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2008年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区范围8月龄~6岁儿童实施了麻疹疫苗(MV)后续免疫活动;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资料、疫苗分发数、疫情资料等,对报告接种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全疆麻疹强化免疫应种儿童1641861人,实际免疫儿童1616117人,接种率为98.99%,以县为单位报告接种率95%以上。结论开展MV初始强化免疫和后续强化免疫对控制麻疹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血清学效果抽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河北省首次实施麻疹疫苗(MV)初始强化免疫(catch-up)血清学效果。方法通过抽样,对同一人群采集强化免疫前后双份血清以及对不同人群分别于强化免疫前后采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强化免疫接种11920936人,接种率为92.30%;强化免疫后麻疹抗体阳性率从90%上升至99.7%以上,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从小于1000上升至2000以上,平均增长3倍以上;人群麻疹抗体滴度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低抗体人群比例下降,高抗体人群比例上升;强化免疫后3年内,抗体水平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MV初始强化免疫血清学效果非常显著,极大提高了人群抗体水平,减少了易感人群的积累,使麻疹发病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麻疹流行特点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布,为制定独山子区免疫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691人,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麻疹IgG抗体,分析比较各年龄组麻疹抗体水平。结果 4~8月龄儿童麻疹IgG抗体的阳性水平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最低,其余各年龄组麻疹抗体水平OD值均大于200,麻疹抗体免疫水平较高,19~22岁最高(t=2.46,P<0.05);不同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的阳性率虽有波动,但总体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结论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较高,通过强化免疫或常规免疫实施第二针接种,消除免疫空白,做好后续免疫,减少易感人群,是抵御麻疹输入和防止麻疹在本地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宜宾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 ,宜宾市麻疹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发病率 <1 5 /1 0万 ,麻疹疫苗 (MV)报告接种率 >95 % ,人群中已基本形成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近年由于部分地区实际接种率不高 ,以及免疫成功率下降 ,造成易感人群增多 ,使麻疹疫情有所回升。现对 2 0 0 1~ 2 0 0 3年宜宾市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 ,以探讨控制麻疹策略和措施。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来自本市麻疹疫情专报系统 ,包括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及主动监测等资料。人口资料来自市统计局。1 .2 诊断标准依据国家技术监督局《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 5 983 -1 995 …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雅安市适龄儿童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前后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免疫规划,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250人份MV强化免疫前后500份血清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MV强化免疫前阳性率为94.40%,麻疹IgG抗体平均浓度为1524.24mlU/ml;MV强化免疫后阳性率为100%,麻疹IgG抗体平均浓度为1 893.14mlU/ml.强免前后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0,P<0.05)),有MV免疫史的免前麻疹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未接种者(x2=11.95,P<0.05)).结论 雅安市适龄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强化免疫能提高人群免疫覆盖率,消除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疆麻疹流行特征及实施的免疫策略,为麻疹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新疆麻疹相关文献及资料,整理疫苗接种前后麻疹发病特征及防控措施,分析新疆麻疹发病的规律及特点。结果 2004年以来新疆麻疹发病呈现2~3年的流行周期,发病地区主要分布在免疫薄弱和流动人口多的区域,冬、春季高发,人群分布以小年龄组模式为主;新疆主要采取常规免疫接种和后续的强化免疫、查漏补种、麻疹监测等免疫策略。结论新疆麻疹发病呈周期性波动,基础免疫有漏种人群,应针对15岁以下人群开展含麻类成分疫苗查漏补种为主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及时处理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新疆奎屯市重点人群5种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免疫水平,评价免疫效果,为制定免疫规划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4月29日─5月7日,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奎屯市5个街道1个乡的6个月~1岁、1.5~2岁、3~4岁、5~6岁4个年龄组儿童,每个年龄组抽25~40人,共计125人;抽取新疆内初班初一学生(12~13岁)68人及育龄妇女(20~45岁)46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麻疹、风疹、腮腺炎、脊髓灰质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Ig G抗体。结果共采集血样标本239份检测Ig G抗体,其中麻疹抗体阳性率最高为90.38%,其次为脊髓灰质炎(86.19%)、风疹(84.52%)、腮腺炎(80.33%)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78.24%);不同年龄组,麻疹(χ2=23.18)、腮腺炎(χ2=28.76)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χ2=42.81)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疹抗体阳性率最高为3~4岁组(100.00%),最低为6个月~1岁组(66.67%);腮腺炎抗体阳性率最高为3~4岁组(94.74%),最低亦为6个月~1岁组(51.8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阳性率最高为1.5~2岁组(92.86%),最低为6个月~1岁组(51.85%);不同年龄组间风疹(χ2=6.76)和脊髓灰质炎(χ2=6.80)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接种单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39,P0.05)。结论新疆奎屯市预防接种工作还存在免疫薄弱环节,应针对重点人群提高各类疫苗的有效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提高疫苗的接种质量,应特别关注6个月~1岁组的儿童。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阿勒泰地区麻疹减毒活疫苗后续强化免疫活动,加速控制麻疹,到2012年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方法收集汇总全地区麻疹后续强化免疫报表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地区麻疹减毒活疫苗后续强化免疫接种8月龄-6岁目标儿童共45616人,报告接种率和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根据地区统计局公布的人口资料推算,估算接种率为89.32%。结论本次强化免疫覆盖了大部分“零”剂次免疫及未进行第二剂次接种的儿童,有效地减少了易感儿童的积累。强化免疫的顺利实施对今后阿勒泰地区控制麻疹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5年新疆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疆麻疹疑似病例进行鉴别诊断,正确掌握强化免疫后麻疹疫情动态。方法2004年11月对全疆学龄前和学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2005年对收到的237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测定了麻疹IgM抗体和风疹IgM抗体。结果麻疹IgM抗体阳性率3.38%,风疹IgM抗体阳性率67.62%,8个月~14岁年龄组184例,风疹阳性率最高(64.67%)。结论有部分风疹病例误诊为麻疹,提示我们在麻疹消除阶段应密切注意风疹的流行和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云南省西畴县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情况和掌握人群免疫水平.方法 采取分层和整群抽样(PPS)方法调查378人.结果 共监测378人,各年龄组麻疹疫苗接种率均为100%.各年龄组麻疹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岁组96.29%、1~2岁组90.74%、3~4岁组88.89%、5~6岁组94.44%、7~ 10岁组96.3%、11~14岁组96.3%、15~19岁组100%.结论 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国家免疫规划要求的以乡镇为单位95%以上.各年龄组麻疹血清抗体均在90%以上,说明人群已建立了良好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通山县免疫规划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率和麻疹抗体水平,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PS法对抽取的8~24个月龄210名儿童进行MV首种接种率调查和麻疹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10名儿童MV接种率为90%,麻疹IgG抗体阳性率87.17%,GMT水平为1:893。结论通山县8~24个月龄儿童的MV接种率和麻疹抗体阳性水平不高,没有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8年大理州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麻疹流行情况,评估麻疹疫苗预防接种效果,为制定大理州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2018年大理州3783名健康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麻疹IgG抗体,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流行情况及抗体水平监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年大理州报告麻疹病例42例,发病率为11.91/100万。发病年龄主要以3岁以下婴幼儿及35~44岁年龄段的人群为主;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25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9.53%,其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 GMC)最低,接种2剂次的阳性率最高,接种3剂次的保护率和GMC最高;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显示,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C均以1~2岁组最高,<1岁组阳性率最低,25~34岁组保护率和GMC最低,各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大理州基本形成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但3岁以下婴幼儿和35~44岁年龄段人群麻疹发病的风险高。应在加强常规免疫工作的同时,调整免疫策略,在高危人群中开展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健康人群麻疹、风疹和脊髓灰质炎的抗体水平,为相关部门制定控制和消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成功率监测要求,对辖区内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麻疹、脊髓灰质炎和风疹血清lgG抗体。结果麻疹、风疹和脊髓灰质炎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92.86%、91.52%、95.09%;麻疹、风疹抗体水平较低,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较高,三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6,P<0.01)。结论兰州市红古区麻疹、风疹同步控制较为可行且效果显著,有待提高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和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9月龄~6岁健康儿童麻疹和风疹抗体水平,及时发现免疫薄弱人群,采取针对性免疫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采集839名9月龄~6岁健康儿童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和风疹IgG抗体.结果 839名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4.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 541.2 mIU/ml;风疹抗体阳性率为92.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958.4 mIU/ml.不同免疫剂次和不同年龄组儿童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和GMT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克苏地区9月龄~6岁健康儿童麻疹、风疹IgG抗体水平总体较高,但仍存在薄弱环节,1岁以下儿童是麻疹和风疹的高危人群,应加强此部分人群的针对性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5.
2002年5月~2005年4月,新疆青河县先后两次实施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其中2002年5月实施的强化免疫为麻疹暴发后针对8个月~6岁目标儿童的应急接种, 2005年4月实施的是自治区统一部署的全区性麻疹强化免疫性活动,目标人群为8个月~4岁儿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州)健康人群麻疹抗体和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表面抗体水平状况,为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分层抽样法在全州3个县(市)抽取健康人群226人,进行部分疫苗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本次共调查监测226人,检测出麻疹抗体阳性212人,阳性率为93.81%,麻疹IgG抗体含量均值(GMC)为1 017.59 mIU/ml;检测出乙肝抗-HBs阳性195人,阳性率为86.28%,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2.21%。结论昌吉州健康人群麻疹抗体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维持较高水平,但仍需进一步提高接种水平,构建全人群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疆博尓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0~15岁儿童的麻疹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个县(市)随机调查0~2岁、3~5岁、6~8岁、9~11岁、12~14岁5个年龄组的儿童,每组10人;每个县(市、区)共抽查50人,采集儿童静脉血5 ml,离心后立即送博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结果 2012年博州儿童麻疹发病数为0;共检测麻疹标本166份,检出IgM抗体阳性161份,阳性率96.9%,3~11岁儿童阳性率最高;地区、城乡、性别、年龄的分布,各类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都大于90%,8个月~2岁组儿童是基础免疫对象,麻疹抗体阳性率92.3%,3~15岁儿童至少有3次以上麻疹类疫苗接种史,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5%以上。结论博州麻类疫苗基础免疫与强化免疫接种质量较高,但应加强<8月龄儿童、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避免免疫薄弱人群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新疆阿克苏地区麻疹流行特征,探讨麻疹流行特征和发病特点。方法对2009~2011年阿克苏地区的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1年阿克苏地区累计报告51例麻疹病例,年均发病率2.06/10万;由于经过2008年麻疹强化免疫,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00,P>0.05);3~5月为发病高峰,占总报告病例数的68.6%。结论新疆阿克苏地区麻疹病例中成人和未到免疫年龄段人群占较大比例,具有双向移位特征;要达到消除麻疹目标,在提高适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疫苗成功率以及加强麻疹监测系统灵敏性的同时,建议适时开展成人强化免疫工作和提前麻疹疫苗初次免疫时间,进而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并掌握新疆精河县健康人群麻疹和风疹抗体水平,评价疫苗接种效果和人群免疫状况,查找基础免疫薄弱环节,为制定免疫规划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在县所辖的5个乡(镇、场)分层抽取7个年龄组健康人群215人,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麻疹Ig G和风疹Ig G。结果麻疹Ig G总阳性率66.51%,风疹Ig G总阳性率48.37%;不同性别麻疹(χ2=0.27)和风疹(χ2=3.26)Ig 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年龄组麻疹Ig 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7,P0.05)和风疹Ig 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5,P0.05);不同族别麻疹(χ2=0.71)和风疹(χ2=7.27)Ig 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精河县不同年龄、族别和性别组的健康人群麻疹Ig G和风疹Ig G阳性率、总Ig G阳性率均远低于接种后Ig G阳性率达到90.00%以上的标准,不具备有效的群体免疫屏障作用;今后应重视8月龄儿童"麻风"、18月龄儿童"麻腮风"疫苗的及时接种,持续开展对未种人群含麻疹、风疹类疫苗查漏补种,适时开展含麻疹和风疹类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扩大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3年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麻疹疫情报告和发病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上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年克拉玛依区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22例,发病率8.42/10万;发病呈现明显季节性,为单峰型,5─7月为发病高峰;辖区内除金龙镇、五五新镇街道和小拐乡外均有病例报告,城区发病高于农村;〈8月龄和≥19岁年龄组病例构成较多,以散居儿童发病最高;2013年克拉玛依区先后3次开展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活动,累计接种1 463人。结论提高适龄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麻疹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提高疆内初高中生、外来务工人员、育龄妇女等特殊人群麻疹覆盖率;适时开展高质量的麻疹强化免疫是目前提高免疫接种率,保护小月龄儿童和成年人不受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