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他汀类药物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具有高效、安全和耐受性好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强化调脂治疗在极高危患者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他汀类药物不但具有出色的调脂作用,而且还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稳定斑块、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抗炎等非调脂作用。本文综述了他汀类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王苗 《海南医学》2012,23(6):119-122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调脂药,近年来它的非调脂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都证实了其除了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致死率外,还具有改善内皮功能、抗炎、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等,这些非降脂作用即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Pleiotropic effects)。研究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合理地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更好地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调脂药,近年来它的非调脂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都证实了其除了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致死率外,还具有改善内皮功能、抗炎、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等,这些非降脂作用即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Pleiotropic effects).研究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合理地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更好地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华 《医学综述》2013,19(11):2051-2054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调脂药。近年来不断有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而且可以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减少动脉硬化斑块中的炎性成分,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证实,他汀类调脂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心脏围术期具有广泛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另外,也有研究试图探索他汀类药物对于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其他心血管疾病是否也同样具有保护作用。同时,由于其在临床的广泛的、大剂量的应用,其安全性也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具有高效、安全和耐受性好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强化调脂治疗在极高危患者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他汀类药物不但具有出色的调脂作用,而且还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稳定斑块等非调脂作用。本文综述了他汀类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调脂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汀类调脂药的最新进展主要是降脂功能以外的对临床事件的有益作用,涉及了许多非调脂机制,如改善内皮功能、抗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和抑制血栓形成等。1 他汀类调脂药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粥样斑块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涉及改善内皮功能、炎症反应、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及抑制LDL氧化等非调脂机制。1.1 改善内皮功能 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时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基本病变 ,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调脂药物 ,除此之外 ,他汀类药物还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栓、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罡  郝英平 《疑难病杂志》2009,8(7):443-446
他汀类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有效药物。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调脂之外的心血管系统多效性作用,如抑制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调节神经体液反射、抗心室重构等作用,从而促进了他汀类药物在缺血和非缺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心力衰竭预防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作用机制及潜在的不良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丽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3):1526-1527,1530
<正>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降脂药,此类药物除共有调脂作用外,还有广泛的调脂外作用,如改善内皮功能、抗氧化应激、抗炎症、调节神经内分泌、抑制心肌肥厚、改善心肌重构、抗血小板集聚等,这些作用被称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现在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中有了更加广泛的用途:如改善慢性心  相似文献   

10.
血脂代谢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有学者认为他汀类调脂药物具有独立于调脂之外的直接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等非调脂作用,可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1].2009年1月-2009年6月,我们通过研究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IL-6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脂多糖诱导小鼠胰岛 β 细胞活力,核转录因子(NF-κB)、Toll样受体4(TLR4)表达与胰岛素分泌影响的机制.方法:MTT测定细胞活性,ELISA检测胰岛素浓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TLR4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干预24h后,MIN6细胞活力、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TLR4、NF-κB蛋白水平上调.与LPS组相比,LPS+阿托伐他汀各浓度组干预24h后细胞活力呈浓度依赖性增加.LPS+阿托伐他汀高浓度组较LPS组胰岛素分泌水平增加.LPS+阿托伐他汀中、高浓度组TLR4、NF-κB蛋白水平较LPS组呈浓度依赖性下调.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逆转LPS诱导MIN6损伤并与TLR4/NF-κB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程瑞雪  郭沛彩 《中外医疗》2013,32(20):32-33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阿托伐他汀片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及左心室肥大的影响。方法以35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阿托伐他汀片治疗。连续用药2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动脉弹性、左心室肥大的变化,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患者小动脉弹性指数明显上升;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以胃肠道不适为主,未影响疗程。结论长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阿托伐他汀片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延缓甚至逆转左心室肥大,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怀勇 《黑龙江医学》2007,31(2):99-10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30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15)和安慰剂组(n=15)。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need。结果治疗16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较安慰剂组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为(39.11±3.45)%对(34.23±3.14)%,P〈0.01。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阿托伐他汀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心袁患者的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提示他汀类药物可用于治疗非缺血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组分和三七总皂苷(total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TSPN)含药血浆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的影响。 方法:采用血浆药理学方法及PDGF-BB诱导VSMC增殖模型。以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空白血浆对VSMC生长的影响和含药血浆对PDGF-BB诱导的VSMC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确定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组分和三七总皂苷用药浓度。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补阳还五汤及有效组分和TSPN、阿托伐他汀对VSMC增殖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结果:PDGF-BB剌激后,VSMC增殖活性显著增强,G0/G1期细胞数减少,G2/M期和S期细胞数增多。与PDGF-BB剌激组比较,补阳还五汤、有效组分生物碱和苷、TSPN、阿托伐他汀等含药血浆均可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增殖,增加G0/G1期细胞数,减少G2/M期和S期细胞数。 结论: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组分和TSPN均可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增殖。生物碱和苷可能为补阳还五汤中抗VSMC增殖的主要药效物质,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组分生物碱和苷具有与阿托伐他汀、TSPN相似的抗VSMC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田刚  任燕  卢群  鲁敏  王亚萍 《医学争鸣》2009,(19):1883-188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皮微粒释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生长良好的HUVEC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高糖组(33.3mmol/L葡萄糖)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干预组首先用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钙(0.01~10μmol/L)分别作用lh,而后加入33.3mmol/L葡萄糖共同孵育24,48,72h.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存率.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HUVEC内皮微粒释放以及细胞凋亡率.应用Griess还原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钙减轻高糖对HUVEC的损伤,阿托伐他汀组细胞形态基本完好.阿托伐他汀钙降低高糖诱导的HUVEC内皮微粒释放和细胞凋亡率,且均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均〈0.05).阿托伐他汀钙升高高糖诱导的NO含量,使其趋于正常.此作用在0.1~10μmol/L阿托伐他汀钙浓度区间作用24~48h时效果最明显(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内皮微粒释放及细胞凋亡,并通过调节内皮微粒和NO平衡起到保护HUVEC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对C反应蛋白(CRP)影响,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0例老年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组51例(10mg/d)和治疗组49例(20mg/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7d、15d、30d的CRP变化、冠脉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7d后CRP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1)。发生冠脉事件治疗组7例(14.29%)比常规组12例(23.53%)显著减少(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早期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AC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调节血压的机制。方法:SHR(n=12)随机分为SHR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同龄WKY大鼠(n=6)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灌胃给药6周。采用尾袖法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浓度,化学比色法检测NOS活性和ROS活性,放免分析法测定心肌AngⅡ含量,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内皮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6周后,SHR治疗组SBP明显下降(P<0.01);心肌AngⅡ浓度明显下降(P<0.05);血清NO浓度和主动脉NOS活性明显增高(P<0.01,P<0.05),血清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并明显改善SHR主动脉内皮的超微结构改变。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SHR血压,可能是通过增加主动脉NOS活性,升高血清NO含量,减少ROS生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而发挥降低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Hcy或联合阿托伐他汀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测定ERS相关分子BiP、CHOP及p-eIF2α、p- PERK的表达变化。结果: Hcy呈浓度依赖性地诱导内皮细胞ERS相关分子BiP、CHOP及p-eIF2α、p-PERK的表达,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抑制Hcy诱导的内皮细胞ERS相关分子的表达,减少内皮细胞凋亡。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通过下调ERS相关信号通路,抑制Hcy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AS)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和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家兔分为对照组(n=8)、高脂模型组(n=8)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n=8)。高脂模型组用高脂饲料饲养16周,阿托伐他汀干预组除高脂饲养外加用阿托伐他汀;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主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PPARγ和MMP-9的表达。结果:高脂模型组兔主动脉壁所含PPARγ的阳性标记物百分比(14.38%±2.58%)明显高于对照组(7.82%±0.96%)(P<0.01),所含MMP-9的阳性标记物百分比(17.13%±1.58%)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72%±0.36%);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兔主动脉壁所含PPARγ的阳性标记物百分比(16.11%±2.35%)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而所含MMP-9的阳性标记物百分比(12.11%±2.05%)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PPARγ的表达,抑制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和比较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作用.方法:T2DM患者44例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23例,20mg/d)和瑞舒伐他汀组(21例,10 mg/d),两组均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送检,比较两组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及两组的变化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LDL-C、TC和TG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P<0.01);两组hs-CRP和TG的降低幅度,以及HDL-C升高幅度无统计学意义,但瑞舒伐他汀组LDL-C和TC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1).结论:T2DM患者用瑞舒伐他汀在降低LDL-C和TC方面优于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在降低hs-CRP和其它血脂指标方面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