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纯母乳喂养是指婴儿出生后四个月内,除母乳外不添加任何液体或固体食物。我院于1995年6月开始实行母婴同室,纯母乳喂养以来,经过临床观察,发现多数母亲对部分母乳喂养较乐意接受,而对纯母乳喂养存在许多心理因素,在开展整体化护理过程中,针对产妇的心理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下面针对影响母养喂养的因素与护理宣教的方法浅淡如下:  相似文献   

2.
由于恐惧、紧张、依赖、角色缺如等心理因素而影响母乳喂养顺利进行、为此对产妇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正确引导产妇思维、鼓励意志、稳定情绪、自我调节等,使产妇以乐观、健康的心理接受母乳喂养,坚定信心,为4—6个月纯母乳喂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徐敏 《淮海医药》2003,21(3):234-234
世界卫生组织 (WHO)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推荐出生后头 4~ 6月应纯母乳喂养 ;婴儿出生后头几天是获得母乳喂养成功及出生后 4~ 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关键 ,而这几天又是在医院中渡过。虽然母婴同室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但产后诸多原因 ,如 :产妇心理因素、乳房因素、产后切口疼痛、哺乳姿势不正确 ,均影响早期母乳喂养成功 ,从而阻碍后期母乳喂养持续性。为了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不良因素 ,自1998年 1月以来 ,我科对母婴实施早期护理 ,为母乳喂养成功奠定了基础。1 临床资料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 ,我科出生新生儿 210 1例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20例婴儿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产妇接受系统的母乳喂养宣教,综合的护理措施能大大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结论开展系统的宣教,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粟波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244-245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乳房护理方面的问题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剖宫产后乳房护理病例,针对剖宫产后乳房护理存在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2例剖宫产产妇都能进行纯母乳喂养。结论做好宣教和指导,加强临床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纯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刘小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77-2678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的方法,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对2010年1~10月期间分娩的产妇1 00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3天泌乳充足率,产后42天纯母乳喂养率,产后4月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产后3天泌乳充足率和纯母乳喂养率增加,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明显促进产妇早期泌乳,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母乳喂养困难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采取护理对策,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通过临床观察的分析,找出影响母乳喂养的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实现产后早接触、早开奶、勤吸允、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结论护士适时对孕、产妇在产前、产时、产后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与技巧的指导,对解决母乳喂养困难,促进母乳喂养成功,提高产科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母乳喂养率调查与社区产妇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院自1993年创建爱婴医院,取消婴儿室,实行母婴同室制度,迈出了母乳喂养的关键一步,它奠定了1月龄母乳喂养的基础。但2~4月龄母乳喂养率却有随月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为了提高2~4月龄母乳喂养率,实现卫生部贯彻《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方案,提出的到2010年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以省为单位达到85%的目标,我们对辖区母乳喂养情况进行了调查,开展了社区产妇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延伸式纯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对产妇产褥期生理与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收治的300例产科住院分娩的孕产妇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产妇只接受产后住院期间病房护士的常规母乳喂养知识、喂养技巧指导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产妇产褥期给予电话随访和家访等措施进行延伸式护理干预促进纯母乳喂养和产妇康复.观察2组产妇产褥期母乳喂养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母乳喂养率及生理与心理状态,评价延伸式纯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喂养知识知晓率、技能掌握率和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产后6周,观察组子宫复旧不良、急性乳腺炎、痔疮、产后便秘、体重超重、切口愈合不良等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产后6周,观察组产妇发生抑郁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延伸式纯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可促进产科护士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实践活动,有利于产褥期健康知识的普及,从而促进母乳喂养顺利实施,对产妇产褥期生理与心理状态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存在的问题和护理措施。方法对1000例产妇在产后母乳喂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临床调查分析,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结果因心理因素经过健康宣教后100%顺利哺乳;乳房扁平以及乳头凹陷者经积极治疗后吸吮成功率为96.9%;乳头皲裂者治愈率为98.2%;乳胀者通过正确喂养,成功率为95.5%。结论通过产科护理干预,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梅荣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0):775-77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方法:通过临床观察,调查分析影响剖宫产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自信心增强,乳汁分泌增加,纯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结论:针对剖宫产产妇的不同情况,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消除不良因素和刺激;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按需哺乳,是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在不同的护理方法下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后48h纯母乳喂养率为77.78%,对照组为4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剖宫产手术后纯母乳喂养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剖宫产的产妇2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试验组由专职护士对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采用产前健康教育渗透,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技巧,增进母乳喂养,及时疏通乳腺管等,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试验组产妇术后48例乳汁充足达到85%,纯母乳喂养率85%,对照组产妇乳汁充足61.67%,纯母乳喂养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剖宫产术后的纯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剖宫产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早期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剖宫产产妇143例,随机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两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进行统计,并评价两组产妇泌乳量以及纯母乳喂养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泌乳量和纯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利于其早期母乳喂养,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将其作为剖宫产的常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代勤素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468-3468
我院住院产妇母乳喂养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但仍有部分产妇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母乳喂养坚持得不够,甚至有些人为中断母乳喂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我们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母乳喂养指导中,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产前产后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分泌的影响,总结提升初产妇母乳分泌水平对策,以期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 将200例在我院建档行孕期保健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初产妇均由同一组妇产科医师行常规产前保健、分娩管理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再予以产前产后母乳喂养专项护理干预。统计两组初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泌乳量,并行组间比较,对两组初产妇产后42d行母乳喂养成功率随访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产后24 h内、24~48 h内即开始泌乳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产后一周时泌乳量大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42 d时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初产妇行产前产后母乳喂养专项护理,可有效缩短初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提升泌乳量,提高纯母乳喂养成功率,对提升初产妇母儿健康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母乳喂养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卓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790-1791
目的:总结母乳喂养率与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年间住院分娩1840例产妇母乳喂养率与其影响因素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我院5年间母乳喂养率为61.41%,距WH0提出的80%的婴儿能有4个月纯母乳喂养相差甚远;母乳喂养影响因素中乳母心理因素为第一位.社会因素为第二位.结论:乳母的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是阻碍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8.
陈莉茗  颜莉 《淮海医药》2000,18(1):64-65
实行纯母乳喂养,是创建爱婴医院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护理与顺娩后产妇相比要困难得多,如何护理好这部分产妇.使她们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现就216例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的护理体会简述如下。1心理护理剖宫产的产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恐惧、焦虑、紧张、烦躁、畏难等心理障碍因素。这些不良因素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腺的调节发生深刻的变化,而泌乳与心理应激相关早已被认识,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必然导致乳汁分泌减少,这不仅影响新生儿的健康,还严重障碍了母乳喂养工作的开展。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0例实施剖宫产术妇女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组分配由资历较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母乳喂养专业性指导,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泌乳量。结果干预组患者泌乳量充足、中等、少和无奶的患者数分别为21、41、16和2例,对照组患者分别为6、20、35和19例;干预组患者纯母乳喂养率为9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专业的母乳喂养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泌乳量,也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值得在剖宫产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促进母乳喂养成功。方法对我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1526例产妇母乳喂养护理指导回顾性分析。结果 1526例产妇仅有61例未达到纯母乳喂养。结论取得成功母乳喂养除做好产前准备、产后开展早吸吮、建立母婴同室、和随访工作之外,还必须加强乳母的心理护理、乳房护理、及婴哺技巧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