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颗粒凝聚试验(TPPA)和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均阳性;脑脊液TPPA均阳性,脑脊液RPR阴性4例,阳性16例,蛋白质均升高,白细胞数正常6例,升高14例.经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随访16例,症状消失4例,好转10例,未好转或恶化2例.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特点,并结合梅毒血清学、脑脊液检查.神经梅毒的治疗仍首选大剂量水剂青霉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梅毒携带者并发神经梅毒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23年6月仪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4例梅毒携带者,其中并发神经梅毒者33例为研究对象。针对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test,RPR)持续阳性时间、RPR滴度、脑脊液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结果、脑脊液白蛋白水平、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颅内压、是否接受正规梅毒治疗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RPR持续阳性时间1年以上,RPR滴度≥1∶8,脑脊液TPPA结果阳性,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为梅毒携带者并发神经梅毒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接受正规梅毒治疗为预防梅毒携带者并发神经梅毒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对于梅毒RPR试验持续阳性时间超过1年且滴度≥1∶8,脑脊液TPPA结果阳性合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者,其发生神经梅毒的概率显著增高,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87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87例HIV阴性的神经梅毒患者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查(包括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ent test, 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 TPPA)、梅毒荧光抗体吸收试验(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 absorption test, FTA-ABS)等资料。结果 87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54例(62.1%),其中眼部受损者最多见;无症状患者33例(37.9%)。 87例患者中脑脊液白细胞异常率为82.8%,脑脊液蛋白异常率为44.8%,脑脊液RPR的异常率为44.8%,脑脊液TPPA阳性率为80.5%,脑脊液FTA-ABS IgG抗体阳性率为87.4%、IgM抗体阳性率为3.4%。有症状患者与无症状患者脑脊液RPR、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症状患者脑脊液FTA-ABS IgG抗体阳性率为94.4%,IgM抗体阳性率为3.7%。结论 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中眼部受损者多见,临床医生对有眼部损害的梅毒患者须警惕神经梅毒的可能。神经梅毒患者中脑脊液RPR检测阳性率较低,脑脊液RPR在诊断神经梅毒中的作用仍需要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FTA-ABS抗体阴性不能排除神经梅毒。  相似文献   

4.
以癫痫起病的神经梅毒临床特征与诊断(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萍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7):3472-3473
[目的]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结果]2侧患者均是急性起病,以癫瘸大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TP-Ah)ELISA初筛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为阳性,脑脊液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VDRL)阳性,头颅CT均未见异常. [结论]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起病隐匿,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漏诊率高;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病史、梅毒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的相关因素,并分析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联合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对梅毒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2019年1—12月接诊做病毒筛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对患者进行梅毒抗体ELISA方法检测,筛选出结果呈阳性的726例患者进行TPPA检测及实施RPR测定血清滴度,将三种方法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阳性的762例血清标本中,TPPA(+)、RPR(+)者260例,TPPA(+)、RPR(-)者285例,TPPA(弱反应性)、RPR(-)者33例。TPPA阳性和弱反应性共578例,ELISA法与TPPA法的符合率为75.85%,假阳性率为24.15%(184/762)。结论 ELISA法联和TPPA、RPR方法同时对患者进行梅毒检测,可以避免产生假阳性现象,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保证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和有效治疗,同时便于观察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探讨其诊疗手段的有效性。方法对2003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11例神经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包括无症状神经梅毒3例,脑脊膜梅毒1例,脑膜血管梅毒4例,麻痹性痴呆3例。11例患者血清TRUST试验及TPPA试验阳性,脑脊液TPPA阳性;9例脑脊液TRUST试验阳性,2例阴性。4例脑膜血管梅毒头颅MRI检查有相应责任病灶,多表现为梗死灶。经抗梅毒等治疗后有症状患者自称症状明显好转。随访6~24个月,除1例患者须行重复治疗外,其余患者无需重复治疗,随访情况良好。结论早期治疗神经梅毒更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神经梅毒的认识,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RPR、TPPA、TPHA 3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检测结果。 [方法 ]将 2 0 0 1年在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确诊的 60例梅毒患者血清同时用RPR试验、TPHA试验和TPPA试验检测。 [结果 ] 60份血清中 ,5 0份血清RPR阳性 ,10例经抗梅毒治疗者血清RPR阴性 ;TPPA和TPHA试验 60份血清均为阳性。 [结论 ]RPR试验可作为梅毒的人群筛查、疗效观察、判愈、复发或再感染的检测指标 ;TPPA和TPHA试验主要作为梅毒的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8.
早期梅毒实验室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梅毒可靠及时的诊断方法。方法 以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D-F)、梅毒螺旋体被动乳胶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卡片试验(RPR)3种检查方法对128例一期梅毒及190例二期梅毒分别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128例一期梅毒中,D-F阳性107例(83.59%),RPR阳性91例(71.09%),TPPA阳性93例(72.66%)。在190例二期梅毒中,RPR、TPPA均为阳性(100.00%)。结论 在一期梅毒诊断中D-F检查,优于RPR及TPPA方法。在二期梅毒诊断中,RPR与TPPA阳性率达(100.00%)。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无症状神经梅毒实验室诊断相关因素及意义。方法收集68例无症状神经梅毒住院病例,对患者脑脊液TRUST滴度与年龄、血清TRUST、脑脊液TPPA、脑脊液白细胞、脑脊液蛋白、脑脊液压力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神经梅毒脑脊液TRUST滴度和年龄、脑脊液TPPA、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无相关性(P〉0.05),与血清TRUST滴度、脑脊液蛋白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神经梅毒脑脊液TRUST滴度与血清TRUST滴度、脑脊液蛋白呈现正相关,无症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要早期行腰穿检查排除神经梅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RPR、TPPA、TPHA3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检测结果。[方法]将2001年在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确诊的60例梅毒患者血清同时用RPR试验、TPHA试验和TPPA试验检测。[结果]60份血清中,50份血清RPR阳性,10例经抗梅毒治疗者血清RPR阴性;TPPA和TPHA试验60份血清均为阳性。[结论]RPR试验可作为梅毒的人群筛查、疗效观察、判愈、复发或再感染的检测指标;TPPA和TPHA试验主要作为梅毒的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11.
12例神经梅毒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渭芳 《现代保健》2009,(35):35-36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文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98年3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脊髓结核5例,脑膜血管梅毒3例,麻痹性痴呆3例,无症状性神经梅毒1例;血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及快速血浆反应素均阳性;5例头颅CT和MRI表现脑梗死、脑萎缩等表现。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血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及快速血浆反应素阳性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妊娠梅毒36例,研究妊娠梅毒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寻求早期有效处置措施,改善妊娠结局,将梅毒对妊娠的危害降至最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东台市中医院皮肤科性病中心门诊就诊的36例妊娠梅毒患者的资料,依次接受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并根据检查结果为患者实施有效治疗。结果36例妊娠梅毒患者RPR检查结果显示,滴度1∶2~1∶8之间18例,1∶16~1∶32之间12例,1∶32以上6例;TPPA检查显示患者均呈阳性。36例患者中1例临近分娩未接受治疗,1例青霉素过敏给予红霉素治疗,其余予以芐星青霉素治疗,患者中死胎1例,人工流产2例,自然流产2例。产后新生儿7例RPR阳性,TPPA检查显示均呈阳性;跟踪随访得知多数患者在1年内RPR结果转为阴性,仅有3例1年后转阴。结论妊娠梅毒患者早期运用RPR、TPPA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案进行处理,可有效预防不良妊娠结局,并改善新生儿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京市性病门诊患者感染梅毒情况。方法:收集南京市性病门诊患者血液样本2255份,同时进行梅毒RPR和TPPA试验。结果:性病门诊患者3年来共有2255份,梅毒抗体阳性266份,阳性率为11.80%。男性平均阳性率为10.05%(134/1333),女性平均阳性率为14.32%(132/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梅毒患者中RPR阴性、TPPA为阳性占22.93%。结论:RPR阴性TPPA阳性的早期梅毒比例较大,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梅毒血清固定病人的脑脊液及免疫功能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引起梅毒血清固定的可能原因。方法 对25例经规范治疗后血清固定梅毒病人的脑脊液(CSF)进行常规、生化检测及RPR、TPPA测定,同时检测外周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以及内脏多器官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人均用水剂青霉素G2400万U/d静滴,连续14d,出院后继以苄星青霉素G240万U/次,1次/同,肌注,连续3次。分别于3、6个月复查血清RPR定量试验。结果 本组25例病人中有11例CSF-TPPA( ),RPR均为(-),其中7例发现CSF-WBC、CSF-Pr增高。10例(40%)病人外周血IgM水平升高、C3降低,21例(84%)病人CD3^ CD8^ 细胞有所增加、NK细胞减少。3例心脏彩超分别发现二尖辫、三尖辫及主动脉瓣返流。按神经梅毒治疗后所有病人血清RPR滴度未有降低。结论 无症状神经梅毒和免疫异常可能是引起梅毒病人血清固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26例早期新生儿无症状先天性梅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叶环  李珊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9):1092-1093
目的:了解早期新生儿无症状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胎传梅毒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2004年5月收治的26例早期新生儿无症状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26例无症状先天性梅毒患儿血清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PA)全部阳性,滴度高于他们的母亲4倍以上,有8例患儿同时伴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就诊时一般情况良好,无发热、呼吸困难、惊厥等临床症状;入院后进一步查体及辅助检查,发现仅2例(占7.7%)除血清抗体阳性外无任何阳性体征和辅助检查的异常;其余24例(占92.0%)临床上已有肝脾肿大、皮疹等异常体征和/或血象、肝功能及骨X线等改变。结论:早期新生儿无症状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在就诊时不突出,而绝大多数患儿血象、骨、肝脾等已存在某一项或多项不同程度的异常;有梅毒感染史或抗体阳性的母亲其出生的新生儿必须住院观察,仔细的体检及辅助检查尽早确诊,使无症状梅毒儿及时隔离治疗,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梅毒早期母婴阻断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早期规范化治疗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5l例产前筛查确诊并经规范抗梅毒治疗的妊娠梅毒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11例未规范化治疗的妊娠期梅毒病例进行对照。结果妊娠期梅毒早期规范化治疗孕妇共分娩新生儿51例,其中足月产50例,早产1例,无流产、死胎发生。新生儿血清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阴性21例,TPPA、RPR均阳性(滴度≤1:8)11例,经1-6个月随访均自行转阴。妊娠期梅毒未规范化治疗的孕妇发生死胎、新生儿死亡和足月梅毒儿共9例(81.82%)。外地孕妇不良妊娠发生率为30.43%(7/23),明显高于本地孕妇的7.69%(3/39);无固定职业孕妇不良结局发生率为24.32%(9/37),高于有固定职业孕妇的4.00%(1,2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矿=5.53、4.55,P〈0.05)。结论妊娠梅毒早期规范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流动人口、无固定职业孕妇的建卡率,能有效避免妊娠梅毒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两种梅毒检验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立文  刘玉兰 《职业与健康》2005,21(7):1009-1010
目的分析两种方法对梅毒病人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应用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1PPA)和环状卡片反应素实验(RPR)两种方法对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皮肤病性病门诊55例梅毒病人血清进行检测。结果FPPA法的阳性率为96.36%、RPR法的阳性率为56.36%。结论FPPA法是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特异性方法,在梅毒感染初期,患者未产生抗体时RPR法检出率较高,因此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胶体金法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四种方法对梅毒的检测,评价四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1215例病例,同时应用ELISA法、RPR法、胶体金法,若有阳性则用TPPA法确认检测,比较四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符率。结果:1215例标本中ELISA法阳性11例,RPR法阳性6例,胶体金法阳性13例,TPPA法阳性11例。结论:ELISA法是初筛梅毒试验的理想方法,胶体金法假阳性较高,RPR法假阴性较高,要结合TPPA确诊试验和临床表现等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