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PA) 和总胆汁酸(TBA)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严格按照Child-pugh评分标准5进行评分将12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A、B、C组,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PA、TBA水平,并同时检测肝硬化不同病因的血清PA、TBA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 肝硬化各组之间前白蛋白、总胆汁酸比较可见血清前白蛋白随着肝硬化的程度加重而下降,对照组与Child-pugh A、B、C级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Child-pugh A级与B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清总胆汁酸随着肝硬化的程度加重而升高,对照组与Child-pugh A、B、C级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Child-pugh C级与B级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PA、TBA能敏感地反映肝硬化程度,有助于病情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D-二聚体、脑钠肽(BNP)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收治的CHF患者100例(CHF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Ⅰ~Ⅱ级组(46例)与Ⅲ~Ⅳ级组(54例),选取同期门诊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中老年人10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D-二聚体及BNP水平.结果 CHF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BNP分别为(1.29±0.70)μg/mL、(534.29±143.5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14±0.05)μg/mL、(42.88±16.9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血浆D-二聚体、BNP分别为(1.89±0.17)μg/mL、(749.63±268.96)pg/mL,明显高于Ⅰ~Ⅱ级(0.78±0.08)μg/mL、(318.57±145.6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血浆D-二聚体、BNP水平随之增高,之间有正相关性(P<0.05),血浆D-二聚体与BNP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BNP与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随着患者病情加重D-二聚体及BNP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的变化情况,分析其与肝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日本岛津CL-7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38例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46例,B级48例,C级44例)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肝功能、凝血功能和96例青年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结果 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各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TBA水平随Child-Pugh分级而递增;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BA水平与Alb呈负相关,与ALT、TbiL、PT呈正相关;死亡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01).64例老年肝炎肝硬化好转患者血清TBA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低(P<0.001).老年肝炎肝硬化组和青年肝炎肝硬化组比较,血清TB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BA水平的监测,对了解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和估计预后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熊 《吉林医学》2011,32(23):4840-484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7例肝硬化患者(代偿期30例,失代偿期37例)的血清TBA,AST和ALT的活性。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TBA测定采用酶比色法,AST和ALT测定采用速率法。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TBA,AST和ALT分别为(109.8±80.6)μmol/L,(215.5±106.9)U/L,(196.8±103.7)U/L。肝硬化代偿病期人血清TBA,AST和ALT分别为(37.6±23.9)μmol/L,(43.7±23.9)U/L,(50.9±26.6)U/L,正常对照组TBA,AST和ALT分别为(11.9±7.3)μmol/L,(19.3±10.9)U/L,(23.3±11.6)U/L。肝硬化失代偿期组TBA,AST和ALT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肝硬化代偿期组T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中,TBA灵敏性高于AST和ALT,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AST高于ALT,可能因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脏损伤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CHO)、总胆汁酸(TBA)及前白蛋白(P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5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B级、C级,分别测定其血清CHO、TBA及PA的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51例)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肝硬化患者的血清TBA水平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而递增(P<0.01);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HO及P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在Child-Pugh分级中C级显著低于B级和A级.结论 检测血清TBA能灵敏地反映肝硬化严重程度,联合检测CHO及PA则更有助于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定54例肝硬化患者(child A级9例,B级19例,C级26例)血浆心钠素(1843±232.7Pg/ml X±SE),与36例健康人血浆心钠素(326±31.0Pg/ml X±SE)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二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文章就肝硬化患者不同阶段血浆心钠素的升高机理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胆固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雅丽  李文姗 《吉林医学》2010,31(21):3436-343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胆固醇(CHO)测定与肝功能分级关系。方法:检测80例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及肝功能分级关系。结果:肝硬化组血清CH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TB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在肝硬化组中CHO在C级中最低,与A级和B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A在A级、B级和C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高而增高。血清TBA在肝硬化早期的阳性率高于其他肝功能指标(P<0.05)。结论:TBA,CHO能敏感反映肝硬化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患者胰高糖素负荷的血c—AMP及血糖反应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对胰高糖素负荷后的血c-AMP及血糖反应能力.方法38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为A级(10例),B级(14例),C级(14例)三个亚组.11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清晨空腹静卧,套管针肘静脉穿刺并固定15min后采集基础血c-AMP和血糖标本,即刻以每公斤体重2.5μg胰高糖素快速静脉注射(30s内),分别于注射后5,15,30及45min采集血c-AMP和血糖标本.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c-AMP浓度.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浓度.结果肝硬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基础血浆c-AM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基础血糖无显著差异.胰高糖素负荷后5min血浆c-AMP浓度即明显增高,于10~15min达高峰,多数达峰时间在10min;血糖于5min开始升高,15~30min达高峰,多数达峰时间在30min,肝硬化各组的血c-AMP及血糖反应曲线均低于对照组,且肝硬化严重程度愈重,血c-AMP及血糖反应曲线愈低,峰值血浆c-AMP及峰值血糖浓度,肝硬化总体(122.08±84.39pmol/ml,5.71±0.75mmol/LA级(148.07±85.08pmol/ml,6.25±0.48mmol/L)、B级(120.47±173.34pmol/ml,5.84±0.60mmol/L)及C级(83.04±50.96pmol/ml,5.11±0.67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19.47±173.34pmol/ml,7.28±0.89mmol/L),且随肝硬化严重程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结论肝硬化患者对胰高糖负荷的血c-AMP及血糖反应能力减弱,且随肝硬化严重程度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 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损伤、门静脉高压形成及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 5 8例 (其中腹水患者 42例 )、健康对照 2 0例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浆内皮素 1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浆内皮素 1(89.32± 38.96 )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 (43.10± 15 .83) pg/ml(P <0 .0 1) ;肝硬化腹水患者 (92 .36± 35 .0 7)pg/ml,高于无腹水患者 (6 3.2 7± 2 8.98)pg/ml(P <0 .0 5 ) ;且在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中 ,具有C级高于B级、B级高于A级的规律。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 1与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 ,与白蛋白量呈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 1水平增高 ,在肝功能损伤及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和总胆汁酸(TBA)水平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73例(肝硬化出血组),肝功能分级A级58例,B级119例,C级96例。选取同期无肝硬化病史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2例(非肝硬化出血组)。选取无肝硬化病史的健康志愿者6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PA、ChE、TBA水平,分析血清PA、ChE、TBA水平与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出血组的血清PA、ChE水平低于非肝硬化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肝硬化出血组的血清TBA水平高于非肝硬化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C级患者的血清PA、ChE水平低于B级和A级(P<0.05)。C级患者的血清TBA水平高于B级和A级(P<0.05)。血清PA、ChE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s=-0.553,rs=-0.439,P均<0.05)。血清TBA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s=0.628,P<0.05)。结论:肝硬化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肝硬化患者(Child B级30例,Child C级20例)及20例正常对照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水平.结果:肝硬化Child B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2dimer明显增高(P<0.05);肝硬化Child C级组血浆D2dimer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Child B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Child C级组FIB与正常对照组和Child B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Child C级组与Child B级组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Child B级组PL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Child C级组PT、APTT与正常对照组和Child B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2dimer水平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观察血浆D2dimer水平可早期了解肝硬化患者纤溶系统亢进的程度,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判断、出血抢救、指导临床用药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康  杨冬华  汤绍辉 《重庆医学》2005,34(11):1688-168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的关系。方法56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为A级、B级和C级3组。1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血浆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D-二聚体。结果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二聚体含量呈递增趋势。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密切相关,是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的良好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将同时期内确诊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合并并发症、死亡等预后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NT-proBNP(2274.16±74.83)ng/L、D-二聚体水平(363.84±34.86)mg/mL高于对照组的(126.27±23.74)ng/L、(134.71±26.93)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NT-proBNP(3876.42±137.69)ng/L、与D-二聚体水平(571.28±113.64)mg/mL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286.49±48.88)ng/L、(179.57±45.63)mg/mL,合并意识障碍患者NT-proBNP(5034.61±332.27)ng/L、D-二聚体水平为(524.77±197.67)mg/mL高于无意识障碍患者(4031.17±302.73)ng/L、(226.54±153.84)mg/mL,合并高血压患者NT-proBNP(4284.05±385.33)ng/L、D-二聚体(558.61±193.47)mg/mL高于无高血压患者(4203.63±287.66)ng/L、(231.73±142.88)mg/mL,死亡患者NT-proBNP与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9386.77±375.61)ng/L、(924.65±265.42)mg/mL高于存活患者(2385.86±113.83)ng/L、(431.84±94.71)m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能够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与预后情况,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越高患者表明患者的预后情况越差,有利于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房颤患者微栓子和D-二聚体水平与血栓栓塞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30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监测微栓子及检测D-二聚体水平,同时参考房颤栓塞临床危险分层给每例评分,依据微栓子是否阳性及D-二聚体水平是否高于正常单独及联合分组,比较各组临床评分?结果:微栓子监测阳性78例,阴性222例,两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评分(CHADS2)分别为(3.8±1.1)分和(2.6 ± 1.0)分(P < 0.05);血浆D-二聚体阳性107例,正常193例,两组CHADS2评分分别为(3.4 ± 1.2)分和(2.8 ± 1.3)分(P < 0.05)?微栓子阳性同时D-二聚体阳性(A组)48例,微栓子阳性同时D-二聚体正常(B组)30例,微栓子阴性同时D-二聚体阳性(C组)59例,微栓子阴性同时D-二聚体正常(D组)163例,各组CHADS2评分分别为A组(3.6 ± 1.3)分?B组(3.3 ± 1.2)分?C组(3.2 ± 1.3)分?D组(2.6 ± 1.2)分,4组间评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F=5.20,P=0.002),A组评分高于其他3组,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微栓子监测与D-二聚体水平存在关联性(χ2=30.74,P < 0.05,r=0.32)?结论:房颤患者微栓子阳性以及D-二聚体阳性与较高的CHADS2评分一致;微栓子监测与D-二聚体检查联合可在CHADS2评分基础上协助评估房颤患者栓塞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在新生儿黄疸实验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8例黄疸患儿分为两组,其中生理性黄疸组19例,病理性黄疸组79例,对照组36例,测定血清总胆汁酸的水平并分析比较。结果:36例对照组黄疸患儿血清总胆汁酸(TBA)结果为(7.23±2.98)μmol/L,79例病理性黄疸组TBA结果为(36.75±29.56)μmol/L,19例生理性黄疸组TBA结果为(7.48±7.25)μmol/L,病理性黄疸患儿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TBA与生理性黄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实验室诊断中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对于减少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肺癌病人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晟 《浙江实用医学》2002,7(3):136-136,140
目的 探讨肺癌病人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了 70例肺癌病人 (Ⅰ、Ⅱ、Ⅲa期 40例 ,Ⅲb、Ⅳ期 3 0例 )及 60例慢支病人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 肺癌组病人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 1 119± 0 95 1mg/L ,高于正常上限0 5mg/L有 5 7例 (81 43 % ) ;慢支组病人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 0 2 47± 0 196mg/L ,有 7例 (11 67% )高于正常上限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转移组 (Ⅲb、Ⅳ期 )肺癌病人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 1 5 16± 1 2 2 9mg/L ,较早期 (Ⅰ、Ⅱ、Ⅲa期 )的局限组肺癌病人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 0 797± 0 489mg/L ,两组间比较亦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肺癌病人中测定血浆D二聚体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Child Pugh级别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汁酸和脂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69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 Pugh分级标准分为三级,同时选择89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空腹采集血清标本,在日立7600-0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样品Alb、PA、TBA、HDL-C和LDL-C浓度.结果 肝硬化患者各功能级别的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级高于B级,B级高于A级(P<0.05);而Alb、PA、HDL-C 、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C级低于B级,B级低于A级(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TB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Alb、PA、HDL-C和LDL-C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联合检测各项指标,有利于肝硬化的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及其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运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对发生食管静脉曲张(B组)和未发生食管静脉曲张(A组)的肝硬化患者,以及应用氩气刀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序贯治疗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C组)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测定.结果 A、B、C 3组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385±1.7) mg/L、(515±1.8)mg/L、(801±1.5)mg/L]较正常参考值均升高(P均<0.05),且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C组)高于有或无食管静脉曲张者(B、A组)(P均<0.05),有食管静脉曲张者高于无食管静脉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氩离子凝固术序贯治疗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1 209±1.2) mg/L]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但术后1个月明显下降[(582±1.1) mg/L],接近未发生过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2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有一定意义,其水平的动态变化可用于氩气刀凝固术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浆D-Dimer、Fg和FDP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浆中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阵发性房颤组患者22例 ,对照组14例 ,均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水平。 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 (251.4±62.3)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05.1±49.2)ng/ml(t=2.349,P<0.05) ;而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 (268.1±50.2)mg/dl、(3.01±1.12)mg/L与对照组 (242.7±42.8)mg/L、(2.55±1.24)mg/L相比无明显变化 (t=1.813、1.153 ,P>0.05)。 结论提示阵发性房颤患者可能存在血栓前状态 ,必要时应给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0.
陈建丽 《吉林医学》2022,(3):808-810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肝炎肝硬化组,另回顾性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itachi 7600型),应用上海曼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对血清胆碱酯酶(CHE)、总胆固醇(TC)、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标水平进行测定。统计分析两组人员的血清肝功能指标水平,并统计分析肝炎肝硬化组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血清肝功能指标水平,分析肝炎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肝炎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CHE、TC、ALB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的血清CHE、TC、ALB水平均显著高于B级、C级患者,血清TBA水平显著低于B级、C级患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级患者的血清CHE、TC、ALB水平均显著高于C级患者,血清TBA水平显著低于C级患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