:00-11:00匀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00ml、10%木糖醇溶液100ml、5%葡萄糖200ml+胰岛素2.5U,同时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每5min记录1次血糖,比较血糖变化情况。结果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木糖醇和葡萄糖+胰岛素2h及输液结束后1h共180min内血糖平均值分别为(7.74±0.84)mmol/L、(7.83±1.01)mmol/L和(7.84±1.37)mmol/L(P〉0.05),血糖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429.16±340.79)mmol·min/L、(1449.25±192.28)mmol·min/L和(1447.59±317.94)mmol·min/L(P〉0.05),血糖变异度分别为10.9%、12.88%和17.47%。结论静脉滴注木糖醇后血糖略有下降,对血糖波动性的影响较葡萄糖注射液小。小剂量木糖醇注射液可替代葡萄糖注射液作为稳定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静脉载体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在外科住院患者静脉采血中应用即时检验(POCT)血糖仪对指尖血进行检测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18年11月~2019年10月纳入124例外科住院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静脉采血与指尖血采集,所得检验样本分别使用POCT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对比分析指尖血POCT、静脉血POCT及静脉血生化分析仪检测所得结果,以及POCT血糖仪对指尖血及静脉全血实施检测所得葡萄糖值与生化分析仪检测所得葡萄糖值计算后的偏倚度。结果:指尖血POCT与静脉血POCT血糖水平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指尖血POCT偏倚度显著小于静脉血POCT(P<0.05)。结论:在外科住院患者静脉采血实施血糖检验中,使用指尖血POCT相比静脉血POCT,血糖值更为准确,偏倚度更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规范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在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6例经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化培训的2型糖尿病患者(培训组),评估培训前后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术的掌握情况、血糖控制情况及相关指标的达标情况,并与104例未经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化培训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培训组培训前、第1次培训后、第2次培训后得分分别为(15.5±3.5)、(19.5±3.1)、(24.7±0.6)分,培训后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组第1次培训后、第2次培训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培训前显著改善[(6.7±1.1)、(6.0±1.0)mmol/L比(7.2±1.9)mmol/L,(8.6±1.9)、(8.0±1.2)mmol/L比(9.3±3.1)mmol/L,(7.3±1.2)%、(6.7±0.8)%比(7.7±1.8)%],且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医院规范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可使患者胰岛素注射操作更规范,血糖控制及相关指标更理想,利于社区对糖尿病患者更好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系统健康教育对初发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初发糖尿病人院的患者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后分为系统健康教育组(96例)和对照组(71例),分别于入选后的1、3个月对患者服药情况和血糖情况进行随访对比。结果出院1个月后系统健康教育组服药依从性为81.2%(78/96),空腹血糖为(6.80±1.23)mmol/L,而对照组分别为64.8%(46/71)和(7.30±1.37)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系统健康教育组服药依从性为71.9%(69/96),空腹血糖为(7.20±1.45)mmol/L,而对照组分别为47.9%(34/71)和(8.10±1.72)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初发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2种不同检测仪血糖检测值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20例手术麻醉患者,其中男性69例、女性51例。随机均分成A(动脉)、V(静脉)2组。A组:经桡或足背动脉采血;V组:经上肢浅静脉采血。同一样本均应用Accu-Chek Perfoma血糖仪、Stat Profile CCX分析仪同时检测血糖。比较2种检测仪血糖检测值的差异。结果:在A组和V组中,Stat Profile CCX分析仪检测的血糖值均显著高于Accu-Chek Perfoma血糖仪检测的血糖值(由2种分析仪检测的血糖值,A组分别为(6.31±1.23)mmol/L及(5.86±1.11)mmol/L;V组分别为(5.81±0.91)mmol/L及(5.35±0.81)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Accu-Chek Perfoma血糖仪、Stat Profile CCX分析仪均采用葡萄糖与葡萄糖氧化酶相互作用的化学反应方法检测血糖,但同一样本的血糖值差异明显,应予以注意。同时提示医生对同一患者的血糖检测,应用同一检测仪器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知识水平,探索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宣教方式。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两所医院256名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营养宣教模式,试验组在传统的营养宣教法的基础上给予膳食实物宣教,采用t检验、x^2检验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知识认知情况和血糖水平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营养宣教干预前的认知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宣教干预后营养知识认知水平均有一定的提高,其中膳食实物宣教组患者的平均认知得分为(86.5±3.8),显著高于对照组(7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89,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餐后2h血糖均明显下降,其中膳食实物宣教组餐后2h血糖(9.15±1.06)mmol/L,与对照组(11.32±0.84)mmol/L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3,P〈0.05)。结论膳食实物宣教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理念,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餐后血糖,较传统营养宣教方式更直接、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8.
贺光辉 《现代保健》2010,(34):162-163
目的探讨社区管理和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登记的确诊的2型糖尿病非住院患者,对本组患者建立个人档案,通过口头健康教育、定期知识讲座、张贴宣传糖尿病知识进行用药、饮食和运动等方面指导。结果干预前:空腹血糖为(8.53±1.5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11.5±2.07)mmol/L;干预后:空腹血糖为(6.61±1.3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8.49±1.87)mmol/L。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干预后认知率与干预前认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管理和综合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和自我有效管理,此种干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社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钱芳 《药物与人》2014,(6):127-127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方案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纳入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依那普利联各吲达帕胺及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分剐为(5.1±3.6)mmol/L、(8.8±1.5)m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高于对照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依那普利、加吲达帕胺及二甲双胍联合疗法临床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12周内平均血糖标准差(SDMG)和12周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值作为分组依据,观察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各组间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l组(6.5%〈HbAlc≤9.0%;SDMG≥2mmol/L)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病率(24.1%)高于A2组(6.5%〈HbAlc≤9.O%;SDMG〈2mmol/L)(1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B1组(HbAlc〉9.0%;SDMG≥2mmol/L)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病率(36.8%)高于B2组(HbAlc〉9.0%;SDMG〈2mmol/L)(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病率(24.1%)高于B2组(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血糖变异性是独立于HbAlc的影响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予以正确的监测和评估,对于改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具体的临床效果还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性研究得以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