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然干燥法与脐部包扎法对新生儿脐部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82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采取脐部包扎法予以脐部护理;选取778例新生儿设为试验组,采取自然干燥法予以脐部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感染的发生率以及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出血、脐炎的发生率以及脐残端脱落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轻度脐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重度脐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干燥法对新生儿脐部愈合是安全的,且更方便和更经济,对新生儿脐部护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柳柳 《工企医刊》2014,27(5):1017-1018
目的 比较自然干燥法与消毒包扎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 =50,自然干燥法,出生24 h后不予包扎,暴露并保持干燥)和对照组(n=50,消毒包扎法,每天沐浴后使用75%酒精消毒,愈脐带包扎).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炎的发生率,并调查其父母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新生儿均无重度脐炎发生,且脐带的脱落时间、脐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父母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然干燥法脐带护理操作方便,既不增加脐部感染的风险,又节省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提高了父母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理想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05年1月~12月622例新生儿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脐带护理.对照组采用护脐帖包扎法,实验组不用护脐帖包扎法.结果实验组住院脐带自然脱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脐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用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不用护脐帖包扎进行脐带护理可明显缩短脐带自然脱落的时间并降低脐炎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汪如平 《工企医刊》2015,(1):1220-1221
目的比较自然干燥法与消毒包扎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50,自然干燥法,出生24 h后不予包扎,暴露并保持干燥)和对照组(n=50,消毒包扎法,每天沐浴后使用75%酒精消毒,愈脐带包扎)。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炎的发生率,并调查其父母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新生儿均无重度脐炎发生,且脐带的脱落时间、脐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父母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然干燥法脐带护理操作方便,既不增加脐部感染的风险,又节省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提高了父母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黄瑞玲 《现代保健》2011,(13):57-58
目的 分析两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 的效果.方法 将400例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实验组采用新的脐带结扎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带结扎方法,观察两组新生儿分娩后24 h内脐部出血情况、脐带干燥情况、72 h后第二次断脐脐带残端出血情况、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结果 两组新生儿分娩后24 h内脐部出血、脐带干燥、72 h后第二次断脐脐带残端出血、新生儿脐带在7 d内脱落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果 新的脐带结扎方法 有利于脐带干燥、脱落,操作简单、易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最佳方法。方法将我院出生的210例足月顺娩新生儿随机分为三组,结扎脐带方法均采用延迟断脐法。试验组70例采用自然干燥法,在脐带未脱落前不涂抹任何消毒剂,不包扎,保持清洁干燥。对照组两组,各70例,对照1组每日用75%酒精消毒,用愈脐胎毒清包扎。对照2组每日用爱尔碘消毒,用愈脐胎毒清包扎。观察记录各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周并发症。结果使用自然干燥法护理新生儿脐带,脐带自然脱落时间最短,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均无重度脐炎发生。轻度脐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干燥法护理新生儿脐带能促使脐带残端自然脱落,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经费和操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清洁干燥暴露脐带残端以及联合应用3%过氧化氢与0.5%碘伏消毒脐带及脐周,对比其护理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将2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分娩过程中脐带结扎方法相同,均在出生后次日晨(出生时间〉12小时)解除脐带护理敷料。观察组采用清洁干燥暴露法护理脐带,对照组联合应用0.5%碘伏与3%过氧化氢消毒脐部。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周皮肤红肿感染情况、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时间。结果:两组均无脐带感染情况,而观察组脐带残端轻度感染,脐部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采取脐带清洁干燥暴露法操作简便,缩短脐带残端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的脐部护理方法对于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期间正常分娩的新生儿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三组,每组100例,分别采用脐带卷包扎脐部护理法、常规脐部护理法及二次断脐护理法,观察三组新生儿的脐部护理效果,其中包括脐带的脱落时间、脐部的出血情况以及脐炎的发生率等。结果:C组脐带的脱落时间最短、出血情况最少,并且脐炎发生的例数也最低,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出血情况以及脐炎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的脐部护理,包扎法预防脐炎的效果一般,在进行脐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新生儿二次断脐护理,护理效果较为显著,有效的降低了脐部感染发生的几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赵连珍 《现代保健》2012,(7):162-163
目的比较两种断脐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按出生先后顺序分为脐带夹组和气门芯组,各300例。脐带夹组用一次性脐带夹在距脐轮0.2-0.5cm处夹上脐带夹,在夹上0.2cm处平行切断脐带,安尔碘消毒脐带残端及夹下脐带周围皮肤,无需无菌纱布覆盖及绷带包扎,暴露即可,24-48h待脐带残端干枯时取下脐带夹。气门芯组用气门芯圈套扎脐带,圈上0.5-1cm处切断脐带,用2%碘酊消毒脐带残端、75%酒精脱碘及消毒脐带残端及周围皮肤,用无菌纱布覆盖,无菌绷带缠绕包扎。观察两组脐带残端出血、感染及脱落时间。结果脐带夹组与气门芯组比较,脐带感染、出血例数少,脐带脱落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夹断脐法优于气门芯断脐法,更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晓丽 《现代保健》2011,(35):52-53
目的 对新生儿脐部采取不同护理方法,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1年8月分娩的280例新生儿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140例,采取脐带包扎法;观察组140例,采取暴露脐带法进行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新生儿脐带自然脱落时间、渗出物、渗血、脐带炎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3~5 d脐带自然脱落74例,脱落率为52.9%;对照组3~5 d脐带自然脱落3例,脱落率为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7 d脐带自然脱落58例,脱落率为41.4%;对照组5~7 d脐带自然脱落86例,脱落率为6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 d脐带自然脱落8例,脱落率为5.7%;对照组≥7 d脐带自然脱落51例,脱落率为36.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带护理一般情况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脐窝渗液、渗血情况、脐炎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脐周破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脐带暴露法进行护理可明显缩短新生儿脐带自然脱落时间,效果明显优于脐带包扎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二次结扎加暴露对新生儿脐带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将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73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气门芯结扎法,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后24~36 h行脐带二次结扎加暴露,观察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感染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脐部感染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脐带二次结扎加暴露法,能有效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减少脐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带血中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别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带血中的Glu和HbA1c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静脉血Glu和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新生儿脐带血与对照组相比,Glu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血HbA1c水平明显高于其母血HbA1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新生儿脐带血HbA1c水平较其母血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母体摄入的糖分直接决定了新生儿脐带血中的Glu和HbA1c水平,且孕妇摄入过量的糖分对胎儿造成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彩超在脐带绕颈分娩前助产干预以及产后护理中的指导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36名脐带绕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人院的先后顺序将216名产妇作为观察组(干预组),220名产妇作为对照组(非干预组),在分娩前对两组孕妇进行彩超检查均确诊为脐带绕颈,观察组产妇根据彩超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对照组不干预,观察和记录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胎儿窘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结果:经过助产干预,观察组93.5%选择自然分娩,14.4%孕妇出现宫内窘迫;对照组49.5%选择自然分娩,30.9%孕妇出现宫内窘迫,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高于7分的有83.8%,对照组高于7分的有4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应用于脐带绕颈分娩前助产干预和产后护理指导中,能够有效减少孕妇痛苦、降低剖腹宫产率,对于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妇产科未来的发展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不同断脐长度联合脐带自然干燥脱落在降低新生儿脐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本院出生的10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等分方法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带残端创面干燥良好情况及脐周并发症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研究组中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为(6.8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30例给予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治疗组,30例仅给予常规保守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检测肝功能和凝血功能,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8周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明显改善[(71.3±37.8)μmol/L比(107.3±53.2)μmol/L,(30.1±4.9)g/L比(27.5±5.1)g/L、(15.0±2.9)S比(16.7±3.9)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脐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彩超指导脐带绕颈分娩前干预策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脐带绕颈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不采用分娩前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超声检查对产妇脐带绕颈类型与方向进行确定,针对绕颈类型与方向,通过产妇卧姿,对其胎心与产程变化进行观察,以此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指导脐带绕颈分娩前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应用自体脐带修补先天性腹裂手术的经验,评价手术远期疗效。方法1992年8月至2007年10月采用自体脐带修补先天性腹裂30例,观察息儿体格发育、智力测定、腹部手术区域情况、是否需二期手术修补等。同时与采用传统手术方法修补先天性腹裂15例进行比较。结果自体脐带修补先天性腹裂30例患儿中成活26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成活率86.7%。成活26例患儿生长发育良好。采用传统手术方法修补先天性腹裂15例患儿中成活5例,成活率33.3%。两种术式患儿在成活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脐带修补先天性腹裂手术取材方便,自体脐带无抗原性,具有一定的弹性,能有效地缓解术后腹部压力,患儿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8.
宁辉  孙霞  王茜  纪向虹 《现代保健》2014,(11):64-6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母婴血清内脂素水平、胎盘及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基因表达及其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妊娠期糖尿病及55例正常孕妇母血清及新生儿脐血血清中内脂素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两组胎盘及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的表达。结果:(1)GDM组孕妇产前BMI、孕期体重增长、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DM组孕妇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新生儿脐血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脐血内脂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母血内脂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胎盘组织内脂素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双△Ct法进行相对定量分析,GDM组内脂素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的7.826倍;两组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孕妇血清及脐血内脂素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生发展以及胎儿宫内发育的调节,循环中内脂素的变化主要来自于胎盘内脂素基因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