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概述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至昏厥者。祖国医学多称之为“行经腹痛”、“经行腹痛”、“经期腹痛”、“月经痛”等。每月行经是妇女的一种生理现象,多数妇女在行经期间,往往略感小腹胀痛、沉坠、腰骶部酸楚,但症状轻微,不能作为痛经。如果每当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了腰腹部比较剧烈的疼痛,难以忍受,并且随着月经的周期反复持续地发作,甚至呕吐,不能进食者,方属病经范畴。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研究和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每于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疼痛 ,程度较重 ,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称为痛经。中医又称“经行腹痛” ,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痛经。青年妇女多见 ,痛经的发生率为 33 1 9% (包括原发和继发者 ) ,其中原发性痛经占 36 0 6 % ,属妇科常见病。1 中医对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我国中医学对痛经的病因早有认识 ,《妇人良方大全》认为痛经有因于寒者、气郁者、气结者。《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指出痛经有寒热、虚实之不同。《傅青主女科》认为痛经与肝、肾、脾有关。现代中医对痛经的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经期或经期…  相似文献   

3.
妇女正值月经期或行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为"痛经"。本证以青年妇女为多,相关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小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诸病源候论》则首立"月水来腹痛候",认为"妇女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宫,损伤冲任之脉",为研究痛经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小腹疼痛,甚至影响正常生话,且每随月经周期而发病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诸病源候论》说:“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二脉”,提出本已体虚而胞络又受邪犯,损伤冲任,发为痛经。《景岳全书·妇人规》说:“凡妇人但遇经期则必作痛……是必素禀气血不足”,指出痛经发病与素禀虚弱有关。“张氏医通”认为:“经行之际,若遇郁怒则气逆……气逆则血滞……遇经行时则痛而重”,说明经期气血易受影响。前人的这些认识提示出痛经发病与素体因素、致痛病因、经期生理有密切关系,今  相似文献   

5.
痛经系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亦称为”经行腹痛”。笔者近20年来用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痛经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其最大特点是患者每次月经来潮时少腹疼痛。一般多见风寒、虚寒、虚热、气滞、血瘀、痰阻等几型。痛经一证,从证状分:经前或经期有腹痛拒按为实;经后腹痛喜按为虚;行经后期腹中冷痛,喜温为寒;经期提前,腹中热痛属热。  相似文献   

7.
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古籍又称为“月水来腹痛”、“经行腹痛”、“经期腹痛”、“经痛”等,是指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或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祖国医学早在公元三世纪即对痛经有所认识,并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胞阻刍仪     
胞阻,中医妇科病名。首载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其云:“……有妊娠下血,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意言胞阻指妊娠下血腹痛。而后世对此病有歧义。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妇人妊娠病诸候》云:“夫漏胞者……亦名胞阻。”《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则云:“妊娠腹痛,名胞阻。“《女科综要》又云:“妊娠腹痛,又称胞阻、子痛……。”《中医妇科学》五版教材中则言:“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小腹疼痛者,称为妊娠腹痛,亦  相似文献   

9.
宫外孕属妇科急腹症,若不及时诊治多危及妇女生命。中医历代文献中没有“宫外孕”病名.但有类似症状描述,如《圣济总录·妇人血积气痛》:“妇人血气血积,坚癣血徵,发歇攻刺疼痛,呕逆噎塞,迷闷及血蛊胀满,经水不行”等记载,类似现代宫外孕输卵管破裂或流产时多数患者所共有的停经、突发性少腹疼痛、恶心呕吐、面色唇色俱淡无华、腹痛拒按等症状相似,病因病机与少腹宿有瘀滞,冲任不畅或先天肾气不足等有关,由于孕卵未能移行胞宫,在输卵管内发育,以致胀破脉络,阴血内溢少腹,发生瘀血、血虚、厥脱等一系列证候,故急时诊断是治…  相似文献   

10.
痛经论治     
妇女在经前、经期或经后发生腹痛或其他不适,影响工作和生活者称痛经。中医过去称为“经行腹痛”、“经期腹痛”或“行经腹痛”。一、痛的症状(一)时间1.痛在经前者:大多在经前2~3天开始,月经来潮后1~2天加剧,嗣后则逐渐缓解。2.痛在经期者:月经来潮后1~2天开始,很剧烈,以后逐渐减轻、消失。个别病例到月经将完仍有疼痛。3.痛在经后者:月经基本干净或干净后开始,痛势多不剧烈,常绵绵不休,持续5~7天方渐消失。  相似文献   

11.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病引腰骰,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本病多发于青年妇女,中、老年妇女亦可发病。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病原因不外乎情志所伤,起居不慎,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并与先天禀赋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妇女在此期间受到上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经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或气血虚弱,冲任、胞宫失养而痛经。本病病位在冲任二脉及胞宫,病变在气血瘀滞与气血不足,故而表现有虚实寒热之别,疼痛有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傅青主女科》经前、经后腹痛诊治特色和临床医案用药。[方法]通过阅读研习相关文献和医案,论述《傅青主女科》经水未来腹先疼和行经后少腹疼痛的用药特色以及名老中医郭贞卿治疗痛经的用药经验。[结果]傅青主诊治妇人经前腹痛与经后腹痛,分期而治,主用宣郁通经汤与调肝汤,重在宣郁疏肝、平调肝气,擅用白芍、当归养血补血、柔肝止痛等。郭老以宣郁通经汤为基础,辨证施治,随证加减,分方、分时而治,切中病机,明效大验。[结论]临床上痛经之证多寒热夹杂,宣郁通经汤与调肝汤二方不应仅仅局限于治疗经前、经后腹痛,临证辨证加减,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3.
痛经是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痛或痛引腰骶,甚则痛剧昏厥,临床特征为经行小腹疼痛,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的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多发病。笔者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痛经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在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随着月经周期持续发作,这种症状称痛经,又叫“经行腹痛”。痛经的发病原因很多,有寒热虚实之分,但临床上多数属于血瘀型痛经,多因经期血海满盈而致溢泻,气血变化急骤,阴阳转换显著,致病因素可乘虚而入,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碍,以致“不通则痛”。其一般症状有:经行时少腹疼痛剧烈,少腹发冷或经行乳房胀痛,月经紫黑色或带有瘀块等。此病给广大女性带来很多痛苦。近年来,笔者对406例就诊病人采取中医内外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将临床常用方剂及治疗效…  相似文献   

15.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在我国的古医籍中早有记载,如宋代《诸病源候论》“月水来腹痛候”是也。它的临床表现可用一个“痛”字来概括。严重影响妇女的工作和学习,据有关文献报道,目前国外痛经的发病率为43%~90%,国内报道痛经发病率为33.1%,其中原发性痛经占53.2%。所以积极治疗痛经十分必要。本文以当归芍药汤加减治疗痛经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妇女外阴及阴道发痒,甚至痒痛难忍,坐卧不安。是妇女常见疾病,本病多由脾虚肝郁,湿热下注所致,如《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妇人阴痒……, 微则痒,甚则痛或为脓水淋漓,多由湿热所化。”根据病因病机在临床上运用了辩证施治的原则治疗了10余例患者,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妇女不在行经、妊娠及产后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则痛连腰骶者,称为"妇人腹痛",亦称"妇人腹中痛"【1】。可分为急性期及慢性期。急性期为感染湿热,湿毒之邪所致。由于经期或产后调摄失当,手术消毒不严,湿热湿毒之邪乘虚而入,与气血相结合,蕴积胞宫、胞脉、包络,或肝郁气滞,血行不  相似文献   

18.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症,系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至昏厥,亦称行经腹痛。由于痛经病因复杂,容易反复,故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我们在1999年6月~2003年7月间,应用四物汤加味,对78例痛经患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痛经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敏辉  王琳 《黑龙江医学》2004,28(4):303-303
妇女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发生小腹疼痛或腰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随着月经周期持续发作,这种症状称“痛经”。它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给妇女身心健康和工作学习带来严重影响,为便于探讨痛经机制及提高疗效,将近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痛经病因病机痛经病机首见于《内经》,后世医家对痛经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王氏认为“寒为痛经之根”病机分虚实两大类,实寒为寒邪客于血脉,血液凝滞致痛经;虚寒可因气虚和肾虚导致胞脉失养而致痛经;黄氏强调:气血不和,精血不足又兼气血瘀滞可出现痛经;舒氏等阐述了气滞痰滞,血瘀痰湿,肝郁亏虚等原因引起痛经…  相似文献   

20.
一、痛经李××,女,21岁,幼儿园教师。1980年4月10日初诊:一年来,每次月经来潮则腹痛,痛引腰背,经量少,色黑挟少量瘀块,经期3—5天,周期28—30天左右。近2个月来,行经时腹痛加剧,不能坚持工作。就诊时,正值行经一天,量少色黑,瘀块较多,两侧少腹胀痛,按之痛增,辗转反侧,其痛难忍,痛引腰背,两乳发胀,口渴心烦,大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