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按照城市和农村划分分别抽取4个街道或乡镇,采用面对面的调查方式对155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服药完全依从者59例(38.1%),服药部分依从54例(34.8%),服药不依从42例(27.1%);不同地区服药部分依从或不依从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79,P=0.37).患者服药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主要原因为他们认为病情稳定就可以减药或停药、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和认为自己没病,不需要再服药等.结论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服药部分依从或不依从比例仍然较高,需要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联合社区进行综合干预和管理、选用副反应小的药物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吴明  田国强  吴景竹 《浙江医学》2018,(10):1084-1087
目的探讨绍兴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6至9月结合精神病防治管理网络分层抽样现况调查选取绍兴市社区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0例。采用自制的《病人基本情况调查表》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自制的《病人治疗依从性调查表》调查统计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病程、职业、文化程度、医疗费用、住院时间、服药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复诊情况、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等因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并分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结果6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治疗依从性好的312例,占52%,治疗依从性差的288例,占4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病程、职业、文化程度、医疗费用、住院时间、服药知识的掌握情况、TESS评分、复诊情况、BPRS评分等因素对绍兴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药知识的掌握情况、TESS评分、复诊情况和BPRS评分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危险因素。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是认为已经痊愈,不需服药;长期服药,没有信心以及认为药物的疗效不佳。结论影响绍兴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主要有服药知识的掌握情况、TESS评分和BPRS评分,应加强患者健康知识的教育,完善患者的随访制度,简化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家属情感表达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家属情感表达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对158例首次发作且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采用坎伯威尔家庭问卷中文版(CFI-CV)进行调查,根据CFI-CV评分,将被调查对象分为高情感表达组和低情感表达组,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2年随访,以比较两组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样本中高情感表达家属为50.17%、低情感表达家属为48.83%;且对两组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比较,分别为入组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1年内有显著性差异(P<0.05)、2年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家属的情感表达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极高的相关性,有必要对高情感表达家属进行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以利于促进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而预防和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首次住院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分为依从性好组(100例)和依从性差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病程、医患关系、疾病知识、精神分裂症药物(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家庭及社会支持、经济收入、医疗费用来源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160例患者中,依从性好100例(62.50%),依从性差60例(37.5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精神分裂症药物依从性危险因素为:缺乏家庭及社会支持(OR=4.34)、应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物(OR=3.79)、疾病知识缺乏(OR=3.32)、医患关系一般(OR=2.97)。结论:影响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依从性因素较多,应实施针对性措施提高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会长期影响患者的社会和职业功能,以社区为基础的精神卫生服务和管理模式通过提高可及性、可接受性、可负担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在社区管理模式中,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策略之一,但目前缺少相关的证据梳理。本文系统全面地探讨了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获益情况,包括有效性和安全性、依从性、使用态度、社会功能恢复及社区康复等。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社区管理模式下,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中可发挥比口服药物更卓越的疗效,不仅体现在能降低疾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也在患者社会功能恢复、降低肇事率等方面有优秀的表现。但我国依然存在长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药物整体处方率低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医疗机构与基层社区信息共享不足,社区医疗服务治疗率较低,患者随访率低,社区精神康复开展较少等。本文可为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以探索更多的社区治疗方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心理护理对抗120例精神病药所致闭经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丽贞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1133-1135
目的:探讨心理心理护理对抗精神病药所致闭经患者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抗精神病药所致闭经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采用自编的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并结合护士药疗时的观察评价两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出院9个月后随访统计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精神病患者复发率分别为2.45%、12.68%,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抗精神病药所致闭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不合作等负性心理障碍,提高服药的依从性提高,从而有效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家庭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疗效,为实施系统家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加一般家庭随访,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家庭治疗,患者出院后要求患者与家属定期接受复诊,尽量维持抗精神病药物种类与剂量不变,随访研究1年。于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Morningside康复量表(MRSS)评定,并观察1年后患者疾病的复发情况及服药依从性。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家庭治疗在精神康复治疗方面,不但能提高治疗依从性,控制疾病,改善自知力,而且还可以促进社会功能恢复,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汕头市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 选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汕头市社区3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及高血压知识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差,其中40%不注意服药,56.7%有忘记服药的经历者,53.3%曾自行停药;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也较缺乏,80%的患者不及格.结论 汕头市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对疾病本身认识不足,总体态度和行为水平不高.解决策略主要包括针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需求开展以高血压疾病综合防制为主的宣传活动,帮助群众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依从性调查问卷分别对患者、家属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家属和护士认为患者能按医嘱服药的比例分别是53.5%、44.2%、61.5%.患者能否按医嘱服药与患者对药物的态度、对疾病的认识、依从性环境、药物类别有关(P<0.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不容乐观,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服药态度、对疾病认识、药物类别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纯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21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及其家属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性健康教育,研究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为期6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和自编治疗依从性问卷于健康教育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LC-90)于健康教育前后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测评.结果 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减分值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和治疗依从性问卷减分值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家属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减分值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能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从而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门诊免费给药联合社区管理服务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102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50例患者(干预组)出院后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费用补助及社区管理服务,52例患者(对照组)出院后仅在门诊接受常规治疗,随访12个月.分别在入组时、治疗后3、6、9、12个月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价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情况,采用药物依从性评定表评定患者治疗依从性;记录并对比两组随访期间医疗费用开支、工作收入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BPRS、SDS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均P<0.05);在治疗9、12个月时,干预组BPRS、SDSS评分及药物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内,干预组复发率、再住院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诊免费给药联合社区管理服务模式能有效控制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再住院率,减少再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建立一种以助理全科医师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患者家庭对冠心病出院患者进行连续性管理,适合现阶段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条件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新模式。 方法 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北京市延庆区医院确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纳入“社区与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并随访12个月,回顾前1年(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北京市延庆区医院确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效果为对照组,就2组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循证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家属对患者服药种类及次数进行记录)、冠心病危险因素(每3个月测量1次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及戒烟率)的控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经“社区与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患者,对冠心病知识掌握率为74%(对照组为38%)、服药依从性为88%(对照组为46%)均明显提高(均P<0.05);吸烟、控制体重等不良生活方式改善不明显(P>0.05),低密度脂蛋白、血压、血糖等指标较入院时显著改善(均P<0.05),2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区与家庭一体化管理”冠心病二级预防模式保障了对出院患者的连续性管理,明显提升冠心病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认识,有效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提高循症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朱庆  钟小碟  蒙仕珠 《中国热带医学》2019,19(11):1058-1062
目的 分析海口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现状,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以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和血压、血糖控制率为评价指标,应用描述性方法对海口市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患者管理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分析;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及慢性病防治服务开展情况,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高血压病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血压控制率分别为27.54%、59.32%、68.18%;糖尿病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血糖控制率分别为20.28%、62.95%、66.59%。除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外,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高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 195人,本科以上学历占20.92%,中级以上职称占22.18%。在与慢性病管理相关的36项服务提供上,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重点慢性病监测、推广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等6项工作开展比例高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以及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差是造成海口市慢性病管理水平低的重要原因,政府应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并加大对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社区家庭健康评估及系统化管理对社区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所在地福田区的翠海社区家庭和碧海云天社区家庭为对象,两个社区家庭均包含各种家庭类型。分别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各抽取300户家庭,即随机抽取常住、暂住家庭各150户,然后按随机数列表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建立社区家庭健康档案并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干预组建立社区家庭健康档案,进行评估分析和社区家庭健康管理干预;实验为期1年。结果对照组实验前后指标无明显变化;干预组社区家庭成员的健康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健康信念形成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达到85%,干预组社区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下降20%,社区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提高20%。结论社区家庭健康评估及系统化管理对社区家庭功能具有明显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功能特点及其与1年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 日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或住院的抑郁症患者46例,对患者及其同住亲属进行访谈,利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 (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评估其家庭功能,患者门诊结束或出院后12个月内每月通过电话随访其病情变化, 记录患者的抑郁发作时间。同时收集附近社区中性别、年龄、家庭孩子数和社会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家庭42 个。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家庭功能的差异,并分析患者组家庭功能与抑郁发作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除 情感卷入和行为控制两个维度外,患者组在FAD另外5个维度上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家庭功能良 好者较家庭功能不良者抑郁发作持续时间更短(P<0.01),6个月内临床痊愈率的比例更高(P<0.05)。除行为控制外, FAD各分量表评分与抑郁发作持续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家庭存在多个维度的家 庭功能受损,且家庭功能损害程度与患者抑郁发作的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改善患者的家庭功能或可促进患者病 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人口学因素和自我意识水平两方面研究分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分级诊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糖尿病为例,探讨完善我国慢性病分级诊疗的有效措施。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对前往上海市青浦区、徐汇区、奉贤区3个区的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影响调研对象分级诊疗依从性的因素,最终建立多元分层回归模型。 结果 本次研究回收问卷536份,回收率为92.41%,其中有效问卷518份,有效率为96.64%。收集的有效问卷中以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70.41±10.37)岁;病程时长≥10年的占43.63%,其中72.97%的受访者已签约家庭医生。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病程时长、是否签约家庭医生与糖尿病患者分级诊疗依从性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自我判断和分级诊疗认知水平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分级诊疗依从性的因素。多元回归模型显示,患者年龄、是否使用胰岛素、自我效能和分级诊疗认知水平是预测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因子,具体表现为年龄越大、不使用胰岛素、自我效能越高、分级诊疗认知水平得分越高的糖尿病患者分级诊疗依从性较好。 结论 目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分级诊疗依从性尚可,为提高依从性,应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宣传引导;深入机构间协作,明确转诊标准;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培养优秀的全科医生。   相似文献   

17.
汕头市精神病社区康复管理模式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以社区为基础康复管理对精神疾病的作用。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方法 对汕头市精神病社区康复的覆盖率进行评估,同时对主要病种精神分裂症持续5年社区康复的治疗,现病,社会功能,社会影响,复发进行评估。结果 精神病社区康复覆盖6率达26.43%,主要病种精神分裂症5年社区康复疗效显著,5年显进率达93.91%,复发率25.00%,对照病例则无变化或恶化,显进率29.17%,复发率95.24%。结论 本社区康复管理模式是可行和可持续的,能有效控制精神疾病病情,恢复社会功能和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汕头市痰控机构人力资源现状,为痰控机构人力资源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汕头市2004年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职人员进行分析。结果 2004年底汕头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职人员不足,其中业务人员占比例略低于我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初级以下职称、无学历、无专业人员所占比例超标准配置。地级市痰控中心缺乏高学历人才,各区(县)痰控机构缺乏高级职称人员和本科学历人员。结论 汕头市疾控机构应清醒地认识到人力资源紧缺现状,把人才建设作为当前重要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19.
较早进入老龄化的欧美发达国家,社区居家多病共存老年人的分类收治、分级诊疗和社会一体化服务,经过数十年的运行,已有成熟完善的正式照料和非正式照料机制体系及管理模式。而我国进入老龄化较晚但进展迅猛,且与高龄、空巢和传统家庭照护功能日益弱化相伴行,多病共存、失能失智的比例持续增加及社会化服务刚起步,医疗护理专业服务和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的人力资源均处于短缺状态,使社区居家患有多种慢性病老年群体的照护成为自我焦虑的根源,政府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不仅影响个体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照护和经济负担。多病共存的老年个体因受教育程度、职业经历、经济状况、自理能力等不同,对照护服务的需求内容、提供形式、递送方式等存在较大差别。如何提供个体化、针对性、适宜的医疗保健和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对服务提供者、服务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都是严峻的挑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模式,合理性复制并适应性创新适宜本土文化的非正式照料服务,突破正式照料的人才短缺、管理待规范、经济条件等瓶颈制约,引导促使非正式照料的有序规范开展,弥补非正式照料完全由传统家庭承担的缺陷,以提升社区居家老年慢病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社区医务人员对北京市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提供对策和建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市城区和郊区各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4年3月在岗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工作现状及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 结果 共发放问卷469份,回收有效问卷4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8.9%。社区医务人员的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占85.6%;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54.3%;社区医务人员的服务形式以坐诊为主;社区医务人员日均工作时间8.5 h,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时间占每天工作时间的43.5%;90.9%的团队成员认为工作量比签约前增加了;社区医务人员目前的主要工作内容排在前3位的是:健康咨询、电话随访、健康档案管理和慢性病管理;93.4%的医务人员回答了解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概念;38.9%的医务人员认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考核激励措施有效;72.6%的医务人员愿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中的一员;89.7%的医务人员赞同实行社区卫生首诊制;53.4%的医务人员认为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能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73.7%的医务人员认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有作用;90.9%的医务人员认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很重要;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式服务认知度越高,其成为团队成员的意愿就越强。 结论 现阶段北京市社区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度较好,但要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从医务人员方面要解决社区医务人员数量不足、开展服务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无有效的激励机制措施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