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及高场强MRI对肝孤立性坏死结节(SNN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孤立坏死结节的CT及MRI表现。结果 CT平扫病灶均为低密度影,增强动脉期及门脉期均未见明显强化,延迟期部分病例轻度强化。MRI T1WI病变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病变呈略高到中高信号,增强各期均无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及高场强MRI扫描均能很好的反映SNNL的病理学特点,可以提高SNNL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及高场强MRI对肝孤立性坏死结节(SNN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孤立坏死结节的CT及MRI表现。结果 CT平扫病灶均为低密度影,增强动脉期及门脉期均未见明显强化,延迟期部分病例轻度强化。MRI T1WI病变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病变呈略高到中高信号,增强各期均无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及高场强MRI扫描均能很好的反映SNNL的病理学特点,可以提高SNNL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分析诊断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时CT和MRI在其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诊断为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13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其加以整理总结并分析,运用CT及MRI技术对患者病灶进行深入扫描,并将结果细致研究并总结,从而更好地探究CT和MRI诊断此类疾病时的主要特点及相关规律,探讨其在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病理分型为单纯凝固性坏死型、伴液化坏死型及多结节融合型,且病例中以单纯凝固性坏死型为主,伴液化坏死型最少。CT平扫发现病灶多为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时,动脉期及门脉期均未见明显强化图像,而延迟期则出现部分强化。在MRI扫描检查中发现,TIWI图像一般均呈现低信号,T2WI图像则呈现略高信号。结论:CT及MRI对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诊断结果相对一致且较为准确,在单纯凝固性坏死型病例中,CT优势略显著;在伴液化坏死型及多结节融合型中,MRI优势略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来评价CT和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NFH)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1期)、PubMed(1966~2011)、Embase(1989~201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2~2011)、万方数据库(1982—2011),纳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和MRI诊断的文献,按照纳入标准进行筛选,两名调查员独立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标准的8篇文献在诊断ANFH方面使用软件Review mangager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研究,共515例患者。Meta分析及其偏倚分歧提示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阳性率的诊断价值高于CT,两者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0.12(95%CI,0.04~0.33),P〈0.0001]。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阳性率的诊断价值高于CT,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R=0.45(95%CI,0.26~0.78),P=0.005]。结论MRI是首选的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手段,但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CT平扫与增强的影像学表现,提高SNN的影像学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SNN患者的CT平扫与增强扫描图像,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19例病灶平扫有15例呈稍低密度灶,边缘较清晰,4例未显示,增强扫描后,19例病灶完全显示,灶体未见明显增强,但灶体边界更清晰,延时期部分病灶出现边缘强化。结论:CT增强扫描能更清晰的显示SNN,利于与其他肝脏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贾福艳  张伯生  尹全乐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0):936-937,I0002
脑裂畸形由Yakovlev和Wadsworth于1946年首先报道,属先天性神经元移行异常疾病,为神经元移行异常疾病中最严重者。其中44%见于额叶,30%同时累及额顶叶,19%累及顶枕叶,7%仅累及颞叶;35%为双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MCN)CT和MRI表现及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2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由2位腹部放射诊断医生共同阅片观察影像学特点。结果 8例MCN均为女性,年龄25-79岁,均为单发多囊,肝左内叶2例,左叶3例,左右叶交界区1例,右叶2例,病灶体积均较大,最大直径3.5cm-23.0cm不等。2例CT平扫表现为较大或巨大低密度,多房囊性病变,囊内可见线状分隔,囊壁均匀,壁薄、光滑;6例MRI检查,平扫均为多房囊性占位,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且大囊边缘分布多发小囊,大小囊信号有差异,囊内分隔呈低信号,其中1例伴囊内出血,见液液平面;动态增强CT/MRI示:动脉期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结论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肝左叶多见,中年女性多见,在CT和MRI表现上具有一定特征性,肝内较大或巨大囊性病灶,呈多囊状(大囊伴多个小囊),囊壁均匀、壁光滑伴其内线状分隔,以及囊壁及分隔的强化方式,可为该病的鉴别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张金强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0):1295-1297
目的观察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和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将经病理检查证实为FNH的87例患者,分别进行CT和MRI的平扫以及多期扫描,观察螺旋CT和MRI中的影像学特点。结果两种方法均发现病灶94个。CT平扫中低或稍低密度88个,等密度6个;动脉期高或稍高密度94个;门脉期低或稍低密度密度6个,等密度28个,高或稍高密度60个;延迟期低或稍低密度16个,等密度66个,高或稍高密度12个;MRI影像学成像特点与之类似。结论 CT和MRI在FNH的诊断中均具较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于疑似患者注射对比剂进行多期动态扫描,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胸膜及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病(SFT)患者的CT、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44例SFT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CT和MRI图像资料,观察记录病灶部位、病灶大小、边界等相关信息,总结SFT患者在CT和MRI中的影像学征像.结果 收集的18例SFTP病例...  相似文献   

10.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帆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31(4):383-385,F0003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以期对此类疾病有进一步的了解.方法:收集临床病史并结合B超、CT、MRI、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等检查结果与文献复习.结果:3例均表现为右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影像学检查B超、CT以及MRI均显示肝脏浅表部位存在低回声或低信号的病灶.大体上,病变直径1.5~5.0 cm,切面淡黄色、灰黄色,与周围境界清楚.镜下:病变中央为均匀一致、无一定形态结构的坏死性核心,但网状结构保存完好,免疫组化标记显示有散在的血管分布.周边围绕一层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组织.结论: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有其较为特征的影像学改变与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对其诊断没有意义.病灶手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诊断一直是影像诊断学的研究热点,根据CT扫描中SPN的大小、边缘情况、内部结构特征、周围征象,并结合SPN薄扫+动态增强形式的分析,仔细观察结节的密度、边缘切迹的深浅、周围毛刺的长短、钙化斑的有无及多少、增强造影后结节的强化情况等等,对SPN的良、恶性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发性肝脏转移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单发性肝脏转移瘤CT特征,包括肿瘤密度、边界、钙化及强化特点。结果:肝脏单发转移瘤平扫多为低密度,边界模糊不清,可以有钙化;增强后动脉期多无强化,门脉期病灶边缘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少数肿瘤可明显强化,平衡期强化程度减轻;门静脉癌栓罕见。结论:肝脏单发转移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病史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肺吸虫脑病急性期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吸虫脑病急性期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9例,均行CT检查,5例CT增强,其中6例行MRI检查并增强。回顾分析其CT及MRI表现特点。结果大片水肿及梗塞灶5例。环状病灶伴周围脑组织水肿4例。MRI显示环形囊壁,增强扫描见环形强化4例,小斑絮样强化2例。结论CT及MRI表现对肺吸虫脑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原发性骨淋巴瘤及继发性淋巴瘤骨浸润的CT、MRI表现,探讨CT、MRI对骨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骨淋巴瘤23例,其中原发性骨淋巴瘤5例,全身淋巴瘤伴发骨浸润18例,回顾性分析各类病例CT、MRI表现。结果 5例原发性骨淋巴瘤均为单发,分别位于股骨、髂骨、肱骨、胸骨和上颌骨,均为浸润性骨质破坏,可伴有少许硬化;18例继发性骨淋巴瘤单骨发生10例,8例为多发骨浸润,其中溶骨型5例,浸润型6例,硬化型2例,混合型5例,病变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脂肪抑脂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可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骨淋巴瘤浸润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CT、MRI在骨淋巴瘤诊断和鉴别上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并分析其影像表现。行MR平扫6例,增强5例;行CT平扫及增强3例。结果病灶位于脊柱3例、关节旁3例、腹股沟区1例、大腿上段1例,均表现为深部组织内的边界不清或尚清的团块状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肿瘤体积较大(均>5cm)。CT上,3例病灶密度均与肌肉密度呈等或稍低密度,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坏死区,其中2例均伴钙化,且多位于肿块的周边。MRT1WI上,6例病灶与肌肉相比呈不均匀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内见更低信号坏死、囊变,在T2WI上表现为以高信号或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其中4例均伴出血信号或低信号分隔。8例中6例伴临近骨质破坏。7例增强后病灶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及分隔无强化。结论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CT、MRI表现及临床病史有助于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最终确诊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MRI诊断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HPCC病人32例,29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5例做了MRI检查,2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24例(75%),位于右叶8例(25%)。影像上病灶呈肿块型18例、浸润狭窄型7例、腔内生长型4例,有3例未见明确肿块。病灶多数呈类圆形、不规则分叶形,增强早期强化不明显或周边强化,延迟后内部呈片状、分隔状甚至均匀性强化。病理学上见肿瘤主要由肿瘤细胞、纤维组织和凝固坏死成分组成,在肿瘤外周以存活的肿瘤细胞为主,形成早期边缘强化,而肿瘤中央以纤维成分为主,是产生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结论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IHPCC的关键技术,早期边缘强化、延迟后内部强化是其特征性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7.
CT和MRI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CT和MRI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缺陷及协同作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孤立性肺结节,分析其CT和MRI 征象。结果:111例中恶性肿瘤81例,其中肺癌80例,包括鳞癌25例,腺癌4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5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例,肺泡细胞癌7例; 直肠腺癌肺转移1例。病灶直径1.5-4 cm,平均(3.10±0.77)cm。良性病变共30例,其中肺结核8例,错构瘤6例,隐球菌感染2例,炎性假瘤 6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4例,炎性肉芽肿2例,脓肿1例,球形肺不张1例;病灶直径0.8-4 cm,平均(2.47±0.94)cm。结论: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影像学检查,CT和MRI选其一,目前仍以CT为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骨巨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对照分析,寻找CT和MRI表现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对骨巨细胞瘤CT和MRI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自1995年1月-2012年12月年期间在该院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骨巨细胞瘤、随访2年以上并同时有CT和MR检查的195例病例资料,对照分析其CT骨皮质破坏中断情况、骨皮质膨胀程度、有无软组织肿块形成与MR病灶内实质成份比例、周围水肿程度等情况,并于肿瘤是否复发对照。结果 CT上骨皮质破坏程度与MRI上实质成份比例及病灶周围水肿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及MRI表现与肿瘤是否复发对照显示,CT上骨质破坏程度与是否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约0.05)。结论骨巨细胞瘤的CT表现与MRI表现有一定的内在联系,CT所示的骨质破坏程度与MRI中的实质成份比例、水肿程度等表现有关,提示肿瘤的侵袭性较高,并与肿瘤的复发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其病理学基础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肺内孤立性结节在X线胸片与CT上的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4cm肺内孤立性结节30例,全部病例先摄X线胸片再做CT扫描,对〈2cm结节再做薄层扫描。结果:下列征象对恶性病变诊断有帮助: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磨玻璃征,胸膜凹陷征,肺血管集中征,而均匀致密的钙化,结节边缘光滑、规整,都以良性病变为多见。结论:通过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病例常规X线胸片与CT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