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文芳  曹文学  史甜   《护理与康复》2018,17(8):67-69
目的探讨Kegel运动联合膀胱容量测定在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照手术时间顺序,2016年7月至12月行全麻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7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6月行全麻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5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夹闭导尿管定时放尿进行膀胱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Kegel运动联合膀胱容量测定指导膀胱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期间尿路感染率、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及拔管后残余尿量、第1次排尿成功率、尿潴留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尿路感染率14.9%,留置导尿管的时间(11.98±1.215)d,残余尿量(84.00±67.492)ml,第1次排尿成功率68.1%,尿潴留发生率17.0%;观察组尿路感染率2.2%,留置导尿管的时间(9.58±0.839)d,残余尿量(56.78±38.438)ml,第1次排尿成功率91.1%,尿潴留发生率4.4%,两组患者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采用Kegel运动联合膀胱容量测定进行膀胱功能锻炼,不仅能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而且为导尿管拔除提供客观依据,有效减少了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时间结合容量型导尿对脑卒中后膀胱排空不全(IBE)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IBE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30例、32例。对照组给予经皮神经电刺激、针灸、膀胱功能再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同时给予时间型间歇导尿,每4~8 h导尿1次;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时间结合容量型间歇导尿,根据尿流动力学及膀胱容量压力测定结果进行分型,用膀胱容量测定仪(BladderScar BVI 9400)及排尿日记床边动态监测排尿前的膀胱容量及排尿后的残余尿量,确定尿量达到"膀胱安全容量"时行间歇导尿。在干预前后,观察2组的排尿量、排尿次数、排尿间隔时间等情况;使用膀胱容量测定仪进行膀胱安全容量及残余尿量评定;采用实验室尿培养评估尿路感染发生率;观察2组再次置入留置导尿管的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排尿量、排尿次数、排尿时间间隔、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再次置管人次均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干预3周后排尿量、膀胱容量明显升高,残余尿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3周后排尿量、膀胱容量均明显更高,排尿次数、残余尿量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尿路感染率、再次置管率均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结合容量型间歇导尿术依据准确的膀胱安全容量及时排尿,有助于患者重新建立排尿反射弧,提高患者自排尿量、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日均排尿次数,促进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降低尿路感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歇清洁导尿在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9月就诊于本院的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共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78例患者根据就诊时间进行逐一排序,然后将双数患者分为实验组,将单数患者分为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期间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间歇清洁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护理干预结束后测量两组最大排尿量和残余尿量并比较,同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最大排尿量和残余尿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最大排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尿结石、尿路感染及肾积水等并发症几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清洁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中作用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尿潴留量及并发症发生,保证治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根据入院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留置导尿管并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间歇性导尿和针对性护理。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干预前后残余尿量及最大排尿量。结果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及肾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残余尿量均减少,最大排尿量均增加,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应用间歇性导尿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促进排尿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重建技术对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影响,最终目的为了拔除导尿管,帮助患者建立反射性或自主性排尿.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膀胱功能重建技术的康复护理.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留置导尿、间歇开放.执行周期为12周,分别在4、8、12周观察导尿管拔除率、残余尿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前,两组患者都是留置导尿间歇开放,膀胱功能无明显差异;实验组通过12周的膀胱功能重建技术的康复护理,患者达到了反射性或自主性排尿状态,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残余尿量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膀胱功能重建护理技术,能够促使脊髓损伤患者建立起膀胱的反射性或自主性排尿,本实验组患者导尿管拔除率达97%(对照组导尿管拔除率为10%),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行根治术治疗的117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整群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58例和干预组59例,对照组给予宫颈癌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拔除导尿管后残余尿量、自主排尿率、尿潴留发生率和有无膀胱刺激征。结果:干预组残余尿量及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自主排尿率及无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治疗仪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尿路感染率及膀胱平衡时间的影响。方法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给予膀胱治疗仪低频电子脉冲治疗,对照组给予膀胱治疗仪假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尿路感染率及建立膀胱平衡时间。结果经治疗8周后,实验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膀胱平衡时间实验组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治疗仪低频电子脉冲早期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可减少残余尿量,加快膀胱平衡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围手术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应用膀胱功能训练联合热庵包热敷的效果。方法对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东莞市道滘医院在围手术期留置导尿管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基于对照组的干预方法采用热庵包热敷。评估2组的疗效、舒适情况、膀胱功能、首次排尿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总舒适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1 d和5 d后,2组的膀胱每次排尿量和膀胱最大排尿量均多于护理前,膀胱残余尿量均少于护理前(P均<0.05);观察组的膀胱每次排尿量和膀胱最大排尿量均多于同期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均少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首次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膀胱功能训练联合热庵包热敷可改善在围手术期留置导尿管患者的疗效、舒适情况和膀胱功能,提高首次排尿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围手术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应用膀胱功能训练联合热庵包热敷的效果。方法对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东莞市道滘医院在围手术期留置导尿管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基于对照组的干预方法采用热庵包热敷。评估2组的疗效、舒适情况、膀胱功能、首次排尿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总舒适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1 d和5 d后,2组的膀胱每次排尿量和膀胱最大排尿量均多于护理前,膀胱残余尿量均少于护理前(P均<0.05);观察组的膀胱每次排尿量和膀胱最大排尿量均多于同期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均少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首次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膀胱功能训练联合热庵包热敷可改善在围手术期留置导尿管患者的疗效、舒适情况和膀胱功能,提高首次排尿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穴位按摩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收治的4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腹部按摩预防术后尿潴留,另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的4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术后膀胱功能、尿潴留情况以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膀胱功能好于对照组,自行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切口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穴位按摩能够有效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并能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膀胱功能训练预防剖宫产术后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剖宫产且留置导尿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被动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主动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路感染、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及排尿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残余尿量较对照组少、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较对照组短、首次排尿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腹肌锻炼联合提肛运动对剖宫产产妇留置导尿期间进行主动性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尿潴留,降低术后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脊髓损伤康复科收治的78例SCI后N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1个月,两组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明显增加,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及国际下尿路功能症状(LUT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 0. 05),且观察组膀胱容量和最大排尿量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及LUT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SCI后NB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康复效果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孙懿松  刘莺  许方蕾   《护理与康复》2017,16(9):958-960
目的观察膀胱治疗仪结合功能康复操锻炼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急性尿潴留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留置导尿期间予口服盐酸坦索罗辛0.2mg/d,同时给予专科护理措施,留置导尿5~7d后拔除导尿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膀胱治疗仪结合功能康复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成功率、首次排尿后B超残余尿量、拔管24h后B超残余尿量及首次排尿时间。结果观察组拔除导尿管成功率为86.7%,对照组拔除导尿管成功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功拔管患者24h后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结论膀胱治疗仪结合功能康复操锻炼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急性尿潴留留置导尿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赵文茹  廖寒  韦新华  丛丹  陈晓虹 《当代护士》2021,28(10):122-124
目的 研究膀胱管理小组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对提高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 于本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入院的脊髓损伤患者中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研究对象80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护理,研究组40例患者给予个性化康复护理.从患者住院30d内的残余尿量、膀胱容量、MBI、尿路感染率指标予以评价分析.结果 研究组尿路感染率7例(17.5%);护理后MBI评分(72.78±3.85)分,膀胱容量(310.56±10.62)ml,患者住院3 d残余尿量(302.67±8.94)ml,住院15 d残余尿量(167.85±5.75)ml,住院30 d残余尿量(97.75±2.85)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管理小组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的确可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起到改善作用,使其早日恢复规律排尿,促进患者病情的稳定,故而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主动膀胱功能护理训练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尿路感染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56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28例。对照组术后通过夹闭尿管刺激膀胱功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主动膀胱功能护理训练。比较2组首次排尿时间、排尿后的残余尿量、排尿效果,以及尿路感染、尿潴留及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首次排尿时间与排尿后的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t=5.956,P=0.018; t=6.523,P=0.012)。研究组排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Z=-3.553,P<0.001),尿路感染、尿潴留的发生率为0、1.56%,均低于对照组的4.69%、7.03%。结论 主动膀胱功能护理训练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尿路感染与尿潴留,提高排尿效果,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排尿训练技术应用于老年患者残余尿量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5例能自控排尿或失禁但残余尿量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排尿训练技术训练患者排尿功能,包括:按计划饮水、定时提醒排尿、改变排尿时体位、使用增加腹压法尽可能排尽尿液,对残余尿量≥100 m L的患者给予间歇导尿。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如患者出现泌尿系感染,根据医嘱及时给予留置尿管、使用抗生素等处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残余尿量较干预前减少,尿路感染发生例数少于干预前,两组患者干预后残余尿量及尿路感染发生例数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排尿训练技术应用于残余尿量异常的老年患者能促进膀胱的排空,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尿路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功能评分及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最大排尿量、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膀胱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膀胱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膀胱功能,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有效提升膀胱的顺应性,对膀胱平衡状态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清洁间歇导尿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症术后护理中对膀胱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5年间收治入院的45例具有排尿障碍的脊髓栓系综合症并进行脊髓栓系松解术的患儿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训练膀胱功能并拔除导尿管,实验组采用清洁间歇导尿训练膀胱功能,随访6个月后膀胱残余尿量减少量;结果;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减少量5.0±8.8ml,实验组膀胱残余尿量减少量11.3±11.3ml,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洁间歇导尿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症术后护理中可以提高膀胱功能恢复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以此使病人生存质量得到改善.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经诊断为脊柱脊髓受损伴膀胱功能障碍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合理的分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间歇性导尿和留置导尿术,实验组采取综合训练以及康复护理干预;安排患者在训练期间进行尿常规检查以及中段尿培养,观察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尿路感染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尿路感染率较低(P<0.05),实验前后两组患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对比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且实验组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 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干预在脊柱脊髓受损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效果,减少泌尿感染发生率,对于病人生活以及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法联合排尿日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拔除导尿管时机选择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80例缺血性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法联合排尿日记;比较两组拔除导尿管后首次顺利排尿时间、首次排尿容量、再次插管率,排尿2次后膀胱残留尿量及排尿异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顺利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尿容量大于对照组(P0.05),再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尿2次后膀胱残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尿潴留、尿失禁、尿频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法联合排尿日记可为医护人员评估患者膀胱功能提供参考,为确定拔除导尿管时机提供依据,有助于降低再次插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