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2岁,1998-10-31在睡眠中发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吐字不清1h急诊入院,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无意识障碍及尿便失禁。平素健康。查体:体温36.7℃,脉搏78/min,血压16/8kPa(120/60mmHg)。神志清楚,无口角歪斜,右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外周血白细胞14.9×10~9/L,红细胞10.07×10~9/L,血红蛋白243g/L,Hct 0.77,血小板30.9×10~9/L。尿、便常规、肝功能、血糖、血钾、钠、氯、BUN、Cr在正常范围。B超示脾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心房肥大。血液流变学报告高粘滞血症,血液浓稠性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加。头部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患者女,60岁。因上腹部烧灼感2年,近1个月来反复出现黑便伴乏力、心慌、气短于1998—08—07人院。检查: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右上腹充实,轻微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血常规:白细胞7.0×10~9/L,红细胞2.8×10~(12)/L血红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0岁。近4日无何诱因恶心、呕吐,吐物为咖啡样,黑便、鼻衂、皮肤片状出血斑,双眼睑浮肿,尿量每日700ml 左右、色深黄。于1998-02-08突然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神志不清,急诊入院。体检:体温37.5℃,脉搏118/min,血压21.3/12kPa(160/90mmHg),呼吸24/min。贫血貌、神志不清、双下肢有大小不等散在瘀斑及出血点。巩膜轻度黄染、双瞳孔等大、对光反应差。颈有抵抗感。心率快,双肺呼吸音清晰,肝、脾未触及。右侧肢体无自由运动,右侧巴彬斯基征(+)。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11.0×10~9/L,血小板16×10~9/L,网织红细胞5.2%,  相似文献   

4.
患儿女,5岁,因反复皮肤出血点4个月余而住院。查体:体温36.5℃,呼吸26次/min,心率132次/min。精神萎靡,全身皮肤苍黄,散在出血点,淤斑。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正常,腹软,肝肋下2.5cm,脾肋下3.0cm,无压痛。红细胞直接计数1.85×10~(12)/L,血红蛋白54g/L,白细胞3.8×10~9/L,血小板20×10~9/L,网织红细胞1.4%,总胆红素29.82μmol/L,出血时间5min以上,凝血时间2min.Coomb's 试验直接反应(+),间接反应(+),抗 C3(++),抗 IgG(+),血小板聚集功能不佳,凝血功能正常。骨穿示:  相似文献   

5.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0岁。因腹痛伴脓血便10天入院。10天前开始出现脐周隐痛,伴有粘液脓血便30余次/d,但无发冷、发热及恶心、呕吐。于外院诊断“痢疾“行抗炎对症治疗,但不见好转,大便呈稀水样沿肛门外溢,故就诊于我院。查体:体温38.5℃,脉搏108/mm,血压正常。结膜苍白,脱水貌。腹部膨隆,偶见肠型,未触及包块及肝脾。左上腹压痛、反跳痛阳性,肌紧张可疑阳性,移动浊音阴性,肠鸣音消失。白细胞:18.8×10~9/L,中性0.76,红细胞4.65×10~(12)/L。便常规见红细胞满视野。腹部 X 线平片:多处阶梯状液平。直肠指诊:于胸膝位12点距肛门6(?)处可触及一约4cm×3cm 的包块,触痛明显,光滑,活动度差。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初期疗效。方法共23例,其中NHL18例;HD3例;MM2例。动员方案为化疗(MOEP)+rhG—CSF。经1-2次采集,获得MNC中位数为(4.48±1.73)×10^8/kg,CD34^+细胞为(4.46±0.96)×10^6/kg,预处理方案,NHL,HD患者采用CTX+TBI和CTX+VP-16+Ara-C+CCNU,MM患者采用MeL.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外周血WBC于移植后3.91±0.73d降至0,PLT于7.87±0.97d降至10×10^9/L以下。WBC〉1.0×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PLT〉20±10^9/L,分别为8.04±1.36d,8.40±1.73d,9.57±1.34d,1例患者于移植后2月死于疾病复发;4例患者在移植6月内复发;其余18例患者均无病存活6—12个月,疗效仍在近一步随访中。结论APBSCT对恶性血液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例1男,36岁。因发现耳后肿块于1974年9月就诊。肿块表面皮肤瘙痒,无发热及消瘦。体检:耳后、颈部、腋窝及肘窝淋巴结肿大如花生米,橡皮样硬、无触痛,表皮稍红,鼻咽部正常。心肺(-),肝脾(-)。血象:Hb110g/L,WBC14.7×10~9/L,中性47%、淋巴12%、嗜酸38%、单核3%、嗜酸粒细胞6.7×10~(?)/L。血小板135×10~(?)/L,SR12mm/h。胸片及心电图正常。先后行耳后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活检均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以强的松40mg/日及环磷酰胺(CTX)150mg/日治疗。两个月后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继以强的松10mg/日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1岁。6年前始无诱因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反复发作,抗炎平喘有效,间歇期如常。3年前出现口腔溃疡,每年至少3次,可自愈。3天前咳喘、口腔溃疡均复发,口干、倦怠、时有低热,于1999-05-10入院。既往曾行鼻息肉切除术。查体:体温37℃,脉搏82/min,血压21.3/9.33kPa,口腔、上唇可见泡疹样溃疡。双肺闻大量哮鸣音。右下肢胫前皮肤可见数个结节红斑。左下肢胫前皮肤碰伤处见3cm×3cm大硬结。右小腿压痛阳性,无肿胀。血常规:白细胞5.6×10~9/L,分叶0.60。血沉13mm/h。免疫复合物<5U。自身抗体系列:总ANA阴性,sm/RNP阴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0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1个月,于1998年4月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红蛋白(Hb)70g/L。为求进一步诊治而于1998—05—03入我院。查体: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双肺无异常,心界不大,心率80/min,律齐。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Hb59g/L,红细胞1.72×10~(12)/L,网织红细胞  相似文献   

10.
患儿,女,5岁,因进行性贫血伴咳嗽、咯血、气促10天收入院。既往健康,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70次/min,呼吸55次/min,血压11.6/8.5kPa。精神状态一般,重度贫血外观,呼吸急促,查体合作,全身皮肤苍黄,未见出血点,颈部及腋窝淋巴结轻度肿大,咽无充血,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音纯、律整,心率170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肿大,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血常规:红细胞2.06×10~(12)/L,血红蛋白62g/L,白细胞10.4×10~9/L,血小板314×10~9/L,LYM30%,GRA43%,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15岁,因体检时发现巩膜黄染2周来我院就诊.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酱油色尿.查体:双侧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血Rt:Hb130g/L,PLT199×10~9/L,WBC9.6×10~9/L,RBC3.86x10~(12)/L.Ret:1.2%.尿Rt:BIL正常,VRO正常.SF:48ug/L.血浆蛋白:T82.31g/L,A47.78g/L,G34.53g/L.TB:51.3mmol/L.DB:0mmol/  相似文献   

12.
淋巴结网状细胞增生症临床较少见,现报道2例如下。 例1:患者男,20岁,发冷发热26天,无头痛及周身关节痛,无咳喘及咯痰,于1994年10月6日住院。查体:体温39.9℃、脉搏82次/分,皮肤粘膜无黄染及瘀血点、颈部及锁骨上可扪及数个肿大淋巴结,最大1.5×2cm,活动度好、压痛,双侧腹股沟可扪及数个肿大淋巴结,最大1.5×1cm,活动度好、压痛。胸骨无压痛,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6×10~9/L、中性0.67、淋巴0.33,红细胞0.25×10~(12)/L,血红蛋白10.4克/L,血沉70mm/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北虫草提取物对促进机体运动性疲劳恢复的生物学作用,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与给药试验组(2.25g/d)的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RBC)和白细胞(WBC)计数采用血常规分析仪分别测定。应用惠普监测仪连续监测心率。结果表明,对照组中Hb含量和WBC计数在运动后分别为(146.43±18.12)g/L和(5.30±1.18)×10^9/L,与运动前(160.54±10.39和7.10±1.8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给药组中Hh含量和WBC在运动后分别为(158.97±6.55)g/L和(6.29±1.06)×10^9/L,与对照组运动后的测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安静实验组中,用药后心率为(55.1±2.76)/min,低于用药前的(60.2±1.46),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酸阈实验组中,用药后心率为(188.3±3.26)/min,高于用药前的(168.5±3.64)/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北虫草提取物通过对机体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心率的调节使机体对运动的耐力增强,对训练产生的疲劳具有促进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8岁,因发热来我院就诊,血常规检查[乙二胺四乙酸(EDTA)-K2真空采血管]: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惟独血小板偏低,为17×10^9/L;同一全血标本再次复查,血小板为20×10^9/L,收入院检查治疗。该患者无明显出血倾向及紫癜等情况,相关体格检查亦未发现异常,隔日抽血复查血常规(EDTA—K2真空采血管),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7岁,右下腹持续性疼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疼痛不向他处放射。无寒战、高热、腹泻、腹痛、尿频、尿急、血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1.4×10^9/L。查体: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急诊以急性阑尾炎收住院。超声检查:右下腹阑尾区探及5.7cm×0.8cm管样回声,壁水肿增厚0.66cm,回盲部肠管扩张,壁水肿增厚0.4cm,其周见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1.0cm×0.5cm,RI:  相似文献   

16.
1 病历报告 患儿男,3个月。以“面色苍白1个月”为主诉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家长发现其面色苍白。不伴发热及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化验Hb:20g/l,故来我院住院治疗。查体:T36.7℃,R38/min,P120/min,Wt6.0Kg。神志清、精神可,呼吸平稳,面色苍白。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睑结膜及口辱苍白。咽无充血。颈软。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拇指无畸形,甲床苍白。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血常规:WBC6.5×10~9/L,St0.02,S0.01,L0.86,M0.02,RBC2.01×10~(12)/L,HGB65g/l Rc:0PLT405×10~9/L,BT1′30″,CT2′。肝功及乙肝五项  相似文献   

17.
排石冲剂导致肾损害1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雪涛  李云 《首都医药》2005,12(8):39-39
患者男性,76岁,因“纳差一年余,消瘦”于2004年6月30日于某医院门诊就医,化验检查:尿素氮为15.9mmol/L;肌酐为344.0umol/L。后于2004年7月15日入住某三级甲等医院。入院后检查结果:血常规:红细胞2.14×10^9/L,血红蛋白70g/L。尿常规:尿蛋白0.75g/L,尿糖6mmol/L,尿红细胞25/ul。尿素氮20mmol/L,肌酐4.73umol/L。B超检查肾脏:左肾8.3×4.8×3.7cm,右肾8.3×4.7×4.6cm,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9岁,因右侧腹部肿块伴纳差,全身乏力半月,于1988年8月20日入院。体检:体温:37℃,血压15.9/10.6kPa。发育正常,稍消瘦。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壁浅静脉轻度曲张,右上腹可触及—15×10cm 肿块,下界清,质硬、表面欠光滑,有轻度压痛。脾脏不肿大。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08g/L,白细胞3.8×10~9/L,中性74%,淋巴26%,血小板100×10~9/L。出血时间1分钟,凝血时间1分钟,凝血酶原时间13秒。尿、粪常规均正常。肝功能:A/G=3.8/2.3。ESR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64岁,1989年4月4日入院。左上腹肿物伴隐痛半年,近一个月腹痛加重,且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体检:浅表淋巴结不大。左上腹肋缘下可扪及一肿块,中等硬,无明显压痛,活动差。胸透示左侧膈肌升高。B 超示脾脏肿大,有占位病变。化验:血红蛋白130g/L,白细胞6.9×10~9,中性69%,淋巴31%,血小板140×10~9/L。肝功能正常。在全麻下剖腹探查,见脾脏明显肿大约24×12×10cm,上极隆起肿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本文从患者初发病时的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骨髓病理学、细胞遗传学等方面回顾性分析140例MDS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低增生性MDS患者中,平均血红蛋白为(47.15±15.63)g/L,平均血小板为(25.57±18.84)×10^9/L,平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0.81±0.58)×10^9/L,染色体异常率30.77%。结论:低增生性MDS是MDS的一种特殊类型,不同于增生活跃/极度活跃性M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