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伍睿 《基层医学论坛》2016,(28):3970-3971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联合可达龙、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时采取扩冠、溶栓、吸氧、抗凝、止痛等常规疗法加用倍他乐克治疗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可达龙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心源性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源性事件发生率为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可达龙和门冬氨酸钾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以及减少心源性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倍他乐克联合可达龙、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进行讨论。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倍他乐克治疗)以及研究组(倍他乐克联合可达龙、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平均每组5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6.22%(51/53)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81.13%(43/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倍他乐克的基础上联合可达龙以及门冬氨酸钾镁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在临床治疗上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采用倍他乐克联合可达龙、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确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方法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编号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均各为40例,对照组给予陪他乐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可达龙、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3例。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首选倍他乐克联合可达龙、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的方式,此方法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德冰  吴宗波 《黑龙江医学》2006,30(11):852-853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41),所有病例都给予静脉给药溶栓治疗,治疗组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对照组给予极化液。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对AMI溶栓治疗中心律失常和心脏性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溶栓再灌注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和心脏性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门冬氨钾镁用于AMI可明显减少心律失常及心脏性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早期急性心梗患者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第四军医大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早期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每组各75例。常规组:口服可达龙0.2g,1次/d。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40m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四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情况。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常规组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9.33%,明显低于常规组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可达龙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早期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并发症情况少,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钾镁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将 12 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当日 ,静滴门冬氨酸钾镁 10 0ml,第 2~ 5日静滴剂量每日 5 0ml ,第 6日改为口服。观察两组 1个月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 11%和 2 6% (P <0 .0 5 ) ;心衰发生率分别为 11%和 2 8% (P <0 .0 5 ) ;1个月内病死率分别为 9%和 2 5 % (P <0 .0 5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可有效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衰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门冬氨酸钾镁的治疗方式。统计两组60例患者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性,避免了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溶栓、抗凝、扩冠等);治疗组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门冬氨酸钾镁50~100ml+10%葡萄糖500ml+胰岛素8U静滴,1次/d,第1天100ml(前5h50ml),第2天起减为50ml,使用7d,行心电、血压、呼吸监测,观察心律失常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6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无不良反应,而室上性、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可明显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孙爽  刘惠明  沈彦祥 《现代医学》2001,29(5):323-324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钾镁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在相同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门冬氨酸钾镁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3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点滴,对照组给予10%氯化钾10-ml、胰岛素8-U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点滴;1次*d-1,10-d为1个疗程.结果门冬氨酸钾镁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心功能的改善率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76例。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常规治疗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n=38)与对照组(常规治疗,n=38)。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清钾水平、血清镁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7%(36/38)、76.3%(29/3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钾、血清镁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前48h内的心绞痛发作对初次AMI临床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38例均为初次AMI患者,按发病前48h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缺血预适应(IP)组(n=54)和非缺血预适应(NIP)组(n=84),对比两组心肌酶峰值、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院内死亡率。结果IP组临床及近期预后较好,表现为心肌梗死范围较小(P<0.05),心肌酶峰值较低(P<0.05),近期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明显心力衰竭、心源性病死率均低于NIP组(P<0.05)。结论初次AMI前48h内心绞痛的发作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心肌缺血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闫丽 《当代医学》2022,28(3):61-63
目的 探究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9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单用组(n=44,使用胺碘酮治疗)与联用组(n=45,使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心电图PR...  相似文献   

13.
倍他乐克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越  张世新 《疑难病杂志》2005,4(4):193-19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改变及小剂量倍他乐克对AMI患者HRV改变的干预。方法分析67例AMI患者及年龄、性别与其匹配的正常对照组40例。AMI患者分为倍他乐克组(n=42)及对照组(n=25)。测定2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3个月的24hHRV。对倍他乐克组治疗前后24hHRV时域指标进行多方面分析。结果(1)AMI组HRV各项时域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2)AMI组中前壁梗死各项HRV时域指标虽较下壁梗死低下,但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3)AMI组住院期间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HRV时域指标较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显著降低(P<0.05);(4)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25mg/日)3个月后HRV各项时域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恢复(P<0.05);(5)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6)小剂量倍他乐克对不同部位、年龄、性别AMI患者HRV各项时域指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可显著改善降低的HRV,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5 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85例 ,对照组 6 5例 ,2组在性别、年龄及病因等方面无差异 (P >0 .0 5 )。 2组均常规给予美托洛尔 ,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 4 0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对照组仅用美托洛尔常规治疗。 14天为 1疗程。结果 治疗组心律失常症状改善有效率 (85 .9% )明显高于对照组 (5 6 .9% ) ,P <0 .0 1;治疗组房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 (76 .5 % )明显低于室性 (92 .1% ) ,P <0 .0 5。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是治疗各种心律失常 ,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糖耐量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6例非糖尿病AMI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21例和糖耐量异常组25例,统计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恢复时间,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病死发生率的差异,观察1年内心绞痛积分和再次AMI发生率。结果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糖耐量异常组患者肌酸激酶恢复时间明显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积分和再次AMI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非糖尿病AMI糖耐量异常患者较之糖耐量正常者预后较差,控制AMI患者血糖水平,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硫酸镁和氨酰心安防治AMI室性心律失常效果的观察Ⅰ.急性心肌梗塞血清镁浓度变化及镁盐防治心律失常的价值朱兴雷邵建华王克平张兴华(山东省立医院内科)内容提要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常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为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梗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整群选取2009年9月—2013年9月间在该科经确诊的急性心梗心律失常的患者102例,经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其中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血清钾、镁浓度分别为(3.25±0.61)mmol/L、(0.75±0.13)mmol/L,对照组分别为(3.31±0.59)mmol/L、(0.76±0.15)mmol/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现观察组血清钾、血清镁分别为(4.45±0.26)mmol/L、(1.15±0.22)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2±0.53)mmol/L、(0.89±0.1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心律失常、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22%、6%;而对照组分别为55%、25%,观察组安全性更高(P<0.05). 结论 对急性心梗心律失常病人常规使用门冬氨酸钾镁,能够明显提高其血清钾镁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刘群锋  周万兴 《广东医学》2000,21(4):300-301
目的 对初次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前48h有无发作过心绞痛的患者的临床及近期预后进行评价。方法 74例初次AMI的患者,接受住院常规治疗,按梗死前48h有无心胶痛分为有IP组(n-36)、无IP组(n=38),两组基本临床情况相似。结果有IP组较无IP组心肌梗死范围小(P〈0.01),心肌酶峰值低(P〈0.01),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  相似文献   

19.
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救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频发多源性室早、室速、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的AMI合并恶性心律失常6例,均为前壁(广泛前壁)AMI患者,在常规治疗(扩冠、抗凝、抗心律失常、补钾、补镁等)基础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或倍他乐克3.125~12.500mg,每日2或3次(Bid或Tid),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加量到25—50mg,Bid或Tid。2例经多次电击复律及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等治疗未能终止室速、室颤发作,静脉应用艾司洛尔,先稀释后静脉注射5~10mg,继以1-2mg/min静脉滴注,约30min终止室速、室颤发作,静脉维持2d后改口服阿替洛尔12.5~50.0mg,Bid或Tid。结果 6例中抢救成功5例.死亡1例,存活率83.33%。除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开始阶段2例表现一过性低血压,1例因心功能不全猝死外,未见心功能恶化及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 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早期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频发多源性室早、室速、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的AMI合并恶性心律失常6例,均为前壁(广泛前壁)AMI患者,在常规治疗(扩冠、抗凝、抗心律失常、补钾、补镁等)基础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或倍他乐克3.125~12.500 mg,每日2或3次(Bid或Tid),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加量到25~50 mg,Bid或Tid。2例经多次电击复律及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等治疗未能终止室速、室颤发作,静脉应用艾司洛尔,先稀释后静脉注射5~10 mg,继以1~2 mg/min静脉滴注,约30 min终止室速、室颤发作,静脉维持2 d后改口服阿替洛尔12.5~50.0 mg,Bid或Tid。结果 6例中抢救成功5例,死亡1例,存活率83.33%。除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开始阶段2例表现一过性低血压,1例因心功能不全猝死外,未见心功能恶化及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 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早期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