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侵及中耳的外耳道胆脂瘤(Holt分期Ⅲ期)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III期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耳受累范围采取不同术式,6耳乳突局限受累者(A组)在耳内镜下行外耳道成形+耳道壁重建+耳甲腔成形术;19耳鼓室局限受累者(B组)显微镜下行外耳道成形+耳道壁重建+耳甲腔成形+
鼓室成形术;11耳中耳广泛受累者(C组)显微镜下行开放乳突根治+鼓室成形+耳甲腔成形+必要时乳突填充术。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随访1~3年均未复发,术耳上皮化良
好,平均骨气导差较术前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 =18.523,P =0.000;B组:t =55.727,P =0.000;C组:t =30.086,P =0.000)。结论 中耳受累的Ⅲ期外耳道胆脂瘤根据病变范围不同选择耳内镜或显微镜手术,术中应尽量保留或重建外耳道壁完整,乳突受累广泛者则行开放乳突根治,以最小的创伤达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EACC)的临床特征,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例手术治疗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EA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9例骨质破坏局限于外耳道且范围小者,行外耳道病灶清除术加外耳道耳甲腔成形术;对10例胆脂瘤侵入上鼓室或乳突累及中耳者,采用耳后或耳内进路,行乳突根治术5例,改良乳突根治术5例,病变清除后,均行外耳道成形术。结果:术后听力较术前提高10~20dB9例,无变化10例。随访1~12年,无复发。结论: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耳镜检查及颞骨CT扫描,在EACC的诊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治疗原则是彻底清除胆脂瘤和死骨,防止胆脂瘤残留和复发,并根据病变程度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Ⅲ、Ⅳ级外耳道胆脂瘤(Naim分级)临床特点、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0月~2011年3月住院的52例Ⅲ、Ⅳ级外耳道胆脂瘤(Naim分级)患者,共55耳手术。所有患者行外耳道胆脂瘤摘除同时行外耳道成形,术后外耳道置膨胀海绵。术后三个月门诊复诊,并行纯音测听检查,随后要求每年门诊复诊一次,如有明显不适可门诊随诊,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为14至105月之间,平均45.17±3.23月。结果本组病例中,最常见的症状是听力下降(80.00%,44耳),55耳中有2耳分别于术后1年和2年后复发,1耳外耳道术后1年出现膜性闭锁,2耳分别于术后6月、1年出现外耳道深部狭窄,其余患者目前外耳道通畅,上皮化良好,干燥,鼓膜完整。结论外耳道胆脂瘤一旦破坏外耳道骨质,导致外耳道口狭小,胆脂瘤不能自行排空应行手术清除病灶,同时行外耳道+耳甲腔成形,建立通畅引流,消除胆脂瘤形成的因素。术后外耳道内填塞膨胀海绵能有利于上皮沿外耳道生长,防止外耳道闭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CT定位打开骨性外耳道闭锁板行外耳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小耳并外耳道闭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22耳)先天性小耳并外耳道闭锁进行术前高分辨率CT检查,术前在CT定位和指导下打开骨性外耳道,一期进行耳廓、外耳道、中耳成形。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4年,听力平均提高28dB,耳廓外观满意,无外耳道再狭窄或闭锁。结论:高分辨CT定位、指导下打开骨性外耳道安全、快捷,一期进行耳廓、外耳道、中耳成形能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及伴外耳畸形外耳道、中耳乳突胆脂瘤病人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31例病人中为单纯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伴发外耳道脂瘤,进行外耳道胆脂瘤根治术,并行外耳道成形术,其中7例进行外耳道成形+鼓室成形术;22例为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伴发中耳畸形和中耳乳突胆脂瘤,在根治胆脂瘤的同时,行外耳道成形术,其中13例进行鼓室成形术,随访3个月到1年。结果:7例外耳道成形+鼓室成形术者,成功率为85.7%(6/7);13例进行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者,成功率为76.9%(10/13)。凡鼓室成形术成功者听力均提高15dBHL(语言频率500-2000Hz)。结论: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伴发外耳道胆脂瘤或中耳胆脂瘤病人,在彻底清作胆脂瘤的基础上进行鼓室成形术,可以提高病人的听力;术中发现中耳畸形常有面神经遮盖卵中无卵圆窗者,对该类病人应在控制感染后再行前庭或半规管开窗术。 相似文献
6.
外耳道胆脂瘤多发生于成人。对于外耳道骨壁、鼓室及乳突遭破坏的病例,则常需手术治疗。目的是清除胆脂瘤病变,防止复发。1983年10月~2001年8月,我们对外耳道骨质遭破坏吸收、甚至乳突广泛破坏的患者43例43耳,根据胆脂瘤侵及的范围不同进行分型,选择不同术式进行治疗,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耳道胆脂瘤(EACC)的临床特点,并评估其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47例(47耳)EACC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接受听力学检查,耳内镜及颞骨CT检查。 结果 所有患者外耳道均可见黄白色鳞状或肉芽样物阻塞。耳闷胀感、耳痛及耳流脓是EACC常见症状。CT显示41耳有骨破坏。按Holt分期:47耳中,Ⅰ期6耳,Ⅱ期29耳,Ⅲ期12耳。对Ⅰ期6耳及Ⅱ期5例儿童患者行EACC和/或肉芽去除术;对24例Ⅱ期成人患者联合行胆脂瘤清除及外耳道成形术;12例Ⅲ期患者中,9例行乳突改良根治术和/或鼓室成型术,3例行乳突根治术。所有患者术后2周干耳,3个月内术腔完全上皮化。除3例行乳突根治术的患者术后听力无改善,其余44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未见EACC复发者。 结论 EACC可被误诊,骨质破坏是其最重要的特征。颞骨CT有助于EACC的分期及制定治疗方案,应根据疾病分期、患者年龄及听力水平选择手术方法。彻底清除胆脂瘤及保持外耳道宽敞是治愈该疾病及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体皮质骨重建骨性外耳道后壁在手术治疗Ⅲ型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10例(11耳)临床诊断为Ⅲ型EACC患者,均一期行完壁式乳突切开+自体皮质骨外耳道后壁重建术+鼓室成形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0例(11耳)患者,10耳恢复外耳道的正常生理结构;
1耳术后出现外耳道狭窄,给予膨胀海绵扩张3个月后恢复外耳道的正常生理结构。结论 手术治疗Ⅲ型EACC中应用自体皮质骨重建外耳道后壁并同期行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能彻底有效清除胆脂瘤、恢复外耳道及中耳正常生理结构、术后复发率低、听力提高满意,值得进一步应用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点、分型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60耳)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外耳道胆脂瘤临床表现以听力下降、耳痛、耳漏、耳闷较为多见,病变向周围侵犯还可致面瘫、眩晕及张口受限等,外耳道可见肉芽或团块状组织堵塞。CT可显示外耳道骨壁破坏吸收致外耳道烧瓶状扩张。将本组患者分为:Ⅰ型26耳,行外耳道成形术;Ⅱ型14耳,行外耳道成形术及鼓室成形术;Ⅲ型19耳,行乳突根治术;Ⅳ型1耳,行外耳道成形及颞颌关节囊修补术。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均无复发。结论:外耳道胆脂瘤破坏范围不仅局限在外耳道,而且还可侵犯中耳甚至颞骨外结构,术前根据临床表现及颞骨CT来进行不同的分型,从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彻底清除外耳道胆脂瘤、提高听力及减少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虚拟耳镜在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例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行颞骨薄层CT检查,其中8例接受外耳道成形术、鼓室成形术。螺旋CT获取原始图像数据,经软件三维重建后,以虚拟耳镜方式观察中耳等结构。结果:虚拟耳镜能够清晰显示镫骨、锤砧复合体、面神经(仅限鼓室段)、砧镫关节、圆窗龛及中耳腔等结构,与手术探查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87.5%、100.0%、i00.0%、75.0%、100.0%和100.0%。结论:虚拟耳镜有助于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术前评估,使手术方案达到个体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耳外伤后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点,避免误诊。方法回顾分析11例外伤后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病史、耳内镜检查、听功能检测、颞骨CT及手术所见等方面总结分析其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颅外伤史,其中车祸伤致颞骨骨折7例,工地砸伤颞骨骨折3例,狗咬伤1例,均以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伴不同程度的耳闷、耳流脓、耳痛、耳鸣等症状。外伤时间3个月至4年,纯音听阈显示患耳为传导性听力损失,0.5~4 kHz气导平均听阈为(42.10±3.50)dBHL,治疗后3、6、9、12个月,患者纯音听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颞骨CT显示,11例患者外耳道均有密度增高影,其中6例上鼓室、鼓窦、乳突区见密度增高影。手术清除病变,通畅引流,11例均治愈。随访3个月至1年,无复发。结论对于外耳道损伤后逐渐有原因不明的听力下降要警惕外耳道胆脂瘤的发生,除脑脊液耳漏外,外耳道裂伤建议碘仿纱条填压并定期追踪观察,防治瘢痕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共42例(44耳)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因外耳道骨性狭窄所致2耳,骨瘤阻塞所致2耳,其余主要与炎症、耵聍、挖耳损伤等有关。按Holt分期,Ⅰ期7耳.Ⅱ期22耳,Ⅲ期15耳。单纯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25耳(门诊20耳)中.随访1-5年,外耳道胆脂瘤复发3耳,1耳上鼓室侵犯行改良乳突根治术;9耳伴有外耳道肉芽者,行外耳道肉芽切除术及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后恢复良好,2耳伴有外耳道狭窄行外耳道成形术;改良乳突根治术5耳.乳突根治术2耳,随访6月~11年,无胆脂瘤复发,1耳术后外耳道口狭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行外耳道成形术1耳,外耳道骨瘤切除及鼓膜成形术1耳,乳突骨瘤切除并外耳道成形术1耳。结论外耳道胆脂瘤多为自发性.具有破坏性,治疗原则是早期彻底清除胆脂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EACC)的表现特征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7例(21耳)入院手术治疗的EA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病因、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探讨这些特点对临床处理方法的影响。结果:8耳行外耳道成形和EACC切除;1耳术中仅行外耳道成形和EACC切除,待二期行鼓室成形手术;3耳清理鼓室内病变后将颞肌筋膜内植,行鼓膜修补。9耳采用耳后切口,行开放式乳突根治。结论:EACC的病因学特点和病变的范围决定其处理方式,颞骨CT有助于了解病变的范围,制定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外耳道胆脂瘤(EACC)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1993~2003年收治的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18例EACC患者,根据病变的范围和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其治疗原则是彻底清除EACC和肉芽组织,促进创面愈合。结果:外耳道骨质破坏13例,外耳道深部为白色或黄色上皮角化物或耵聍样团块阻塞18例,外耳道口肉芽阻塞、皮肤红肿或外耳道狭窄15例,EACC侵犯乳突和上鼓室4例,鼓膜穿孔2例。随访1~6年,无复发。结论:EACC是以疼痛、间歇耳漏和骨质破坏为其特征的外耳道疾患,其治疗原则是彻底清除胆脂瘤囊袋、肉芽组织,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canal cholesteatoma,EACC)的CT分期方法和手术方式。方法对66例(66耳)EACC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颞骨CT中EACC的侵犯范围进行分期,并对不同分期EACC的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66例EACC中,I期13例(19.7%),II期35例(53.0%),III期18例(27.3%)。13例I期病例中,11例行胆脂瘤清除术,2例行外耳道成形术;35例II期病例中,34例行外耳道成形术,1例行乳突切开术+外耳道成形术;18例III期病例中,10例行鼓室成形术+外耳道成形术,2例行乳突切开术+外耳道成形术,6例行乳突切开术+鼓室成形术+外耳道成形术。随访6个月~3年,61例无复发,2例复发,3例失访。结论 EACC的CT分期有助于选择正确的EACC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完整骨性外耳道鼓室成形术对骨性外耳道缺损重建及对听力、干耳、术后大术腔引起耳部不适症状的影响。方法 2006~2010年收治胆脂瘤型中耳炎7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开放式,采用乳突根治术或改良乳突根治术;观察组为完整骨性外耳道鼓室成形术,术中在彻底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保留或重建骨性外耳道。结果 与传统乳突根治术或改良乳突根治术相比,完整骨性外耳道鼓室成形术在听力提高、干耳及消除不适症状方面有更好疗效。结论 胆脂瘤型中耳炎术中保留或重建骨性耳道对术后提高听力、尽早干耳及消除“根治腔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侵及鼓室、乳突的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2003年收治的侵及鼓室、乳突的外耳道胆脂瘤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病变均不同程度破坏外耳道四壁并向后扩展至乳突腔.其中4例鼓膜松弛部穿孔,胆脂瘤侵入鼓室,听骨链受压、内移,或不同程度破坏.3例面神经垂直段骨质破坏.1例乳突广泛破坏,硬脑膜裸露.1例先天畸形外耳道狭窄.根据病变的范围,8例行改良乳突根治术,5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1例行外耳道扩大成形术.10例听骨链未受累的,术后听力恢复正常,1例听骨链受压变形、移位,术后仍达到正常听力.3例听骨链中断,行听骨链重建术,语言频率气导平均听阈提高15 dB~20 dB.14例患者随访18个月至5年未见复发.结论外耳道胆脂瘤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侵及鼓室乳突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有一定难度,术前常规高分辨颞骨CT扫描,有助于原发部位的判断及确定病变范围,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合并胆脂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其诊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6年6月间收治的伴有窦道形成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合并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例(10耳).结果 10耳均有耳后皮肤破溃流脓史,外耳道口直径约2 mm,颞骨CT显示10耳均有外耳道区域骨质吸收缺损,致骨性耳道增宽,增宽的外耳道内被软组织密度影填充.术中见10耳之外耳道内均充满胆脂瘤,且伴有耳道后上壁及下壁骨质压迫吸收.10耳均行外耳道成形术,其中8耳同时行听力重建术.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胆脂瘤组织,未见腮裂囊肿及瘘管组织.10耳术后外耳道均通畅,行听力重建术的8耳,听力改善(听力级)20~35 dB.随访1~3年,未见胆脂瘤复发.结论 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伴发胆脂瘤者,其外耳道骨壁极易受累及,从而出现外耳道骨壁缺损及耳后或颈部窦道形成,颞骨CT检查可发现外耳道骨壁缺损及胆脂瘤密度影.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type III EACC with lesions involving the posterior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and mastoid.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case review was conducted in 12 patients with type III EACC who underwent intact canal wall mastoidectomy with tympanoplasty and canal wall reconstruction with autologous cortical bone. Results: During the follow-up, all patients obtained successful results on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structures and hearing improvement, except for one patient who needed a revision operation for the fistula between the reconstructed wall and the mastoid. Conclusion: Intact canal wall mastoidectomy with tympanoplasty and canal wall reconstruction with autologous cortical bone wa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and inexpensive choice for the patients with type III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 (EACC) to achieve optimal outcomes.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