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术后放化疗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不良反应逐渐受到临床重视。归纳总结田菲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所致不良反应,如烦躁易怒、潮热汗出、心悸失眠、月经不调、骨质疏松等类似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临床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
新近研究显示,针刺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潮热疗效肯定、优势明显,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尚未见研究报道。文章通过分析针刺治疗乳腺癌妇女潮热的临床疗效、神经内分泌变化以及针刺干预相关潮热的机理研究,从HPO轴、血管舒缩功能及LncRNA三个方面探讨针刺调节乳腺癌妇女潮热可能的分子机理,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针刺治疗乳腺癌妇女潮热的机制奠定基础,亦为临床推广应用针刺治疗乳腺癌潮热提供重要参考,该研究具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针灸防治乳腺癌患者潮热症状的临床应用方案,为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全面收集针灸疗法治疗乳腺癌患者潮热症状的现代文献证据;通过人工检索49本古代医籍,收集关于针灸疗法治疗潮热的古代文献证据;通过制定发放《针灸干预乳腺癌患者潮热症状调查问卷》,收集临床专家经验。整合3方面证据形成针灸防治乳腺癌患者潮热症状的临床推荐方案。结果:共检索到现代文献205篇,其中中文文献60篇,英文文献145篇,通过对文献进行纳排,最终纳入13篇现代文献,古代医籍文献与之相关的条目共6项,临床专家问卷共收回52份。综合3方面研究结果发现针灸治疗肿瘤患者潮热常用电针、针刺、耳穴按压等疗法;针刺推荐使用穴位:三阴交、太溪、太冲、风池、足三里、关元、肾俞、阴郄、神门、大椎;耳穴贴压推荐使用穴位:肾、肝、脾、心、神门、身心点。结论:综合3方面证据,形成针灸防治乳腺癌患者潮热症状的临床推荐应用方案,强烈推荐使用针刺、电针疗法,弱推荐使用耳穴按压疗法。  相似文献   

4.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重要的全身治疗手段之一,主要用于ER、PR阳性术后预防复发转移的辅助治疗,以及复发转移后的解救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化疗相比,ER、PR阳性患者内分泌治疗疗效可靠,较化疗不良反应少,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常见纳差乏力、头痛眩晕、腰酸怕冷、抑郁不舒、烦躁失眠、潮热盗汗等类似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影响持续治疗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六味地黄合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乳腺癌发病率逐年飙升以及对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内分泌治疗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地位不断提升。这些药物可有效控制肿瘤的病情进展,但也可引起一系列的内分泌综合征,这一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乳腺癌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能力,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以致于很多乳腺癌患者不得不放弃内分泌治疗,大大降低了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依从性,导致疾病的复发转移。但目前西医对乳腺癌内分泌综合征并无很好的治疗手段,多为对症支持治疗,并未取得实质性的治疗进展,所以中医药可发挥其治疗优势,缓解乳腺癌内分泌综合征,提高患者生存治疗以及继续内分泌治疗的依赖性。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萍教授认为乳腺癌内分泌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是脾肾两虚为本,瘀毒内蕴为标,高老师在治疗乳腺癌内分泌综合征中坚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以补肾健脾为主,活血解毒为辅,并根据病人症状随症加减,临床疗效较好,故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调节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潮热的腧穴选用规律。方法:利用多种数据库检索针刺调节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潮热的临床研究文献统计腧穴使用频次,运用SPSS Clementine12.0统计软件对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国外文献,分析得出三阴交为治疗要穴,太冲、神门、百会、太溪、肾俞、合谷、足三里、内关和关元为常用腧穴;太冲配三阴交是最常用的腧穴配伍,其次为合谷、足三里与三阴交的配伍组合,在特定穴中交会穴使用频次最高。结论:针刺调节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潮热的选穴可针对肾精不足、冲任亏虚的病机和潮热主症确定主穴,并以心神不宁等主要兼症选择配穴。  相似文献   

7.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最具特色的外治疗法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治疗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副反应的各种常见病症,如潮热、关节痛、脂代谢异常、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本文通过梳理针灸治疗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副反应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总结并分析了针灸治疗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副反应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未来应加大临床研究力度,提供更多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注重探讨针药结合及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优势;强化基础研究、深入揭示针灸效应机制;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重视针灸的整体调节及自动调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是一种非甾体类雌激素拮抗剂,现已成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首选内分泌治疗药物,对降低复发率、死亡率,以及对侧乳腺癌的发病率具有显著效果。通常需要服用3~5年,由此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其中多数患者会出现闭经、潮热、出汗、情绪不宁等类似更年期症状,而往往求助于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气郁在乳腺癌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故疏肝解郁是治疗乳腺癌的基本治法。近十年来,诸多疏肝解郁方被用于乳腺癌的治疗,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此类方剂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减轻化疗药毒副作用、改善内分泌失调症状、增强免疫、降低癌细胞转移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清心滋肾汤对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潮热症状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 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符合标准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清心滋肾汤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周期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潮热频率、潮热程度、潮热评分、中老年男性睾酮缺乏症状自我测量表(ISS量表)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睾酮的水平变化。结果 在疗效方面,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潮热频率下降,潮热程度减轻,潮热评分降低,ISS量表评分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实验室指标方面,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NO水平升高,ET-1水平降低,ET-1/NO下降,CGRP水平降低(P<0.05),而睾酮、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ET-1/NO、CG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睾酮、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清心滋肾汤能显著改善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潮热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管舒缩因子的表达水平,改善血管舒缩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潮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程培育  王笑民 《中医杂志》2014,(20):1788-1790
内分泌治疗乳腺癌患者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潮热盗汗、急躁易怒、骨节疼痛、月经紊乱、抑郁等症状,严重危害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病机主要为肾虚、脾虚、肝火、癌毒、血瘀、络瘀,治疗常用补肾、健脾、调肝、活血、解毒、通络。从3则验案介绍运用中医药诊治该病的辨证与组方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合二至丸加减对乳腺癌患者三苯氧胺(TAM)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TAM,每次10 m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同时配合丹栀逍遥散合二至丸加减浓煎300 mL,日1剂,早、晚各服1次。对照组:TAM,每次10 m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治疗2月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库坡曼(kuppermann)症状积分、药物不良反应等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kuppermann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临床缓解率(显效+有效)达90.63%;对照组积分较前无改善。两组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TAM配合丹栀逍遥散合二至丸加减治疗乳腺癌,能够改善潮热汗出、失眠、疲乏及情绪异常等内分泌治疗后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为激素依赖性肿瘤,内分泌治疗有效。对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时会出现心烦易怒,心悸多汗,失眠多梦,身痛,纳差,乏力等不适。通过中医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上述不适症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汤加减联合内分泌治疗肾阴虚型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潮热症状的影响。方法将72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均采用内分泌治疗(比卡鲁胺+戈舍瑞林),联合组加服知柏地黄汤,疗程为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临床症状疗效评分、潮热发生例数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过程中,联合组和对照组各失访1例。2组治疗后PSA、I-P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3%(33/35),对照组为57.1%(20/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联合组潮热发生例数较治疗前减少,对照组较治疗前增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知柏地黄汤加减联合内分泌治疗肾阴虚型晚期前列腺癌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内分泌治疗,且可减少潮热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使下丘脑和垂体功能退化、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失调症状,如月经紊乱、潮热、出汗、激动易怒、心悸、失眠、便秘、骨质疏松症等。目前西医主要采取激素替代治疗,疗效肯定,但长期使用雌激素可增加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而中医通过调节患者整体机能,多环节、多层次延缓性腺轴衰老,可以获得满意效果。1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肿瘤科病房、门诊就诊的正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并出现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8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从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激素水平变化、生活质量改善、不良反应情况四方面评价归脾汤加减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积分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归脾汤加减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出现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具有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清骨散加减对骨转移放疗后骨蒸/潮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骨散加减对肿瘤骨转移患者放疗后骨蒸/潮热的疗效。方法:46例骨转移放疗后出现骨蒸/潮热症状的病人予以口服清骨散加减,对其症状改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清骨散加减治疗肿瘤骨转移放疗后骨蒸的有效率76%,潮热的有效率87%。结论:清骨散加减对肿瘤骨转移放疗后骨蒸/潮热疗效显著,其中对潮热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正>更年期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而引起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紊乱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潮热汗出是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中最突出的症状之一。笔者自2009年10月~2011年10月以当归六黄汤治疗更年期潮热汗出38例,取得了较好  相似文献   

19.
季秀海  陈艳琴  张海峰 《光明中医》2022,(17):3167-3169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耳穴埋豆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接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出现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内分泌治疗及口服谷维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配合耳穴埋豆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库珀曼(Kupperman)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及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水平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评分均有所下降(P <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0.05),且在潮热汗出、失眠、心悸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在性激素检测方面,治疗后2组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 0.05)。治疗后治疗组N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 <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刺配合耳穴埋豆可以显著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对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正>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手术及术后化、放疗和内分泌治疗是基本治疗手段,由于该病本身的特殊性及化、放疗或内分泌治疗的毒副反应等影响,往往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情志改变[1]。现代研究证实负性情绪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预后,不利于肿瘤患者的康复。本研究旨在通过中药健脾疏肝汤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其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索一种减少乳腺癌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