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畸变在肿瘤转化中起重要作用。结构畸变中,缺失与肿瘤抑制基因丢失密切相关,而恒定的断裂点起激活细胞癌基因的主要作用。最近,人们提出恒定的断裂点和脆性位点之间的关联,尽管有些资料持否定态度,但这方面的研究仍在继续。众所周知,由于技术问题和多数恶性  相似文献   

2.
染色体脆性部位在肿瘤发生中的意义,是当前肿瘤细胞遗传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而脆性部位与肿瘤特异性畸变断裂点及癌基因位点的定位关系尤其引人注目。目前,对这方面了解最多且较能说明问题的是对白血病、淋巴瘤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白血病有关的染色体脆性部位、特异断裂点及癌基因对应关系,对其在白血病发生中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肝癌遗传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肝癌细胞中发现多种类型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其中,1号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异常最多见;11号染色体结构异常表现断裂点特异,位于11q13。HBV DNA整合可引起染色体结构异常。肝癌的转化基因主要有NRAS、HSTF1和LCA。肝癌细胞中,MYC、NRAS和FMS等多种癌基因同时过量表达。这种现象提示肝癌发生和演进涉及多种癌基因。肝癌中癌基因激活表现多种机制。本文还讨论了肝癌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常染色体脆性部位的作用尚不清楚,直至最近还未能与疾病相联系起来。然而必须指出,至少有三个常染色体脆性部位(11q13,12q13,16q22)与肿瘤的染色体重排的断裂点相重合,并表明脆性部位对肿瘤染色体重排起着“诱因”作用,其中“一些代表癌基因位点”。Yunis最近在该刊84年12卷第1期中提出,应该注意在脆性部位和白血病、淋巴肉瘤染色体变化之间的可能联系。他记载了一些癌染色体断裂点的病例,其中一个断裂点具有脆性部位的结构成分。他进行的高分辨染色体分析表明,在癌  相似文献   

5.
以往数月中,通过人体肿瘤的细胞癌基因研究和染色体异常分析揭示了两者之间存在新的联系。这些发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在各种类型的肿瘤中,人细胞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染色体易位与缺失的断裂点之间的显著相关性逐步趋于明显。癌基因c-mos、c-myc 和c-abl 分别位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Burkitt 淋巴瘤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8;21、8;14和9;22易位的断裂点上,而c-ras~(?)则位于无虹膜-肾胚瘤综合征患者所缺失的位点上。附图总结了各特殊染色体上癌基因的位置,影响染色体的非随机变化和常见的核型异常疾病。人们早就知道,在人体肿瘤中存  相似文献   

6.
肝癌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癌是常见的肿瘤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肝癌的发生具有家族性,与HLA抗拓Bw60和A型血有一定的相关性。肝癌患者的染色体畸变显著高于正常人,与其他肿瘤患者基本一致,未见特殊异常的染色体畸变,肿瘤细胞系和实体瘤中具有物染色体异常,其结构畸变主要集中于1号、11号染色体上。肝癌的发生发展与一些癌基因,如N-ras、c-myc、IGF-Ⅱ、c-fms、P53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48例骨肉瘤患者和36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和脆性部位表达进行了研究,发现患者染色体裂隙、断裂点、异常细胞率和脆性部位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脆性部位3p~(14),7q~(32).11q~(13),13q~(13)在半数以上病例中表达。这些位点与某些癌基因同位或毗邻。染色体不稳定性增加和脆性部位的过度表达可解释骨肉瘤患者有较高的肿瘤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8.
人类恶性肿瘤染色体变化的非随机性已得到很好地确认,在5345例癌细胞的细胞遗传学显带研究中,揭示610例具单纯的数目改变,76例具单纯结构重排。染色体多余或丢失明显具非随机性:8、9、12和21号染色体常以三体出现,而最常丢失的染色体是7、22和 Y 染色体。断裂点仅局限在标准核型所有可显带的1/4之内。96%具复杂畸变  相似文献   

9.
肝癌是常见的肿瘤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肝癌的发生具有家族性,与HLA抗原BW60和A型血有一定的相关性。肝癌患者的染色体畸变显著高于正常人,与其他肿瘤患者基本一致,未见特殊异常的染色体畸变,肿瘤细胞系和实体瘤中具有广泛的染色体异常,其结构畸变主要集中于1号、11号染色体上。肝癌的发生发展与一些癌基因,如N-ras、c-myc、IGF-Ⅱ、c-fms、p53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14年Boveri就提出了有关细胞遗传的癌起源假说,其要点为:肿瘤细胞来自正常细胞,具有某种异常染色质成份,是一种缺损的细胞。染色质结构的改变是肿瘤的起因。在近40年间,由于对动物体细胞突变及染色体分析技术上有困难,所以Boveri假说一直没有得到验证。为了方便,我将肿瘤细胞遗传学研究分为3个时期。可以看出,许多重要资料是在70年代初显带技术发现后收集的。而有关癌特别是实体瘤染色体的研究,仅在最近几年才得到加强;肿瘤细胞遗传研究方面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阐明了许多复杂的问题。总的说来,现有的资料支持Boveri的基本概念,而且提出了更明确的解释和修正。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内,由于肿瘤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进以及人类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技术的应用,已证明大多数肿瘤存在染色体异常。关于染色体异常与细胞癌基因的知识已经相互汇合在一起。例如,Burkitt淋巴瘤的人类细胞癌基因myc(c-myc)位于8号染色体,当它与14号染色体上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或2号和22号染色体上的免疫球蛋白轻链基因重排的时候,就被激活了。这些发现提示,染色体异常在人类恶性肿瘤中起到重要作用,可能代表着在分子水平上癌基因活性改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肿瘤细胞的染色体异常(易位、倒位或缺失)与肿瘤发生有关,这是癌细胞发生的中心法则。这种观点似乎已经被以下观察所证实:Burkitt′s淋巴瘤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恒定的染色体易位都与已知病毒癌基因(v-onc)的细胞同源物有关。这一设想的推论是,肿瘤细胞中观察到的任何明显的染色体变化,总与某一细胞原癌基因的改变有关。这一假设意味着罕见的或不够恒定的染色体畸变在肿瘤病因学中也有作用。人的T细胞瘤在14号染色体上带有涉及T细胞受体(TCR)的δ/α座位,而且这些异常正属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低叶酸、低胸腺嘧啶苷的培荐条件,对21例卵巢癌、绒癌等肿瘤和20例正常人淋巴细胞染色体脆性部位连行观察.结果表明,4种肿瘤患者的染色体脆性部位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其脆性部位有17个属结构性脆点,5个属遗传性脆点,有7个与癌断裂点和癌基因同在一区带上,有13个脆性部位与癌断裂点相一致.提示脆性部位与卵巢癌等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t(8;21)是一种与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有关的非随机性易位,其断裂点位于21q22带,这一区含人类ETS2癌基因,通过t(8;21),它可易位到8号染色体。然而,人类肿瘤中至今未发现ETS 2癌基因重排和扩增,为此作者对一例ANLL的ETS2癌基因进行了研究。患者化疗前抽取骨髓,将其分成两份。一份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从另一份标本提取高分子量DNA,经EcoRI消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了53例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以及5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脆性部位,实验结果表明:1)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染色体畸变率和脆性部位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淋巴瘤患者检出44种脆性位点,有21种与癌断裂点对位;白血病患者检出的30种脆性位点中有19种与癌断裂点对位,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3)实验组患者检出的部分脆性位点与癌基因位点一致,以上结果提示脆性部位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五年的时间内,通过人精子与仓鼠卵融合的方法分析了20例供体5 000个染色体组分,发现412个结构畸变和379个断裂点,并研究了上述结构畸变的性质,同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个体中染色体结构畸变的正常频率?个体间频率变异性的意义?个体畸变频率的稳定性?供体的特异性?仓鼠卵与畸变类型和频率的相关作用? 在20例供体中染色体结构畸变细胞的频率范围从1.9%~14.5%,呈单峰分布,多数人处于4%~8%之间。不同个体间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光谱核型分析技术(spectral karyotyping,SKY)在诊断复杂染色体畸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例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能确诊的染色体畸变病例,按SKY操作常规进行制片杂交,并通过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分析结果。结果通过SKY技术,明确1例涉及3条染色体复杂易位病例的诊断;协助2例不明来源衍生染色体诊断为染色体自身的部分重复;但对染色体自身倒位和染色体畸变断裂点的诊断帮助不大。结论SKY技术对于诊断复杂的染色体易位或重排、微小的染色体结构畸变以及不明来源的衍牛染色体等方面有较大的优越性.是常规染仁.体核型分析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1975年~1979年调查了59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RB)病人。细胞遗传学分析发现,定位在13ql4的Rb-1基因缺失可引起RB,由于抑制(或控制)这种基因的功能失活而导致癌基因激活。另一方面,癌基因激活常与染色体异常或基因扩增有关。以前曾报道在RB肿瘤细胞系和RB肿瘤组织细胞中出现N-myc癌基因扩增并证明与双微体(DM)及均质染色区(HSR)有密切关系。作者进一步研究了RB肿瘤癌基因激活和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并考虑到肿瘤类型和家族背景。取正常人的肝、脾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N-myc作为标准。扩增超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单个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及其可能与疾病的相关关系,旨在为临床遗传咨询和健康生育指导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按照ISCN2009标准,计数30个染色体中期分裂相,分析其中5个,发现结构畸变染色体后扩大计数至100个,以100个中期相中发现1个染色体结构异常的中期相为诊断散发性染色体结构畸变的标准。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5年3月期间的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标本,同时收集染色体结构异常病人的相关病历资料与染色体结构异常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送检的1832例标本中,共检出散发性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病例24例,检出率为1.3%;其中18例与流产和不孕有关,占异常病例的75%。异常染色体涉及到1,2,3,5,6,7,8,9,10,11,12,14,15号染色体结构畸变等;其中畸变类型以易位(translocation)为主(14/24),其次为染色体部分缺失(9/24),其中t(7;14)为最常见易位类型(8/14)。结论外周血散发性染色体结构畸变可能与流产和不育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以易位核型t(7;14)为最常见的畸变类型,应引起高度重视。外周血单个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的检测对健康生育指导、临床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喉鳞状细胞癌的遗传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头颈部肿瘤中占有很大比例,病理分型主要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占全部喉癌的93% ̄99%,在世界各国发病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与其它常见的恶性肿瘤相比,对喉癌遗传机制研究较少。本从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水平综述了与喉鳞状细胞癌发生相关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癌基因,抑癌基因及杂合性丢失,旨在深入探讨喉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从而制订有效可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