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浓度1-溴丙烷(1-BP)接触对人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5名1-BP接触工人为接触组(其中男性17人)和25名非接触工人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7人),使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和吸烟、饮酒状况及教育程度等信息,测定1-BP接触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行为学检查。[结果]接触组女性和暴露组女性相比,一般情况中除年龄(接触组女性年龄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方面差别均无显著性;接触组男性和暴露组男性一般情况差别均无显著性。1-BP接触浓度的TWA平均值80.4(2.0-384.9)mg/m3;男性接触组与其对照组相比,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末端潜伏期延长,简明情绪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PMOS)表中紧张焦虑项得分增高,视觉记忆项得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女性接触组与其对照组各项比较差别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1-BP暴露能对男性接触者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选取山东和广东两省的7家生产或使用1-溴丙烷(1-BP)企业共计85名工人作为接触组,同时选取同企业91名行政办公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临床资料、触觉延迟检查和神经-肌电图等结果进行分析。检查发现双脚震动觉延迟时间接触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下肢延迟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00)。两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可见正中神经末端潜伏期(DML)、传导速度(MCV)、胫后神经末端潜伏期(D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接触1-BP可引起工人神经症状、震动觉和神经-肌电图的改变,我国l-BP接触工人作业环境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1-溴丙烷(1-BP)对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4组,每组12只.大鼠均置于动式吸入染毒柜内,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质量浓度为1 250、2 500和5 000 mg/m3 1-BP暴露染毒,对照组给予新鲜空气,每天染毒8h,每周染毒5d,连续4周.染毒结束,采用肌电图仪对所有大鼠进行双侧坐骨神经电生理检测.每组各取3只大鼠灌流固定,取坐骨神经,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砂罗铬花青法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1-BP各染毒组大鼠双侧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运动末端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P <0.05或P<0.01);1-BP高剂量组大鼠双侧坐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或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1-BP高剂量组大鼠坐骨神经髓鞘疏松变性、排列杂乱,部分呈现空泡样变,轴索偏移.结论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是反映1-BP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母亲微粒体环氧化酶(EPHX1)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1,GSTT1)的遗传多态笥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使用统一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北京燕山某医院对入院分娩的630个母亲婴儿对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EPHX1和GSTT1、GSTM1基因多态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无显著意义。经母亲年龄、文化程度、生育史、芳香烃溶剂暴露、在家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肺癌高发区云南省宣威市进行了一次1:1配对的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共收集86例新发肺癌病人,并选择86例与病例相同性别、相同燃料品种,年龄相差2岁以内的宣威居民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6.
溴丙烷是臭氧层破坏物——氟利昂类物质的替代物,由于其固有的优点而得到广泛的使用。目前的研究表明,溴丙烷对人和动物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本文就溴丙烷的神经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并进一步探讨可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1-溴丙烷(1-BP)对雄性SD大鼠神经丝蛋白(NF)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48只(12周龄,体质量318~320 g)按体质量随机分4组,每组12只,其中3组分别在1 705、3 848、7 382 mg/m3 1-BP浓度下吸入染毒,每天8 h,连续16 d,对照组吸入新鲜空气,试验结束后处死全部动物,每组灌流固定3只,制成大脑切片,用过氧化物酶法测定高相对分子质量NF(NF-H)和中相对分子质量NF(NF-M)在脑皮质中的定位表达;每组9只分离脑组织,称重,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脑皮质中NF-H和NF-M的含量变化.结果 1-BP染毒后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特别是染毒12~16 d,7 382 mg/m3组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7 382 mg/m3组脑皮质中NF-H和NF-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NF-H含量增加与1-BP暴露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573,P<0.01],3 848mg/m3组脑皮质中NF-H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BP吸入染毒可抑制SD大鼠体质量的增长,能引起NF-H和NF-M蛋白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对苯乙烯接触工人苯乙烯代谢的影响.方法于2006年11月选择山东省某玻璃钢游艇生产企业喷漆车间工龄在1年以上、防护情况基本相同的全部工人共计56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个体苯乙烯接触剂量、尿中代谢产物——苯乙烯巯基尿酸的浓度,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  相似文献   

9.
1-溴丙烷是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氟利昂类物质的替代物,随着近年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不断出现职业中毒的个案报道。本文就1-溴丙烷的毒性以及国外对其职业接触限值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为今后国内制定1-溴丙烷的职业接触限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溴丙烷因其特有的化学性质成为可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一类清洗剂的理想替代产品,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清洗等生产领域。1-溴丙烷具有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和肝毒性,其中以神经毒性最为显著。本文从1-溴丙烷主要代谢酶、蛋白质组学技术和神经元损伤等几方面,分析了1-溴丙烷对神经系统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及典型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新疆砷中毒病区慢性砷中毒患者96例、病区内对照组73人以及非病区外对照组89人,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砷中毒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GSTT1、GSTM1基因型在3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砷暴露人群中的发病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83,P=0.476;χ2=1.852,P=0.396);GSTT1(+)+GSTM1(+)、GSTT1(+)+GSTM1(-)以及GSTT1(-)+GSTM1(+)基因型在3组间的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975;χ2=5.841,P=0.054;χ2=1.887,P=0.387);病例组中GSTT1(-)+GSTM1(-)的构成比(38.9%)明显高于外对照组(22.5%)(χ2=5.828,P=0.016);砷中毒人群表现GSTT1(-)+GSTM1(-)基因型是健康人群的1.733倍(OR=1.733,95%CI=1.093~2.748)。结论GSTT1、GSTM1基因可能与新疆奎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无关联,但是GSTM1空白基因型频率在砷中毒人群中有升高趋势;GSTT1与GSTM1基因联合空白型可能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有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人群中,雌激素代谢酶GSTT1基因、GSTM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天津市105例正常对照者和100例乳腺癌患者的GSTT1基因、GSTM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单个、联合基因以及雌激素暴露相关因素对罹患乳腺癌的危险度。结果GSTT1基因缺失型在两组间分布频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6,P=0.000),GSTM1基因在两组间分布频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3.135,P=0.000);联合基因型分析显示,随着GSTT1或GSTM1基因型缺失情况的出现,个体罹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趋势性检验,χ2=27.011,P=0.000);GSTM1基因和GSTT1基因同时缺失的人群OR(95%CI)为12.338(3.621~22.04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STT1基因和GSTM1基因缺失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结论雌激素代谢酶相关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环芳烃(PAHs)暴露(环境空气暴露和吸烟)、GSTT1、GSTM1基因型对1-羟基芘(1-OHP)作为PAHs暴露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51名巡警作为研究组,48名内勤警察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人群环境空气中的PAHS浓度以及尿中的1-OHP浓度,采用HPLC方法分析环境空气中PAHs浓度和研究对象尿样中的1-OHP;PCR方法测定GSTT1、GSTM1基因型。结果对照组环境PAHs浓度为12.79ng/m3,研究组为20.85ng/m3。研究组、对照组内部相同吸烟条件下GSTT1、GSTM1不同基因型人群尿中1-OHP浓度没有差别,相同基因型下的非吸烟人群中,对照组尿中1-OHP浓度均小于研究组,吸烟人群中没有发现同样的规律。按吸烟分层后,研究组、对照组内部吸烟者尿中的1-OHP浓度均大于非吸烟者,并且对照组吸烟者尿中1-OHP浓度大于研究组非吸烟者。结论PAHs暴露及吸烟是影响尿中1-OHP浓度的重要因素;在环境空气中PAHs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吸烟对尿中1-OHP浓度的贡献更大。但GSTT1、GSTM1基因型不是影响尿中1-OHP浓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和T1(GSTM1和GSTT1)的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94名噪声暴露作业工人进行调查和听力测试,按听力学评价的结果将其分为听力损失组和听力正常组。用多重PCR方法检测其GSTM1和GSTT1的存在空白基因多态性。结果GSTM1和GSTT1的存在空白基因型分布在93名噪声性听力损失与101名听力正常工人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爆震史和累积噪声暴露量等因素进行校正后,发现GSTT1空白基因型组与GSTT1存在基因型组相比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度显著性升高(P<0.05),调整OR值为1.952(95%可信区间为1.017~3.746);GSTM1存在与空白基因型之间发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相对危险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基因多态性可能在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携带GSTT1空白基因型的个体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易感性升高。  相似文献   

15.
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 91例COPD患者和 44例非COPD人群GSTM1、GSTT1不同基因型进行检测并根据性别、年龄及吸烟史对其易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之间相比较男性及 >40岁的人群其GSTM10 / 0基因型频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吸烟指数为≥ 3 1PY时 ,COPD组的GSTM10 / 0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根据性别、年龄组及吸烟史分析 ,在两组人群中GSTT10 / 0基因型频率均未发现有显著性差异 (P值均 >0 0 5 ) ;两组人群综合基因型频率分析显示 ,在吸烟指数≥ 3 1PY的人群中GSTM10 / 0 -GSTT10 / 0基因型频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可能增加了长期大量吸烟人群对COPD的易感性 ,若同时伴有GSTT1的纯合性缺失可进一步增加对COPD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雌激素代谢通路相关基因CYP1A1、GSTT1、GSTM1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天津市360例正常女性和31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CYP1A1、GSTT1、GSTM1基因及多态性进行检测,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单基因、联合基因以及相关因素对乳腺癌的危险度。结果 CYP1A1基因、GSTT1基因、GSTM1基因在两组间分布频率有差异(χ2值分别为20.677,47.250,43.621,P=0.000)。基因型联合分析显示,随着携带危险基因型数目的增加,个体罹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χ2=51.366,P=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1A1基因与体育锻炼、摄入肉类(每日多于150g)、摄入蔬菜(每日超过300g)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OR(95%CI)分别为0.465(0.362~0.597)、1.559(1.344~1.808)、0.465(0.362~0.597)];GSTT1基因缺失、GSTM1基因缺失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3.245(1.645~6.375)、2.462(1.818~3.334)],且GSTT1基因与体育锻炼、累计行经年数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OR(95%CI)分别为1.546(1.113~2.147)、3.735(1.401~9.956)],GSTM1基因与哺乳期限、绝育手术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OR(95%CI)分别为1.206(1.024~1.420)、1.690(1.353~2.111)]。结论雌激素代谢通路相关基因与乳腺癌发生有关,且其与雌激素暴露影响因素、生活方式等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吸烟者Ⅰ相代谢酶CYP1A1和Ⅱ相代谢酶GSTM1基因多态性与DNA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吸烟量、性别、年龄、生活方式基本相同的吸烟者123例,应用Pyrosequencing技术进行个体基因型测定,彗星试验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在123名吸烟者中,CYP1A1突变型(CYP1A1Val/Val)占CYP1A1等位基因型的28.5%,GSTM1缺失型(GSTM1null)占GSTM1等位基因型的56.1%。具有CYP1A1Val/Val和GSTM1null基因型的个体有19名,占吸烟者总数的15.4%。同时具CYP1A1突变型和GSTM1缺失型纯合个体,淋巴细胞的拖尾形成率为97.5%,尾长达120.9μm,尾矩为42.4μm,显著高于野生型个体(P<0.05),且尾部DNA的荧光强度明显升高,而突变杂合型个体DNA损伤无明显加重。[结论]CYP1A1突变型与GSTM1缺失型共同携带者对DNA损伤敏感,多个突变基因对DNA损伤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母亲和新生儿GSTM1、GSTT1基因以及细胞色素P4501A1基因多态性对早产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调查方法,应用多重PCR和限制性内切酶PCR(RFLP-PCR)技术对早产母亲和对照母亲以及早产新生儿和对照新生儿GSTM1、GSTT1基因和CYP1A1基因MSPI位点多态性分别进行检测。结果GSTM1、GSTT1基因和CYP1A1基因MSPI位点多态性在早产母亲和对照母亲组中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基因在早产新生儿和对照新生儿组中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GSTM1与GSTT1联合基因型在母亲和新生儿的病例与对照组中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GSTT1缺失型和CYP1A1变异型联合基因在早产母亲组与对照母亲组中有显著性差异(χ2=4.683,P<0.05,OR=2.440)。结论携带GSTT1缺失型基因以及CYP1A1变异型基因的母亲,其发生早产的危险性增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GSTM 1和CYP2E1基因型与苯酚、丙酮生产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方法对苯酚、丙酮作业工人和非接触对照人员的GSTM1和CYP2E1基因型进行检测 ,采用“彗星”电泳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结果 苯酚、丙酮作业工人中GSTM1基因缺陷型个体的人均彗星细胞数为 (1 34± 1 38) ,彗星细胞尾长与总长的比值为 (0 17± 0 15 ) ,与基因正常型个体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CYP2E1突变型酒精消耗个体人均彗星细胞数为 (1 88± 0 83) ,彗星细胞尾长与总长的比值为 (0 2 2± 0 11) ,均明显高于野生型非酒精消耗个体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结论 苯酚、丙酮作业工人的DNA损伤因GSTM 1和CYP2E1基因型的不同存在差异 ,饮酒可加重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20.
GSTM1、GSTT1基因缺失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谷胱苷肽S转移酶M1(GSTM1)、谷胱苷肽S转移酶T1(GSTT1)基因缺失与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及其与P16表达降低的相关性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77例肺癌患者和107例健康对照人群中GSTM1、GSTT1基因缺失的频率,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蛋白印迹(WeStern—blot)技术测定P16蛋白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病例组GSTM1基因缺失频率为58.4%,显著高于对照组缺失频率为42.1%(X^2=4.811,P=0.028),危险度分析OR=1.938,95%CI=1.070~3.509;病例组GSTT1基因缺失频率为57.1%,接近对照组50.5%缺失频率的水平(X^2=0.802,P=0.371)。联合分析表明,2种基因在肺癌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GSTM1空白基因型与GSTM1非空白基因型个体相比、GSTM1/GSTT1联合空白基因型与其他联合多态基因型相比P16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TM1基因缺失或GSTM1、GSTT1基因联合缺失在肺癌患者中发生频率增高,可增加个体患肺癌的易感性;GSTM1基因缺失及GSTM1/GSTT1联合缺失可能与抑癌基因p16的蛋白表达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