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建立药食同源药材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评价茯苓等10种药材中镍的污染状况。方法 前处理采用微波消解和湿法消解两种方式,优化石墨炉升温程序,测定市售药食同源药材中镍的含量。结果 镍的检出限为0.75 ng/mL,精密度RSD为0.90 %,微波消解法的回收率在92.7 % ~ 100.9 %之间,湿法消解的回收率在90.5 % ~99.4 %之间。以3 mg/kg为限量值,药食同源茯苓等10种药材中镍超标23.5 %,药材中镍的每日摄取量是WHO准则规定的耐受摄入量的11.5 %。结论 所建方法快速准确,适合于药材中镍的检测。市售药食同源茯苓等10种药材中镍含量偏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4种药食同源根茎类药材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方法:ICP-MS仪同时定量4种药材中的铅(Pb)、镉(Cd)、汞(Hg)、砷(As)、铜(Cu)的含量。结果:各元素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5),平均回收率为94.25%~98.40%,精密度和重复性的RSD值均小于5.0%。结论:对4种药食同源根茎类药材质量进行危险性评估及预警分析,为制定限量标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同地域的6种药食同源药材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进行测定,为药材的安全性评价和监管及相应措施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检测方法,运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药材中重金属铅、砷、镉、汞、铜残留进行含量测定,运用气相色谱法对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并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WM/T 2-2004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及《GB 2763-2014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法典或标准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限量对比,评价不同地域的污染状况及药材品质。结果:根据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测得不同地域的6种药食同源药材均未超出《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规定的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的限度,但其中样品6、9的砷含量均大于1.0mg·kg~(-1),样品5、6、7、8、9、10、11、12的镉含量均大于0.5mg·kg~(-1),均超出《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中的污染物限量。结论:我国镉和砷污染状况仍然严峻,全面禁止有机氯农药的使用初显成效,药食同源药材的监测力度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介绍了薏苡仁、莲子、山楂、荷叶、白扁豆、草果、白果等7种药食同源类药材的电子交易规格等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挖掘《本草纲目》木部中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药食同源药用植物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详细梳理《本草纲目》木部中作为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食用部位、服食方法、饮食宜忌等相关记载,并与《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以下简称《药食同源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本草纲目》木部共记载了43个药食同源药用植物,占木部药物总数的27.92%。其中,有35个品种尚未被《药食同源目录》收载,提示《本草纲目》对挖掘药食同源品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草纲目》记载了同一品种的多个药用部位均可食用,所载药食部位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相同的药用植物共9个品种,药食部位不同的药用植物共14个品种;《本草纲目》详细记载了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食用部位,可以分为嫩芽类、嫩苗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皮类6种类型;此外《本草纲目》还详细记载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适宜人群、用法用量、饮食宜忌以及炮制减毒等相关的服食禁忌。结论:《本草纲目》木部记载了丰富的药食同源信息,为挖掘药食同源新资源、拓宽药食部位、开展传统特色食用方法及建立完备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利用体系提供了翔实的本草学史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本草纲目》草部中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相关信息,为研究药食同源药用植物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详细梳理《本草纲目》草部中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药食记载、服食方法、饮食宜忌等相关内容,并与《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以下简称《药食同源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本草纲目》草部共记载了151个药食同源药用植物,占草部药物总数的33.78%;《本草纲目》草部有126个品种尚未被《药食同源目录》收载,提示《本草纲目》对挖掘药食同源品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草纲目》记载了同一品种的多个药用部位均可食用,所载药食部位与《中国药典》相同的药用植物共41个,不同的共40个;《本草纲目》记载了非常丰富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食用部位,可以分为根及根状茎类、嫩苗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五大类型;此外,《本草纲目》还详细记载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食用方法,以及个人体质、用法用量、饮食宜忌以及炮制减毒等相关的内容。结论:《本草纲目》草部记载了丰富的药食同源信息,为挖掘药食同源新资源、拓宽药食部位、开展传统特色食用方法以及建立完备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利用体系提供了翔实的本草学史料。  相似文献   

7.
全草类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露阳  张志锋  王庆颖  李芸 《中草药》2021,52(15):4722-473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保健和养生。全草类药食同源中药大多被人们当野菜食用或作茶饮,以达到养生和防治慢性病的目的。但并非所有药食同源中药都适用于所有人群,一部分药材的潜在毒副作用也随着其被广泛食用或药用而被发现。对药食同源目录中全草类品种的安全性、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这些品种的食疗、保健应用及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光  苏芳芳  陈敏 《中国现代中药》2021,23(11):1851-1856
药食同源物质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其理论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千金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完善。我国对药食同源物质的管理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到2021年11月,我国药食同源物质正式进入依法管理阶段,同时也标志着我国药食同源物质相关产业正式成为中医药行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药食同源物质可作为药粥、药酒、药茶、煲汤料、刺身等多种形式使用,预包装食品也将是今后药食同源物质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发展药食同源物质,不仅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需要,也契合健康中国的发展理念,顺应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并能够促进中药产业多元化。药食同源物质的发展应注重安全性、可控性,需要建立可追溯的质量体系、药食同源物质的评价和标准,推动药食同源文化传播,扩大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文献的数据挖掘,初步探讨干预胃癌癌因性疲乏(CRF)的药食同源中药用药规律,并结合CRF中医病机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分析。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筛选自建立数据库开始至2022年4月10日期间治疗胃癌CRF的临床文献,借助Microsoft Excel 2021及SPSS Modeler 26.0统计软件,以2018年卫健委公布的110种药食同源中药为参考,对收集文献所涉及的药食同源中药进行频数频率、性味归经、药效分类、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根据统计结果探讨药食同源中药干预胃癌CRF的用药规律。结果:收集文献中共有药食同源中药43味(占2018年卫健委所公布110种药食同源中药的39.09%),出现频数376次(占文献全部165味中药出现频数的49.41%);频数≥10次的药食同源中药共14味,按频数降序排列依次为黄芪、茯苓、当归、甘草、党参等;干预胃癌CRF的药食同源中药四气以平、温为主,五味以甘味药为主,归经以归脾经最多;发掘出21组治疗胃癌CRF的药食同源中药组合,支持度最高的组合是黄芪-当归;聚类分析提取获得3个核心聚类群。结论:药食同源中药干预胃癌CRF以健脾和胃为基本治则,辅以补肺滋肾,养血生津,理气燥湿为法,常用药食同源中药为黄芪、茯苓、当归等,可将这些药食同源中药用于胃癌CRF的治疗及保健食品的开发中。  相似文献   

10.
药食同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药食同源产业是国家发展"健康中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伴随国内政策的高度支持与国外环境的日益友好,药食同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映射出一些问题。法定药食同源品种可依据中医保健功能与性味功效特性归纳为7类,为开发应用提供借鉴。深入市场调研、掌握市场需求、加强基础研究与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建设标准体系,将有利于开发集安全性、风味性及个性化于一体的药食同源产品,促进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的打造。  相似文献   

11.
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标准(以下简称省级中药材标准)是国家药材标准的补充,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完整的标准体系,在相应药材的生产、检验、使用、流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我国省级中药材标准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省级中药材标准现状及其收载的药材品种进行梳理,对动植物药材品种数量、科属分布、药用部位,以及矿物药的主要元素进行分析,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建议加强省级中药材标准的管理,进一步协调不同省级中药材标准的关系,建立药材标准共享机制及快速修订机制,提高药材标准的可控性。对省级药材标准的梳理能够较好地反映目前省级中药材标准现状,为今后的标准制修订和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瑶族药(以下简称瑶药)材品种混乱、质量标准不够完善是制约瑶族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采用查阅文献结合实地调查的方法对瑶族医药用豆科植物(以下简称豆科瑶药)的品种、基原、药用部位、功效及标准现状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发现豆科瑶药有37属94种,涉及62个瑶药品种,其中11个为瑶族老班药,9种豆科瑶药被广西瑶药材质量标准收载;不同文献记载的豆科瑶药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功效等不尽相同;除与中药交叉使用的11个品种的质量标准较为完善外,多数品种仅有性状、鉴别等项规定。应加强瑶药特色品种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质量标准等研究,促进其规范使用及资源的发掘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备受关注。通过回顾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检测标准发展进程、比较国内外有害残留物标准,呈现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残留检测标准发展脉络。近年来,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标准不断完善,检测技术与国际标准主流检测技术接轨,污染物的限量标准稳步增加完善。对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污染报道和本课题组近年来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残留物呈现总体检出率不高且大部分残留物检出量较低的特点。国家监管部门在中药安全性监控方面的政策引导使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残留物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然而,部分中药品种外源性有害残留污染情况仍较为严峻,如部分药用部位为花、果实及全草类的药材禁用农药检出率较高,甚至存在超标现象;部分种子、动物类药材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分析目前标准及污染现状,提出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残留监控的重点关注对象及发展方向,旨在为中药安全性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对广东省境内水生、耐盐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广东省水生药用植物共160种,隶属54科90属,涉及国家重点调查药材12种;耐盐药用植物269种,隶属63个科197属,涉及国家重点调查药材22种。该省人工种植的水生、耐盐药用植物有30多种,规模超过22 000 hm2,占全省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10.5%;来源于水生、耐盐植物的药食同源中药材20余种,种植规模达9000 hm2。广东省水生、耐盐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建议根据生态环境和区域内产业需求对水生、耐盐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各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国家药品评价性抽检、专项抽检、日常监督抽检等工作基础上,对2020年全国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抽检数据和结果进行汇总,梳理并分析了全国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质量总体情况和总趋势;提出了相关的质量监管策略与建议,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相关中药材及中药饮片标准、制定实施相关药品监督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传统医药市场,我国进口药材历史悠久、数量快速增长。对2010—2019年的药材进口情况进行回顾,系统梳理了当前进口药材的法规监管和标准体系,分析了当前存在的法规不协调、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建议通过监管创新和标准升级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恩施州GAP地道药材品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对恩施州的12个GAP药材品种药用部位、种植土壤的重金属元素的分析研究,查明了药材中重金属铅、砷、镉、铬、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铬是药材中主要污染元素,在被检测的药材中超标的占25%;其次为镉、铅分别有一个品种超标,占被检测对象的8.3%;其它无超标现象。结论:恩施州的12个GAP地道药材品种的安全性较好,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药用植物出口标准;个别元素超标的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是表征中药材品质的标志,是衡量和评价中药材质量好坏的标准,也是中药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梳理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形成及政策支持情况,并基于不同药用部位商品规格等级研究实例进行分析,总结了现阶段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研究状况。针对目前研究的困境及尚无统一标准的问题,从商品规格等级研究对象、方法、管理、宣传、推广和应用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充分了解山西省中药材,特别是“十大晋药”中药材的品种分布和发展趋势,为全省中药材种植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也为探索山西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和科学支撑。方法 依托县级中药材业务部门的调查数据及实地调研材料,结合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长治综合试验站、浑源综合试验站、运城综合试验站的抽样调查资料,对2021年山西省中药生产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山西省以连翘、黄芪等“十大晋药”中药材为代表的中药材区域布局基本形成,种植面积快速增长,产量产值稳定增加,但也存在道地优势开发不足、良种繁育推水平不足、产地初加工能力不足、品牌数量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结论 应从资源保护利用、良种选育推广、生产标准规范、人才培育引进及融合创新发展等方面推进山西省中医药强省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国家药品评价性抽检项目采用“分散抽样-标准检验-探索性研究-综合评价”的模式对上市后的药品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价,从而促进药品质量的提升,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引导医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药饮片抽检是国家药品评价性抽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2020年国家药品抽检8个中药饮片品种的质量报告为基础,对标准检验及探索性研究结果进行数据汇总及分析,剖析中药饮片质量情况、标准现状、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全产业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相关建议可为加强科学监管、提升中药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