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联合引导式康复训练在痉挛性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124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家属参与联合引导式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及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治疗后痉挛程度、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痉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1.94%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结论:家属参与联合引导式康复训练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有利于减轻患儿痉挛程度,改善患儿生活自理能力,且家属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刘蕾 《中国康复》2000,15(3):169-169
我院于1997年3月接收1例痉挛型双侧瘫的脑瘫患儿,通过14个月的半日制引导式教育和中医按摩治疗后明显好转。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儿,男,2岁。其母在孕2个多月时曾有轻微阴道出血史,治疗后好转,未服用其它药物。患儿出生时脐带绕颈,哭声低,无发绀,体重2.3kg。人工喂养。3个月体检发现双侧内收肌与双足跟腱较紧张。7个月时头控差,双手拇指内握拳,肘屈曲,不抓物,诊断为“脑瘫”。现头控好,会翻身,但不能完成独坐、四点跪爬行、直跪、独站和行走;扶站时双脚交叉、足尖着地,扶行呈剪刀步;在少量帮助下能持勺进食和饮水,咀嚼…  相似文献   

3.
4.
脑性瘫痪的病因很多。妊娠期间母亲患糖尿病或各种感染 ,分娩过程中受到产伤或缺氧及生后 1个月内婴儿患各种脑炎、病毒感染、头部外伤等均为脑性瘫痪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了能早期发现 ,早期干预治疗 ,本文总结了 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诊治经验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选择 1997年 5月~ 2 0 0 2年 5月我院脑瘫科门诊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共 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诊断均符合 1988年全国脑瘫会议制定的标准[1] 。其中男 46例 ,女 2 2例 ;2岁以下 2 4例 (35 .3% ) ,2~ 4岁 2 7例 (39.7% ) ,4岁以上至 6岁 13例(19.1% ) ,6…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局部矫形手术及康复训练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采用L1—S1双侧节段开窗式部分椎板切除 ,将L2 —S1的脊神经后根进行分束 ,电刺激仪测各后根阈值 ,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神经根切断比例结合肌张力、肌力、体重及肌群功能进行量化 ,均 <3 0 %。术后下肢部分挛缩畸形未能改善者行局部矫形手术 ,术后行康复训练。结果经随访 ,本组 2 8例患者痉挛解除率 90 % ,功能改善率 80 %。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程序化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脑瘫下肢痉挛。  相似文献   

6.
早期院内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在医院进行的早期正规强化治疗小儿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的意义。方法将0~2岁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患儿1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中0~6个月的患儿分别归为A1、B1组,6个月~2岁患儿分别归为A2、B2 组,A组在医院接受早期正规强化康复训练,B组经指导后进行家庭康复,治疗半年后根据日本远城寺式乳幼儿分析的发育检查表,对两组进行发育商(DQ)评定。结果A组发育商高于B组(P<0 .01〉,A1组高于A2组(P<0. 05)。结论早期在院内进行正规强化康复训练对治疗早期脑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由发育中的大脑静态(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一系列儿童姿势和运动障碍综合征,是造成儿童终身残疾的最常见原因[1].2013 年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2]显示,我国脑瘫的患病率为2.46‰.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 SCP)是脑瘫最常见的类型,包括痉...  相似文献   

8.
小儿脑瘫是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功能活动的疾患。痉挛性是最常见的脑瘫类型,本文检索近5年国内外关于痉挛性脑瘫物理治疗方面的文献,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引导式健康教育在痉挛型脑瘫(SCP)患儿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开展的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SCP患儿52例纳入A组;将2018年7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开展的引导式健康教育联合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SCP患儿52例纳入B组.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以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设定为建库至2018年11月。全部文献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进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肢体障碍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肢体障碍早期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肢体障碍采用药物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的40例为康复组;单纯药物治疗40例为对照组.康复组采用Bobath偏瘫技术与手法、心理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治疗7周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上下肢体功能,步行能力,手的实用性,ADL评定.结果:康复组肢体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有效率达92.5%.结论:Bobath法早期康复训练,不但对下肢功能恢复良好,更有利于上肢、手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瘫痪患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寻找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将脑卒中98例分为3组,早期康复治疗组(康复组)32例,康复+针灸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早期康复组及康复+针灸组,经治疗后在运动障碍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管病患尽早予以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好转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目的:探讨脑卒中功能障碍患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的必要性。方法:对67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施以早期(发病24h以内开始)康复护理训练,建立协调的运动模式。结果:67例肢体功能均明显提高。结论: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组力或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可以再生,早期康复训练促进了代偿和重组的产生,特别在24h内,及时训练可以防止疾病进展,减轻神经功能的损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废用性萎缩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护士观察量表(NOSIE)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P0.05),显著降低患者除躯体强迫和偏执因子外的SCL-90其他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P0.05),显著降低其NOSIE中总消极因素、激惹、迟缓、抑郁等因子评分(P0.05),显著提高总积极因素、社会能力、社会兴趣、病情总估计等评分(P0.05)。结论:以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司丽华  韩凤玲  付倩  刘媛  郑欣 《天津护理》2010,18(4):192-194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2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成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综合治疗组为药物联合康复训练,为期12周,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在康复训练前后,两组分别进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SPM)、临床记忆量表(C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数字划销测验(CT)评定,并进行分析。结果:综合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联想学习、人像特点联系回忆以及记忆商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粗分、净分、失误率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综合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三个指标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但需进一步研究验证其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于姿势控制后行静脉输液穿刺的效果。方法将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77例,按护理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实施常规输液;干预组81例,在姿势控制后进行输液。比较2组输液时间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常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64.3%,干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平均耗时(5.77±3.60)min,干预组平均耗时(4.92±3.21)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合理的姿势控制后行静脉输液.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共7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基础护理,并重点给予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结果:护理后ADL量表有显著性改善(u=4.164,P=0.000)。结论:在系统康复护理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特点强调重点护理,对于改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肌电生物反馈法是上肢瘫痪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 ,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肩关节半脱位、上肢肌张力增高或痉挛、伸腕困难等均可获改善 ,其疗效与病人的选择、仪器的选用及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目前 ,肌电生物反馈法的发展趋势是肌电生物反馈与功能性电刺激的结合 ,各种功能神经假体系统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大连海滨自然疗养因子对365例高血压病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大连海滨多种自然疗养因子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疗养期采用海水浴、日光浴、空气浴、平衡膳食、适量运动等疗养方法。测定疗养前后血压,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通过临床观察,365例高血压病患者疗养后血压下降,临床症状改善,用药量减少。结论大连海滨疗养区多种自然疗养因子可促进高血压病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无脊髓灰质炎后残留麻痹(含死亡)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0-2012年福建省残留麻痹的AFP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0-2012年1822例AFP病例中1790例(98.26%)在麻痹60 天后进行了随访,发现残留麻痹病例295例(其中死亡17例),占16.48%。295例残留麻痹病例中,男童是女童的2.13倍,53.22%的病例2岁;脊灰病毒阳性23例,非脊灰肠道病毒阳性2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1岁发病、免疫史0次和1次、多次就诊、初始麻痹较严重、深部腱反射异常是AFP残留麻痹病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提高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加强对临床医生培训,及时发现AFP病例,对重症病例及时给予合理治疗,是减少AFP残留麻痹病例发生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