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稳定期实施家庭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2011年因COPD急性加重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收入我科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通气功能改善后携带家庭型双水平正压呼吸机返家的患者15例为治疗组,同期因同样病情住院的患者在院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出院后仅用家庭氧疗的患者15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出院1年后随访,治疗组PaCO2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年平均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急性加重COPD的次数、住院天数、住院次数及住院费用比较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pH、Pa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不大,但较对照组有所改善。治疗组肺功能检查较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尽早实施无创机械通气,出院后在稳定期继续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能显著延长COPD稳定期,减少发作与住院次数,减缓肺功能的进行性恶化,同时使住院天数与费用明显下降。两组患者出院1年与出院时6MWD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陈奕翩  蒋玲  陈惠琼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438-1439,144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长期家庭氧疗(LTOT)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COPD患者分为LTOT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LTOT组同时接受LTOT。用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BODE指数来判定疗效。结果:FEV1%pred、BODE指数分值比较,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TOT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LTOT对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由医院至家庭的序贯性无创机械通气策略的可行性 ,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无创机械通气并携带家庭型呼吸机返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 10例(序贯治疗组 ) ,以同期同病情住院期间接受无创机械通气 ,出院后氧气治疗患者 10例作为对照组。通气方式均采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 +呼气末正压通气 (PSV +PEEP)。动态观察两组病例血气分析 ,记录无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次数、出院后 1个月 1秒钟用力呼气容量 (FEV1)。结果 序贯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进行机械通气后血气指标均显著改善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住院期间总无创机械通气时间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出院后 1个月PaCO2 分别为(5 1 6± 11 6 )和 (78 3± 10 8)mmHg(P <0 0 5 ) ,FEV1分别为 (73 4± 6 8) %和 (5 1 6± 12 0 ) % (P <0 0 5 ) ,住院次数分别为 0次和 15次 (P <0 0 0 5 )。结论 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尽早实施无创机械通气 ,出院后继续间歇使用无创机械通气 ,能显著减少住院次数 ,改善肺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COPD急性发作患者进行详细研究,按奇偶数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慢阻肺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并发症几率.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患者SaO2﹑PaCO2﹑PaO2等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O2(88.8±8.2)%﹑PaCO2(55.3±5.0)mmHg﹑PaO2(75.5±4.5)mmHg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病死率(2.5%)﹑平均住院时间(11.3±1.2)d﹑气管插管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面部受损﹑误吸﹑排痰障碍等并发症.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发作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压力家庭无创通气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2月因慢性阻塞性肺急性加重且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在本科室住院,经治疗后病情平稳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患者均出院后在家中继续使用无创通气,试验组使用高吸气压力,对照组使用常规吸气压力,比较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VC、FEV_1、PaCO_2、PaO_2数值及呼吸困难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的PaCO_2、PaO_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的PaCO_2、PaO_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治疗后的FVC、FEV_1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力家庭无创通气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降低二氧化碳潴留比低压力效果更好,但两者对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改善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实施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64例的临床观察.方法 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LTDNPPV)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疾病程度均符合应用LTDNPPV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观察比较2年内住院次数、住院时间、血气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多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有适应LTDNPPV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有利于改善病情及防止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7.
序贯机械通气救治COPD并急性呼衰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56例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机械通气当肺部感染基本控制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Ⅰ组继续行有创通气,Ⅱ组改为面罩无创机械通气。两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死亡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Ⅰ、Ⅱ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16和3例(P<0.05);死亡例数分别为4例和2例(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为(21±12)d和(11±6)d(P<0.05);住ICU时间为(26±12)d和(15±9)d(P<0.05)。结论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机械通气,当肺部感染基本控制时改用无创通气可以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42例极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单纯家庭氧疗,治疗组(21例)采用BIPAP治疗,两组均治疗2年。在治疗期间所有入选患者均被要求戒烟,行缩唇呼吸或腹式呼吸等肺康复锻炼,必要时给予化痰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年后的动脉血气、肺通气功能、6 min步行距离、年住院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每年住院次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6 min步行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86、-0.666、2.630、-0.024、0.095、0.635,均P>0.05);治疗2年后治疗组死亡4例(4/21),对照组死亡6例(6/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2年后治疗组PaCO2、PaO2、每年住院次数、FEV1、FVC及6 min步行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857、5.752、-16.053、2.684、3.338、7.644,均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可降低稳定期极重度COPD患者的PaCO2及年住院率,疗效优于单纯氧疗,从而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较好的长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吸氧);试验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加无创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和动脉血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基础情况、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室率(HR)、动脉血pH、PaO2、PaCO2和Sa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4、24和48h后的pH、PaO2和SaO2上升更明显,PaCO2下降更明显(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2.9%和86.8%(P>0.05);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1.0±3.6)d和(15.0±4.3)d(P<0.01);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9%和10.5%(P>0.05);治疗无效需要气管插管有创通气者分别为3例(7.1%)和5例(13.2%)(P>0.05)。试验组有34例(81.0%)患者对无创通气有较好的依从性。结论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较仅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能更快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PaO2、SaO2和降低PaCO2;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医院家庭序贯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肺动脉压及右心室内径影响,评价长期无创通气对COPD并肺心病稳定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接受无创通气并携带家庭型BiPAP呼吸机返家继续无创通气及吸氧的COPD并慢性肺心病患者25例作为序贯组,以同期间病情住院期间接受无创通气,出院后因各种原因停用无创通气而改用氧气治疗患者28例为对照组.序贯组及对照组均每天治疗10 h,观察时1年,2组的支气管舒张及化痰等治疗相同.5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行心脏彩超检查,测量患者肺动脉压及右心室内径,定期随访观察并指导监督2种治疗措施正确实施,1年后53例患者再次行心脏彩超检查以测量患者肺动脉压及右心室内径.结果 序贯组治疗后肺动脉压下降[(60.9±14.6)vs(49.2±8.6)mm Hg,P<0.05],右心室内径减小[(26.8±4.2)vs(24.3±3.5)mm,P<0.05];对照组治疗后肺动脉压升高[(47.5±11.3)vs(56.6±14.0)mm Hg.P<0.05],右心室内径增加[(23.2±4.9)vs(26.9±6.5)mm,P<0.05].序贯组治疗后肺动脉压及右心室内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t1=7.813,t2=8.944,P均<0.05).结论 医院家庭序贯无创通气能降低COPD并肺心病患者的肺动脉压,缩小其右心室内径.长期无创通气治疗对COPD并肺心病稳定期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周世新  肖学平  谭金 《海南医学》2012,23(14):33-3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重度稳定期COPD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重度稳定期COPD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和无创通气(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26例,分别记录治疗3个月后的动脉血气PaO2和PaCO2、6min步行试验(6MW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结果 NPPV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3个月后PaCO2、6MWT及SGRQ评分分别为(52.1±4.6)mmHg、(190.4±37.9)m、(55.3±6.4)分和(56.8±5.9)mmHg、(159.9±29.1)m、(62.3±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动脉血PaO2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量值分别为(60.1±8.9)mmHg和(58.6±7.1)mmHg。结论在充足的常规治疗基础上,稳定期COPD并慢性呼衰患者间断长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稳定期COPD患者的PaCO2水平,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4例,临床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有创-无创序贯式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在出窗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等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窗时间分别为(6.5±2.0)d和(7.5±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出窗时和脱机时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VAP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式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使患者能够尽快痊愈出院,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并肺心病患者在家庭使用无创通气治疗后右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将41例COPD稳定期并肺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0例使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每日无创通气治疗4—7h,治疗间期给予低流量吸氧,无创通气加上低流量吸氧时间共15h以上。对照组21例给予长期家庭氧疗,每日低流量吸氧15h以上。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肺动脉压(54.2±2.75mmHg)与对照组(59.9±1.76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室Tei指数(0.74±0.02)与对照组(O.80±O.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无创正压通气能有效的改善COPD稳定期并肺心病患者右心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实施家庭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疗效。方法将30例经住院治疗处于稳定期的重度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给予家庭NPPV治疗,对照组给予长期家庭氧疗(LTOT)。分别观察治疗前和2 a后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6 min行走距离(6MWD)、西雅图阻塞性肺病调查表(SOLQ)评分、病死率及每年住院次数等指标。结果2 a后观察组死亡2例(12.5%),对照组死亡6例(42.9%),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a后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每年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动脉血氧分压(PaO2)、6MWD、SOLQ评分均增加;而对照组PaCO2、每年住院次数增加,PaO2、6MWD、SOLQ评分均有减少,2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均有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缓慢,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长期实施家庭NPPV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与评估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对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肌力的影响。方法将24例应用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设为治疗组,同时以进行长时程家庭氧疗的40例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最大吸气压(MIP)、跨膈压(Pdi)、最大跨膈压(Pdimax)及Pdi/Pdimax、PaCO2、肺功能、6min行走距离(6MWD)、病死率及再住院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体重指数、PaCO2、PaO2、MIP、Pdi、Pdimax及Pdi/Pdimax、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6MWD和每年住院次数均具可比性(均P〉0.05)。1年后治疗组PaCO2、MIP、Pdi、Pdimax及Pdi/Pdimax、FEV1%、FEV1/FVC%、6MWD、每年住院次数分别为(52±8)mmHg(1mmHg=0.133kPa)、(64±7)cmH2O(1cmH2O=0.098kPa)、(33±5)cmH2O、(101±9)cmH2O、0.31±0.04、(35±4)%、(44±4)%、(272±26)m和(2.6±0.8)次/年,与对照组[(57±6)mmHg、(59±6)cmH2O、(31±4)cmH2O、(84±7)cmH2O、0.35±0.05、(33±3)%、(41±4)%、(212±28)m、(3.7±0.8)次/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死亡1例(1/24),对照组3例(3/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长期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可以有效地提高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肌肌力及呼吸肌耐力,改善肺通气功能,从而达到更好的长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前瞻性观察单腔起搏器自动睡眠功能开放对左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2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成功置入永久单腔心脏起搏器(VVI),随机分为自动睡眠功能打开组(n=12)及对照组(未开放,n=12),分别在植入后出院前,1年时随访,测定总心搏数及心房颤动(AF)发生率,右室起搏比率,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的右室起搏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刚植入时24h总心搏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时总心搏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AF发生率在刚植入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院前与1年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打开组LVEDD及LVEF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LVEDD及LVEF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功能开放可减少右室起搏数量,延缓左室扩大,减少心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7.
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COPD导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36例,随机分成两组,无创组运用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有创组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记录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创通气组与有创通气组治疗后8h、48h时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呼吸、心率、动脉pH值、PaCO2与PaO2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一般情况及动脉血气分析,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两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两组间APACHEⅡ评分、肺通气功能(FEV1%、FEV1/FVC%)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创与有创通气在辅助治疗COPD所致呼吸衰竭过程中的作用相似。但无创通气可避免气管插管。减少通气时间与住院天数,降低VAP,使用方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访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睡眠状况和急性心脏事件(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在出院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指导,干预组病人在出院后1年内接受访视护理干预,定期对他们的认知、心理及行为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记录2组病人在出院后1年内的睡眠状况及ACE发生情况、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结果:出院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干预组睡眠状况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病人睡眠状况评分出院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均明显低于出院当天、1个月和2个月(P<0.01),出院6个月和12个月均低于出院3个月(P<0.05和P<0.01);而对照组病人出院前后各时间点睡眠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的ACE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之内,2组病人出现ACE均包含心源性猝死、急性心力衰竭、不稳定性心绞痛、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律失常6种疾病,对其进行分类记录比较,2组病人ACE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访视护理干预有助于培养冠心病病人积极健康的心态,促进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改善睡眠状况、降低ACE发生率及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临床特点,并探讨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 COPD患者100例,其中COPD合并OSAS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单纯COPD患者52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常规肺功能及临床特点,睡眠呼吸监测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正压通气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患者的l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体质量较大[分别为(61.4±7.1)kg、(72.1±8.8)kg],一秒钟呼气容积/肺活量(FEV_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降低(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pH值无显著差异(P>0.05)。睡眠呼吸监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睡眠潜伏期缩短,低氧血症明显,呼吸紊乱严重,除总睡眠时间(TST)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中枢低氧反应性升高(P<0.05),而高二氧化碳反应性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采用正压通气治疗可消除呼吸暂停,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氧分压,以及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