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阑尾切除术后切口局部冲洗对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方法.方法 1195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治疗组1采用0.5%甲硝唑冲洗浸泡切口,治疗组2采用安尔碘Ⅲ型冲洗浸泡切口,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浸泡切口.观察3组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 治疗组1、治疗组2各型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及总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甲硝唑注射液和安尔碘Ⅲ型浸泡、清洗手术切口可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我院自1998年12月至2000年12月,共施行各型阑尾炎手术245例,术后切口感染率18.4%.2001年元月至2003年元月采用甲硝唑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使切口感染率下降至0.7%,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谢锦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221-222
目的对阑尾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756例,男407例,女349例,年龄5~76岁,切口感染32例,性别与年龄在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合理术前抗生素治疗、切口保护减少污染、术后切口勤换药及红外线理疗、术后加强营养,特别是对于肥胖患者,不要过度追求小切口,应充分暴露手术野以利于手术操作减少手术时间及切口牵拉,手术人员技术熟练,操作轻柔,都是缩短手术时间防止切口感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共114例,根据性别、年龄、病程、病理类型、切口类型、留置引流管情况进行分类.分析上述因素与切口感染是否相关.结果 病程小于24 h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病程大于24 h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小于1 h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手术时间大于1 h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其他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麦氏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探查切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有引流的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无留置引流的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与病程、手术时间、病理类型、手术切口类型及是否留置引流有关,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0~2001年共施行阑尾切除术1520例,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切口感染率较从前明显下降,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 520例中,男性736例,女性784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84岁。其中,单纯性阑尾炎925例,化脓性阑尾炎436例,坏疽性阑尾炎120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39例。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998年 6月至 2 0 0 0年 12月 ,共收住阑尾炎患者10 1例 ,施行阑尾切除术 76例 ,由于采取较得力的措施 ,手术切口无感染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0 1例患者中 ,经保守治疗 2 5例 ,手术治疗 76例 ,男性 30例 ,女性 46例。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6 2岁 ,平均 30 .96岁。行阑尾切除术者均经病理诊断 ,其中单纯性阑尾炎 2 4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2 0例 ,坏疽性阑尾炎 3例 ,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2例 ,阑尾炎穿孔伴局限性腹膜炎 4例 ,慢性阑尾炎 9例 ,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14例。阑尾穿孔手术切除阑尾后放置腹腔引流者 4例 ,坏疽性阑尾炎及…  相似文献   

9.
夏春晓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94-495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9例,均行阑尾切除术,其中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患者68例为对照组,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患者11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分析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切口长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皮下脂肪超过2cm患者比率、阑尾穿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与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皮下脂肪、阑尾穿孔有关,加强无菌操作和切口保护、减少异物残留刺激、及时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可有效减少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小横切口在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手术中小横切口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了155例阑尾炎患者的手术切口选择,显露,恢复过程。结果 全组病例治愈出院,疼痛轻,恢复快,切口短小隐蔽。结论 小横切口阑尾切除术安全,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崔建新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172-173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后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对80例阑尾切除术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出现1例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出现2例尿路感染,1例肺内感染。结论:通过严格的预防和治疗可有效地防止阑尾切除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3.
李胜  杜江  任海霞 《安徽医药》2019,23(1):155-157
目的 评价2%聚维酮碘凡士林纱布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阑尾炎180例,区组随机化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以2%聚维酮碘凡士林纱布围绕切口,对照组90例以0.5% 聚维酮碘溶液浸洗切口,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率、伤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有10例病人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1.11%,治疗组术后有3例病人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3%(χ2=4.063,P<0.05);治疗组病人的伤口拆线时间(t=6.499)以及住院时间(t=4.348)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满意人数为74例,满意率为82.22%,治疗组满意人数为83例,满意率为92.22%(χ2=4.038,P<0.05)。结论 阑尾炎切除术中使用2%聚维酮碘凡士林纱布,能显著降低阑尾炎切口感染率,有利于病人病情康复,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60例阑尾切除术全层抽线缝合与传统分层缝合切口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我院的60例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全层抽线缝合30例,传统分层缝合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单纯性阑尾炎中,全层抽线缝合组切口感染率低于传统分层缝合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7 d的例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化脓性和(或)坏疽性阑尾炎中,全层抽线缝合组在手术时间短于传统分层缝合组(P<0.05),全层抽线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7 d的例数多于传统分层缝合组(P<0.05),全层抽线缝合组切口感染率低于传统分层缝合组(P<0.05).结论 全层抽线缝合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便的方法,可降低术后感染及窦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剖宫产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4月本院进行剖宫产的121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产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比较不同手术时间、BMI、生产季节、是否胎膜早破及合并妊娠期并发症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采用Logistic分析其关系.结果 1212例产妇中共发生16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32%,且不同手术时间、BMI、生产季节、是否胎膜早破及合并妊娠期并发症者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情况均为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手术时间、BMI、生产季节、是否胎膜早破及合并妊娠期并发症等均为剖宫产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应给予积极的感染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阑尾炎手术切口局部注射庆大霉素为用药组 ,分析切口局部用药组和未用药组的感染率。结果用药组248例手术切口感染率为3.6% ,未用药组120例手术切口感染率为9.2%。经统计学处理 ,P<0.01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此方法在腹部的可能污染切口(Ⅱ)和污染切口(Ⅲ)的手术中可以使用 ,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董陆平 《河北医药》1999,21(2):68-70
目的:为了解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品听生理与病理愈合过程,对96例B超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及切口的声像图进行分析。方法:将B超声像图特点部分晚期出血病例治疗前后B超连续观察结果结合临床征象,化验检查、再次手术中的肉眼所见及病理结果综合评价。结果:正常情况术后31-50天,80%以上的子宫切口已达到基本愈合,表现为由“基本愈合”到“愈合佳”的进展过程。子宫切口未愈合的声像图包括子宫切口“未完全愈合”与子宫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恰当地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2年1月到本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抗生素选择的种类不同分成青霉素类组、头孢菌素类组和喹诺酮类组,然后根据切口和给药类型进行再分类。观察并记录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在I类切口患者中,3组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Ⅱ、Ⅲ类切口中,青霉素类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头孢菌素类组和喹诺酮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头孢菌素类组和喹诺酮类组在Ⅱ、Ⅲ类切口间的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手术时应根据患者手术、切口类型和患者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预防性抗菌药物,避免过分依赖抗生素和耐药菌的出现,合理配置药物资源,减轻患者费用和机体的负担,最终实现临床最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评价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组)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组)各3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2、5、10、16周的生存质量指数值(GIQLI)。结果LA组与OA组术前GIQLI无明显差异,LA组术后2、5、10、16周的GIQLI分别为115.7±6.8、126.7±6.1、131.8±4.8、133.3±4.4分,OA组术后2、5、10、16周的GIQLI分别为109.9±6.5、120.9±6.9、127.0±4.7、129.2±4.9分。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开腹阑尾切除术高,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更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