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手法中,摩腹法对积滞伤脾型小儿疳积证治疗的作用,探讨其有效性,并在临床上推广。方法:病例来源皆为2015年—2016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的儿科病房小儿疳积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小儿推拿手法治疗中,以摩腹法配合补脾经、按揉足三里等手法治疗积滞伤脾型小儿疳积证。并给予儿科入院其它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积滞伤脾型小儿疳积证的推拿治疗,其中包括揉板门、中脘穴、天枢、分腹阴阳、补脾经、按揉足三里等手法。同样给予儿科其他入院常规治疗。结果及结论:摩腹法可有效的代替传统小儿推拿手法中揉板门、揉中脘、揉天枢以及分腹阴阳手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疳积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垂霞 《国医论坛》2001,16(3):29-29
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中 ,男 1 2例 ,女 8例 ;年龄最小 8个月 ,最大 3岁 ;积滞伤脾型 1 5例 ,气血两亏型 5例。2 治疗方法2 .1 积滞伤脾型 治则 :消积导滞 ,调理脾胃。处方 :补脾经 ,揉板门、推四横纹、揉中脘、清大肠、揉天枢、按揉足三里、揉脾俞各 1 0 0次 ,摩腹 5min。2 .2 气血两亏型 治则 :温中健脾 ,补益气血。处方 :补脾经、胃经 ,补大肠 ,推四横纹、揉中脘、揉天枢、按揉足三里、揉脾俞、肾俞、大肠俞、推三关各1 0 0次 ,捏脊 6次 ,摩腹 5min。以上推拿均以白开水为介质 ,每日推拿 1次 ,1 0次为 1疗程。3 疗效标准与结果痊…  相似文献   

3.
答:小儿饮食失节,恣食香燥之品,胃肠食热积滞,热耗津伤,热扰心神,故夜间烦热。饮食伤脾,脾运失司,湿浊内生,脾湿胃热郁蒸,涎为脾液,脾气通于口,故梦中流涎,稠粘热臭,渴思冷饮,手足心灼热,舌苔黄腻,脉滑数。小儿流涎夜间烦热主要病机是脾胃湿热内蕴,胃肠热耗津伤。故用清泄阳明,甘寒生津,益脾助运,清热化湿为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消疳理脾汤治疗脾胃积滞证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脾运失健证厌食症门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口服消疳理脾汤加减;对照组30例,口服锌剂。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60%,对照组有效率83.03%。结论:消疳理脾汤治疗脾胃积滞证小儿厌食症效果良好,其疗效优于锌剂治疗。  相似文献   

5.
小儿疳积辨证推拿5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00700)康敏关键词小儿疳积,推拿疳积是瘠证和积滞的总称,是指小儿伤于乳食,脾胃运化失司,中焦留滞积聚,日久气液干涸,身体赢瘦而形成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证。积滞为轻证,疳证为重证。其主要病因病理是食积伤脾...  相似文献   

6.
泄泻是小儿的常见病,尤以婴幼儿的发病率为高。小儿体质纤弱,脏腑娇嫩,形体气血未充,稚阴稚阳之体,卫外抗邪力差,易受六淫之侵;其脾常不足,食饮不节,易伤积之苦。故常因外感、积滞伤脾损胃,致纳胃肠紊乱,升降失调,腹泻时作。初泻多食,解表祛邪,消滞和中则病易解,若治不得法或感外邪,或又伤积滞,脾胃更受克伐,小儿脾虚久泻因此发生。自1994年1月至2000年12月,采用葛参连姜汤治疗小儿久泻61例,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7.
脾约非脾之虚弱,是脾因受胃中燥热津伤的影响而不能正常发挥其输布、运化津液的功能,致肠道津亏,水津过散于肺,津液但输膀胱而致。主治脾约证的麻仁丸是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芍药而成,从中可以看出胃中燥热积滞是本病基础。自仲景后,麻仁丸的组方及其中的药物剂量、组方比例、炮制、适应证、服药方法等出现不同的变化,极少与《伤寒论》完全相同者。因麻仁丸含有生大黄易伤正气,久服后会产生依赖性,要谨慎使用,防止"但取一时之通利,不顾愈伤其真气"。  相似文献   

8.
杨××,男,50天。1985年2月22日诊。患儿出生后就出现泄泻,伴见呕吐,食欲差。经中西医治疗,不但证情未减。反而出现腹胀、抽搐。刻诊:手足蠕动,头仰项强。腹胀,大便失禁,小便少,昏睡露睛,目光滞钝,气息微弱,面色(白光)白,肢冷唇青,舌淡苔白滑,指纹青紫而滞。证属脾肾阳衰、寒乳积滞、虚风内动。治宜温阳导滞、  相似文献   

9.
小儿积滞化热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滞是指小儿由于内伤乳食 ,积而不化的一种脾胃病证。积者有积蓄、堆积之意 ;滞者则为停滞不畅之意。临床以不思乳食 ,脘腹胀满 ,食而不化 ,嗳腐呕吐 ,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证治准绳·幼科·宿食》云 :“小儿宿食不消者 ,胃纳水谷雨脾化之 ,儿幼不知撙节 ,胃之所纳 ,脾气不足以胜之 ,故不消也”。脾胃之不足为积滞形成的内因 ,而小儿年幼无知 ,乳食不知自节 ,喂养稍有不当 ,或调护不周 ,即成为产生积滞的外因。1 积滞化热的病理机制  脾主运化 ,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 ;脾为后天之本 ,四季脾旺不受邪。胃主受纳 ,腐熟水谷 ,为水谷…  相似文献   

10.
卓权老师治疗小儿积滞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权是广州中医学院儿科副教授,行医四十多年,对治疗小儿积滞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卓老曰:小儿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之体,故小儿患病以风、惊、痰、积为多见。《幼幼集成·伤食证治》云:“小儿之病,伤食最多”。现将卓老治疗积滞的经验,简介如下: 积滞一证,它的临床表现虽与伤食、疳证有所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升清降浊”理论,结合小儿积滞的病因病机,阐述了升清降浊法可通过运脾、补脾以升清,升脾气、和降胃气、降肺气以降浊的方式,来调理脾胃气机,恢复脾胃功能,从而治疗小儿积滞。此法应用于小儿积滞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愈后良好,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不寐以睡眠时间或者深度不足为特征。不寐病机总归于阴阳失交,邪扰心神。中医学认为,不寐病位在心,与脾肾肝胃胆等脏腑相关。发病多与思虑劳倦或情志因素有关。病机为气血、脏腑功能失调。肝胆气机郁结,思虑劳倦伤脾,气机不畅,脾运失常,水湿酿生痰饮。寒痰或痰热积滞,扰心而致不寐。从痰论治不寐,需分清寒热,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3.
杨永杰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51-151
目的:李师认为胃脘痛病初多因外邪、情志、食伤,随后可涉及肝、脾等脏腑之气机运行,致食积、痰湿、瘀血、郁热内生,不通则痛。本病之病机关键是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辨证主要分为寒邪犯胃、饮食积滞、肝气犯胃、胃阴不足、瘀血停胃型,治疗以调气为主,时时照顾脾胃之元气,用药轻灵,动静结合,润燥相宜,升降和调。  相似文献   

14.
推拿治疗小儿疳积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疳积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也是小儿四大症之一。民间俗称奶痨,属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此病主要是由于长期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1]。近年来,笔者采用推拿疗法治疗该病6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小6月,最大6岁;病程最短20d,最长2a。2治疗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将此病分为前期的积滞伤脾型和后期的气血两亏型。2.1积滞伤脾型症见面色无华,形体消瘦,精神不振,纳呆少食,脘腹胀满,腹痛拒按或呕吐食物残渣,夜寐不宁,毛发成穗,皮肤干涩,大便或干或溏,小便混浊或伴有…  相似文献   

15.
苏宝华 《福建中医药》2001,32(3):F003-F003
疳积是指小儿脾胃虚损 ,运化失宜 ,长期吸收障碍所致的营养不良性疾病 ,属中医“疳证”范畴 ,是儿科四大难证之一。本人在治疗过程中认为治疳着重脾胃 ,证分虚实 ,配合食疗 ,验之临床 ,确有疗效。[例 1] 林某某 ,男 ,2岁 ,1995年 5月初诊。症见腹部膨胀 ,面黄肌瘦 ,发如麦穗 ,手足心热 ,口干 ,大便溏薄 ,臭如败卵 ,舌苔腻 ,指纹淡滞。证属积滞伤脾之实证 ,治宜理脾消积。处方 :煨莪术 5 g,青皮 5 g,槟榔 5 g,炙甘草 2 g,胡黄连3g,广木香 3g,砂仁 3g,炭山楂 6 g,厚朴 6 g,炒莱子 6 g。水煎服 ,日 1剂。3剂后 ,诸症减半 ,宜调补为主。处方 …  相似文献   

16.
小儿厌食是儿科常见病之一,本病多由喂养不当、湿邪困脾、乳食积滞、等引起,向老师认为喂养不当是主因,病变脏腑在脾胃,病机关键是脾胃失和,湿和滞贯穿其中,治宜运脾开胃为主,化湿或消滞为辅;临床上主要从脾胃气虚、胃阴亏虚、肝脾不调、湿热困脾、乳食积滞、痰气交阻辨证论治小儿厌食。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临床中,采用点刺四缝穴治疗儿科急症,如急性呕吐、急性支气管炎、急惊风等,效果满意,今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1 急性呕吐张某,男,10个月,1989年10月5日初诊.其母代述:患儿呕吐3小时,味酸腐,有乳块,哭闹不安,拒乳.刻诊:体温37、2℃,脘腹胀满,舌苔白厚,指纹在风关色红而滞.辨证:乳食积滞,损伤脾胃.治拟消食导滞,和胃降逆.急予点刺双手四缝穴,刺出黄白色粘液,半小时后患儿哭闹停止,安然入睡.翌晨呕吐消失,食乳正常.按: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胃肠嫩弱,一旦乳食积滞,损伤脾胃,胃不受纳,脾不运化,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而致呕吐.通过点刺四缝穴,可以起到调畅气机,通降胃气,降过止呕,俾中气得振,运化有权,调阴阳,分清浊,水谷得以消磨,升降恢复常度,呕吐自止.  相似文献   

18.
史纪教授认为小儿本属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易寒易热,但不当的饮食及喂养方式,使其易于伤食积滞,脾胃伤而内有积热,受寒而易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笔者通过列举史纪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儿科常见病的典型病案及讨论,对其治疗儿科常见病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一、小儿积滞“小儿积滞”,多由脾胃虚弱而不化乳食所致。故健脾益气以求本,消积导滞以治标,乃为常法。然土惟木克,火为土母,肝旺则脾弱,心虚辄脾损,故调脾尚须兼察肝心二脏之虚实。积滞属脾胃不和者,用平胃散、炒三仙、枳术丸等运脾消积,标本兼顾;属脾气虚弱者,用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先固其本。积滞所致之潮热,用七味白术散加味健脾气,退虚热;兼有外邪,热久不退,病在膜原者,用达原饮加味辟秽浊,达膜原。积滞潮热之由肝火者,用柴胡清肝散加减疏肝散火,久热伤阴者,用青蒿鳖甲汤滋阴退热。二、小儿癫癎常用龙胆汤加减清肝定搐,以治癫癎之风火偏盛者;涤痰汤加减豁痰开窍,以治癫癎之痰浊偏盛者;钩藤饮加减补脾宁风,以治癫癎之经常发作者;养荣汤加减培补脾肾,以为善后调养之培本剂。  相似文献   

20.
疳积散     
疳积散山东省聊城地区第四人民医院(252000)王焕英郭兴旺张淑梅1方药组成党参20g,山药40g,莲肉20g,鸡内金20g,黑白丑10g,焦山楂20g,炙鳖甲20g,使君子10g,醋三棱10g,莪术10g。积滞伤脾型加白术、神曲;气血两虚型加人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