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分析。方法将80例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观察组。待病情平稳后,治疗组在2~7 d内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2W后进行康复锻炼,比较两组1个月后的肢体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能力(BI)。结果两组1个月后FMA及BI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路志正化浊通络畅气机方治疗。观察两组连续治疗8周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FMA、BI、BB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 0.05);治疗后治疗组FMA、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BB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提高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影响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王晓峰   《中国医学工程》2012,(8):88+91-88,91
目的探讨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病人给与常规的脑卒中后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早期肢体康复指导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状况的变化,采用骨骼肌肉功能评估问卷(MFA)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定其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结果两组病人治疗4周后,其MFA、BI和HAMD评分较康复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给予早期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指导后MFA、BI和HAMD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肢体功能康复指导锻炼,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肢体功能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脑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5%(45/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2%(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估量表(FMA)、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肌张力,有利于恢复患者肢体功能、修正机体平衡功能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要点与护理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象,依据康复护理方法差异分对照组、早期锻炼组两组,各有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早期锻炼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脑卒中偏瘫康复效果;干预前后患者肢体功能FMA、认知功能MMSE、抑郁情绪HAMD、生存质量QOL。结果:早期锻炼组脑卒中偏瘫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肢体功能FMA、认知功能MMSE、抑郁情绪HAMD、生存质量QOL相近,P0.05;干预后早期锻炼组肢体功能FMA、认知功能MMSE高于对照组,抑郁情绪HAMD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QO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要点与护理效果确切,可更好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减轻其抑郁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以探寻最佳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痉挛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即:予以早期康复治疗者归为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者归为对照组。治疗结束后对于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采用改良MAS对于偏瘫侧肢体痉挛程度、FMA对于运动功能,以及采用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的不同时间段MAS评分、治疗前FMA以及BI评分而言,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1个月、6个月的MA以及BI评分,较之对照组而言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较好的改善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0):34-37
目的观察基于不同Brunnstrom分期的推拿方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8月在脑科中心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伴有下肢功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基本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运动疗法基础上加用基于Brunnstrom不同分期的推拿方法。两组共治疗6周,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FMA-L、MAS及BB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MA-L、MAS及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FMAL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MAS评分较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FMA-L及BBS评分升高更明显,MAS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在常规治疗方法上加用基于Brunnstrom不同分期的推拿手法更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平衡功能,减轻下肢肌张力,提高下肢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意向性运动疗法(willed movement,WM)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倾斜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方法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61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刺+WM)31例、对照组(针刺)30例,两组均治疗6周。分别采用临床倾倒量表(SCP)、患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定。结果 (1)经治疗6周后,两个试验组FMA、BI及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治疗组在FMA、BI及BB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两个试验组的SCP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SCP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结合WM疗法能明显改善Pusher综合征患者的身体倾斜症状,对恢复身体中线方面有较好疗效,并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使其尽早恢复直立位,加快康复进程,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程娟娟 《中外医疗》2013,(24):91-91,93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后,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观察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有着积极作用,它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73-79
目的探讨简易徒手康复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社区康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简易徒手康复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平衡能力变化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上、下肢功能评级同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及平衡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ADL)、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同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4.26%,同对照组17.02%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简易徒手康复技术治疗,可有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7):85-88
目的 探讨动态人体重心训练联合双跑带运动平板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 年1 月~2017 年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 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53 例和对照组53 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取消步行训练,采用双跑带运动平板训练,平衡训练在动态人体重心监测系统下以坐-立转移的方式进行。所有患者均于入组前及训练4 周后进行运动功能评价,通过Berg 平衡量表(BBS)对患者的平衡能力进行评价;采用Fugl-Meyer 功能评分量表(FMA)对患者的下肢功能进行评价;采用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对患者训练后的步行能力进行评价。同时采用Barthel 指数(BI)对患者训练前及训练后2 周、训练后4 周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训练后平衡能力及下肢功能均有显著改善,研究组患者训练后的BBS 评分及FMA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训练后研究组患者的步行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06,P<0.05);两组患者经过训练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升,研究组患者训练2 周及4 周后的BI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人体重心训练联合双跑带运动平板能显著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运动能力,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44-47
目的探讨Rood技术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1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6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干预,联合组患者给予Rood技术联合任务导向训练进行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不同时间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干预前后的躯体平衡控制能力和步行能力。结果在干预1、3、5、8周后,联合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上肢、下肢及FMA评分,BI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干预后躯干控制能力评分、BBS评分、10 m步行时间、6 min步行距离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应用Rood技术联合任务导向训练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躯体平衡控制能力和步行能力,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两种状况下步行训练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步行康复训练,需具备站立平衡≥3级;能够支持75%以上自身体质量,且患肢具有主动屈伸功能的以上3个条件时才选择对偏瘫患者进行步行训练,观察组在患者肌张力不低于肌张力Ashworth分级Ⅰ级的条件下开始进行步行训练。两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前、训练后1个月、6个月及1年时分别采用平衡量表(BBS )、运动功能量表(FM A )、功能性步行量表(FAC )进行功能分级评价比较。【结果】与训练前相比,随着锻炼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BBS、FM A、FAC评分都有明显的改善(P <0.05),而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 <0.05)。【结论】在患者肌张力不低于Ⅰ级的条件下,早期进行科学步行训练,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Monitored Rehab System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作用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采用Monitored Rehab System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比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后FMA、BBS、BI评分、FAC评分,同时对比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远期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4、8、12周后FMA、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8、12周后FMA、BBS评分高于治疗4周后(P<0.05),治疗12周后FMA、BBS评分高于治疗8周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FMA、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8、12周后FA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8、12周后FAC评分高于治疗4周后(P<0.05),治疗12周后FAC评分高于治疗8周后(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后6个月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情况对比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个月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分别低于和高于治疗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onitored Rehab System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且能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杨天玉  谢腾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5):98-100+10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偏瘫复原汤,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的BI、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的S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中枢性促进(Brunnstrom)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后患者的疗效,观察其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营口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行康复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基础康复训练和醒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15-118+122
目的探讨运动程序的感觉输入治疗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康复期脑卒中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运动程序的感觉输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负性情绪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7,P0.05),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788,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上、下肢肢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89,-0.497,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下肢肢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616,-8.093,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6,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220,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8、-0.393,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1.108、5.985,P0.05)。结论运动程序的感觉输入治疗较常规康复运动训练可明显提高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赵肖  崔颖  赵振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1):1520-1522, 1526
目的探讨反馈式健康管理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0例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采取反馈式健康管理,比较2组病人干预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自我管理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量表各项评分(康复锻炼管理、情绪管理、饮食管理、用药管理、疾病管理、社会和人际管理、生活管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各项评分(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采用反馈式健康管理模式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促进机体各项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92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2组,每组96例。对照组给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躯干控制能力(PAS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平衡能力(BBS评分)、步行能力(Holden评分)、生活质量(SF-36健康问卷)及治疗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与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2组PASS评分、FMA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BS评分、Holden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与精神健康等方面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RI、PI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Vm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针刺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结合核心肌群训练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CST)结合肌电生物反馈(EMGBF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上肢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 <0.05),且观察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及肌电生物反馈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