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1/2)抑制剂U0126对糖尿病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ERK1/2和Ku70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河北联合大学神经外科中心实验室,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联合改良的Pulsineli 4血管阻断(4-VO)法制作糖尿病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80只雄性Sprague-Dawlley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O)、血糖正常全脑缺血-再灌注组(normoglycemia ischemia/reperfusion,NL/R)、糖尿病全脑缺血-再灌注组(diabetes cerebral ischemia,DCI)和DCI+ U0126干预组(尾静脉注射(0.01 mg/kg).各组分别在缺血1、6、24、48 h取脑组织,HE染色检测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磷酸化ERK1/2和Ku70表达水平.以SPSS 17.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进行析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SO组比较,NI/R组大鼠海马区部分神经细胞出现变性坏死改变;磷酸化ERK1/2表达在1、6、24、48h显著增高(均P <0.05);Ku70表达在1h、6h显著增高(均P<0.05),24、48 h降低(均P<0.05);与NI/R组比较,DCI组脑组织形态结构损伤程度加重,1、6、24、48 h磷酸化ERK1/2显著下降(均P<0.05);1、6、24、48 h Ku70显著下降(均P<0.05);与DCI组比较,DCI+U0126组脑组织形态结构损伤程度加重,1、6、24、48 h磷酸化ERK1/2显著下降(均P<0.05);1、6、24、48 h Ku70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U0126通过抑制ERK1/2的激活、降低糖尿病全脑缺血大鼠海马区Ku70表达,加重对神经细胞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预处理组(3-MA组)和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预处理组(Rap组)。每组又分为模型制备成功后1周、2周、4周、8周四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应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GAP-43、MAP-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VD组各时间点GAP-4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MAP-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VD组比较,3-MA组各时间点GAP-43、MAP-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Rap组各时间点GAP-43、MAP-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自噬抑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GAP-43、MAP-2表达,抑制自噬可能有利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突触重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预后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9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n=18)、模型组(n=18)、针刺组(n=18)、康复组(n=18)及针康组(n=18),再分为术后3 d、7d、14 d三个亚组(n=6)。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头穴丛刺针法治疗,康复组给予电动跑台训练,针康组采用针康法治疗。各时间点,采用改良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进行评定,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半暗区皮层ERK1/2、p-ERK1/2蛋白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神经缺损评分降低(P0.05);术后7 d、14 d,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评分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p-ERK1/2蛋白表达增加(P0.05),(p-ERK1/2)/(ERK1/2)增加(P0.05);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p-ERK1/2蛋白表达升高(P0.05),(p-ERK1/2)/(ERK1/2)增加(P0.05)。结论针康法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可能与ERK1/2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传导通路对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常规病理技术检测Ras、磷酸化ERK1/2和C-fos在14例增生性瘢痕和14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在正常皮肤中,Ras、磷酸化ERK1/2和C-fos蛋白表达较低,随着增生性瘢痕不断成熟,这3种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在成熟期瘢痕中,这3种蛋白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0.01)。结论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和成熟可能与激活ERK1/2信号传导通路,促进C-fos转录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重型弥漫性脑创伤(TB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73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只)、模型组(88只)及依达拉奉低剂量组(72只)、高剂量组(68只).采用重物撞击致大鼠TBI模型.伤后1、6、24、48和72 h,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表达;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伤后7~10 d应用水迷宫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伤后6、24、48、72 h海马区部分神经细胞出现变性、坏死,1、6、24、48 h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pg/U)显著增高(分别为:2.05±0.40、4.40±0.96、6.70±0.87、3.67±0.28比0.40±0.04、0.41±0.05、0.43±0.06、0.40±0.03),6、24、48、72 h神经细胞凋亡数(个)明显增多(分别为:9.60±2.69、12.68±2.99、16.94±3.92、25.82±4.61比2.42±0.38、2.58±0.57、2.74±0.56、2.61±0.58),7~10 d大鼠搜索安全岛潜伏期(s)延长(分别为:119.8±25.0、105.6±24.5、98.5±21.8、92.0±19.5比49.5±7.5、32.7±6.3、25.8±6.5、24.8±5.5,均P<0.05).应用依达拉奉干预后,脑组织损伤程度、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降低,神经细胞凋亡数回降,大鼠搜索安全岛潜伏期缩短(依达拉奉低剂量组磷酸化ERK1/2表达6、24、48 h分别为:2.46±0.22、4.00±0.84、2.38±0.32,高剂量组分别为:1.67±0.15、1.86±0.38、1.27±0.28;依达拉奉低剂量组凋亡细胞数6、24、48、72 h分别为:5.20±1.23、7.10±1.72、9.54±1.36、14.12±3.19,高剂量组分别为:3.40±0.49、4.39±0.73、5.02±1.12、8.78±2.16;依达拉奉低剂量组潜伏期7~10 d分别为:94.8±22.8、65.2±19.0、62.0±16.7、59.5±15.6,高剂量组分别为:81.5±20.7、55.4±18.5、40.0±12.3、32.2±11.0,均P<0.05);其中依达拉奉高剂量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 依达拉奉对TBI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对伤后ERK1/2、神经细胞凋亡通路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观察老年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立体定向下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建立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经Y型电迷宫试验测试其行为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迹等方法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免疫组化显示海马CA1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及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减少,蛋白印迹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条带变细,灰度值变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马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表达的减少可能参与了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对睡眠呼吸暂停低氧大鼠海马区超微结构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0 只雄性Sprague-Dawley 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GSPE高、低剂量组。对照组暴露于空气中,模型组每天暴露于低氧条件下(50 ml/L) 8 h,持续时间2 周和6 周,GSPE高、低剂量组入舱前2 周开始每天分别灌胃给药GSPE 200 mg/kg、100 mg/kg。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比色法检测大脑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水迷宫测试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结果模型组海马区超微结构损伤,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TUNEL阳性细胞显著增多,水迷宫检测动物逃避潜伏期时间显著延长、穿台次数显著减少(P<0.001);与模型组比较,GSPE各组海马区损伤减轻, MDA含量降低,SOD活性提高,TUNEL阳性细胞减少,水迷宫测试逃避潜伏期时间缩短、穿台次数增多(P<0.05);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减轻睡眠呼吸暂停模式低氧大鼠海马区超微结构的损伤,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背景:滑膜细胞信号转导异常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中药复方痹肿消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在细胞信号转导水平探讨痹肿消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是十分必要的.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痹肿消汤对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5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痹肿消汤组.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用痹肿消汤药液3.0~ 3.5 mL灌胃,1次/d,连续14 d.检测造模后第14,21,28天大鼠滑膜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5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结论:造模后,大鼠滑膜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5的磷酸化表达随时间而增加(P < 0.05).痹肿消汤治疗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5磷酸化表达水平则明显下降(P < 0.05).提示痹肿消汤能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5蛋白激酶的激活,从而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5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这可能是其阻抑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异常增殖、关节骨质侵蚀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背景:滑膜细胞信号转导异常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中药复方痹肿消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在细胞信号转导水平探讨痹肿消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是十分必要的。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痹肿消汤对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5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痹肿消汤组。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用痹肿消汤药液3.0~3.5mL灌胃,1次/d,连续14d。检测造模后第14,21,28天大鼠滑膜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5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结论:造模后,大鼠滑膜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5的磷酸化表达随时间而增加(P〈0.05)。痹肿消汤治疗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5磷酸化表达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提示痹肿消汤能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5蛋白激酶的激活,从而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5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这可能是其阻抑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异常增殖、关节骨质侵蚀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针刺风池、太冲、曲池等穴位能有效降低血压,可用于高血压,但对其治疗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目的:观察针刺大鼠风池、太冲、曲池等穴位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调控系统的影响,从而探讨针刺治疗高血压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8月龄自发性高血压雄性Wistar大鼠14只,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模型组,每组7只;另选取同月龄正常血压雄性Wistar-Kyoto大鼠7只作为对照组.对针刺组大鼠采用电针针刺双侧风池、曲池和三阴交穴,毫针刺太溪和太冲穴.3周后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 mRAN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组织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 mRNA及其蛋A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主动脉组织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提示针刺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可能是通过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途径,增强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蛋白表达,降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蛋白表达,从而改善血管重塑,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持续吸入高氧致慢性肺疾病新生大鼠肺成纤维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1/2蛋白信号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足月新生鼠生后12 h内分别持续吸人体积分数90%的高氧和空气,于3、7、14 d随机处死动物后,进行肺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及real-time PCR方法检测ERK1/2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高氧7、14 d时高氧组肺成纤维细胞p-ERK1/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同时显示各组间ERK1/2总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al-time PCR结果表明各组间ERK1、ERK2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K1/2蛋白水平磷酸化活化参与了高氧致新生大鼠慢性肺疾病中肺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采用经典的全骨髓贴壁法培养MSC,通过成骨、成脂肪等多向诱导分化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面标记(CD45、CD34、CD90、CD29)等鉴定MSC特征;以培养的第3代MSC(P3MSC)为实验材料,采用MTT法分析20ng/ml的VEGF作用12、36、72小时对MSC增殖的影响;随后以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阻断剂50μmol/L PD98059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阻断剂30μmol/L SB203580等分别处理P3MSC,观察VEGF是否通过p38MAPK或ERK1/2途径影响MSC的增殖。结果表明:培养的P3MSC表达PDGFR-α、PDGFR-β和NRP1,不表达VEGF-R(Flk1和Flt1)。P3MSC呈现CD90(96.7%)和CD29(94.6%)强阳性以及CD34(0.79%)和CD45(0.84%)阴性特征,具有成骨、成脂肪等多向分化能力;20ng/ml VEGF作用于MSC后,随着时间的延长,MSC增殖也逐渐增强,在72小时达峰值。在50μmol/L PD98059或30μmol/L SB203580处理后,VEGF所介导的MSC增殖效应被阻断,且在对照水平以下。PD98059阻断效应明显强于SB203580的阻断效应。结论:VEGF可能主要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途径调节MSC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转移相关蛋白-3(MTA-3)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30例同期乳腺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组织样本NF-κB、ERK1/2和MTA-3水平。结果观察组NF-κB、ERK1/2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MTA-3阳性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越高者、肿瘤直径越大者,NF-κB、ERK1/2阳性检出率越高,MTA-3阳性检出率低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及HER2阳性分子分型患者NF-κB、ERK1/2阳性检出率高于三阴型,MTA-3阳性检出率低于三阴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NF-κB、ERK1/2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MTA-3阳性检出率低于无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肿瘤组织中存在NF-κB和ERK1/2的高阳性表达和MTA-3和低表达,并且与乳腺增生患者病理组织表达有明显差异,结合三者指标分析对鉴别诊断乳腺肿瘤、改善乳腺肿瘤干预时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传导通路对增生性瘢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伟  付小兵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384-2385,I002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传导通路对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常规病理技术检测Ras、磷酸化ERK1/2和C-fos在14例增生性瘢痕和14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在正常皮肤中,Ras、磷酸化ERK1/2和C-fos蛋白表达较低,随着增生性瘢痕不断成熟,这3种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在成熟期瘢痕中,这3种蛋白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0.01)。结论: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和成熟可能与激活ERK1/2信号传导通路,促进C-fos转录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味脑泰方对卵巢摘除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雌激素组(n=10)和加味脑泰方组(n=10)。模型组、雌激素组、加味脑泰方组大鼠摘除卵巢。去卵巢术后11 d,雌激素组、加味脑泰方组分别予雌激素和加味脑泰方灌胃3 d;术后14 d,模型组、雌激素组、加味脑泰方组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4 h后取脑组织,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蛋白活化程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脑泰方组和雌激素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01),ERK1/2蛋白活化程度明显升高(P0.01),p-JNK蛋白活化程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加味脑泰方可能通过提高p-ERK1/2蛋白活化,降低p-JNK蛋白活化,降低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突触素P38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模型。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组、丁苯酞组。Y-型迷宫观测学习记忆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AP-43及突触素P38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VD组和丁苯酞组GAP-43 mRNA较假手术组升高(均P<0.05),丁苯酞组较VD组升高更明显(P<0.05);丁苯酞组GAP-43蛋白较假手术组和VD组均升高(均P<0.05),VD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丁苯酞组突触素P38 mRNA较假手术组和VD组上调(均P<0.05),假手术组和V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VD组和丁苯酞组突触素P38蛋白较假手术组明显下调(均P<0.05),VD组下调更明显(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能提高VD大鼠海马区突触素P38及GAP-43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疗法对脑外伤大鼠神经功能及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 只,除假手术组大鼠8 只(A组)外,其余大鼠采用改良Feeney 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大鼠分为穴位注药组(B 组)、穴位注水组(C 组)、腹腔给药组(D组)和腹腔注水组(E 组)各8 只,造模后每日分别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胞二磷胆碱或生理盐水,连续14 d。于伤前及伤后第8、14、15、22 天分别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旷场实验,28 d 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GAP-43 水平。结果B组大鼠神经缺损评分改善和旷场试验评分均优于C、D、E组(P<0.05)。B组大鼠脑组织GAP-43 阳性表达多于C、D、E组(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可促进脑外伤大鼠GAP-43 蛋白表达,促进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三七总皂甙对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效应及相关信号通路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信号通路对三七总皂甙调节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5/10在汕头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材料:4-6周龄雄性SD大鼠9只,由汕头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三七总皂甙为,一两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的抑制剂PD98059为CellSignalingTech公司产品。方法:全骨髓法体外分离纯化大鼠骨麓基质细胞,取传至第3代细胞进行诱导分化,设立3组:单纯诱导组向培养液中加入10u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诱导24h后全量换为正式诱导液(含10P-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DMSO、200μmol/L丁羟回醚的α-MEM培养基),每24h半量换诱导液1次;三七总皂甙组向预诱导液和正式诱导液内加入终浓度100mg/L三七总皂甙;PD98059组在三七总皂甙组培养液基础上加入10μmol/LPD98059。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形态学观察,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细胞Nestin的表达。 结果:诱导6h后,少数细胞呈锥形,细胞突起增多伸长,类似神经元,继续诱导培养后细胞突起增多,突起相互连接成网状。与单纯诱导组、PD98059组比较,诱导6,12,24h三七总皂甙组细胞均明显增殖(P〈005),且随诱导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P〈0.05):单纯诱导组、PD98059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单纯诱导组比较,诱导24h后三七总皂甙组Nestin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PD98059组Nestin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三七总皂甙可以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神经分化和分化后增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能够拈抗三七总皂甙促增殖分化作用,提示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信号通路是三七总皂甙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和增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源性一氧化氮、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信号转导通路,分析神经细胞损伤之间的联系。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3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麻醉实验室完成。32只Wistar大鼠随机摸球法分为4组,即对照组、模型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酶抑制剂组,每组各8只。采用4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酶抑制剂组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前30min分别腹腔注射N-3-苯甲基-乙脒(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特异性抑制剂)45μmol/kg或SL327(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酶特异性抑制剂)100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缺血20min再灌注24h后处死大鼠取海马,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量的变化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90RSK蛋白表达水平;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的变化。结果:Wistar大鼠32只全部纳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海马中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的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水平比对照组增高[(0.42±0.03),(0.21±0.02)μmol/g;(44.7±4.1),(19.6±1.8)nmol/L;1.07±0.04,0.25±0.02;P<0.0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酶抑制剂组大鼠海马中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水平比模型组降低[(0.31±0.02),(0.44±0.03)μmol/g;(29.5±2.4),(46.3±4.2)nmol/L;0.70±0.03,1.10±0.04;P<0.01]。②模型组大鼠海马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90RSK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酶抑制剂组较模型组降低(P<0.01)。③电镜观察模型组大鼠海马线粒体变性率比对照组升高(P<0.0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组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酶抑制剂组大鼠海马线粒体变性率比模型组低(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源性的一氧化氮可能通过环磷酸鸟苷激活了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90RSK信号转导通路诱导了神经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