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使用血球分析仪 ,其检验报告单在发送前必须认真核查分析。因在无系统报警信息时 ,可能出现相关指数不相符合的情况。认真的核查分析可发现异常并及时复查。  相似文献   

2.
3.
使用血球分析仪,其检验报告单在发送前必须认真核查分析。因在无系统报警信息时,可能出现相关指数不相符合的情况,认真的核查分析可发现异常并及时复查。  相似文献   

4.
血气及PH测定,现多用血气酸碱分析仪,同时测出O2、CO2分压和PH三项指标,由此计算出气体及酸碱平衡诊断指标。血气分析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果忽略了某一因素,那么将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只要操作者全面考虑到血气分析的影响因素,才能保证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现就我室应用238型半自动血气分析仪以来,体会到的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叙述如下。1标本采集和测定1.1标本采集。必须在患者情绪稳定时采血,以免因呼吸深度和频率的改变致PCO2的改变。吸氧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停止吸氧30min。如病情不允许,应注明吸氧的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牙隐裂的原因以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的216例牙隐裂患者的238颗牙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他们的年龄结构、牙位分布、病因等进行统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0到59岁是牙隐裂多发年龄,一般出现在下颌磨牙。此次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5.8%。结论:牙尖斜度过大是导致牙隐裂的主要原因,采用高嵌体和全冠修复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指标的设定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指标的几个案例和成果,采用五种设定方法设定其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指标,对其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对临床检验分析质量用生物学变异方法进行设定,具有实用性强、客观等特点,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不同案例中,检验质量指标设定方式的应用情况,和《全球检验医学分析质量指标设定策略》中提到的5种设定方式一致。结论:设定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指标的方法有五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情况,因此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指标的设定,要按照实际情况得以确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诊脑梗塞患者主要临床护理方法,评价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急诊科接受治疗和护理124例脑梗塞患者,依次设置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2例,前者行常规脑梗塞护理,后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大大改善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诊脑梗塞患者主要临床护理方法,评价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急诊科接受治疗和护理124例脑梗塞患者,依次设置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2例,前者行常规脑梗塞护理,后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大大改善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指标的设定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指标的几个案例和成果,采用五种设定方法设定其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指标,对其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对临床检验分析质量用生物学变异方法进行设定,具有实用性强、客观等特点,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不同案例中,检验质量指标设定方式的应用情况,和《全球检验医学分析质量指标设定策略》中提到的5种设定方式一致。结论:设定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指标的方法有五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情况,因此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指标的设定,要按照实际情况得以确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常见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上升到2007年的21.4%。在真菌分离中,仍以白色念珠药性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分离出的1361株酵母样真菌的鉴定及药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真菌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16.4%菌为主,但有向非白色念珠菌迁移的倾向。标本以痰液检出率最高(45.2%),其次为尿液(31.5%)。分离菌株对本研究4种抗真菌药物均存在一定的耐药性,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4种药物抗菌活性比较:两性霉素B(AMB)敏感率最高,在84.6%以上;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敏感率较高,在71.4%以上;酮康唑(KTC)敏感率最低,在63.5%以下。菌型耐药性比较: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高于非白色念珠菌,在非白色念珠菌中光滑念珠菌敏感率最低。结论真菌的感染率和耐药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治疗真菌感染应根据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西安地区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散发性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单纯戊肝20例作为病例组,住院的非肝病患117例作为对照组,然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甲型肝炎“接触史(OR=12.67),不洁饮食史(OR=5.47),注射史(OR=7.34),为戊型肝炎的可能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戊肝仍与”甲型肝炎“患接触史(OR=7.33),注射史(OR=9.12  相似文献   

12.
徐宏华  蔡松泉  王岚  张均 《四川医学》2009,30(12):1881-188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发病的危险因素,为P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20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P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吸烟、饮茶、脑力劳动、杀虫剂接触史与PD发病有关,而PD发病与文化程度、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阳性家族史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无饮茶史、有杀虫剂接触史和无吸烟史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无饮茶史、有杀虫剂接触史和无吸烟史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预防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秦皇岛地区农民工结核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区域结核病控制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秦皇岛地区2006-2007年结核病控制项目登记发现的农民工中240名结核病患者为病例组,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发病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文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结核病接触史(X^2=18.556)、卡介苗接种卡痕情况(X^2=54.01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既往有结核病接触史的农民工结核发病率增加,而卡介苗接种有卡痕对结核预防有保护作用。因而结核病接触史、无卡介苗接种史等因素是该地区农民工结核发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ELISA双夹心法检测患者及健康人220例血清抗-HBcIgM。结果阳性率在HB患者中为78.8%,HA患者为阴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为60.0%,慢性HBsAg携带者为38.9%,献血员为3.4%;在HBsAg阳性与阴性HB患者中分别为78.8%与78.6%(P>0.05)。本文还通过血清抗-HBcIgM的检测对HB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供血员的筛选及肝癌的病因研究等价值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许科闻  董伟 《河北医学》2002,8(3):208-209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早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法,对25例早友PD作为观察组和同期33例晚发PD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早发PD组和晚发PD组在出生时难产缺氧,50岁前长期毒物接触,饮用河水,PDN生家族史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D早发的危险因素包括出生时难产缺氧,50岁前长期毒物接触,饮用水质量差和PD阳性家族史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治疗的91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超声心动图结果将其分为CAL组(KD并发CAL,n=23)和NCAL组(KD未并发CAL,n=68)。将两组的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发热持续时间、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PNR)、血钠、总蛋白、白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及阿司匹林的初始治疗、是否应用激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年龄、PLR、HB、PCT、ESR、IVIG无反应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LR及HB是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儿年龄小、PLR升高及HB降低是KD并发CAL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对母亲年龄等15个可能与先天畸形病因有关的因素,进行了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先天畸形或缺陷家族史、母亲孕3个月内发热、孕期接触毒物、弓形体感染和孕期严重精神刺激等是与先天畸形发病有关的因素,相对危险度估计值分别为8.25,3.60,2.79,2.46和1.73。  相似文献   

18.
孕妇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63例孕妇于分有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宫颈分泌物中人巨细胞病毒DNA(HCMV-DNA),以了解孕妇感染HCMV-DNA的危险因素。受检孕妇的HCMV-DNA阳性率为22.81%(60/263),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发现,孕妇的文化程度低、既往妊娠史、妊娠次数、流产史、死产史、妇科疾病史和第一次性接触年龄较低均能增加孕寺HCMV感染的风险。经多因素分析,筛选出  相似文献   

19.
高丽斌 《河北医学》2013,19(1):93-97
目的:探讨国内人群肝门部胆管癌(HC)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本院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共128例为研究组,512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收集并统计分析与HC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肝胆疾病及手术史,肝炎病史及其它因素如溃疡性结肠炎等。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胆总管结石(X2=21.759,P〈0.001)、肝内胆管结石(X2=20.645,P〈0.001)、胆囊结石(X2=69.532,P〈0.001)、胆囊切除术(X2=10.400,P=0.001)、胆道蛔虫病史(X2=11.231,P〈0.001)、肝血吸虫病史(X2=9.146,P=0.003)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其余各项不存在差异(P均〉0.05)。逐步logistic回归发现胆总管结石(OR=3.451,95%CI=0.889-11.327)、肝内胆管结石(OR=3.189,95%CI=0.783-10.482)、胆囊结石(OR=4.981,95%CI=1.645-21.482)、胆囊切除术(OR=2.783,95%CI=0.668-8.455)、胆道蛔虫病史(OR=3.589,95%CI=0.984-13.793)、肝血吸虫病史(OR=2.442,95%CI=0.401-6.742)是发生HC的高危因素。结论:我国人群中HC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了胆道结石及肝胆寄生虫病史,乙肝及丙肝不是其高危因素,通过了解HC的高危因素可以更深入了解HC的病因学内容,为临床诊治HC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引发成人过敏性哮喘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23例成人过敏性哮喘患者和246例健康对照人群的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疾病健康状况、吸烟史、职业接触史、室内环境状况以及家族史等信息,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过敏性体质、职业接触粉尘或有害气体、住房装修、父亲吸烟等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过敏性体质、职业接触粉尘或有害气体、住房装修、父亲吸烟等因素可能是成人过敏性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