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电仿生电刺激完骨(GB 12)、天柱(BL 10)、内关(PC 6)对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60例PV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划分为脑仿生电刺激组(仿生电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基础管理、高压氧治疗、促醒药物、感觉刺激等;仿生电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主电极置于GB 12和BL 10、辅电极置于PC 6,每次治疗为连续99 min后休息30 min,再继续99 min,30 d为1个疗程。采用PVS疗效评分量表评估开始治疗前1 d及结束治疗后1 d记录意识障碍变化,并予肌电诱发电位评估SEP、BAEP。结果:仿生电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且仿生电组在改善SEP及BAEP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GB 12、BL 10、PC 6可提高临床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疗效,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SEP及BAEP。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采取脑电仿生电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刺激后弥散张量成像(DTI)、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变化,为临床治疗PVS提供可行性方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90例PVS患者分为3组:脑仿生电刺激组(仿生电组)、醒脑开窍针法组(针刺组)和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组(联合组)3组,各30例。仿生电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主电极置于天柱穴和完骨穴,每次治疗为连续刺激99min,间歇30min,再刺激99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30d;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30d;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连续治疗30d。选用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疗效评分量表记录评估开始治疗前1d及结束治疗后1d的意识障碍变化,并观察记录DTI额枕束各向异性分数(FA)和ASL丘脑、额叶感兴趣区脑血流(CBF)值。结果:3组CRS-R量表评分、FA值、CBF值分比较,治疗前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与仿生电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仿生电组与联合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较针刺组、仿生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可显著提高临床促醒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脑影像结构和血流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对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EA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选择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植物状态促醒中心收治的90例PV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仿生电组和联合组3组,每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用基础管理、高压氧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此外,针刺组接受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主穴选水沟、双侧内关、双侧三阴交等穴位,辅穴选极泉、尺泽、委中等穴位),每日1次;仿生电组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主电极放于完骨穴和天柱穴,每次治疗99 min后,休息30 min,再继续治疗99 min,每日1次;联合组接受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3组均连续治疗30 d。治疗前1 d及结束治疗后1 d采用修订的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估3组患者意识状态,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监测BAEP和SEP的分级及患侧各波潜伏期、间期的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CRS-R量表评分、BAEP和SEP分级、Ⅰ、Ⅴ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P15、N20、P38波潜伏期比较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30 d后CRS-R评分明显升高,BAEP和SEP分级均明显降低,3组Ⅰ、Ⅴ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P15、N20、P38波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联合组CRS-R量表评分高于针刺组和仿生电组,BAEP和SEP分级均低于针刺组和仿生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Ⅰ、Ⅴ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P15、N20、P38波潜伏期较针刺组和仿生电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有助于促进PVS患者意识恢复,能提高临床促醒疗效,一定程度上可改善PVS患者的SEP和BAEP。  相似文献   

4.
脑仿生电刺激配合中频电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南 《中国康复》2012,27(6):437-438
目的:观察脑仿生电刺激配合中频电疗(MFE)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治疗作用.方法:CSA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2组均给予药物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脑仿生电刺激配合MFE.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BA、VA、MCA及AC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快(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及6个月后随访,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仿生电刺激配合MFE对CSA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有效缓解眩晕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仪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脑电仿生电刺激仪配合醒脑开窍针法)和对照组(醒脑开窍针法),每组50例.各组治疗均每天1次,共治疗15d,观察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苏醒率和苏醒时间.结果 治疗30 d,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治疗组(22.4±5.8)d,对照组(38.5±6.9)d;苏醒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为6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具有加速促醒和降低致残率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脑仿生电刺激及其序贯治疗脑外伤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的脑外伤PVS患者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并随机分为3组:rTMS组(24例),予高频rT-MS治疗;脑仿生电组(23例),予脑仿生电治疗;rTMS与脑仿生电联合组(简称联合组,26例),先高频rTMS...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3 5例急性脑梗塞治疗 ,并设对照组。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对治疗组其中 2 0例行经颅多谱勒超声 (TCD)检测 ,观察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 (ACA)、大脑中动脉 (MCA)和大脑后动脉 (PCA)平均血流速度 (Vm)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 <0 0 5 ) ;ACA及MCA平均血流速度增加 (P <0 0 5 )。结论 :电刺激小脑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肯定 ,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促神经功能恢复 ,并改善脑血流、脑循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眩晕量表评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分别加脑仿生电刺激和牵引。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进行评估,观察脑仿生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血流速度及眩晕症状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组总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2组患者ESCV、椎动脉血流动力比较均有提高,且治疗组ESCV评估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TCD指标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的RVA、LVA、BA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改善脑血流量,从而缓解其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与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代谢及脑血流指标的影响。方法: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10 d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脑代谢、脑血流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11%,71.11%,P0.05)。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升高,搏动指数(PI)、颅内压降低,脑摄氧率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与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比较,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提高疗效,改善脑血流指标,提高脑摄氧率。  相似文献   

10.
申文武  罗珊霞  曹秉蓉 《护理研究》2012,26(22):2078-2079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对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SAS进行基线评估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SAS得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SAS得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药物治疗能快速缓解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1.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6周末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爱丁堡一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评分.结果: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较对照组起效快,且疗效更明显,同时治疗组神经功能康复评分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氟西汀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对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SAS进行基线评估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SAS得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SAS得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药物治疗能快速缓解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某院收治的8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脱水、控制血压、控制血脂、脑保护及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测法(Fugl-Meyer)运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可有效改善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胡丽  黄霞  叶应华 《华西医学》2014,(5):935-936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后患者焦虑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10月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后焦虑患者6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采取常规治疗配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10d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治疗配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能明显改善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后患者的焦虑症状,且安全易操作,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有效促进患者的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15.
马湘玉  胡慧 《全科护理》2016,(10):1005-1006
[目的]总结穴位按摩配合脑电仿生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穴位按摩和脑电仿生刺激仪对病人进行干预。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PSQI评分和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5%。[结论]通过穴位按摩配合脑电仿生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可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4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均治疗20 d。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Barthel指数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P0.05),并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能提高DEACMP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电刺激小脑治疗康复组(48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8例)。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两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刺激前后血流速度变化;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与对照组44%比较,χ2=23.67,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27.47±5.14)比(8.98±6.34)分,t=14.57,P<0.01,刺激后康复组与对照组(18.95±10.32)分比较(t=9.47,P<0.01);脑动脉血流量:康复组患侧治疗后明显增加(t=7.06,t=6.59,P<0.01),与对照组比较(t=4.72,5.36,P<0.01);康复组健侧治疗前后比较(t=2.18,2.34,P<0.05)。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上肢t=14.76,P<0.01,下肢t=10.24,P<0.01,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肢t=9.72,P<0.01,下肢t=5.61,P<0.01,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及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疗效。方法:将2014年1~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4~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试验组采用绘制鱼骨图后提出的整改方法使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进行治疗,两组每次治疗时间、每天治疗次数、疗程均相同。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MAS评分法、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MA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鱼骨图有助于提高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刺激对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睡眠恢复的作用。方法对60例老年慢性失眠患者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刺激穴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SRSS评分明显下降,前后显著差异(治疗前30.04±3.3 vs治疗后17.25±3.07,P<0.01)。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老年慢性失眠失眠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创伤性持续植物状态的疗效与机制,同时探索创伤性持续植物状态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66例创伤性持续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正中神经电刺激组,高压氧组,正中神经电刺激+高压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正中神经电刺激,高压氧和联合应用正中神经电刺激及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同时行经颅多普勒检查患者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6个月时应用格拉斯哥(GOS)结果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6个月时GOS评定结果:正中神经电刺激组:恢复良好1例,中残7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11例,死亡1例。高压氧组:恢复良好1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11例,死亡2例。正中神经电刺激+高压氧组:恢复良好3例,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8例,死亡1例。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正中神经电刺激组及正中神经电刺激+高压氧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56.7&;#177;13.1)cm/s和(58.2&;#177;13.8)cm/s,较高压氧组的(48.6&;#177;12.2)cm/s明显加快(P&;lt;0.05)。正中神经电刺激+高压氧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为(28.4&;#177;5.3)cm/s,较高压氧组的(25.1&;#177;4.9)cm/s明显加快(P&;lt;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创伤性持续植物状态的机制主要是加快脑血流速度。正中神经电刺激,高压氧对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有较好的促醒作用,联合应用效果更好。在无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正中神经电刺激可以替代高压氧治疗PVS,而更利于PVS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