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3例儿童肾移植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的临床特点,提高肾移植效果。方法:对23例3~17岁的儿童肾移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d至72个月,平均26.1个月,死亡1例,人、肾1年存活率分别为93.3%和86.6%。术后7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6例治疗后逆转,1例因并发移植肾静脉栓塞,切除移植肾;2例发生慢性排斥反应,1例移植肾功能丧失,恢复血液透析,另一例仍在随访治疗中;其它并发症有肺部感染4例,心力衰竭2例,肾静脉阻塞2例,肝功能损害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结论:儿童肾移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血管较细、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以及药物代谢快等都是应妥善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再次尸体肾移植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环孢素时代再次尸体肾移植40例作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再次尸体肾移植1年人/肾存活率为80.0%/67.5%,较同期首次肾移植约低15%。认为环孢素时代影响再次尸体肾移植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6个月、个体高免疫状态及HLA错配。移植肾超急排斥反应、加速排斥反应并发的感染及心衰是再次肾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高效状态患者的检测、预防性应用单克隆及多克隆抗体介导、流式细胞交叉配型及降低  相似文献   

3.
皮质激素是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中常用的药物,它可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同时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工作中已经开始在肾移植术后尝试减少或完全停用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4.
慢性排斥反应是移植肾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尚未得到满意的解决;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所引起的并发症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造血干细胞移植能诱导持续、稳定的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可以减少甚至停用免疫抑制药物;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近期和长期存活率明显优于尸体肾移植,因此二者联合移植的方法是目前最有前景的临床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术后存活5年以上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1987年12月至1996年1月共施行同种肾移植术306例,有21例存活5年以上的的患者死亡。我们对其死因作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前需做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T淋巴细胞交叉配型(TXM)的意义已得到公认,但B淋巴细胞交叉配型(BXM)的临床意义尚有争论。我们发现BXM阳性的肾移植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升高,1年移植肾存活率显著降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肾移植的临床特点(附7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肾移植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5例老年患者肾移植的临床资料,以同期行肾移植的160例非老年成人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老年组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50.7%)和死亡率(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0%和0,P〈0.01)。老年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12.5%,P〈0.05)。老年组1年人存活率为90.6%,显著低于对照组(98.1%,P〈0.05);1年肾存活率为90.6%,低于对照组(96.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肾移植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但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老年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应使用低剂量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3岁。1995年3月出现高血压、浮肿,诊断为慢性肾炎、尿毒症。1998年5月开始血液透析。1999年2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采用环孢素加硫唑嘌呤加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恢复良好,血肌酐稳定在100μmol/L。2005年3月体检发现移植肾占位,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9.
2300例次肾移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对1972-2000年10月间2300例次肾移植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统计肾移植后受者1、3、5年的人、肾存活率;肾移植主要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影响受者再次移植存活率的因素;HLA-A-抗原/基因配型及群体反应抗体(PRA)检测情况。结果(1)自1985年使用环孢素A(CsA)后1年人、肾存活率(人、肾均存活)为87.33%,3年为80.17%,5年为67.04%。(2)50岁以上肾移植患者353例,1年移植肾存活率83.44%(252/302),1年人存活率85.43%(258/302)。(3)肾移植术后患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占死亡原因的50.7%,感染占死亡率的13.5%,(4)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1.46%(23/1580)。(5)良好的HLA供-受者配型型可减少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利用于移植肾的长期存率。结论良好的组织配型,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合理应用,对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是提高肾移植术后 人/肾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类型、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3至2003年同种肾移植术1058例次,术后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和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发现恶性肿瘤15例,发生率1.41%,分别发生于移植术后13至141个月,平均47个月.其中泌尿系肿瘤11例,肺癌1例,脑膜癌1例,胃癌、肝癌各1例.所有患者确诊后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同期环孢素减少1/2,骁悉或硫唑嘌呤停用或减少1/2量.11例行手术治疗,未行特殊治疗4例.现存活3例,平均存活20个月,10例属肿瘤晚期,短期内死亡,另外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 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以泌尿系肿瘤最常见,治疗上应争取尽早手术切除肿瘤,并应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剂量.  相似文献   

11.
达昔单抗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达昔单抗 (Dac ,赛尼哌 )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  2 92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达昔单抗治疗组 (94例 )与对照组 (198)例 ,分析 2组移植肾功能、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 结果 术后 1、6及 12个月时达昔单抗组移植肾功能优于对照组 ,术后 12个月时 2组SCr浓度分别为 (133.2± 4 6 .8)和 (16 5 .7± 5 5 .2 ) 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术后 6个月时达昔单抗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 2 3.4 % ,对照组为38.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术后 2组CD+ 3 与CD+ 4 表达均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达昔单抗可以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改善移植肾功能 ,对T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移植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多囊肾)患者的疗效。方法多囊肾患者43例(多囊肾组),在不切除原双侧肾脏的前提下,进行肾移植,以同期50例原发病为非多囊肾的肾移植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随访研究。比较两组的术后1、3、5年人、肾存活率及排斥反应发生情况,通过肾脏B超检查多囊肾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移植肾的体积变化,记录多囊肾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多囊肾组肾移植术后1、3、5年人存活率分别为95.3%、90.6%、90.6%,术后1、3、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5.3%、88.3%、83.7%。对照组相应为96.0%、92.0%、90.0%,94.0%、92.0%、8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囊肾组术后3~6个月原肾明显缩小,1年后体积基本稳定,跟踪观察1~15年肾脏体积变化不明显。移植后血尿逐渐减轻,7~10d后消失。12例在移植后5~10周反复出现肉眼血尿,均经抗感染治疗后消失。多囊肾患者移植后仍需要应用药物控制血压。多囊肾组尿路感染发生率高达40%。32例多囊肾合并多囊肝,术后发生肝功能损害7例。结论多囊肾患者采用不切除原肾的肾移植效果满意,移植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移植物肾功能、血尿和感染情况,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3.
普乐可复在肾移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普乐可复(FK506)对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肾移植术后应用FK506免疫抑制治疗82例,分为临床验证组42例和切换治疗组40例。结果 临床验证组有40例(95.2%)肾功能在14d内恢复正常,1例(2.4%)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逆转。切换治疗组有24例肝功能正常;3例移植肾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ATN)伴急性排斥反应,6例发生慢性排斥反应,4例发生难治性排斥反应,均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的病因及其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发生肝损伤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患者出现肝损伤,其中21例发展至肝功能衰竭,肝损伤的原因主要有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抑制剂肝毒性等。多数患者术后1年内出现肝功能异常临床表现,主要有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乏力、纳差、黄疸、腹胀、肝性脑病、出血等。结论术前应对肾移植受者的肝脏情况进行严格的综合评估,术后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尤其是术前检查有阳性发现者。  相似文献   

15.
我们比较了不同抗排斥方案的肾移植患者在预后、术后各种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旨在探讨理想的免疫抑制方案。 1.对象和方法:收集自1993年至2003年成功实施肾移植患者249例,根据免疫抑制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硫唑嘌呤(Aza)组(应用Aza+环孢素A+激素)与霉酚酸酯(MMF)组(MMF+环孢素A+激素),其中Aza组89例,MMF组160例。统计分析两组移植肾及受者1年存活率、1年无病症比例(肾移植术后1年内无任何并发症,肾功能良好者)及各种并发症(包括急性排斥、加速性排斥反应、急性肾小管坏死、感染、肝损害、白细胞减少等)等。  相似文献   

16.
尿毒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肾移植。自从美国Murry 1954年成功地进行了第1例临床肾移植以来,已有60余年的发展历程,全球有近百万尿毒症患者接受肾移植手术而获得第2次生命。随着肾移植的外科技术日臻成熟,组织配型技术的普遍开展、围术期抗体诱导治疗和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肝功能损害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合并症,是影响肾移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探讨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的原因,提高肾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的治疗效果,现对在我院进行肾移植手术并长期随访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虽已取得长足进步,患者的预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现今患者仍然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肾移植术后的诸多并发症当中,大多数与免疫抑制剂有关,严重影响了移植肾的长期存活.因此,如何调整免疫抑制方案,使其达到低毒化、个体化,成为目前移植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影响致敏患者移植肾存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致敏患者移植肾存活的危险因素,以提高致敏患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方法对102例接受肾移植的致敏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计算移植肾1、3、5年存活率,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术后随访(30±2)个月,未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3例,经激素及抗淋巴细胞抗体治疗后,25例逆转;16例移植肾功能丧失,其中7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5例,心血管疾病2例;人/肾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90%、93%/85%、93%/7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受者年龄、移植次数、HLA相配程度、PRA水平、移植后PRA升高、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血肌酐水平、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等10个因素对移植肾的存活有重要或非常重要影响。结论良好控制影响移植肾存活的危险因素,致敏患者肾移植同样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排斥反应仍然是肾移植成败的关键,而当今的器官移植依然处于免疫抑制剂时代,新的高效低毒性免疫抑制药物不断问世,免疫抑制方案不断优化,需要我们及时跟踪研究前沿,选择合理的免疫抑制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