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入选221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随机分入辛伐他汀组(10mg/d,n=72)、非诺贝特组(200mg/d,n=68)和联合治疗组(辛伐他汀10mg/d 非诺贝特200mg/d,n=81),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参数的变化率、达标率、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1)联合治疗组血脂参数变化率最显,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分别下降30%、37%和56%,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24%,其降低TG和升高HDL-C的能力不仅明显优于辛伐他汀组,而且也明显优于非诺贝特组(P值均小于0.01)。(2)按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目标,联合治疗组TC、LDL—C和TG的达标率分别为51%、55%和61%,三项全部达标占45%,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P值均小于0.01),其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优于单药治疗。(3)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单药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非诺贝特(200mg/d)与小剂量辛伐他汀(10mg/d)联合治疗可以更全面地改善混合性高脂血症患的血脂异常,较单药治疗更有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对血脂水平及辛伐他汀调脂治疗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80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d,治疗8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治疗期间进行不良反应的监测。使用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测定患者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根据不同的基因型分组,比较不同基因型之间血脂水平变化的差异。进而判定不同基因型对血脂水平及辛伐他汀疗效的影响。结果:ABCA1 R219K基因存在三种基因型,即RR、RK和KK基因型。辛伐他汀治疗前RR基因型和RK基因型HDL—C水平明显低于KK基因型(P〈0.05)。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三种基因型TC、TG、LDL-C水平均较前降低,HDL—C水平均较前升高;治疗后RR及RK基因型HDL—C水平仍低于KK型(P〈O.05);但TC、TG、LDL—C和HDL—C水平的变化在不同基因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BCA1基因R219K单核苷酸多态性可影响HDL—C水平,K等位基因与高HDL-C水平相关,但与辛伐他汀治疗的个体差异性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二氯醋酸二异丙胺(DIPA)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代谢紊乱等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对辽宁地区8个中心的TG≥4.0mmol/L的T2DM患者240例进行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研究,DIPA组、非诺贝特组各120例。结果(1)两组治疗10d、30d后TG均显著下降(P〈0.01);静脉滴注10d后DIPA组TG下降4.53mmol/L,非诺贝特组下降3.37m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继续口服20d后两组分别下降5.45、4.33mmol/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2)两组HDL-C在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TC及LDL-C治疗后均下降(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30d后DIPA组ALT明显下降(P〈0.01),非诺贝特组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DIPA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TG、TC、LDL-C,疗效与非诺贝特相当,从ALT复常率的变化来看,DIPA不损害肝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微粒化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冠心病及有高危因素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72例,分为两组:辛伐他汀组36例,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日1次;非诺贝特微粒化胶囊加辛伐他汀组(联合治疗组)36例,在辛伐他汀基础上加服非诺贝特微粒化胶囊200m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有改善(P0.05~0.01),但联合治疗组治疗后LDL-C和TG改善情况优于辛伐他汀组(P0.05)。②联合治疗组TC、LDL-C、TG的达标率分别为58.3%、44.4%、50.0%,三项达标率为36.1%,明显高于辛伐他汀组的13.9%(P0.01)。③两组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非诺贝特微粒化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混合型高脂血症的冠心病及有高危因素患者有较好调脂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牛秀明  傅春华  官波 《山东医药》2009,49(35):43-44
目的进一步探讨非诺贝特的调脂机制。方法将4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非诺贝特低、高剂量组各10只。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余三组予高脂饲料喂养,均连续8周。其中第5~8周,非诺贝特低、高剂量组予非诺贝特35、100mg/kg灌胃,其余两组分别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各组均自下腔静脉取血测量血清TC、TG;并处死动物取肝脏制备匀浆,测定TC和TG水平,并应用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mRNA表达情况。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血清及肝匀浆TG、T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肝脏PPAR-α/β—actin明显下降(P〈0.01)。②与高脂模型组比较,非诺贝特高、低剂量组血清及肝匀浆TG、T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0.01),肝脏PPAR-α/β-actin均明显升高(P〈0.05、0.01)。③与非诺贝特低剂量组比较,非诺贝特高剂量组血清和肝匀浆TG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肝脏PPAR-α/β-actin明显升高(P〈0.01)。结论非诺贝特可降低高脂大鼠血清及肝组织血脂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上调肝脏PPAR-α mRNA表达为其调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二者对血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贝特组、联合组三组,每组各50例,他汀组予以辛伐他汀10 mg/d治疗,贝特组予以非诺贝特200 mg/d治疗,联合组予以辛伐他汀10 mg/d和非诺贝特200 mg/d联合治疗,监测治疗前、治疗后12周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同时监测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及肌酸激酶(CK)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三组TC、LDL-C、TG及HDL-C的变化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TC:4.21±0.62 mmol/L,LDL-C:3.21±0.61mmol/L)与贝特组(TC:4.91±0.53 mmol/L,LDL-C:3.52±0.52 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与联合组(TC:4.31±0.63 mmol/L,LDL-C:3.22±0.61 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特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HDL-C:1.21±0.22 mmol/L,TG:2.91±0.62 mmol/L)与贝特组(HDL-C:1.32±0.11mmol/L,TG:1.52±0.51 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与联合组(HDL-C:1.41±0.21 mmol/L,TG:1.21±0.62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特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辛伐他汀与非诺贝特对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总有效率要优于单独使用辛伐他汀或非诺贝特,且不良反应没有增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辛伐他汀递减法治疗老年冠心病并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3例老年冠心病并高胆固血症患者每晚服辛伐他汀20mg/d 2周,后调整为10mg/d 4周,再用10mg,隔日1次维持,分别于入院时、4周、10周时查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肝、肾功能,血糖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和10周后TC、LDL—C均有明显降低(P〈0.001);治疗4、10周TG明显降低(P〈0.05~〈0.001)HDL—C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辛伐他汀递减法治疗老年冠心病并高胆固醇血症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普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189例,随机分为3组,即普伐他汀组(10mg/d,n=64)、非诺贝特组(200mg/d,n=63)、联合治疗组(普伐他汀10mg/d+非诺贝特200mg/d,n=62),治疗12周;12周时单药治疗血脂水平未全部达标者再随机分为3组,即联合治疗组、普伐他汀20mg治疗组及非诺贝特组,再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水平的变化率、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1)12周时联合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下降的幅度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的幅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P值均<0.01);TC、LDL-C、TG3项全部达标率也高于单独用药组(P均<0.01)。(2)单独用药血脂参数未全部达标者(n=35)改为联合治疗组治疗12周后TC及LDL-C下降的幅度与普伐他汀20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降低TG及升高HDL-C幅度高于普伐他汀20mg组(P值均<0.01);联合治疗组与单用非诺贝特组比较,降低TC、LDL-C、TG及升高HDL-C的幅度高于非诺贝特组(P值<0.01或<0.05);联合用药组3项全部达标率为44%,而普伐他汀20mg组及非诺贝特组全部达标为21%、17%(P值均<0.01)。(3)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与单独用药相比没有明显增加。结论小剂量普伐他汀(10mg/d)与非诺贝特(200mg/d)联合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较单独用药更有效、更全面地改善各项血脂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剂量普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189例,随机分为3组,即普伐他汀组(10 mg/d, n=64)、非诺贝特组(200 mg/d, n=63)、联合治疗组(普伐他汀10 mg/d 非诺贝特200 mg/d, n=62),治疗12周;12周时单药治疗血脂水平未全部达标者再随机分为3组,即联合治疗组、普伐他汀20 mg治疗组及非诺贝特组,再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水平的变化率、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1)12周时联合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下降的幅度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的幅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P值均<0.01);TC、LDL-C、TG 3项全部达标率也高于单独用药组(P均<0.01).(2)单独用药血脂参数未全部达标者(n=35)改为联合治疗组治疗12周后TC及LDL-C下降的幅度与普伐他汀20 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降低TG及升高HDL-C幅度高于普伐他汀20 mg组(P值均<0.01);联合治疗组与单用非诺贝特组比较, 降低TC、LDL-C、TG及升高HDL-C的幅度高于非诺贝特组(P值<0.01或<0.05);联合用药组3项全部达标率为44%,而普伐他汀20 mg组及非诺贝特组全部达标为21%、17%(P值均<0.01).(3)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与单独用药相比没有明显增加.结论 小剂量普伐他汀(10 mg/d)与非诺贝特(200 mg/d)联合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较单独用药更有效、更全面地改善各项血脂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血脂的影响,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在血管内皮功能、斑块稳定性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ACS患者80例,均总胆固醇(TC)≥4.68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咏LDL—c)≥2.6mmol/L,年龄52岁~75岁。入院48h内空腹采静脉血测定血脂等生化指标及hsCRP、ET-1,将患者随机分为20mg纽A组,40例)和40mg垂且(B组,40例),均为每晚服药1次,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4、12周测定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西享(HDL—C)、甘油三脂(TG)及hsCRP、ET-1,随访3个月内所有不良反应,观察终点为6个月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两组服药后4、12周后TC、LDL-C、hsCRP、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2)B组累及心脏事件发生率较A组明显减少(P〈0.05);(3)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CS患者应用辛伐他汀40mg/d,能更有效地降脂,提高达标率,明显抑制炎症因子,改善内皮功能,稳定粥样斑块,减少住院率及心脏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干预的作用。方法符合ACS诊断标准的病人73例,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治疗组)和常规组(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8d后,清晨空腹抽静脉血5mL,应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CRP,同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一氧化氮(NO)等水平。结果治疗组CRP,LDL,TC,TG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NO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辛伐他汀调脂干预治疗,能够降低ACS应激反应,减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2.
阿托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估红惠医药发展公司生产的阿托伐他汀 (Atorvastatin)治疗高脂血症 ,特别是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试验组 (阿托伐他汀 10mg d) 5 2例和对照组 (舒降之 10mg d) 5 3例 ,进行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 ,观察两组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 8周治疗 ,阿托伐他汀组TC、LDL C、TG和 (TC HDL C) HDL C分别下降 30 % ,40 % ,30 %和 36 % (P <0 .0 1) ,HDL C虽有升高 (5 % )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组间比较 ,阿托伐他汀降LDL C和TG作用明显优于辛伐他汀 (P <0 .0 5 ) ,降TC作用则两组相似。两组不良反应均很轻微和少见。结论 阿托伐他汀 10mg d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可以明显降低TC、LDL C ,TG和 (TC HDL C) HDL C ;阿托伐他汀降低LDL C和TG的作用大于同剂量辛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轻微 ,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分别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3例临床确诊为ACS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20mg组(A组,56例)和40mg组(B组,57例),随访8周,观察调脂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服药后4周、8周的TC、LDL-C、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②B组累计心脏事件发生率较A组明显减少(P<0.05);③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40mg/d,能更有效地降脂,提高达标率,明显抑制炎症因子,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6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6例),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疗程为两周。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测定血清CRP、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两周后,CRP、TC、TG、LDL-C较治疗前下降(P<0.05 ̄0.01)。常规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CRP与TC、LDL-C水平变化无相关性。结论在ACS早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使CRP水平下降,可能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洛伐他汀单用及与Omega 3脂肪酸联合治疗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 3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洛伐他汀组 2 6例 ,给予洛伐他汀 2 0mg d ;洛伐他汀 +Omega 3组 2 7例 ,给予洛伐他汀 2 0mg d ,Omega 34.0 5g d ,治疗 8周 ,观察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洛伐他汀组总胆固醇 (TC)下降 2 4 .4 5 % ,达标率为 5 0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下降 36 .8% ,达标率为 6 5 .38% ;动脉硬化指数 ((TC HDL C) HDL C)下降 34.16 %。 (以上 3项均为 P <0 .0 0 1) ;甘油三酯 (TG)下降 6 .6 1% (P >0 .0 5 ) ,达标率为 4 2 .31% ;高密度脂蛋白 (HDL C)升高 4 .6 1%。洛伐他汀 +Omega 3组TC下降 2 4 .2 2 % ,达标率为 5 9.2 6 % ;LDL C下降2 1.82 % ,达标率为 70 .37% ;(TC HDL C) HDL C下降 34.90 %。 (以上 3项均为 P <0 .0 0 1) ;同时 ,TG下降 2 7.0 7% ,达标率为 6 2 .96 % ;HDL C升高 5 .38%。结论 洛伐他汀 +Omega 3组降低TG明显优于洛伐他汀组 ,降低TC、LDL C、(TC HDL C) HDL C ,二组差异无显著意义。但达标率洛伐他汀 +Omega 3脂肪酸组均高于洛伐他汀组。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记物的影响及差异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ACS住院患者 12 3例 ,入院后测定血浆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C反应蛋白 (CRP)水平 ,然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出院时重复测定上述指标。同期测定 15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CAP)患者和 15名健康者作对照比较。 结果  1 ACS患者血浆TC、LDL C、IL 6、CRP显著高于健康者 (P <0 0 1) ,血浆LDL C、IL 6显著高于CAP患者 (P <0 0 1)。 2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辛伐他汀组和非辛伐他汀组血浆IL 6、CRP显著降低 (P <0 0 1) ,出院时辛伐他汀组血浆IL 6、CRP也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组 (P <0 0 1)。 3 据入院时血浆IL 6、CRP水平 ,把ACS患者分别分为IL 6、CRP高值组和低值组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高值组和低值组血浆IL 6、CRP均显著降低 (P<0 0 1,P<0 0 1) ,但只有高值组 ,出院时辛伐他汀治疗者血浆IL 6、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治疗者 (P <0 0 1,P <0 0 5 )。 结论 ACS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有明显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及调脂作用与安全性。方法75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优化药物治疗,B组为优化药物治疗加辛伐他汀20mg/d,C组为优化药物治疗加辛伐他汀40mg/d,均治疗4周,健康对照组不予治疗。分别于用药前及疗程结束后查hs-CRP及血脂水平,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1)ACS患者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辛伐他汀20mg与40mg治疗4周后,均能显著降低hs-CRP、TC、LDL-C及TG水平(P均<0.01),其中40mg剂量组的疗效明显优于20mg剂量组。结论ACS患者hs-CRP显著升高,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早期大剂量辛伐他汀调脂干预,能安全更有效地抑制此类炎症反应及脂质过氧化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正常血脂和高血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应用辛伐他汀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胞外基质降解 ,减少炎症反应 ,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 ,将正常血脂 (NC组 )和高血脂 (HC组 )ACS患者分为他汀治疗组 (辛伐他汀 2 0mg d ,共 8周。NC组 ,n =33;HC组 ,n =36 )和他汀对照组 (NC组 ,n =32 ,HC组 ,n =36 ) ;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1、MMP 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TIMP) 1、MMP 9 TIMP 1、高敏C 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结果  (1)治疗前NC、HC各组的血清MMP 1、MMP 9、MMP 9 TIMP 1、TIMP 1、hs CR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 (n =6 0 )明显增高 ,与血脂水平不相关。 (2 )经辛伐他汀治疗 8周后 ,两治疗组血清MMP 1、MMP 9、MMP 9 TIMP 1、hs CRP水平均明显降低 ,血清TIMP 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HC他汀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明显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质胆固醇 (HDL C)水平略有上升 ;NC他汀治疗组血清TC、LDL C水平明显下降 ,TG、HDL C水平略有上升和下降 ,但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正常血脂和高血脂ACS患者中 ,早期应用他汀治疗 ,可减少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 ,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