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联合减压术治疗中晚期脑疝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特重型颅脑伤合并嵌顿性脑疝继发脑干损伤患者病情重 ,病死率高 ,预后差。为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 ,提高治愈率 ,改善生存质量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12月 ,我们在开颅清除血肿去大骨瓣减压的同时行天幕裂孔切开术联合减压治疗 2 8例 ,治疗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2 3例 ,女 5例 ;年龄19~ 70岁 ,平均 44 .7岁 ;车祸 2 2例 ,砸伤和打击伤 2例 ,坠落伤 3例 ,跌伤1例 ;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3~ 5分 ;单侧瞳孔散大 8例 ,双侧瞳孔散大 2 0例 ;超过 3 h就诊者 3例 ,其余为 3 h内就诊。头颅 CT检查显示 ,…  相似文献   

2.
徐峰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5):1153-1154
将我院2011年8月~2013年1月收治的脑疝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为常规骨瓣减压术,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预后情况。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相比,其临床疗效、预后情况均明显较好,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于脑疝患者选择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不仅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能够提高患者的脑疝恢复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标准去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和经典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标准术组)接受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4例(对照组)接受经典骨瓣开颅术,随访半年,评估Glasgow预后评分(GOS),比较2组预后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半年,对照组良好13例,中残15例,重残37例,植物生存17例,死亡12例,预后较好28例(29.79%);标准术组良好31例,中残24例,重残42例,植物生存15例,死亡8例,预后较好55例(45.83%),2组预后较好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2,P=0.02)。标准术组术后急性脑膨出、切口脑脊液漏、术后颅内血肿发生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临床疗效较经典骨瓣开颅减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4月30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单侧小脑幕切迹脑疝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住院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在术后护理中,要以预防和减轻脑水肿为重点,展开相应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脑疝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疝患者随机均分为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去骨瓣开颅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术后神经功能、精神状态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瞳孔回复率(80.00%)、预后情况好于对照组,卧床时间[(8.65±0.96)d]、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6.94±2.07)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2.84±1.58)、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27.26±2.94)、平均手术时间[(255.23±26.62)min]、术中出血量[(323.73±34.79)mL]、术后引流量[(87.47±9.62)mL]均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但手术创伤更大,在临床中需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和去骨瓣减压手术联合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联合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手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前和术后1个...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脑疝患者的疗效.[方法]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脑疝患者共计47例为治疗组,回顾性选取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的脑疝患者共计46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预后以及术后瞳孔回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瞳孔回复率及预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骨瓣减压术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配合扩大减张缝合硬脑膜,可以获得最大的减压效果,提高脑疝回复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的改善脑疝惠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2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骨瓣开颅术,观察组开展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颅内压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的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小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颅内压及脑血流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脑疝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7例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研究组57例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颅内压、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简易精神状态评分(MMSE)。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GCS评分显著增高,颅内压显著降低,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显著减少,CSS评分显著降低,MMSE评分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脑疝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对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单侧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颅内压、GO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颅内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颅内压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提高GOS评分,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Hct 值对短期预后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 性分析在我院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5 例,记录其年龄、性别及手术前后的检验结果 等信息;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术后Hct 值等因素对患者术后1 月内的短期生存的影响;用多 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术后Hct 值的影响因素;描述术后Hct 值与患者短期预后的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 线。结果:行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短期死亡率约为29.03%(45/155);在多因素Logistic 回 归分析中,年龄(OR=1.043)、入院GCS评分(OR=0.716)、ISS 评分(OR=1.126)及术后Hct 值(OR=0.925)是 影响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短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术后Hct 值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 入院GCS评分(β=0.299)、术前Hct 值(β=0.480)和术中胶体输入量(β=-0.004)是影响术后Hct 值的独立危 险因素;在ROC曲线可算得术后Hct 值对患者短期生存影响的最佳临界值约为25%(YI=0.225),诊断灵敏 度为73.6%,特异度为48.9%;大于此值的短期生存率为79.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Hct 值是影响重型颅 脑损伤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术后Hct 值不小于25%的患者短期生存率更高;入院的GCS评分、术前 Hct较高或术中输注胶体液较少的患者,会使术后Hct值降低得更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 3年来采用分时段的系统化治疗方法救治的7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结果伤后 3个月以GOS评分评估预后 ,GOSⅤ级 14例 ,Ⅳ级 2 0例 ,Ⅲ级 17例 ,Ⅱ级 5例 ,GOS死亡 17例。结论分时段的系统化治疗可提高整体救治水平 ,降低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6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研究组34例行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34例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结束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8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急性脑膨出、迟发性血肿、切口脑脊液漏及癫痫发生率为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较常规开颅手术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施行紧急颞下减压后大骨瓣减压联合小脑幕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的作用.方法 对9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患者随机分为2组,42例采用紧急颞下减压后大骨瓣减压联合小脑幕切开术,50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均进行术前、术后头颅CT及颅内压的监测;对幸存者术后3个月至1年随访,按GOS预后标准评价,并对其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 紧急颞下减压后大骨瓣减压联合小脑幕切开术病例组疗效优于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组(P<0.05).结论 小脑幕切迹疝施行紧急颞下减压后大骨瓣减压联合小脑幕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可迅速解除脑受压、缓解颅内高压、挽救生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对患者预后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反应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第2日清晨空腹血糖值,随机分成胰岛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治疗1个月后疗效。结果:脑外伤血糖水显著增高,其与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预后显著相关(P<0.01),胰岛素治疗组预后与对照组预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测定血糖有助于了解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估计患者的预后。用胰岛素治疗脑外伤后高血糖反应未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可能与胰岛素开始治疗时间和给药方式等因素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清除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颅内血肿同时保留骨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5年1月-2017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一侧瞳孔散大的患者,共计54例。排除双侧瞳孔散大,术前行床边CT血管造影(CTA)排除合并动脉瘤、动静畸形和烟雾病等。其中神经内镜手术组23例,开颅手术组31例。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脑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术后3个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神经内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均优于开颅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尽管术后3个月GOS评分总体上内镜组与开颅组无显著差异,但内镜组植物生存率与重残率较开颅组有下降,而轻残率明显增加。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手术安全,同时损伤小、降低了植物生存率与重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氧分压及代谢的影响。方法 78例颅脑重症损伤患者分为A组(丙泊酚静脉全凭麻醉)、B组(七氟烷吸入全麻)和C组(静吸复合全麻)。比较3组患者于麻醉前(T_0)、插管前即刻(T_1)、插管后2 min(T_2)、手术开始后10 min(T_3)、手术开始后30 min(T_4)及术毕(T_5)时的有创血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 O2)、桡动脉血氧含量(Ca O2)、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与T_0、T_1比较,3组患者T_2~T_5的MAP均显著下降(F=5.112、4.040、4.301,P=0.0002、0.0018、0.0011)。麻醉后,3组患者Sjv O2均显著上升(F=3.833、3.322、8.114,P=0.0027、0.0071、0.0001),Da-jv O2均显著降低(F=3.127、2.635、4.886,P=0.0094、0.0258、0.0004),CERO2均显著减小(F=14.37、8.805、25.72,P0.01)。结论丙泊酚静脉全凭麻醉、七氟烷吸入全麻和静吸复合全麻均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综合康复治疗严重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对严重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72例严重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 ( 3 8例 )和对照组 ( 3 4例 ) ,除常规治疗外 ,康复组从入院第 1天起即同时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结果经 2个月的治疗 ,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等进行评估 ,康复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0 5 )。结论综合康复对严重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脊柱内镜下减压手术与开放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治疗年轻肥胖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疼痛科及骨科脊柱组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以年龄18~45岁,BMI≥28 kg/m^2,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接受手术治疗为入组标准。根据病人接受术式不同分为内镜组(62例)及开放组(25例)。以术前及术后24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重返工作时间、MacNab评分、术后再手术率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两组差异,比较两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内镜组62例病人平均年龄(31.2±8.2)岁,平均BMI值为(30.8±3.1)kg/m^2,平均重返工作时间(3.2±6.2)月,平均手术时间(68.5±36.6)分钟,平均出血量(5.1±4.2)ml。MacNab评分结果为优(50例)、良(5例)、可(1例)、差(6例),优良率88.7%。10例术复发再次接受手术(再手术率16.1%);开放组手术25例病人平均年龄(29.8±7.1)岁,平均BMI值为(31.6±3.7)kg/m^2,平均重返工作时间(5.7±4.2)月,平均手术时间(145.8±51.5)分钟,平均出血量(334.0±215.4)ml。MacNab评分结果为优(20例)、良(4例)、可(0例)、差(1例),优良率96.0%。1例术后症状复发接受翻修开放手术(再手术率4%)。两组病人年龄、BMI值和MacNab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返工作时间、术后复发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对于年轻肥胖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脊柱内镜手术与开放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均有明显疗效。而脊椎内镜术后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与恢复时间更短,病人能更快地重回工作恢复社会角色。此外,脊椎内镜术后二次手术率较开放减压固定融合术较高,推测脊柱内镜术后复发率较开放手术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