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基层护士对失能失智老年照护的知信行现状及发展需求,为改善基层医院失能失智老年照护策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提出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基层护士老年失能失智照护知信行及需求调查问卷》对北京市232名基层护士进行老年失能失智照护知识、行为、态度以及需求的调查.结果 北京市基层护士失能失智老年照护知信行总分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依照老年人的躯体功能和认知能力评定我国老年人的失能失智状况,了解其长期照护服务现状,旨在为我国建立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2011年跟踪调查数据,根据KATZ量表和MMSE量表对老年人失能失智现状进行评估,利用SPSS 19.0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分析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现状。结果 65~79岁、80~89岁、90~99岁和百岁以上老年人的失能率分别是5.5%、15.6%、34.1%和51.7%;失智率分别是4.8%、17.1%、36.3%、56.6%。结合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加权处理,我国城市地区男性老人失能率为10.5%,女性为11.2%;镇区男性老人失能率为7.5%,女性为8.1%;农村地区男性老人失能率为5.2%,女性为8.0%。城市地区男性老人失智率为7.4%,女性老人失智率7.1%;镇区男性老人失智率4.2%,女性为7.9%;农村地区男性老人失智率6.1%,女性为10.8%。随着老人失能或失智程度的加重,部分老人表示家庭成员提供的照护无法完全满足其需求,对于社会服务有需要,但是老年人作为低收入群体,支付能力有限,无力负担高昂的照护费用。结论老年人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能或失智状况,在高龄老人中尤为多见。随着家庭照护能力的不断弱化,国家和政府层面构建更为完善的社会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建立健全上海失能失智老人健康服务保障体系的视角,通过政策分析、实证研究和归纳梳理,对老年群体,尤其是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实际需求开展调研,发现不同生物学特性的老年群体在"医养结合"上门服务项目的选择偏好上存在差异。方法:选取共建合作关系的老龄服务行业主管部门或机构的服务对象共401人开展调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对筛选出的6类23个服务项目:(1)失能失智老人(80.7%)比健康高龄老人(62.5%)、健康低龄老人(51.0%)对上门照护服务的需求更强烈(P=0.000);(2)失能失智老人(32.6%)比健康高龄老人(25.0%)、健康低龄老人(11.0%)享受长期护理保险的比例更高(P=0.000);(3)在医疗类、家政类、清洁类、生活类、移动类、看护类服务项目方面,健康低龄老人、健康高龄老人的需求相较于失能失智老人更高(P值均小于0.05)。结论:提升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实现老年群体"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目标,公立医院、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是在医养结合的服务主体,需要有效配合、有序衔接、有机整合。建立健全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生活品质相适应的失能失智老人健康服务保障体系,以家庭医生签约制为基础,做好健康守门人;以互联网医疗为驱动引擎,做强线上联络人;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依托,做好专业吹哨人;以专业化职业化为发展方向,做实行业局内人,为老年人提供从专业医疗康复护理到生活照护等全方位、全流程的医养服务。  相似文献   

4.
正这里所说的"别样"是指高龄多病、失能、半失能、失智、半失智等已住院治疗或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这样的老人还能发挥余热?还能绽放生命的异彩?答案是肯定的。笔者是一名退休教师,因与老伴儿均是年迈多病的空巢老人,近几年来虽请过多名小时工或保姆,但均因不顺心而让她们离去了,我们只好住进了北京西城区善果养老院。这里的老人绝大多数都是80~90多岁的老人。他们大多是花白的头发,脸上布满了历经岁月沧桑的皱纹、步履蹒跚。  相似文献   

5.
张萍 《青春期健康》2017,(20):88-89
近日,记者来到十一师兵团四建老年公寓,入住老人家属常湘悦告诉记者:"副院长藏淑红和工作人员对我的母亲比我们还照顾的好.莫说他们的护理技术我们做不到,就是他们的这份耐心我们恐怕也很难赶得上!" 据该院院长胡俊青介绍,今年49岁的藏淑红从事养老工作已经12年,她从一名护工、到护理部部长,到现在副院长.前不久,她被评为"兵团'五一'巾帼标兵."据悉,该院有床位100张,其中80岁以上老人占90%,失能失智老人占75%.该院秉承"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宗旨,近几年一直是一床难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一个摄制组来到一处老年公寓,想要拍一部关于失智老人的纪录片。失智,也就是俗称的“老年性痴呆”。 我们拍摄的老太太叫夏兰,78岁,已经有了一些痴呆症状,生活无法自理。老太太的女儿在外地工作,没有办法照顾她,只能把她送到老年公寓。来的第一天,老太太就开始念叨“士泉”,说之前她和士泉天天在一起,并声称:如果士泉不来看她,她就不吃饭。  相似文献   

7.
陆杰华  厉丽 《中国卫生》2020,(5):103-104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亟待规范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呈现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速快,高龄老人、失能失智老人数量多且余寿质量不高的鲜明特征。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达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另外,高龄老年人3000多万,失能老年人4000多万,还有15.3%城乡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  相似文献   

8.
采用立意整群抽样方法,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基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对西南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藏、傣和侗族村民中60岁及以上老人的慢病失能情况进行调查,并与汉族老人进行对照。结果显示:骨与关节慢性疾患、脑卒中、失明、失智等是导致傣、侗、藏族农村老人失能的主要慢性病;民族农村老人慢性病及失能与其生活环境、生计、生活方式的关系密切。生命历程方法为老年健康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思路与方法;民族农村地区亟需普及简单实用的慢病预防知识和技能;应进一步加强民族农村地区社区康复服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失智老人对医疗康复服务的需求和利用现状,为优化失智老人照护服务和探索有效的社区照护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案,选取2017年3—10月在宁波市某三级医疗机构就诊的138名失智老人及其照护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5.9%的失智老人做过康复治疗,主要康复机构为市级公立医院;家庭医生上门开展服务的比例为34.3%,而95.5%的老人希望家庭医生能够定期上门开展服务。结论失智老人康复服务利用率较低,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利用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推动社区康复能力建设,推行家庭医生式医疗服务,是提高社区失智老人照护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老年人自理时间与预期寿命的关系。方法利用失能调整预期寿命推算老年人自理时间及其占预期寿命的比例。结果老年人失能调整预期寿命与失智调整预期寿命占预期寿命的比例均随寿命的增长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且失智所占的比例下降速度更快。结论失能与失智调整预期寿命的计算均支持疾病扩张理论,在寿命延长的背景下,应该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市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服务利用现状与影响因素,为完善失能老人医疗照护服务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深圳市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照护服务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利用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对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中,重度失能和多病共病比例大,医疗护理类服务利用率较高,但群体分布不均。婚姻状况、每月退休金、医保报销比例及过去半年住院治疗情况是影响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利用医疗护理服务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养老机构应加强慢性病管理,推进医养融合,扩大医疗护理服务的供给;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对无伴侣和贫困失能老人的社会支持和经济支持,以促进失能老人对医疗护理服务的公平利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老年人自理时间与预期寿命的关系.方法 利用失能调整预期寿命推算老年人自理时间及其占预期寿命的比例.结果 老年人失能调整预期寿命与失智调整预期寿命占预期寿命的比例均随寿命的增长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且失智所占的比例下降速度更快.结论 失能与失智调整预期寿命的计算均支持疾病扩张理论,在寿命延长的背景下,应该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近日发布的《关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意见》提出,2016年,该市将在城六区试点建设15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服务周边社区的失能失智、独居和高龄老人。《意见》指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利用社区资源,就近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护理、心理支持、社会交流等服务。驿站一般设立10张~15张床位,为社区内空巢或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间托养,实施专业照护,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求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北京市老年人口长期护理的需求分析,提示高龄老人将成为长期护理需求最高的人群,现阶段家庭仍然是老人长期护理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不同成员在老人长期护理中的作用有所不同。本文还印证了失能水平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失能可以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因此增加机构对老年人的护理可以节省一定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失能、失智人口增长迅速,失能老人养老问题严峻,长期护理服务成为一种公共需要。公共产品以公共需要为导向,这种需要是不可或缺、必须满足的需要,因此公共产品的供给不可或缺。长期护理保险作为解决失能、半失能人群长期护理问题的一个新险种,该制度在保障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健康权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深入调研苏州市这一典型试点城市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系统总结苏州市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分析第一阶段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探索第二阶段完善性施策和发展路径,为长期护理保险在全国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和经验,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田芳 《健康博览》2020,(4):56-58
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因逐渐失智,嗅觉、味觉等感官功能下降,或咀嚼、吞咽功能减退,加之身体活动减少,都会变得食欲低下,不爱吃饭。身体的逐渐失能,从餐盘中取用食物变得困难,对于所提供的食物,失去选择或拒绝的能力,甚至是家属或照护人员的负面情绪,都会造成老人的进餐抵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北京市失能老人的社区照料现状与需求,为完善老人社区照顾体系提供建议。方法:利用北京市社区老人社会支持状况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失能老人的社会照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失能老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对社区提供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和为老设施建设均有很高需求,对社区提供钟点工入户、日间照料、志愿者服务也有需求,但社区供给服务与设施建设不足。结论:我国失能老人基数大、增长快,但社区照顾供给不足,难以满足老人的需求,亟需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与社区居家照顾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和完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8年数据,描述现状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家庭照护仍是最主要的照护模式,占比高达85.1%,农村(OR=0.228,P<0.001)、已婚(OR=0.359,P<0.001)、首要照料者态度较差(OR=0.446,P=0.030)及想要与子女一起居住(OR=0.240,P<0.001)的失能老人倾向选择家庭照护,女性(OR=1.440,P=0.046)、文化程度高(OR=2.446,P<0.001)、中重度失能(OR=2.384,P<0.001;OR=3.042,P<0.001)及想要居住在敬老院、老年公寓或福利院(OR=32.759,P<0.001)的失能老人倾向选择社会化照护。结论 家庭照护仍占主体地位,且照护负担较重,需建立从家庭、社区到机构的“智能一体化”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完善失能老人照护保障机制,并建立照护需求评估体系,为失能老人营造良好的照护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02亿,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达到10%,半失能、失能、失智老人近4000万。还有一部分就是所谓的活力老人,有人认为活力老人应该把从60岁放宽到50岁,这样我们的养老事业应该面对就是50岁以上的3.7亿人,但是他们的需求则完全不同。对于活力老人,健康老人和刚需老人,应该针对他们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同的产品,提供不同的服务,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市Z失智老人服务队伍为调查案例,引入SFIC模型分析其职业化建设的现状。当前失智老人服务队伍职业化建设存在协同基础尚未夯实、具体工作开展受阻、具体政策有待完善、深层次信任未达成等困境。建议从倡导权力分享、营造协同环境、优化制度设计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失智老人服务队伍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