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ICU减少与保护性约束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次数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减少与保护性约束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次数.结果 运用QCC的管理方法,对比2012.01.01-2012.06.30与2013.01.01-2013.06.30我科与保护性约束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同比下降了73.02%.结论 经过QC手法的运用,提高了ICU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减少了患者应用保护性约束后心理、生理等方面问题的出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品管圈活动对减少急诊输液室不良事件的应用.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品管圈活动.结果:两组对于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就行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不良事件明显低于未开展品管圈活动(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减少了急诊输液室不良事件的发生,而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管理能力,大大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加了护理操作质量,增强了整个团体工作能力及团队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未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2018年7月~2019年7月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及病区管理质量。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及病区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的实施效果。方法 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选取常州市口腔医院的160例门诊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患者的心理状态、输液依从性、不良事件的风险。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的护理管理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7.50%高于对照组患者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提升护理管理的质量,减少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并能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根源分析法(RCA)在解决医院收费窗口发生不良事件的作用。方法运用根源分析法识别和分析收费窗口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探讨解决窗口不良事件的有效方法,并制定预警措施。结果收费窗口不良事件发生的宏观原因是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医疗体系内部结构失衡;微观原因是医院业务流程操作缺陷和医患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各种冲突。结论对结算差错及投诉等不良事件进行根源分析有利于窗口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制度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绩效考核对提高患者安全的有效性。方法以2014年某院引入绩效考核制度作为实验阶段,以2013年常规护理为对照阶段。对比两阶段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指标及患者满意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显著提升(P<0.05),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绩效考核制度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效果及患者安全度,提升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8.
浅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器械作为近代科学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保健和康复过程中,成为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手段。但是,与药品一样,医疗器械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为此,如何通过对医疗器械上市后不良事件的监测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潜在的风险,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地使用,是我们每一个从事医疗器械管理人员及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4月—2019年3月按便利取样法将骨科A病房5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骨科B病房5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管理办法,试验组则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护机制在医疗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网络直报、质控科直接介入、保密信息、减轻处罚等措施保护报告人。比较保护机制引入前后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例数、严重不良事件报告例数、当事人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例数、不良事件报告类型及报告人员岗位的变化等。结果2009年1-6月与2008年同期比较,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例数由109例增加到438例;严重不良事件报告的例数由14例增加到70例;当事人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的例数由68例上升到343例;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的类型及报告人员岗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本不太愿意报告的医疗处置事件例数快速上升。结论保护机制使医院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例数明显增加,严重不良事件报告的例数也明显增加,当事人能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的例数快速增加,不良事件报告的类型及报告人员岗位变化明显,可见保护机制的引入较好地促进了医疗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 相似文献
12.
王培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26(3):57-58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口腔专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自2012年7月起开展的PDCA循环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包括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处理阶段等4个阶段.结果 活动开展后与活动前比较,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结论 采用PDCA循环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和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良事件监测在呼吸机临床使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以2016年1月—2021年7月实施不良事件监测,依据安全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应用相应的监测手法和工具,对48台呼吸机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归类,同时制订干预对策.结果 设备自身出现故障的主要因素为:设备应用年限时间较久,设备的部件出现老化的状态,患者增多导致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根原因分析法对我院3年来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便找出根本原因,确立防范措施。方法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委员会成员进行根原因分析法相关知识的培训,应用该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三年来我院发生的57起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并确立根原因。结果通过采用该方法对3年来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57起中31起是由系统原因造成的,占总数的54.4%;26起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占总数的45.6%。结论应用根原因分析法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改进计划并落实,能有效规避类似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提高病区冷藏药品管理合格率,优化冷藏药品管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已出院患者的冷藏药品未执行退药进行根因分析,不断改进病区冷藏药品管理流程并予以落实;比较改进流程前、后病区冷藏药品管理合格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病区冷藏药品管理合格率由实施前87.7%提高至97.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病区冷藏药品管理合格率效果显著,优化了病区冷藏药品管理流程,并且圈员能力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风险管理主要针对如何预防并应对风险,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医疗运营管理,可以及早发现存在或者潜在的危险因素,从而帮助制定相应解决方案,这一方面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患者、医院的损失.本文主要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在医疗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现状,探究增强医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改进相关风险管理制度及提升全体人员风险管理能力等具体措施对医疗不良事件管理的效果,以期通过科学评估和管理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和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MDT模式在降低医院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的实践效果。方法:将2017年7~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23 314例作为MDT组,建立由护理部、医务科、药剂科、信息科、检验科、感染科等多学科人员组成的药物不良事件行政MDT项目组,实施用药管理措施。将实施MDT模式前,2017年1~6月在我院的住院患者23 51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级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MDT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由0.006 16%降至0.003 41%,差异显著(P<0.05)。结论:MDT模式干预下的医院药物管理模式,对降低医院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较好,促进了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院内不良事件管理是医院缺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院内不良事件为抓手,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处置、统分结合、激励共享,强调事件根本原因分析,实现信息共享,对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电子上报系统,明确事件定义、分类及分级标准,严格按要求进行事件上报、分析与审核,实施护士—护士长—护理部的扁平化管理及主动上报零惩罚策略,使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方便了管理者对不良事件的实时监控,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