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志斌 《天津医药》2007,35(1):64-64
Barrett食管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其诊断及治疗存在很多争论,现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Barrett食管5例误诊报告黄壮士,尹年太(河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郑州450003)Barrett食管(BarrettEsophagus,以下简称BE)是指食管下端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换的一种病理现象。国外有较多的文献报道,国内近...  相似文献   

3.
孙亦芳 《河北医药》2000,22(7):538-539
Barrett食管 (简称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一种病理现象。晚近发现BE食管与食管腺癌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文在就诊2 6 80人次中 ,检出 9例BE食管 ,与文献报告内镜检出率 1%~ 4%基本相符。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患者均系因有消化道临床症状 ,且无其他临床检查资料而就诊 ,经胃镜检查发现。正常食管末端鳞状上皮和胃贲门端柱状上皮彼此呈突变性的小锯齿状镶嵌分布。其位于食管下端括约肌环 (LES)口上缘水平部 ,距贲门管下口 1~ 1.5cm。本文当食管末端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代在 2cm以上 (…  相似文献   

4.
5.
男,70岁。因吞咽不适1周,于2000年6月14日行胃镜检查。胃镜示食管距门齿30cm以下可见粘膜被覆层消失,呈绛红色,表面光滑,呈绒毛状突起,管腔无狭窄,距门齿39cm处可见贲门齿状线消失,无食管粘膜和胃粘膜交会处,病理诊断为Barrett食管。患者20年前曾有嗳气、反酸史,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63岁。以胸骨后疼痛半年余收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当时未就诊治疗,但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呕吐症状,到该院就诊,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食管下段近贲门处见长约4cm的充盈缺损,黏膜不规则,局部蠕动减弱,未见狭窄。初步诊断:食管下段癌。入院后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无手术禁忌,遂行食管下段切除胃食管吻合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术后病理提示食管下段可见4cm×3cm大小的溃疡,穿透肌层,食管下段黏膜可见有柱状细胞。确诊Barrett食管溃疡(Barrett esophagus)。  相似文献   

7.
我院近十年来共收治地例Barrett食管,兹将Barrett食管的诊断及治疗探讨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5例Barrett食管患者均为1987年1月~1996年12月的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50岁。主要临床表现:胸骨后疼痛15例,吞咽不适4例,血便及/或呕血2例。二、检测方法15例病人中有13例给予X线检查,诊断为Barrett食管者3例,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Barrett食管,均给予内科治疗3个月至1年后再作胃镜及病理复查。结果15例Barrett食管患者中,合并有滑动性食管裂孔庙10例,伴有胃酸过多者11例,…  相似文献   

8.
Barrett食管     
斯重阳  张伟 《河北医药》1991,13(3):156-157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一种远端食管正常的鳞状上皮被类似于胃和肠道柱状上皮替代的现象。自从发现这一现象后,人们对它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发现与返流性食管炎有密切关系,也注意到BE可以发生食管腺癌。一些研究表明,BE病人中8.5~16%发生食管癌,确诊时大多数已属晚期,2年生存率很低。因此,研究BE的一般规律及治疗,对于预防及早期发现食管癌,降低食管癌的死亡率很有必要。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对BE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食管鳞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胃贲门及食管下端腺癌的发病率则呈上升趋势。近几年来,在美国、欧洲等一些西方国家胃贲门部及食管下段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且预后差。报道BE发病率为8.9%,故早期诊治至关重要。目前,对于Barrett食管是食管远端腺癌的癌前病变的认识比较一致,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胃贲门及食管下端腺癌的发病率上升趋势的出现与Barrett食管有关,尤其与Barrett中特殊肠化生细胞有关。因此,早期检出及严密监控和干预这一癌前病变是目前最新的治疗措施。因而寻找有效消除或逆转Barrett食管的方法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1999年8~9月对2例食管贲门癌患者进行了微波姑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巴雷特(Barrett)食管是一种组织变形性疾病,在 胃食管反流(GORD)病人中,Barrett食管的发 生率约为10%,并有诱发腺癌和发育异常的趋势。过去10年里,质子泵抑制剂已成为治疗Barrett食管 的主要药物。本文详细阐述质子泵抑制剂治疗Barrett食 管的疗效。1 反流症状控制 文献表明,Barrett食管病人常合并症状性GORD。临床表现有胃灼热、反流、消化不良或胸痛。大量研究证实,质子泵抑制剂缓解胃灼热的效果显著好于H2受体拮抗剂(H2RA)。最近研究显示,经内窥镜证实的伴有GOR…  相似文献   

12.
13.
因Barrett食管(BO)化生的柱状上皮有恶变的倾向,所以,以减少胃一食管返流为目的之治疗可能导致Barrett上皮的逆转。本文报道了一项奥美拉哇(omeprazole)治疗BO的开放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治疗组BO病人16例(女11,男5),年龄35~84岁,给予奥美拉哇20mg。每日清晨服药1次,7例连续服药12个月,9例连续服药24个月。对照组BO病人间例(女11,男6),年龄47~87岁(平均65岁),给予标准剂量H。一受体桔抗剂治疗12~36个月(平均23个月)。均用内窥镜检查,判定结果。结果表明,奥美拉哇治疗12~24个月,所有病人均未见到BO明显逆转…  相似文献   

14.
Barrett食管(BE)是食管远端正常的鳞状上皮被肠化的柱状上皮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食管腺癌的发生与BE有直接关系,是公认的食管腺癌癌前病变。研究发现,食管末端的腺癌几乎均起源于BE,而40%的贲门癌与BE有关。BE被认为是胃食管反流的严重并发症。现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李秋霞 《家庭医药》2016,(7):110-110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9月收集的32例Barrett食管(B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内镜与病理检查结合对Barrett食管早期进行诊断。防治胃食管反流是治疗Barrett食管的重要手段。结论:EATs加PPIs抑酸治疗是目前治疗BE及BE伴异型增生的有效方法,使BE上皮消失或逆转为鳞状上皮,疗效可达70%~100%,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发现重度异型增生或癌变者及时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7.
2005—2008年8月经胃镜及病理检出152例Barrett(BE)食管,对其中62例分别用奥美拉唑及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进行对照治疗,旨在探讨二者在抑酸,控制食管反流(GER)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郑晓敏  李敏 《安徽医药》2011,15(9):1165-1167
在中国Barrett食管已逐渐被临床医师所重视,并已经被认为是发生食管腺癌的重要危险因子,食管腺癌的发生率正呈快速上升趋势。内镜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处理Barrett食管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或局限于黏膜层的癌变。该文就已开展的各种Barrett食管内镜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1]。BE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99年~2000年5例病例中误诊为食管炎、贲门炎或贲门痉挛、贲门癌等3例;误诊为食管裂孔疝1例;误诊为冠心病1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28岁,误诊时间8月~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