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目前国内残疾儿童社区康复尚未有大量经验可以借鉴。探索促进残疾儿童家长参与的家庭-社区康复,能够激活残疾儿童社区康复的内在活力,从根本上提高残疾儿童社区康复服务能力。从个人-环境-活动(PEO)及ICF模式角度,分析现阶段影响残疾儿童家长参与家庭-社区康复的相关问题。1残疾儿童社区康复服务目标残疾儿童的康复问题成为社会焦点。残疾儿童由于年龄、生理等因素的多重影响,处于弱势地位。据2006年第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运动功能特点进行分析,并参照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构建适用智力残疾儿童的功能定向和体育运动核心素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体系。方法 运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1)和ICF对智力残疾儿童运动功能、活动和参与功能进行系统分析。依据ICF“生物-心理-社会”的功能、残疾和健康模式以及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参照美国《适应体育国家标准(第三版)》(APENS-3),构建适用于智力残疾儿童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发展要求的、功能定向的适应性体育课程体系。结果 智力残疾儿童可能表现出基本动作发展缓慢、体适能水平较差、运动能力弱、运动动机不足等问题。适应性体育课程目标主要是促进儿童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发展,并且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运动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发展目标、动作发展目标、体育活动参与度目标、健康目标、适应与赋能目标。根据体育活动的类型,课程内容包括体适能类活动、运动技能训练类活动以及运动项目相关类活动。适应性体育课程实施过程涉及教材编写和教学建议。适应性体育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可以从运动能力的发展、动作发展、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健康行为的养成、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进行,运用整体、多维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智力残疾儿童的动作发展以及运动核心素养的养成。在开发适应性体育课程中,还应该确定无障碍环境与辅助技术的适用性。结论 运用ICD-11和ICF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健康状况、主要功能和运动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ICF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健康模式,参照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APENS-3,构建了智力残疾儿童适应性体育课程开发的理论架构,并且建立了功能导向的适应性体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强调儿童体育运动核心素养的养成,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ICF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功能与残疾模式,探讨基于ICF的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范式。方法采用ICF的功能与残疾理论,从康复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学科架构出发,应现代康复科学发展的要求,在ICF功能架构下构建现代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范式。结果ICF构建了一个涉及到身心和环境的整体康复模式。基于ICF的功能模式,现代康复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仅涉及身体层面的功能和结构,更要研究活动和参与,强调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现代康复心理学涉及的领域不仅包括身体功能障碍的心理康复,还包括活动干预和环境干预。基于ICF的架构可以采用共同的术语和编码方法,使康复心理学工作者能够与相关学科专业人员进行多学科和跨学科交流。结论基于ICF构建现代康复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架构与研究范式,可以形成融入心理科学和康复科学的康复心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儿童残疾的特点与统计,运用ICF的理论探讨残疾儿童康复的主要理念和方法,参考《社区康复指南》讨论如何在社区开展残疾儿童康复。  相似文献   

5.
康复致力于使经历或可能经历残疾的人获得并维持最佳功能状态.因此,功能评定是以患者和目标导向的康复过程的起点.ICF作为世界范围内普遍接受的模式,首次为康复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功能描述和分类的通用语言.为了将ICF充分应用于康复管理,需要为临床实践开发相应的ICF工具.这些整合了ICF分类和模式的工具,必须被整合在康复周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已经开发了应用于康复周期不同阶段的ICF工具.现有的与ICF限定值联合使用的ICF核心分类集,也是基于该发展过程.在临床实践中,ICF工具描述了患者功能状态,说明了患者的功能体验,将康复目标和合适的干预措施目标相联系,需要全面的资源来改善人类功能的特定方面,并且最终通过康复干预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在应用多学科康复时,ICF工具支持对功能的通用理解,并在小组成员间进行交流.电子文档系统的发展,ICF类目标准工具的分配以及ICF限定值的操作化,在不远的将来进一步改善基于ICF的康复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ICF开发标准化康复评定工具的理论与方法。方法运用ICF关于功能、残疾和健康的理论和心理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结果分析ICF关于功能、残疾和健康的理论,提出基于ICF的功能、残疾和健康评定方法体系,研究基于ICF测量工具开发和标准化的方法,分析ICF核心分类集(ICF Core sets)发展的案例。结论基于ICF可建立标准化的康复临床评定工具。  相似文献   

7.
徐悦洋  李巧秀  常艳玲  闫超然  王雪芳 《全科护理》2021,19(18):2503-2504,2546
阐述在"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政策下护理经济学在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指出在国家政策引导之下改善残疾儿童康复状况、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是各级医疗机构的重点工作,更是从事儿童康复工作的医护人员的核心目标.护理经济学是运用卫生经济学理论与方法,阐明和解决护理服务中出现的经济学问题,以达到护理资源的有效开发、配置与利用的最优化.运用护理经济学解决康复护理资源配置、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和拓展康复护理服务市场,可以有效促进"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尽快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运动康复人才培养政策背景,探讨我国运动康复专业培养目标、学科知识以及课程原则,构建中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方法 依据«世界残疾报告»行动建议,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康复指南«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的相关要求,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体系为指导,分析康复发展政策背景,探讨我国运动康复专业的理论架构与方法体系。 结果 康复是国家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三“健康全覆盖”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运动康复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和完善康复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构建针对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知识体系,运动康复人才学习“体医融合”知识与技能,并在健康服务体系中从事“体医融合”的相关工作。基于ICF理论架构,运动康复专业是综合性交叉学科,包括体育、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学科因素;学科可以分为与基础学科相对应的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知识,与应用学科相对应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康复专门学科相对应的康复知识和技能。基于ICF构建现代运动康复科学课程体系原则,开发与国际接轨的健康相关通识教育课程,根据康复科学和体育科学的规律强化运动康复学科基础课程,从健康科学和康复科学视角发展专业基础课程,以康复服务业的从业要求为导向发展职业相关的技能。 结论 运用ICF理论,依据«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的要求和«世界残疾报告»的行动建议,提出了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理论框架、方法体系、学科知识以及课程体系,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运动康复的专业发展,提高运动康复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智力残疾职业康复的理论和服务框架,为提升智力残疾人的体面就业提供依据。方法根据ICF,分析智力残疾人的就业障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智力残疾职业康复的内容和流程。结果根据ICF框架,智力残疾人的就业障碍包括主要功能障碍、就业相关功能障碍和就业环境三个方面。智力残疾的职业康复主要涉及职业评估、职业咨询、职业技能开发与培训、职业指导、支持与协助服务,以及职业发展环境分析等。职业康复的主要流程有评估就业障碍与职业能力、确定就业模式与目标、制定和执行个别化职业康复计划以及追踪服务等。结论需要根据ICF发展结构化和个别化的针对智力残疾的职业康复架构与服务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需要发展一个当代为国际上广泛接受的物理和康复医学(PRM)的概念描述。建立这种新的概念依赖于统一的概念模型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分类体系。这种基于ICF的康复概念描述是将康复作为一种健康策略。欧盟医学专家委员会(UEMS)的康复专家正在致力于将ICF作为物理和康复医学的统一概念的模型,并依据此建立基于ICF的概念描述并给PRM下定义。根据此项目标,作者通过与欧盟物理和康复医学专业实践委员会成员的合作,对于属于医学专业的PRM作丁一个简明的定义。物理和康复医学是荩于功能评估的医学专业,包含健康状况的诊断和治疗,实旌、应用生物医学并结合其它更为广泛的干预方法,使残疾人或者可能经历残疾的人达到功能最佳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整体功能特点进行分析,并制定个别化运动康复方案。方法 基于ICF的理论架构和ICD-11的疾病诊断,从儿童发展和成长的角度,对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理解、注意和思维等功能进行分析,并根据“生物-心理-社会”的健康模式及身体活动的身心交互理论,构建针对学习障碍儿童以功能为导向的个别化运动康复方案。结果 学习障碍儿童的身体功能障碍集中表现在精神功能方面,在活动和参与方面体现为学习和应用知识、完成一般任务、与人交流等的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且学校环境中的教育用品和技术及其服务、政策和体制等因素也都会影响学习障碍儿童。运动康复有利于学习障碍儿童改善精神和运动功能,并有效提升智力、认知、注意力、沟通、活动等能力,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根据《WHO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以及相关国家身体活动指南中针对儿童的部分,选取适合学习障碍儿童的运动方案,进行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至少每天60 min,以及每周不少于3次的高强度训练,配合适宜的体育游戏和休闲体育活动可有效改善学习效果,降低学习障碍影响。结论 运用ICD-11和ICF对学习障碍儿童的疾病、功能障碍和运动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基于身心交互作用理论和ICF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健康模式,建立了整体康复和功能导向的运动康复方案,这些方案推荐每天进行至少60 min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有氧运动和体育游戏等,以及每周至少3次且时长不低于30 min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肌力训练和体育竞赛等。结合儿童的学习障碍和运动功能特点,制定基于功能的个别化运动康复方案,可有效改善学习障碍儿童认知、注意和思维等功能,改善学习障碍,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构建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和运动康复的健康和功能结局的研究架构,系统分析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的主要健康与功能障碍表现、参与身体活动的方案以及健康和功能结局。 方法 运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对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干预方案以及健康与功能结局进行系统分析,构建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健康与功能状况、身体活动干预方案以及健康与功能结局架构。检索Scopus、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收集建库至2022年8月18日公开发表的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与运动康复的健康及功能结局的系统综述,进行系统综述。 结果 最终纳入系统综述8篇,来自5个国家,包括190项随机对照试验和7 011例参与者,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智力障碍、儿童神经病学、康复科学、残疾与健康、适应性体育、特殊教育等,发表时间集中在2018年至2022年。常见的健康状况主要有唐氏综合征、孤独症谱系障碍、脆性X综合征、Prade-Willi综合征、智力障碍、认知障碍;身体活动干预形式分为体适能类、技能类和活动类3类,活动频率每周1~5次,活动强度为中-高强度,持续时间1周~1.5年;健康结局体现在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身体活动、心理行为健康与社会适应、整体生活质量和福祉方面。 结论 基于WHO-FICs构建了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和运动康复的健康效果的理论架构。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主要功能障碍表现为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活动和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福祉3个层面。其中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层面涉及概念性技能、社交性技能和实践性技能,活动和参与层面表现为低体育活动参与度、久坐和肥胖,活动能力低,没有发展基本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和福祉层面涉及情绪和情感、自尊、一般自我概念、幸福感、友谊、与他人的关系或社会成熟度、生活质量和福祉等。身体活动方式可以分为体适能类、技能类和运动项目类。主要健康和功能结局主要表现在三个领域:智力功能与适应性行为,活动和参与以及心理行为健康与社会适应、生活质量和福祉。在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领域,主要健康结局涉及认知功能(执行功能、认知可塑性、工作记忆等)、心理功能(情绪自我控制、自我价值和自尊)。在活动和参与领域,主要健康结局涉及体适能(肌力和肌耐力、速度、灵敏性)和动作技能(基本动作技能、平衡、核心稳定性),提高体育活动参与度,促进其更好地适应与赋能(社交、亲社会行为等),达成健康目标(降低疾病风险、缓解焦虑和抑郁、肥胖管理)。在心理行为健康与社会适应、生活质量和福祉领域,参与身体活动与运动康复可以提升儿童青少年整体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构建智力和发展性残疾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效益系统综述的范畴和PICO架构,探讨智力和发展性残疾儿童和青少年参加身体活动的健康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残疾儿童标准、数量、致残原因以及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需求、福利保障情况,分析残疾儿童的特征,对我国残疾儿童的康复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十二五”期间将残疾儿童康复纳入残疾人康复工作规划、继续实施残疾儿童康复重点工程和抢救性康复工程、开拓儿童残疾康复领域、加强康复与教育的衔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ICF有关功能和残疾的分类理论与方法,根据康复科学体系的发展要求,建立康复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体系以及核心课程体系,提出现代康复高等教育发展的路径与方法:基于ICF进一步完善康复学科门类设置,构建现代康复科学体系和康复教育体系;建立与各类康复人力资源准入与资质认证制度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和课程体系;创建标准化、规范化的课程体系以及学习资源数据库,营造康复人力资源终身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下肢骨折术后的有效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70例汶川地震伤员的临床康复护理。结果:通过迅速组建康复护理团队,加强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确保了所有伤员无压疮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所有伤员按计划出院。结论:在专科康复护理团队护理下,通过加强伤员的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使伤员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早日返回社会。  相似文献   

17.
<正>人体功能评定是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核心内容。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的用于功能评定的标准化共同语言和工具。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学的医学模式,ICF认为功能损伤是个人所患的疾病与其所处的背景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患者的身体功能、身体结构、活动和参与功能以及对疾病具有有利或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了4个级别的分类,各级别的功能分类共有1454个[1]。ICF分类核心组合(ICF core set,ICF-CS)是指在描述特定疾病或特定阶段的疾病功能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残疾儿童的残疾状况、康复需求特点和康复服务发展状况。方法以130290名残疾儿童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实名制数据为样本,对残疾儿童的残疾现状、康复需求特征和康复服务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残疾儿童占总残疾人口的5.33%。其中,男性60.4%,女性39.6%;0~6岁16.3%,7~18岁83.7%;农业户口88.4%,非农业户口11.6%。残疾程度由重度到轻度占比依次为28.3%、39.5%、17.7%、14.6%。在报告的康复需求中,从高至低依次为辅助器具40.3%、功能训练37.4%、护理32.2%、药物24.9%、手术5.7%。在报告获得的康复服务中,从高至低分别为辅助器具37.9%、功能训练33.7%、护理服务31.0%、药物19.7%、手术2.9%。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残疾等级对于报告康复需求和获得康复服务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影响(P<0.001)。结论残疾儿童的功能特点直接影响到其服务需求,应该根据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特点布局康复服务发展规划,要根据不同类型残疾儿童的功能特点,开发个别化和结构化的康复服务项目,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简称ICF或《国际功能分类》)正在研究试用于临床康复患者功能状况的全面评估,具体的目标包括开发一种《ICF·核心成分表》,可用于评估若干常见的临床健康状况的功能水平和康复需求。我国亦已参与此项开发。本期刊载一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在康复领域宏观层面的政策和理论架构、中观层面的治理与管理机制,以及微观层面的系统应用。方法 基于国际康复政策文件,主要是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残疾报告》、《全球残疾行动计划》和《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等分析康复发展的政策理论架构;探讨WHO-FICs,包括《国际疾病分类》(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β-2)三大参考分类在康复领域的系统应用。结果 基于WHO-FICs构建康复宏观政策和理论架构,明确现代康复服务的内涵和原则。康复服务是现代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6大要素,包括领导力与治理能力、筹资、健康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医药技术和健康信息系统。要求在康复服务中依据ICD、ICF和ICHI的架构和知识体系,对康复领域的疾病、功能和干预的分类、命名规则、内涵、外延、术语体系和编码系统进行标准化,并完成康复相关的评估和统计。基于WHO-FICs构建康复治理与管理的中观机制。康复服务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和功能定向原则;情景要素包括服务地点、服务设施和服务场景三个方面。在康复领域系统应用WHO-FICs推荐采用“评定(ICHI)–功能分类、评定、说明和编码(ICF)–疾病分类、诊断、编码(ICD-11)–康复干预(ICHI)”系统应用模式,遵循“评估(功能和需求)和诊断(疾病和功能)–确定康复目标和康复方案–实施康复干预–康复结局评价(功能评定)”的标准化流程。基于WHO-FICs构建康复的微观应用模式,明确康复涉及的主要疾病有28大类,主要功能障碍有7大类,康复干预有6大类。根据ICD-11和ICF推荐的整体功能评估工具有WHO残疾评定方案(WHODAS 2.0)、WHO示范残疾评估表简明版(MDS-B)和VB40通用功能领域(VB40),同时推荐ICF核心分类组合用于康复功能和康复结局的评估。WHO-FICs在康复病案管理和病案首页报告中的应用,可实现康复病案管理的标准化,基于康复病案首页的疾病、功能和干预编码以及康复绩效报告的标准化为康复付费和支付管理提供了工具。基于WHO-FICs构建标准康复数据集,建立标准化康复大数据,实现功能相关的诊断相关分类和case-mix统计。结论 将WHO-FICs分类系统应用于康复领域,在宏观层面构建康复理论和政策架构,在中观层面明确康复治理与管理的机制,在微观层面建立康复应用模式,可进一步提升康复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康复服务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高康复服务的质量、安全性和覆盖率,提供科学有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