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丽霞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3(1):123-123
患,女,28岁。2年前7月在森林采野菜时被草爬子(蜱)叮咬,10d后自觉心跳快、头晕、浑身无力、睡眠多,半月后晨醒时突然左手无力,抬举费力,次日右手无力,说话费力,抬不起头,头下垂,双下肢无力,翻身困难,不能起卧,伴发热38~39℃,以疼痛、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治疗,确诊为“森林脑炎”,静滴先锋必素、双黄连、胞二磷胆碱、肌注维生素B12 相似文献
2.
环磷酰胺治疗脑炎后瘫痪43例分析王志祥张万霞1986年以来,笔者对病毒性脑炎及乙型脑炎所致脑炎后瘫痪进行系统治疗、随访。现将资料完整的43例作一报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原发病为病毒性脑炎35例,乙型脑炎8例。男21例,女22例;<3岁29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森林脑炎病人瘫痪肌肉的肌电图(EMG)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方法:对30例森林脑炎病人的162块瘫痪肌肉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测定。结果:49(30.2%)块肌肉的运动单元电位(MUP)正常,未出现自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正常;94(58.0%)块肌肉的运动单元电位显示时限延长、80(49.3%)块肌肉波幅增高,12(7.41%)块肌肉未引出运动单元电位,65(40.1%)块肌肉可见自发电位;7(4.3%)块肌肉的运动单元电位显示为时限缩短,随着病情的好转,运动单元电位显示为时限延长,波幅增高。102条神经中12(11.7%)条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减慢,68条神经中4(5.8%)条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结论:森林脑炎病人的瘫痪原因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相似文献
5.
森林脑炎肌肉瘫痪与肌电图异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森林脑炎病人肌电图运动单元电位的改变与肌肉瘫痪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分析62例森林脑炎病人的临床及肌电图资料。结果:62例病人中肌电图异常率为40%,肌肉瘫痪出现率为21.7%,其中肌电图正常者肌肉瘫痪出现率为8.11%;肌电图异常者肌肉瘫痪出现率为43.5%。结论:森林脑炎病人常见瘫痪部位是颈部及上肢近端的肌肉;运动单元电位异常者肌肉瘫痪出现率高于运动单元电位正常者。 相似文献
6.
7.
本文脊髓灰质炎后遗股四头肌瘫痪的病人用腱转移治疗,多数病例用股二头肌和半腱肌联合转移.随访24例,随访平均时间4年10个月,有效率为91.67%.对疗效的评定标准、影响疗效的因素、并发症的预防和附加手术等问题作了讨论.并指出:股四头肌瘫痪并发屈膝畸形者,在代股四头肌手术的同时作股骨髁上截骨矫正,对于缩短治疗周期和提高疗效是大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8.
脊髓灰质炎后遗臀大肌瘫痪为常见伸髋肌瘫痪类型,作者应用3种方式替代臀大肌功能:①骶棘肌-腰背筋膜桥接髂束或人工肌腱法:此法经两肌合一,经髂胺束或人工肌腱桥接,力臂下移至股骨大粗隆,可明显发挥伸髋张力,增加髋稳定,适用于臀大肌全瘫型.②背阔肌-骶棘肌法:亦为两肌合一,力量增强,直接缝合在臀大肌上,改善功能好,适用于臀大肌有Ⅱ级肌力者.③骶棘肌原位法:为单肌力量,虽稍弱,但亦可直接增强力量,手术简单,创伤小,亦适用于臀大肌具有Ⅱ级肌力者.作者1985年11月至1995年11月共治疗61例,平均随访时间7.5年.优良率达82%.疗效满意,对术式与疗效关系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9.
《医学动物防制》2016,(8)
目的了解广水辖区内高中生麻疹、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免疫效果抗体水平,为全市制定免疫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市所辖3所高中16~18岁组的8 504名高中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麻疹、脊灰及乙脑Ig G抗体检测。结果广水市16~18岁组的健康高中生麻疹抗体、脊灰抗体、乙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2%、88.4%、86.1%。3种抗体保护水平均达到了85%以上;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P0.05)、脊灰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P0.05),不同年龄组乙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P0.05);不同性别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P0.05)、脊灰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9,P0.05)、乙型脑炎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7,P0.05)。结论广水市16~18岁组健康高中生麻疹、脊灰、乙脑抗体阳性率达到抵御相应疾病的水平,但脊灰、乙脑抗体阳性率有待提高,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应急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
11.
12.
1 病例摘要患儿,男,2011年7月20日出生,第一胎,妊娠40周,剖宫产。出生时无窒息、青紫史,生后身体发育正常。9月23日该患儿在辖区内预防接种门诊,口服第1剂次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 OPV),疫苗由北京天坛生物制品生产。(批号:2009101302,效期:2011年10月22日)。10月1日家长发现患儿肛周出现一包块,一周后包块增大。于10月7日晚到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外科就诊,查:一般情况好,T:37.3℃,发育正常,神志清。查体不合作。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双侧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20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肛门无畸形,肛周皮肤潮红,膀胱截石位3点钟处隆起,可触及约2.0cm ×2.0cm ×0.5cm 大小肿物,边界不清,质韧,触痛,有波动感,无活动性。初步诊断为“肛周脓肿”收入院。10月8日在全麻下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予以静点“吉他霉素”,抗感染、补液对症治疗。10月9日,患儿出现发热,院内儿科会诊考虑“上感”,继续抗炎、对症治疗。患儿住院期间最高体温达39℃,术后一周患儿肛周切口未愈合。10月15日上午发现患儿四肢不能动,查右上肢肌力Ⅲ级,双下肢肌力Ⅲ级,双侧巴氏征、克氏症阴性,儿科会诊“不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该院建议即刻转上一级专科医院诊治。患儿于15出院。10月17日到北京儿童医院就诊,查体:四肢肌张力减低,左上肢肌力Ⅴ级,右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Ⅰ级。医院以“急性弛缓性麻痹”收治入院。入院经过23d治疗,于2011年11月9日出院。出院时:四肢肌张力减低,左上肢肌力Ⅴ级,右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Ⅱ级。出院诊断:急性麻痹综合征。虽经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摘要
病例1,男,2011年7月20日出生。于2011年9月23日在双桥区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下第1剂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10月1日,家长发现患儿肛门周围出现1包块,随即包块逐渐增大。7日到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在全麻下进行了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9日,患儿出现发热,期间最高体温达39℃。15日患儿四肢不能动,查右上肢肌力Ⅲ级,双下肢肌力Ⅲ级。专家会诊怀疑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建议即刻转上一级专科医院诊治。患儿于10月17日转到北京市儿童医院治疗。入院查体:四肢肌张力减低,左上肢肌力Ⅴ级,右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Ⅰ级。住院治疗23d,于2011年11月9日出院。出院时:四肢肌张力减低,左上肢肌力Ⅴ级,右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Ⅱ级。诊断为:急性麻痹综合征,虽经康复治疗,仍残留麻痹。 相似文献
病例1,男,2011年7月20日出生。于2011年9月23日在双桥区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下第1剂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10月1日,家长发现患儿肛门周围出现1包块,随即包块逐渐增大。7日到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在全麻下进行了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9日,患儿出现发热,期间最高体温达39℃。15日患儿四肢不能动,查右上肢肌力Ⅲ级,双下肢肌力Ⅲ级。专家会诊怀疑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建议即刻转上一级专科医院诊治。患儿于10月17日转到北京市儿童医院治疗。入院查体:四肢肌张力减低,左上肢肌力Ⅴ级,右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Ⅰ级。住院治疗23d,于2011年11月9日出院。出院时:四肢肌张力减低,左上肢肌力Ⅴ级,右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Ⅱ级。诊断为:急性麻痹综合征,虽经康复治疗,仍残留麻痹。 相似文献
14.
印琼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
脑干型单纯疱疹病毒脑炎一例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印琼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脑炎;脑干型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SE)表现为脑干功能受损的病例国内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如下。患者女,30岁。发热、头痛、伴关节酸痛5天,1993年2月9日晨突然出现发作性全身抽搐、意... 相似文献
15.
16.
病例,男,23岁,农民,因进行性四肢乏力2天于2005年8月24日入院,患者2天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呈进行性加重,逐渐延及双上肢,四肢不能活动,无伴二便失禁,既往于3年前曾有类似发作史一次。入院查体:T36.5℃,P65次/分,R16次份,BP130/70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抬入病房。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眼球无突出,巩膜不黄。口唇无紫绀,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髓灰质炎疫苗加混合型原(MI)治疗变压原皮试为阴性的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用MI加髓灰质炎疫苗治疗,对照组单用MI治疗。结果 治疗组58例,总有效率为93.1%,而对照组为41.71%,两职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加MI治疗变应原皮试为阴性的支气管哮喘有很好的疗效,其中年龄越小、病程越短者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8.
19.
病毒性脑炎多见于夏季发病,主要由蚊子传播。直接侵犯血路感染,经呼吸道及口腔、生殖器黏膜以及破溃皮肤侵入人体,沿神经通路和血路入脑,形成炎症反应,造成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细胞变性及坏死,同时造成脑细胞缺氧。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嗜睡,出现昏迷、惊厥、颈项强直、颅神经麻痹、四肢瘫痪等症状。我科采用单人高压氧治疗病毒性脑炎患者173例,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 1990年5月至11月豫北地区发生脊髓灰质炎流行,我院共收治54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7.4%,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54例,男女各27例,2~4月者3例(5.6%),5~6月者5例(9.3%),7~12月者19例(35.2%),13~24月者21例(38.9%),3~5岁者6例(11.1%)。7~24月为发病高峰(占74.1%),12例发病前曾服过疫苗,但具体不详,未服疫苗者42例(占77.8%)。1.2 临床表现本组患儿均在起病后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