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131I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57例,分为对照组(n=30)和联合治疗组(n=27),对照组单纯使用131I治疗,联合治疗组行131I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每半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靶病灶(Target lesions,TL)的基线直径变化情况及靶病灶浓聚放射性灶计数/本底计数(Concentration range count/background count,C/B)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随访结束后联合治疗组Tg水平(36.34±19.72 μg/L)较对照组(122.18±22.98 μg/L)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治疗组TL的直径均值(3.55±0.39 mm)较对照组(14.01±1.44 mm)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个月后,联合治疗组DCR和ORR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治疗组C/B值(2.98±0.54)较对照组(25.45±3.00)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治疗组阿帕替尼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6例,高血压4例,皮疹2例,未观察到与阿帕替尼相关的Ⅲ级以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31I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的缩瘤效果,达到较高的生化缓解率,同时副作用轻微可控,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前仅仅有少数靶向药物可以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研究显示甲磺酸阿帕替尼作为三线方案可以改善胃癌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对晚期胃癌使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30-2016-10-01安徽省肿瘤治疗中心收治的30例化疗失败、有可测量病灶晚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安徽省立医院肿瘤科16例,安徽省心脑血管医院肿瘤科9例和安徽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5例.所有患者予以甲磺酸阿帕替尼单药500mg,1次/d,口服28 d为1个周期至疾病进展,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占0(0/30),部分缓解占10.0%(3/30),疾病稳定占46.7%(14/30),疾病进展占43.3%(13/30).缓解率为10.0%,疾病控制率为56.7%(17/3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8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95个月,甲磺酸阿帕替尼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和腹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显示,随着治疗时机线数的增加(HR=5.029,95%CI为1.519~16.653,P=0.008)、体质量减少(HR=22.095,95%CI为3.624~134.700,P=0.001)疾病进展的风险增加.有手足综合征者死亡风险较低(HR=0.331,95%CI为0.153~0.714,P=0.005),而体质量减轻者的死亡风险较高(HR=6.549,95%CI为1.079~39.744,P=0.041).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仍有较好的疾病控制及生存获益,不良反应可控制.出现手足综合征的患者早期使用可能具有生存优势.  相似文献   

3.
甲磺酸阿帕替尼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其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VEGFR)信号通路是诱导血管新生最重要的调控途径,也是多种抗肿瘤血管生成剂的关键靶点之一。甲磺酸阿帕替尼(艾坦)是一种新型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高度选择性地作用于VEGFR 2,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阿帕替尼Ⅰ、Ⅱ、Ⅲ期注册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标准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应用阿帕替尼生存获益,且安全性较好。目前,阿帕替尼单药或者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正在积极开展。本文系统综述与阿帕替尼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王敏  饶智国  杨波 《肿瘤学杂志》2018,24(2):151-155
摘 要:分子靶向治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甲磺酸阿帕替尼(apatinibmesylate)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其机制为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信号通路。全文就甲磺酸阿帕替尼抗肿瘤作用机制、临床试验及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李擎  刘勇  于洋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9):1006-1006
患者女性,39岁,2013年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行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显示中分化子宫内膜样癌Ⅰ型,侵及肌壁>1/2的深肌层,可见脉管内癌栓,ER(-),PR(-).术后行放疗.2013年7月肿瘤局部复发,并出现双肺、肝脏转移,于2013年8月始行紫杉醇+卡铂化疗方案6个疗程,疗效达部分缓解.因该患者对造影剂过敏,2016年1月复查腹部CT平扫显示宫颈癌术后,术区稍饱满,局部结节状改变,肝缘、脾脏、腹膜腔内及双肺下叶多发占位,考虑转移(图1A),再行紫杉醇+卡铂化疗方案2个疗程,评价疗效为疾病进展.患者拒绝更换药物再行化疗,于4月开始口服阿帕替尼单药治疗,850 mg/d,疗效评价部分缓解(图1B),肿瘤标记物CA125下降明显(图2),口服治疗有效.但患者口服阿帕替尼后出现手足综合征Ⅱ级、蛋白尿Ⅱ级.患者减量至425 mg/d,3个月后复查腹部CT评价疾病稳定,但肿瘤标记物CA125略有升高.再次口服阿帕替尼加量至850 mg/d,CA125再次下降.患者目前定期门诊复查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5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行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史。对照组患者进行最佳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最佳支持治疗基础上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进行治疗。评价疗效、生存期及观察药物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CEA、CYFRA21-1、VEGF、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主要毒副作用为高血压、骨髓抑制、乏力、手足综合征、蛋白尿等反应。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性评价替吉奥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找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5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碘难治性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是目前临床诊疗的难点与热点,目前国际指南中推荐的靶向治疗药物仅有索拉非尼及乐伐替尼。该研究报告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药物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性碘RAIR-DTC 8周后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0例进展性RAIR-DTC患者予阿帕替尼治疗(750 mg,每天1次,口服)。每2周复查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每4周CT监测靶病灶(target lesions,TL)。观察甲状腺癌血清标志物Tg水平变化,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 1.1)评估疗效。初步评估患者经药物治疗的短期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以评估安全性。结果:8例Tg可评价的患者,在治疗2周后Tg即出现下降,在治疗8周后较基线平均降幅达68%,达到“生化部分缓解”。10例患者共18个TL,治疗4周后即出现缩小,在8周后较基线平均缩小达40%,9例患者(9/10,90%)达到部分缓解,1例(1/10,10%)呈疾病稳定,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达90%和100%。最常见的3级以上AE主要包括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和低钙血症,分别占50%、30%和20%,未观察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AE。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可安全用于RAIR-DTC治疗,且在8周治疗中从血清学及结构影像学角度证实快速有效,客观缓解率高。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的治疗方案有限。结合甲状腺癌血清标志物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评估阿帕替尼对RAIR-D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前瞻性纳入9例成人RAIR-DTC患者,口服阿帕替尼(750mg,每天1次)。持续给药直至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药物引起的不良事件。超声定期监测颈部可疑转移淋巴结的变化,并每2周观察血清Tg的水平变化。结果:该研究9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2.6(33.0~65.0)岁。颈部可疑淋巴结的最大者的最大径基线均值为29.1 mm,经阿帕替尼治疗8~12周后最大径均值为20.0 mm,平均同比下降31.3%。8例Tg可评价的患者中,全部(100%)经阿帕替尼治疗后Tg水平下降,较基线平均同比下降96.3%。结论:从超声检测颈部转移淋巴结及血清学Tg的变化,证实阿帕替尼可用于RAIR-DTC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因肿瘤细胞的异质性,不同病灶的生长速度及治疗疗效不尽相同。该研究探讨18F-FDG PET/CT在RAIR-DTC多发肺转移患者经阿帕替尼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经阿帕替尼治疗的RAIRDTC患者。入组患者于基线、治疗后4周及8周行CT及18F-FDG PET/CT检查。结果:共7例患者,49个肺转移灶,SUVmax在基线时为0.8~23.2。基线时病灶的SUVmax水平与治疗后4周及8周的SUVmax变化(SUVmax-4w/SUVmax-baseline,SUVmax-8w/SUVmax-baseline)显著相关(P<0.000 1,P<0.000 1)。4周及8周的病灶直径变化率(CT4w/b,CT8w/b)与基线SUVmax无明显线性相关(P=0.666 4,P=0.478 7)。而4周的SUVmax变化(SUVmax-4w/SUVmax-baseline)与CT4w/b及CT8w/b显著相关(P=0.033 3,P=0.004 8)。对于基线水平SUVmax大于5的病灶,SUVmax-baseline与CT4w/b、CT8w/b均具有线性关系(P=0.008 2,P=0.016 9)。结论:18F-FDG PET/CT在RAIR-DTC多发肺转移患者靶向药物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识别肿瘤一致性,辅助选取靶病灶,并通过病灶的SUVmax预测患者对靶向药物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31I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对机体血细胞、肝肾功能、唾液腺的分泌与排泄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手术后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单次口服131I剂量为3.96~8.20 GBq,治疗后3个月评估疗效.采用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和唾液腺ECT显像检测治疗前后的血细胞[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淋巴细胞(LC)、红细胞(RBC)]、肝肾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冬氨酶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以及唾液腺功能指标[15 min摄锝率(UR15)和最大排泄量(MS)].分析131I对血细胞、肝肾功能、唾液腺的分泌与排泄功能的影响.结果治愈率为23.29%,有效率为80.82%,无效率为19.18%.治疗前后患者的R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WBC、PLT和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前后患者的ALT、AST、Cr、BUN及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双侧腮腺的UR15和MS均明显降低(P﹤0.01),双侧颌下腺的UR15和MS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对血细胞、肝肾功能、唾液腺的分泌与排泄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轻微损伤,可为临床最佳剂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金从军 《癌症进展》2015,(4):415-418
目的:探讨131I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术后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和转移灶(清灶)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进行131I清甲及清灶治疗的DTC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3~4周均停服L-T4,并予以131I(2.96~5.55)×103 MBq清甲治疗;治疗后口服L-T4替代治疗,6个月后复查,根据颈部超声、全身显像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评价131I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的患者均接受1~3次的131I治疗,共140个疗程,平均每次治疗剂量为4.03×103 MBq,1次131I治疗成功率为67%,2次131I治疗成功率为92%,经131I治疗后患者的Tg转阴率为53.3%;治疗后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白细胞下降,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 DTC患者术后尽早进行规范化的131I治疗,具有治疗次数少、清甲成功率高且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对预防甲状腺癌的复发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董环欣  付鹏 《现代肿瘤医学》2022,(11):2102-2106
131I治疗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其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是唾液腺功能障碍。由于DTC患者生存期长,唾液腺功能障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逐渐引起许多学者的担忧。了解131I治疗后导致的唾液腺功能障碍的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对DTC患者131I治疗后导致的唾液腺功能障碍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剂量放射性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经甲状腺次全切术后并经过病理确诊为DTC的31例患者[男6例,女25例,平均年龄(35±12.44)岁],给予大剂量放射性131I[(4.66±0.72) GBq]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肝功能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结果:收集31例接受大剂量131I治疗的DTC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在正常范围以内;治疗后1个月,ALT、AST、TBIL检测结果显示异常的分别为3例(9.7%)、2例(6.5%)和0例;治疗后3个月,ALT、AST、TBIL检测结果显示异常的分别为1例(3.2%)、2例(6.5%)和0例。ALT及AST各项指标比较分析中, t检验的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TBIL与3个月TBIL的t检验中,P<0.05,即TBIL均数治疗后3个月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总体在正常值以内,且无一例出现异常结果。结论:大剂量放射性131I治疗DTC并不会在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造成明显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不断攀升,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成为目前临床诊疗的难点。探索碘-125( 125 I)粒子植入治疗RAIR-DT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自2013年—2017年收治的39例RAIR-D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行 125 I粒子植入治疗,每3个月监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及病灶变化情况。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 1.1)评估疗效,采用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5.0(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AE 5.0)评估安全性。结果:治疗后39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43.6%,疾病控制率为92.3%。治疗3个月血清Tg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t=2.2,P<0.05);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9个月较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后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6、9和12个月的淋巴结最大截面短径分别为(15.1±1.1)、(13.8±1.0)、(12.9±1.0)和(12.9±1.0)mm,与治疗前的(18.3±1.2)m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粒子植入数量与可测量病灶短径缩小量弱相关(P<0.05),与Tg水平减少量不相关(P>0.05)。未观察到与该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125 I粒子植入治疗RAIR-DTC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阿帕替尼对于局部进展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 中位随访 7.9个月后的治疗效果。  方法   随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自 2016年 3月至 2016年 6月入组阿帕替尼治疗 RAIR-DTC临床实验的受试者 10例, 从血清生化角度, 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Tg)、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antibody, Tg-Ab)及影像学角度, 靶病灶长度(target lesions, TL)观察阿帕替尼疗效及相关性, 总结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adverseevent, AE)。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 7.9个月, 在平均服用阿帕替尼 6周内 Tg呈快速下降趋势, 平均下降 60%, 最大可达 90%, 提示该药物血清学疗效反应迅速, 此后呈现稳定趋势, 但停药 3~14天即可观察到 Tg的反弹趋势, 升幅波动在 4%~135%; TL在服用阿帕替尼平均 8周内呈快速下降趋势, 平均下降 40%, 最大可达 60%, 提示该药物快速的影像学疗效反应, 此后呈稳定趋势, 受停药影响不明显; Tg周变化速率 (Tgvn) 和 TL周变化速率 (TLvn) 呈正相关 [TLvn=0.17×Tgvn+0.50 (r=0.56, P<0.05)]; 受试者因不良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剂量下调, 剂量调整后 AE于 3~14天缓解, 下调剂量至 250 mg/d仍能有效控制病情。  结论   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性 RAIR-DTC具有快速、 持久的血清学及影像学反应, Tgvn和 TLvn呈正相关, 且 Tg较 TL更为敏感, 应作为 RAIR-DTC靶向治疗评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