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产前诊断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7例产前诊断孕妇的羊水进行FISH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将二者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FISH检测均获得诊断结果,发现4例异常胎儿。3例为21-三体,1例为18-三体。与核型分析比较,除核型中1例46,XY[42]/47,XY,+8[12]嵌合体外,其余样本结果二者均一致。结论 FISH技术能够快速准确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与传统核型分析相结合,可提高产前诊断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早期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以期发现经典的细胞遗传学方法可能遗漏的信息,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用于诊断绒毛间期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ISH技术对我院200例50—84天的自然流产胚胎的绒毛进行7条染色体数目(13、16、18、21、22、x和Y)的快速检测。同时,将绒毛接种、培养,进行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FISH检测结果的对照。结果被检测的200例样本中,用FISH检测,均获得诊断结果,检测成功率为100%,而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则只有169例获得诊断结果,检测成功率为84.5%。除一例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标本FISH未检测出来外,余下标本,FISH检测结果与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相符合。结论FISH技术与传统的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相比,过程迅速,方法简单,提高了诊断的成功率,但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应将两者结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ISH技术在检测自然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ISH技术对100例早期妊娠自然流产绒毛进行染色体数目检测,部分病例同时行常规细胞培养核型分析,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100例绒毛标本FISH检测成功率100%,染色体数目异常42例,检出率42.00%。23例标本同时细胞培养,培养成功率91.30%(21/23),核型分析异常染色体比率61.91%(13/21),其中非整倍体占84.61%(11/13)。FISH检测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吻合率100%,漏诊率23.08%(3/13)。结论 FISH技术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诊断快速、对标本要求低等优势,但漏诊率较高,建议条件许可者核型分析和FISH检测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167例羊水产前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和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孕中期孕妇行羊膜穿刺术,抽取羊水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进行FISH检测。结果 1167例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染色体核型有255例,数目异常224例,结构异常31例。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有191例,性染色体异常有33例。常染色体结构异常有29例,性染色体结构异常有2例。FISH技术对应的检测结果为数目异常223例,其中21-三体155例、18-三体42例、13-三体1例、性染色体异常25例。11例FISH检测正常细胞与异常细胞比例均介于10%~60%之间,经羊水染色体核型确诊,均为不同比例的嵌合体。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与FISH技术两种方法优势互补,尤其是对嵌合体检测有指导作用,可为产前诊断工作提供更准确的结果[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结合羊水细胞培养在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FISH技术检测322例孕17-28周孕妇的未培养羊水细胞,同时进行常规羊水细胞培养核型分析,将两者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22例未培养羊水细胞FISH检测成功321例,其中检出正常303例,数目异常18例,与常规细胞培养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另外4例正常变异、1例嵌合体以及1例罗伯逊易位型21三体未被FISH技术检测出。结论 FISH技术检测未培养羊水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具有快速、简便、所用样本量少的优势,可以作为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补充,但对于检测同源罗伯逊易位型21三体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多色FISH技术快速检测未培养羊水细胞染色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fluo 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未培养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着丝粒探针、特异性序列探针对16例孕妇的未培养羊水细胞进行FISH分析,对5条染色体(13号、18号、21号、X和Y)进行检测并和常规核型分析进行对照。结果16例羊水细胞检测均获得诊断结果,发现1例异常胎儿为18-三体。FISH检测与常规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多色FISH技术快速、简便、可靠,可一次实验检测多条染色体异常。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用于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13、21和18、X、Y两组染色体探针,对308例未培养的羊水细胞样本进行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所有样本同时进行羊水细胞的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并作为标准,对FISH技术进行评价。结果 308例标本均成功杂交,共检出染色体异常14例,包括21三体10例、18三体2例、XXX 1例及XYY 1例,均与羊水培养细胞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另外9例染色体正常变异FISH技术未能检出。结论 FISH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联合羊水细胞培养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使产前诊断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未培养羊水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产前诊断方法。方法对100例妊娠15—26周抽取的羊水未经培养进行FISH检测,均采用13、21、18、X、Y号染色体荧光探针检测,同时行羊水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00例产前诊断者中未培养羊水细胞FISH检测均于48h内完成,发现6例21-三体和1例18-三体,与羊水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后者显示6例21-三体中4例为完全型、2例为易位型21-三体。结论FISH技术与传统的羊水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相比较,具有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的特点,但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应两者结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检测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孕16~22周妊娠妇女羊水间期细胞进行FISH(13、21、18、X、Y)快速产前诊断,以常规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FISH检测结果对照。结果被检50例羊水间期细胞均获得诊断结果,其中48例为正常胎儿,两例为异常胎儿(1例为48,XXY+21,另1例为47,XXX)。FISH检测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FISH检测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结果准确可靠,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产前诊断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1、18、13、和Y染色体特异性DNA探针对96例孕18~23周孕妇的未培养羊水细胞进行FISH检测,同时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FISH检测98例成功96例(97.9%),其中染色体数目正常93例(48例为46,XX;45例为46,XY)染色体数目异常3例(2例47,XX,+21;1例47,XX+18)。FISH诊断结果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染色体数目异常的3例与传统核型分析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FISH技术用于产前诊断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所用样本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胎儿染色体22q11微缺失,以探讨该技术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病因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1例产前诊断有各类心脏畸形、且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的胎儿以及1例先证者进行FISH检测,检测探针位于22q11微缺失综合征微缺失关键区域22q11的TUPLE1基因,与22q末端ARSA基因。结果 41例胎儿FISH检测均成功,所有胎儿22q11两位点均未发现微缺失;一胎儿家庭的1名先证者经检测确证为22q11微缺失综合征患者。结论胎儿心脏畸形有多种病因,常规染色体检查仅能检出其中一部分染色体数目异常,对于各种微缺失综合征,仍然需要FISH、芯片等更高分辨率的技术手段应用,对相关可能的致病位点进行针对性检测或筛检,以提高病因检出率,防止心脏畸形患儿出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与细胞学对照,研究FISH对于唐氏征筛查高危患者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国产FISH探针,平行细胞染色体分析进行1637名唐氏征筛查高危孕妇的产前诊断。主要检测21,13,18,X和Y染色体。结果 1637例产前诊断病历,共检出非整倍体异常核型33例,FISH检测与细胞染色体分析结果一致。唐筛高危合并高龄易发生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探针应用于唐氏征筛查高危孕妇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用于诊断绒毛间期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ISH技术对我院100例50-84天的流产绒毛进行7条染色体(13、16、18、21、22、X和Y)的快速检测。同时,将绒毛接种、培养,进行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FISH检测结果的对照。结果被检测的100例样本中,用FISH检测,均获得诊断结果,检测成功率为100%,而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则只有91例获得诊断结果,检测成功率为91%。FISH检测结果与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相符合。结论应用FISH技术检测未培养绒毛间期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具有快速,简便,使用样本量少等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FISH技术检测163例孕17-33周孕妇的未培养羊水细胞,每例均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应用FISH法,所有样本均在24h内获得检测结果,除4例羊水培养失败外,其余样本均在3周内获得细胞遗传学诊断。两种方法均检测出3例非整倍体,FISH结果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9例染色体结构异常,FISH法未能检出。结论 FISH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成功率高,准确可靠,较常规核型分析方法有效缩短报告时间。FISH不能完全替代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疑有染色体结构异常者,必须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母血清唐氏征筛查异常孕妇产前诊断倾向选择FISH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与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未培养羊水间期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同时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结果在染色体核型正常的标本中,也可以出现少量带有异常杂交信号的核。这个研究中对1例21-三体的胎儿作出正确诊断。但FISH对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胎儿无法诊断。结论FISH技术对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有较强的特异性。较适用于高龄妇女的产前诊断。对于胎儿有B超异常和有过流产史的孕妇应采取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6.
母血清筛查21三体、18三体阳性病例的产前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中期母血清筛查21-三体,18-三体阳性病例的染色体异常情况。方法AFP和Free-heG13用美国PE公司的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系统测定,风险值计算21-三体以1/270,18-三体以1/350为切割值。阳性病例进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结果在54580例产前筛中有2615例为21-三体或18-三体阳性病例,占总筛查人数的4.79%。其中对1161例阳性病例进行了染色体分析(占总阳性数的44.4%)。结果发现29例异常核型,其中21-三体14例,18-三体5例,性染色体异常3例,其他异常核型7例,异常发生率2.49%。结论母血清产前筛查结合羊水诊断能够有效的避免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重探针连接依赖式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在快速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4例产前诊断标本同时进行MLPA检测及核型分析,所有样本进行MLPA获得的扩增产物信息经Coffalyserv9.4软件(Holland—MRC公司)进行定量分析,观察样本DNA拷贝数的变化,并将所得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其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结果MLPA分析在标本接收后24h内即可得出结果,共检出染色体倍体异常产前诊断标本5例,包括唐氏综合征(Downsyndrome,47,+21)6例、爱德华氏综合征(Edwardssyndrome,47,+18)l例。MLPA检测24h报告结果临床符合率为97.7%。结论MLPA检测21、18、13、X、Y等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时,与核型分析相比较,MLPA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分析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的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肺癌患者染色体数目改变及其意义。方法用人的全套染色体特异探针与肺癌患者中期染色体进行杂交检测。结果肺癌患者细胞为异倍体,染色体数目以亚二倍体居多,常见2、5、7、8、10、11、14和17号染色体增多及1、4号染色体的丢失。结论 FISH技术可检测肺癌患者染色体数目的改变,肺癌遗传学变异主要是2、5、7、8、10、11、14、17号染色体的增加,并对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用羊水间期细胞开展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FISH技术对110例孕16~24周孕妇的羊水间期细胞进行检测,每例均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运用FISH法,所有样本均在19h内获得检测结果,除2例羊水培养失败外,所有样本均取得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结果。两种方法均检出特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各1例,所有样本的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互相符合。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有2例异常,因缺乏相应DNA探针。FISH法未能检出。结论运用羊水间期细胞开展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缩短了诊断时间,缓解了孕妇及家属因等待检测结果所产生的焦虑心情。检测程序简单,结果判定明确,在产前诊断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