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流术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通常采用分流量较小的门体分流术如脾肾分流或肠腔分流术 ,再附加一个标准的贲门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 (通常不切断胃底或食管再吻合 )。1992~ 1997年我科共施行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择期手术 86例 ,其中包括脾肾静脉分流术加断流术 9例。 9例中肝功能ChildA级 3例 ,B级 5例 ,C级 1例。术后近期死亡 1例 ,该例术前肝功能为ChildB级 ,术后 2周死于自手术后开始的肝功能持续恶化及肾功能衰竭。手术结束时测量门静脉压力 ,7例较术前下降 ,平均降低0 78kPa( 8 0cmH2 O) ,2例不变…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异常而发生的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特点是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尽管肝前性病变(如门静脉血栓)、肝后性病变(如Budd-Chiari综合征)或血吸虫病均能导致门静脉高压症,但肝硬化一直是引起门静脉高压症最常见的病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最直接且高致死性并发症,各种外科  相似文献   

3.
<正>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及其主要分支压力增高,引起一系列临床症候群,肝硬化是引起PHT最常见的病因。门静脉压力升高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肝性腹水、门静脉高压性胃肠病等多种并发症,其中以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最为严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其治疗原则主要是降低门静脉压力和防治并发症。治疗门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高压症常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 (EGVB)、脾功能亢进、腹水、肝性脑病、细菌性腹膜炎和肝功能衰竭等 ,腹水和肝功能衰竭是肝病进展期的标志 ,但最为严重和危急的是EGVB〔1〕。在诊断门静脉高压症时 ,肝功能代偿病人已有 3 0 %出现了食管胃底曲张静脉 ,肝功失代偿者达 60 % 〔2〕。门静脉高压病人有 2 / 3迟早会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其中 2 / 3会发生出血 ,第一次出血时的死亡率达 5 0 % ,生存者又常在 6周内发生再出血 ,使死亡率又增加 3 0 % 〔2 ,3〕。在我国 ,门静脉高压症住院病人在 1990年以后有所增加 ,这与 60~ 7…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改变为门静脉血流受阻和门静脉血流量增加,根据病因可分为肝前性、肝内性和肝后性,最常见的病因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其发病迅速、死亡率较高。目前,由于内镜治疗技术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行胃底食管曲张静脉栓塞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3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栓塞胃冠状静脉,至造影复查曲张静脉完全消失为止。结果 37例患者在栓塞术后出血均迅速停止,无1例技术方面的并发症出现。随访37例1~38个月,栓塞3个月后再出血2例,1例术后3周死于心脏功能衰竭,5例6个月后死于肝癌。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胃底食管曲张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高压症常并发腹水、肝性脑病、脾功能亢进、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和肝功衰竭等 ,但最为危急和严重的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EGVB)。在门静脉高压症作出诊断时 ,肝功代偿病人已有 30 %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而肝功失代偿病人则高达 6 0 %。近年的资料表明 ,每年均有 5 %的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发生 EGVB,2 /3的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迟早会发生出血 ,第一次大出血时的死亡率可达 5 0 %以上 ,生存者又常在 6周内发生再出血 ,使死亡率又增加 30 %。在我国 ,90年代门静脉高压症的住院病人有所增加 ,这与 6 0~ 70年代肝炎高发和对其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门静脉高压症是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系统压力持续升高引起的一组症候群,根据阻力增加部位的不同大体分为肝前型、肝内型和肝后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大并脾功能亢进、腹水、肝性脑病等。目前,临床上评价门静脉压力最常用的方法是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1]),当HVPG5 mmH g时,即可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而HVPG≥12 mmH g则增加静脉曲张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可行性。 方法: 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患者行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或胃底曲张静脉组织胶注射后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11例,门奇静脉断流术12例。 结果:21例术后1年内无上消化道出血,2例因出血行再次套扎。1例于2年后患肝癌死亡,1例3年后上消化道出血死亡。 结论: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曲张静脉出血创伤小,近期止血效果好,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门脉高压症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自身调节失常的症候群,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顽固性腹水、脾大及脾功能亢进、痔形成、肝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脑病。主要分为肝内型(窦前性、窦性、窦后性)、肝外型(肝前性、肝后性)和特发型。国内以肝炎后肝硬化的肝内型(窦性)门脉高压症居多。临床上门脉高压症出血的发生率高、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1.
1 肝硬化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虽然东方与西方国家的肝硬化病因不尽相同 ,但是肝硬化与肝癌和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约 90 %的门静脉高压症病因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有关 ,6 0 %~ 80 %的肝细胞肝癌 (HCC)病人有肝硬化 ,在乙肝和 (或 )丙肝病毒感染的HCC病人中有高达 76 %的人同时并存有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1] ,有约 15 %~ 2 8%的肝癌病人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而死亡。从上述几组数字不难看出肝硬化与门静脉高压和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大多数的门静脉高压和HCC是在肝硬化这一共同…  相似文献   

12.
门脉高压症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或血流量增加所致的以门静脉压力升高、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腹水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是肝硬化最为常见并发症之一。门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门脉高压充血性胃病,后者包括胃粘膜病变和肝源性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多见,是门脉高压最凶险的并发症,其病死率为22%~84%,首次出血病死率为40%以上,再次出血病死率方60%以上。因此这类患者出血后即期处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诊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高压,致使食管和/或胃壁静脉曲张,在压力升高或静脉壁发生损伤时,曲张静脉发生破裂出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和周围循环衰竭征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的主要死亡原因,每次出血的病死率达20%~30%,未经治疗的患者1年内因出血致死的几率可达7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病因可见于所有引起门静脉高压的疾病,在我国以肝炎后肝硬化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4.
���Ӹΰ��ϲ��ž�����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治疗是一个临床难题。在我国由于这一类病人多半是肝炎后肝硬化的结果 ,所以在肝癌和门静脉高压症的背后还有肝功能障碍的巨大阴影存在 ,确定治疗方针相当困难。以下是几个临床实例。例 1.女 ,5 7岁。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在 3个月内 2次上消化道出血 (呕血、黑便 ) ,经包括三腔管压迫在内的积极非手术治疗后出血停止。CT检查发现肝脏右后叶直径2cm占位病变 ,甲胎球蛋白浓度 >4 0 0 μg/L。临床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原发性肝癌 ,肝功能评价ChildA级 ,于第二次出血停止后 2周行肝右后叶…  相似文献   

15.
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主要的并发症。门静脉高压症病人中的 2 5 %~ 3 0 %在其疾病过程中会发生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尽管重症监护医学的发展以及很多新的治疗技术的出现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死亡率仍然很高 (2 2 %~ 84% ) ,病人往往死于出血后的数天内 ,因此在这期间采用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挽救大多数病人。现有的一些非手术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 ,气囊压迫 ,经肝冠状静脉栓塞 ,经内镜曲张静脉硬化或结扎以及TIPS ,使急诊手术治疗成为了第二选择 ,这主要是由于曲张静脉出血的病人往往属于高危手…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高压症( portal hypertension ,PHT)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及其主要分支压力增高,引起一系列临床症候群,肝硬化是引起PHT最常见的病因。门静脉压力升高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肝性腹水、门静脉高压性胃肠病、淤血性脾肿大、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其中以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最为严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 PHT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降低门静脉压力和防治并发症。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利用外科分流术和断流术的基本原理,经颈静脉入路,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建立分流通道,同时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从而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TIPS具有低侵袭性、无须全麻、操作难度相对低、安全性高、起效迅速、疗效明显等优势,但肝性脑病和术后分流道狭窄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就TIPS治疗肝硬化PHT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进一步推广该技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症,后者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主要的治疗目的。但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内镜治疗、断流术还是分流术,都不能完全解决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虽然肝移植是最佳治疗手段,由于供肝、医疗条件等所限,断流术仍是我国比较可靠的防止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手段,而对于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以及术式选择等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8.
《消化外科》2014,(6):401-404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门静脉高压症导致的食管胃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死率较高.目前针对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内镜、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分流术、断流术、肝移植等.为进一步合理选择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方法并推广应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推广应用”专家组,针对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治疗技术规范等相关问题进行充分研讨,并参照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订了我国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治疗技术规范专家共识,供广大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从而引起腹壁、食管及胃底静脉扩张、脾脏肿大、脾功能异常、肝功能受损、腹水等多种并发症的严重疾病;其中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发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凶险,其首次出血死亡率高达20%~40%,如果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2年内再次出血率高达70%、病死率达33%[1-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包括各种内科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0.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约30%-50%的肝硬化病人死于第1次曲张静脉出血后的6周内。我国由于乙型肝炎高发,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因此,不断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