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现状辽宁省沈阳市传染病院(沈阳110006)吴振山干扰素(IFN)是强力抗病毒、抗增殖和具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性物质,在抗病毒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1]。近年来用干扰素治疗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已日趋普遍,经近年来国内、外临床应用,获得...  相似文献   

2.
杨彩玲  邓玉鹏 《疾病监测》1998,13(7):257-259
眉县病毒性肝炎血清混合感染调查分析陕西省眉县卫生防疫站(722300)杨彩玲邓玉鹏赵满怀李诚眉县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已有专题报告[1]。为了更进一步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病毒性肝炎血清混合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依照1...  相似文献   

3.
近年老年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老年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类型分析广州铁路局中心医院传染科邱望龙,李福元,唐洪彦,管岑随着丙型肝炎病毒(HCV)与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血清免疫学方法的建立及推广普及[1],临床对肝炎的病原学诊断更全面而准确,为了解近年老年病毒性肝炎的病原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医院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进行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2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检测发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检测阳性者为32例,阳性率为26.7%;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抗-HBc检测阳性者为25例,阳性率为20.8%。结论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取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验,有利于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其对临床进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编委点评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的国家,澄清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对预防和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HBsAg阳性(主要为HBsAg、抗-HBe、抗-HBc阳性)患者其配偶HBV感染率并不比普通人群高,但不同的外因条件如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患者的配偶感染率如何?此外,具有怎样的内因才能抵御肝炎病毒的侵袭?可广泛发表意见。(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宋国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文献报道,HBV可通过密切接触和性传播传染~[1,2],世界卫生组织也…  相似文献   

6.
甘草酸二铵对血清葡萄糖及电解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草酸二铵(甘利欣)治疗病毒性肝炎是十分有效的药物之一,其通过皮质激素样效应起到治疗作用[1,2]。甘利欣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血糖及电解质是否有影响,笔者通过近3年临床应用,随访观察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糖及血清电解质的变化,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魏玲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13):2037-2040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需求。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对我院2022年1至2月行抗病毒治疗的3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分析并提炼需求主题。结果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需求可归纳为4个主题,分别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认知的需求、药物规范服用的需求、患者出院后延续服务需求、家庭和社会认可的需求。结论 患者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的相关知识、抗病毒药物的长期规范服用、出院后专业医护人员指导、出院后信息平台建立联系、家庭及周围人群的接纳的需求较大,临床护理人员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出院前准备中应根据此需求,综合评估,制定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个体化的出院准备服务需求计划。  相似文献   

8.
轻度铅中毒误诊为病毒性肝炎原因分析江苏省通州市人民医院[226300]张鹏一、临床资料本组男毛例,女1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21岁。两例有急性病毒性肝炎史,1例有肝炎接触史。临床表现为头晕、全身乏力、双下肢酸胀、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及隐痛,尿黄等。4...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病毒性肝炎并不少见,但合并病毒肝炎乙型慢性重度并不多见,治疗措施不当,易发展成重度肝炎,增加死亡率,现将我院2002—2007年治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度1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D5^+B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CD5^+B细胞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对3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8例健康时照者周围血中CD5^+B细胞(CD5^+CD19^+)的百分率进行测定,同时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周围血CD5^+B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各分组(按肝功能损害程度分组)中CD5^+B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各分组之间CD5^+B细胞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D5^+B细胞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有关,但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2000-01/2007-12期间的相关文献56篇,总结乙型病毒性肝炎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目前制作的各种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仅能模拟部分或阶段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相似进程,仍缺乏能模拟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有效系统。组织工程学及转基因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制作理想的人乙型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已有进展,特别是肝细胞人源化的转基因鼠的出现为研究者模拟人类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提供较理想的动物模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传染病。近年来,我市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解我市中小学生乙肝病毒HBsAg携带者情况,为今后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保护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我们于2006年进行了中小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HBsAg、anti—HBs、anti—HBc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人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人生存质量,探讨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人生存质量相关的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和慢性肝病问卷调查10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人,并与8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非肝硬化病人和78例正常人进行比较,同时收集各组人口学特征和与疾病有关的生化指标。确定肝硬化病人生存质量的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人的生存质量比正常人差,多种因素与生存质量的领域有关,包括年龄、病程、性别、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Child评分、并发症、谷丙特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结论]应从多个领域关注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较多见的传染病之一,通常是由于多种肝炎类的病毒所引起的[1]。患有小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儿肝脏产生病理性改变,随病情逐渐加深,容易引发多种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儿健康[2]。本研究探讨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前来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小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儿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在肝病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以临床治疗效果为好转的103例肝癌患者、94例肝硬化患者、5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患者、4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度患者、6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配对秩和检验分析治疗前、后RDW、MCV值的变化。结果临床治疗效果为好转后,肝癌组、肝硬化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组MCV值显著下降;肝癌组、肝硬化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度组RDW值均表现为显著降低;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稳定或进展),各组RDW、MCV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RDW、MCV可以反映肝病治疗效果,可以作为肝病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而且还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与血小板粘附试验质控中两个关键问题梁维岗(总后西安军工医院检验科,西安710077)国内白细胞粘附试验[1]和血小板粘附试验[2]多采用静脉血抗凝在体外以玻球法作试验或其他方法,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要控制好检验质量,首先应把握住以下两点,现分...  相似文献   

17.
易臻  肖春玲  赖姿娜 《护理研究》2014,(16):1998-1999
[目的]观察隔药灸预防慢性乙型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使用干扰素治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乙型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使用干扰素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同时给予穴位隔药灸,隔日1次;对照组予以空白对照;于每周抽外周血观察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程度,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观察组为70.0%,对照为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药灸法可预防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18.
Gilbert综合征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锦荣  陈剑峰 《新医学》1995,26(12):635-636
Gilbert综合征69例临床分析广东鹤山市人民医院吴锦荣,陈剑峰Gilbert综合征又名体质性肝功能不良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家族性黄疸,占全部体质性黄疸16%[1]。它常常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胆囊炎等疾病,现把我们1992~1994年所诊治的69例...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性[1-5]。了解本公司职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在不同年龄段体检者中的阳性率,对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38例,其中48例为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男34例、女14例,年龄19 ̄58岁;52例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男41例、女11例,年龄23 ̄69岁;38例为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男31例、女7例,年龄21 ̄70岁。正常对照组60例,均为健康献血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乙型肝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6、IL-12水平。结果三组IL-6、IL-1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乙型肝炎组与急性及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IL-6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乙型肝炎组与慢性及重型乙型肝炎组比较,IL-12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各组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6的变化与乙型肝炎肝细胞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而IL-12则在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其值升高可能预示肝病向良好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