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其治疗的主体———中药 ,目前主要有如下剂型 :按传统的炮制规范生产出来的饮片及其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 ;新开发的由几味中药组成或单味中药的注射剂 ;纯中药提取物浓缩剂及部分中药生原粉与中药提取物合成的剂型 ,还有探索性的中药饮片颗料剂型、粉状剂型及工艺品剂型等 ,但目前用途最广 ,用得最多的还是饮片煎煮的汤剂 ,而汤剂由于煎煮麻烦及对药材的浪费 ,已使汤剂这一传统重要且落后的剂型成为中医药发展的障碍之一。传统的汤剂因费时费工的煎煮而无法适应现代人的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生半夏姜制或煎煮对小鼠妊娠及胚胎发育的影响,初步探讨半夏减毒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急性毒性实验法及致畸敏感期药物生殖毒性实验方法,分别比较了生半夏粉混悬液、姜半夏粉混悬液,生半夏汤剂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对小鼠妊娠与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 急毒试验中,生半夏混悬液(36 g/kg)与生半夏汤剂(180 g/kg)给药后,小鼠死亡率分别为50%、22.2%;姜半夏混悬液组(36 g/kg)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生殖毒性试验中,生半夏混悬液6 g/kg剂量母鼠死亡率达30%,孕期增重少,胎仔尾长短,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生半夏汤剂30 g/kg对母鼠无影响,胎仔身长短于正常对照组(P<0.05);姜半夏混悬液6 g/kg给药后,所有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生半夏混悬液急性毒性较高且有显著的母体毒性及胚胎毒性;煎煮后其汤剂毒性降低,对母体无毒性但影响胎仔的生长发育;姜半夏混悬液无任何母体或胚胎毒性.  相似文献   

3.
中药汤剂煎煮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中药汤剂煎煮新思路.方法 (1)中药粗颗粒袋装煎煮;(2)粗颗粒袋泡;(3)中药房配套适宜的较先进的汤剂煎煮室.结果 用中药粗颗粒煎煮可节省1/2-2/3量的药材,且达到或超过原方量的效果,某些中药冲泡亦效果满意.结论 中药汤剂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中药汤剂煎煮方法正确与否,与疗效关系很大。如煎煮方法不当,则药物不能发挥应有疗效。因此,要正确掌握煎煮方法。  相似文献   

5.
综述有关中药煎煮方法的文献,从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煎煮容器、煎煮用水量和浸泡处置、煎煮火候和时间、特殊煎煮方式等方面对中药汤剂的煎煮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提出中药汤剂的科学煎煮方法的建立应在继承传统煎煮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使中药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根据复方中的各单味药属性进行煎煮...  相似文献   

6.
汤剂正确煎服法对中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剂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除具有制备简单易行,溶媒来源广无刺激胜及副作用特点外,还具备液体制剂的优点,即吸收陕、能迅速发挥药效,但汤剂也存在一些缺点,须临时煎制等。部分患者由于不懂如何煎煮中药及正确服用中药造成药物浪费,影响疗效或产生毒副作用。为了提高汤剂的疗效,对汤剂的煎煮法和服药法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我国历代名医药家都很重视中药的煎煮法。明代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由此可知,正确的掌握煎煮法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煎煮中药有一定的方法和要求 ,煎煮方法不适当 ,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和疗效。明李时珍曰 :“今之小小汤剂 ,每一两用水二瓯为准 ,多则加 ,少则减之。如剂多水少 ,则药味不出 ,剂少水多 ,又煎耗药力也。”清·徐灵胎曰 :“药物虽精 ,而煎法失度 ,药必无效。”中药汤剂能否发挥应有的疗效 ,除与煎煮方法有关外 ,与服药方法亦有密切关系。清·徐灵胎曰 :“病之愈不愈 ,不但方必中病 ,方虽中病 ,而服之不得其法 ,则非特无功 ,反而有害。”可见中药煎服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对疾病的疗效。1 中药煎煮法  ( 1 )煎药用具与用水 :煎药用具…  相似文献   

8.
刍议煎煮法对中药汤剂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剂,古称汤液,经历代发展,成为中医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是中医用于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影响汤剂疗效的因素有多方面,包括诊断明确、组方严谨、药材的品种、生产采集、加工炮制、储藏保管、调剂中的称量及煎煮服用方法合理与否等。由于汤剂一般由患在家中自行煎煮而成,笔在调剂中药时,常有患咨询如何煎煮中药,有些患习惯煎药前用水洗,有些患则就地取材用铝锅煎煮中药等。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中药汤剂疗效,本就汤剂的煎煮方法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中药汤剂质量的好坏对临床疗效有很大的影响,除煎煮时间、次数、加水量、饮片质量等因素外,汤剂煎煮中的特殊处理方法也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药汤剂煎服方法对药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药汤剂煎煮过程的容器、浸泡方法 、用水量、煎煮方式、煎煮火候与时间以及服用方式等几方面进行探讨,指出中药汤剂煎服方法 对临床疗效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药汤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形式,汤剂的煎煮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在对中药进行煎煮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多种因素,掌握好器皿、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火候等,以保证中药的煎煮药效。  相似文献   

12.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改进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汤剂质量的好坏对临床疗效有很大的影响,除煎煮时间、次数、加水量、饮片质量等因素外,汤剂煎煮中的特殊处理方法也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中药汤剂煎煮新思路。方法 (1)中药粗颗粒袋装煎煮;(2)粗颗粒袋泡;(3)中药房配套适宜的较先进的汤剂煎煮室。结果 用中药粗颗粒煎煮可节省l/2~2/3量的药材,且达到或超过原方量的效果,某些中药冲泡亦效果满意。结论 中药汤剂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古今中药汤剂的特殊煎煮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特殊煎煮方法与汤剂之间的关系。强化中药汤剂在煎煮过程中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其具体操作规范化,在保证煎煮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药效,以实现合理用药。方法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及大量文献,对中药汤剂的特殊煎煮方法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正确的中药特殊煎煮方法是提高中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结论中药汤剂的煎煮与中药的疗效息息相关,明确特殊煎煮方法的重要性,应用正确的煎药方法以提高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中药的煎煮方法,从煎煮的器具、中药饮片浸泡、加水量、煎煮时间、火候、煎煮次数及某些特殊中药处理等因素分析中药煎煮方法。说明服用中药汤剂要正确掌握煎煮方法,才能保证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汤剂煎服方法对药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3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42例服用中药汤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煎煮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1例患者,对照组仅用自来水煎煮,不考虑其他因素,观察组对药物的浸泡、用水、煎煮、火候以及服用方法进行把关,煎煮后予以患者服用,并分析中药汤剂煎服方法对药效的影响以及取得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煎煮方法有利于增强药效,改善患者病情。对中药汤剂进行煎煮时,要考虑到药物浸泡、用水量、煎煮方法以及火候等多个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的疗效。历代医家对汤剂的煎煮方法非常讲究 ,如清代名医徐灵贻曾说“煎煮之法最宜深究 ,药之效与不效 ,全在于此。”可见煎煮方法的重要性。为此 ,将中药煎煮的有关事项浅析如下。1 煎药容器历代认为 ,煎药容器须用砂锅、瓦罐而忌铁器。砂锅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 ,受热均匀 ,传热缓慢 ,保温性强 ,使煎出的药液保持原汁原味。而不少患者煎药常用家中的金属锅 ,所含材料为铁、铜、铝、锡等 ,化学性质不稳定。如黄酮类化合物由于其分子中含有酚基和吡喃酮结构 ,可与铝、镁等金属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 ;铝…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D2C130-A型中药煎煮机与直火加热法制备中药汤剂的质量。方法:以固体含量的微生物限度为指标,比较两种方法制备中药汤剂的质量。结果:D2C130-A型中药煎煮机制备中药汤剂的总固体含量是直火加热法制备中药汤剂的2倍,保存时间较直火加热法制备的中药汤剂长。结论:D2C130-A型中药煎煮机制备中药汤剂质量优于直火加热法,适宜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煎煮中药中几种常见煎药误区进行分析,使广大患者选择更方便的适合自己的煎煮方法,服用高效质优的中药汤剂.方法 对不锈钢锅,铝锅的化学成分和与药物酸碱性对其影响进行归纳分析,对微波炉,电磁炉的加热原理进行归纳分析,对煎煮时间等因素对中药汤剂的成分变化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不锈钢锅适合煎煮中药,铝锅忌用.微波炉,电磁炉可用.汤剂并非煎煮时间越长火越大越浓越好.  相似文献   

20.
煎煮时间对中药汤剂质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汤剂是一个复杂的混和体,含有众多有机物、无机物成分,这些化学成分是汤剂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汤剂的质量。而汤剂在煎煮过程中随着煎煮时间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最终影响着中药汤剂中有效成分含量进而影响汤剂的质量。当代学者从煎煮时间对汤剂质量影响角度对单味药和复方做了大量研究,通过综述各家研究成果,探析煎煮时间对汤剂质量的影响,明确其对汤剂质量影响的重要性,希望能为汤剂质量的提高探寻合理的煎煮时间,给同道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