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心电图的表现和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30例患者心电图改变.结果 异常心电图28例(93.33%),其中T波倒置17例(56.67%),S I Q Ⅲ T Ⅲ 10例(33.33%),S I TⅢ(S Ⅰ 或QⅢ)7例(23.33%),窦性心动过速9例(30.00%),心房颤动1例(3.33%),ST段改变7例(23.33%),完全性右束支阻滞5例(16.67%),aVR导联R波增高3例(10.00%),肺型P波1例(3.33%),电轴右偏2例(6.67%),顺钟向转位1例(3.33%).结论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改变无特异性,呈一过性及多变性,如能紧密结合临床及动态观察心电图的演变,则有助于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ARVC)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特点,并对其心电图按病变程度加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已确诊的ARV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资料。按心脏磁共振成像(MRI)所示的病变累及部位将34例患者分为3组:A组(右心室局部病变组)11例、B组(右心室弥漫病变组)15例和C组(双心室病变组)8例,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表现。结果6种临床表现心悸、胸闷、晕厥、室性期前收缩≥1000次、持续室性心动过速( VT)、非持续VT的发生率在A、B、C 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与A组比较, C组Epsilon 波(4/8 vs.2/11)、V1~V3导联QRS波时限≥110 ms(3/8 vs.1/11)、病理性Q波(3/8 vs.1/11)和V1~V3 S波升支≥55 ms(4/8 vs.2/11)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A组比较,B组和C组V1导联T波倒置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3/15、1/8 vs.5/11),超过V3导联的T波倒置发生率均明显增加(6/15、6/8 vs.1/11, P<0.05和P<0.01)。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10例患者为单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29.4%(10/34),无不良事件出现;24例患者为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70.6%(24/34),8例出现不良事件。结论根据心电图中T波倒置的导联位置可以判断ARVC的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而临床症状并无诊断其严重程度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心电图对急性肺动脉栓塞(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既往无心肺疾病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住院首次、溶栓后及出院前系列心电图变化.结果 ①入院时首次心电图:心动过速26例(60.47%),右束支传导阻滞10例(23.26%);V1导联和V1~V2导联、V1~V3导联、V1~V4导联、V1~V5导联、V1~v6导联T波倒置分别为34例(79.70%)、20例(46.52%)、12例(27.91%)、9例(20.93%)、7例(16.28%)和2例(4.65%);SⅠ>0.1 mV、TⅢ倒置、QⅢ和SⅠQⅢTⅢ分别为23例(53.49%)、21例(48.84%)、27例(62.79%)和20例(46.52%).②溶栓后心电图:心动过速消失20例(76.9%),右束支传导阻滞消失4例(40%),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4例,SⅠ变浅、QⅢ减小或消失、TⅢ倒置变浅或直立11例.③出院前心电图:心动过速消失;胸前导联T波直立数增加,ST段回基线,QⅢ进一步减小或消失,TⅢ倒置变浅或直立.结论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变化多变,需动态观察并密切结合临床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4.
舒燕  唐英蓉  姜荣建  程标  孔洪 《华西医学》2005,20(4):648-649
目的:探讨肺栓塞部位及溶栓治疗前后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确诊肺栓塞患者不同梗塞部位、溶栓治疗前后及出院前心电图变化.结果:1.不同肺栓塞部位心电图改变:右肺栓塞心电图表现,主要为SⅠ,SⅠQⅢTⅢ,QⅢTⅢ,TⅢ倒置,TV1-V2倒置,SV1-V5R挫折,粗顿,ICRBBB或CRBBB.而左肺栓塞心电图主要表现在SⅠ,TⅢ倒置,TV1-V2倒置及TV1-V5倒置,上肺叶栓塞的ECG改变<下肺叶,单节段损害ECG改变<多节段损害;2(1)入院时,SⅠ>0.1mv,51例次(85%)SⅠ>QⅢTⅢ37例次(61.67%),QⅢTⅢ37例次(61.67%),TⅢ倒置50例次(83.3%),TV1-V2倒置40例次(66.67%),TV1-V3倒置32例次(53.33%),Tv1-v4倒置27例次(45%),TV1-V5倒置7例次(11.67%),SV1-V5R挫折、粗钝31例次(51.67%),ICRBBB或CRBBB 8例次(13.33%).(2)溶栓后ECG变化,SⅠ变浅,QⅢ波减小或消失,TⅢ倒置变浅,TV1-V2倒置加深,ICRBBB、CRBBB减轻或消失,RavR可迅速下降至正常.(3)出院前变化,RⅡ增加,QⅢ减小,TⅢ变直立,Tv2直立.结论:肺栓塞部位与心电图改变亦密切相关.因此,可根据心电图的变化来评估肺栓塞的部位及面积.早期积极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病人预后,动态观察溶栓前后典型或不典型心电图的变化有助于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5.
肥厚型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苏女 《临床医学》2006,26(12):3-4
目的观察肥厚型与扩张型心肌病病例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对9例肥厚型心肌病与19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77.8%心电图出现异常,以ST—T改变发生率最高(6例,67%),左心室肥大次之(5例,56%),传导障碍(3例,33%),有1例V3-V5导联出现巨大倒置T波(11%)。扩张型心肌病组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电图改变,ST—T改变发生率(12例,63%)与肥厚型大致相等,P波改变(12例,63%)、传导障碍(9例,47%)、心房颤动(4例,21%)、室性心动过速(3例,16%)发生率均较肥厚型高,左心室肥大较肥厚型低(37%)。结论肥厚型与扩张型心肌病均可引起多种类型心电图改变,重视临床及心电图变化,采取进一步的检查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该病的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桥临床与心电图特点。方法采用Noble分级方法,对65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心肌桥患者进行临床与心电图特点分析。结果本组心肌桥多位于前降支中远段;Noble分级I级狭窄者31例,Ⅱ~Ⅲ级狭窄者34例;静息心电图呈ST—T改变或T波改变35例(53.85%),Noble分级Ⅱ~Ⅲ级狭窄者心电图异常率(76.5%)高于I级狭窄者(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30例心电图正常者,24h动态心电图显示11例呈间歇性T波改变或ST—T改变,3例发作性ST—T抬高;5例运动平板试验阳性,4例可疑阳性。结论心肌桥多发生在前降支中远段,心电图ST—T改变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有关;动态心电图及运动平板试验可提高心电图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郑川允  孙芸芸  靳朴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283-1284
目的:分析心电图改变在临床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病例选自我院住院的43例经肺CT、灌注/通气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肺栓塞患者,主要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性表现。结果:心电图改变者为97.7%,其中QⅢ占62.8%,窦速占55.8%,SⅠ占51.2%,TⅢ占41.9%,同时具备SⅠQⅢTⅢ占32.6%,右束支阻滞占23.3%,ST-T段下移改变占53.5%,T波倒置特别以右胸导联为主,肺型P波仅占7.0%,顺钟向转位占18.6%,肢体导联低电压占9.3%、心房纤颤占2.3%,室性早搏占4.7%,正常心电图占2.3%。结论:心电图在临床肺栓塞的诊断虽然是非特异性和非诊断性的,但有许多特征对提示肺栓塞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运动试验T波正常化心电图特点厦临床意义,为其健康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时72名功能性T波改变的男性飞行人员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分析运动前、中、后12导联同步心电图和临床体检资料。结果48例(66.7%)随着运动负荷加大T波振幅逐渐增高,24例(33.3%)在低运动负荷时T波振幅反而较运动前低。持续3-5min后随运动负荷加大逐渐增高。T波在运动这次极量心率时恢复正常1例(14%),运动终止1min恢复正常6例(8.3%)、2min正常62例(86.1%)、3min正常3例(4.2%)。运动终止2min T波又转低平1例(1.4%)、3min转低平22例(30.6%)、4min转低平39例(54.2%)、5min转低平7例(9.7%),运动后6min T波仍呈正常直立3例(4.2%)。结论飞行人员无器质性心脏病和心肌缺血发作史,仅出现单纯运动性T波正常化无明确临床价值.但应注意与病理性T波改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刘淼 《医学临床研究》2016,(7):1402-1404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 HCM )患者心电图异常的特征。【方法】选择2005年2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42例A HCM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分析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12导联心电图资料。【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左胸导联R波振幅增高较大,以V3~V6导联增幅显著,且有RV4> RV5> RV3> RV6;导联ST 段下移幅度00.3~03.0 mV ,以V3和V4导联为主;胸导联T波倒置的深度为01.2~15.4 mV ,并呈现TV4> TV5> TV3的规律;除Ⅲ、aVF、V1导联外,观察组其他导联 R波振幅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0.5)。【结论】A HCM患者心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临床确诊仍需要结合超声心动图等检测,有助于确诊A HCM。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下狭窄18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下狭窄 (IHSS)心电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6~ 2 0 0 0年收治的 18例高血压IHSS患者的资料。结果 :心电图显示V1,aVR导联T波直立 ;Ⅰ ,Ⅱ ,Ⅲ ,aVL ,aVF ,V3 ~V6导联T波倒置 0 4~ 1 0mV。 8例ST段呈凸面下移 0 0 5~ 0 2mV。 14例胸导联V3 ~V6R波之和 >6 5mV ,8例有Q波 (多见Ⅱ ,Ⅲ ,aVF ,aVL导联 ) ,仅 3例有室性早搏。结论 :V1,aVRT波直立 ,V3 ~V6T波深倒置及R波之和 >6 5mV ,对高血压IHSS临床初诊及筛选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扩心病心电图ST段、T波参数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的心电图、T波与ST段参数分析。结合超声心电图、临床症状、心功能状态、X线胸片检查确诊。结果:本组扩张型心肌病患儿ST—T波改变24例(63.2%),窦性心律改变9例,各类传导阻滞7例,心房颤动4例。结论:全导联ST—T波改变,同时伴有异常心律、传导阻滞对临床诊断儿童扩张心肌病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患者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我院6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窦性心动过速患者人数最多,占比例的84.1%,其后依次为V1-V3T波倒置(77.7%)、V1-V2T波倒置(52.4%)、典型SIQⅢTⅢ(39.7%)、V1-V2ST段抬高低于0.1mV(34.9%)、V1-V2ST段抬高在0.1-0.2mV(27.0%)、RBBB(20.6%)、肺型P波(11.1%)、房颤(6.3%)。结论: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检查中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并无明显典型表现,临床中容易误诊,因此在疾病发生早期要联合其他方式进行诊断,以明确患者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与同步12导联心电图P、QRS、T波综合振幅及ST段变化的关系。方法52例DCM患儿(研究组),选择匹配健康儿童52例为对照(对照组)。受检对象用广东中山SR—1000A心电自动分析仪描记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计算机回放,选择清晰波形自动分析合并人工干预,测量各导联P、QRS、T波振幅及ST段振幅。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RavL振幅、RⅠ+SⅢ振幅、Rv1+Sv5振幅显著增大(P〈0.01),RavF振幅增大(P〈0.05),总P振幅(∑P振幅)、总QRS振幅(∑QRS振幅)显著增加(P〈0.01),总T振幅(∑T振幅)显著降低(P〈0.01)。Ⅰ、Ⅱ、aVF、V1、V4、Vs、V6导联ST段下移(P〈0.05或〈0.01),T波振幅除Ⅲ、V3导联增高外其他导联均降低(P〈0.01)。结论同步12导联心电图P、QRS、T波综合振幅及ST段变化能客观评价小儿DCM心脏扩大及心肌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4.
心电图SⅠQⅢTⅢ波群在急性肺栓塞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SⅠQⅢTⅢ波群在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螺旋CT确诊的102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提取SⅠQⅢTⅢ波群阳性组与阴性组对比分析。结果102例肺栓塞患者心电图SⅠQⅢTⅢ波群阳性29例,阳性率28.4%。SⅠQⅢTⅢ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入院前不能明确诊断分别为41.4%vs.69.9%(P〈0.05);大面积肺栓塞分别为48.3%vs.23.3%(P〈0.05);死亡率分别为24.1%vs.10.9%(P〉0.05);双侧肺动脉栓塞分别为86.3%vs.65.8%(P〈0.05);右侧肺动脉栓塞分别为10.3%vs.31.5%(P〈0.05)。结论心电图SⅠQⅢTⅢ波群阳性不能作为急性栓塞诊断的必要条件;SⅠQⅢTⅢ阳性可降低肺动脉栓塞的误诊;SⅠQⅢTⅢ阳性提示双侧肺动脉栓塞,大面积肺栓塞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5.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与超声心动图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与超声心动图的关系,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意识。方法:对23例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肥厚型心肌病病人的心电图均有ST-T的异常表现,8例间隔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Ⅱ、Ⅲ、aVF病理性Q波及ST段抬高;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Ⅰ、aVL、V2-V6导联巨大倒置T波;9例普遍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V4-V6、导联T波倒置或伴有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其改变范围小。结论:重视心电图的改变特点并与心脏超声相结合可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42例心电图超声已确诊的HCM患者,按肥厚部位分为室间隔肥厚32例,游离壁肥厚3例,心尖部肥厚2例,全心肥厚5例,对各型的心电图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T—T改变多E(95.2%),ST段下移的程度在4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波倒置多出现于V3~V6导联,且心尖肥厚型发生率明显多于室间隔肥厚型(P〈0.05)。结论肥厚型HCM心电图ST—T非特异性改变及病理性Q波最多见,临床上应提高HCM患者心电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患的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抬高特点以右室梗塞的早期诊断。方法:将70例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患分为有右室梗塞组(29例)和无可室梗塞组(41例),分析其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抬高>1mm, 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大于Ⅱ导联(STⅢ/Ⅱ>1)比值,旨在对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时并右室梗塞的早期诊断价值,达到早期定位、定性、早期诊断、治疗,提高阳性发现率,减少漏诊率的目的。结果:Ⅲ导联ST段抬高>1mm伴STⅢ/Ⅱ>1时,与国外尸检相吻合^[1]。本29例右室梗塞中检出26例(89.66%),对照组41例中检出15例(36.59%),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66%、63.41%,阳性预告值和阴性预告值分为63.41%、36.6%。两组间ST段抬高Ⅲ/Ⅱ>1检出率比较有非常显差异(P<0.00)。结论:根据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患的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抬高特点,特别是当发现伴有右心功能障碍,应高度怀疑同时存在右室梗塞,此时应仔细分析心电图,捕捉相应导 联特异改变,为及时准确诊断右室梗塞提供最佳线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我国正常人群标准12导联(标准导联)和Mason-Likar导联系统所记录胸导联心电图的波段进行定量比较。方法:选择84例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超声检杏结果均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均接受标准导联加Mason-Likar导联心电网记录检查,观察2种导联系统胸导联心电图中以下测定值的相关性及差异,包括R波振幅、QRS波振幅、ST段值[J点(ST on)、J点后0.08s(ST80 ms)和终点(ST end)]、ST段斜率及T波振幅。结果:标准导联与Mason-Likar导联系统所记录的胸导联心电图存在良好相关性,但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与标准胸导联相比,Mason-Likar胸导联心电网差异包括部分导联QRS波振幅明显降低、ST段显著下移伴V1~V0导联T波振幅下降,V1导联中各波段降低均较显著(P均〈0.001);Mason-Likar各胸导联中ST段的降低幅度均超过同一导联QRS波和T波的幅度改变,以V6导联变化最显著。平均体重指数(BMI)与V1、V3导联QRS波振幅的改变呈负相关:V1、V2导联ST80ms与T波振幅、QRS波振幅的改变呈正相关。结论:标准导联与Mason-Likar导联系统所记录心电图波段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体表心电图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以及诊断房室结双径路与隐性旁路的准确率。方法: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59例房室结双径路(A组)和40例隐匿性房室旁路(B组)患者,分析其术前窦性心律与室上速的体表心电图,总结具有特异性改变的P—QRS波型。结果:射频消融术前窦性心律下,V1导联呈rSr’,A组6例,B组5例,分别占10.17%和12.50%(P〉0.05);但术前窦性心律下V6导联呈qRs,A组仅21例,B组24例,分别占60.00%和35.59%(P〈0.05);射频消融术前室上速时12导联体表心电图比较,由于逆P(P’)使V-导联呈rSr’,A组43例,发生率72.88%;B组7例,发生率17.5%(P〈0.01)。结论:术前窦性心律时,心电图V6导联qRs三相波形对隐匿性预激诊断特异性强,准确性高。室上速时,V1导联呈rSr’多提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0.
临床关于T波改变的讨论已有很多,既往对多个相关导联的T波改变诊断标准也作了阐述[1]。作者通过多年对Ⅲ、AVF导联T波的观察和研究,认为40岁以下男性Ⅲ、AVF导联T波改变可以视为正常。以供同行参考。1资料与方法在2010—2012年健康体检者中遴选资料完整者75例回顾性分析。受检者均为男性,年龄40岁以下,其他常规体检项目无异常。常规心电图Ⅲ、AVF导联T波低平或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